浅谈杜甫以“喜”字入题的诗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烟台市
  摘要:作为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以其自身的生命体验创造了诸多现实主义的诗篇。诗人恰逢乱世,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喜”这一心理状态很少能够被抒发,通过对诗人以“喜”字入题的诗歌内容的探析,从诗人对于自身、对于战事、对于天时的几种状况下的感怀探析其由己及人的生命关怀,来认识一个更加鲜活的诗之圣者。
  关键词:杜甫;“喜”;情感体验;生命关怀
  作为与李白并称“李杜”的诗人,杜甫以其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着巨大影响,这样一个经历丰厚的诗人,“喜”这一字直接写入标题的只有寥寥数篇,可以说这也恰恰折射出所喜之事的重要性,也潜在的说明探讨含有“喜”字于诗题中的诗对于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杜甫以“喜”入题的诗中可以知道,令其喜的一是与自身状况有关的《喜达行在所三首》《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一是与战事有关的《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一是与天时有关的《喜晴》《春夜喜雨》《喜雨》(二首)。诗人以“喜”字入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诉诸诗中,从内容看则含有真正的喜、喜中含悲、悲中有喜、借喜写悲等多种心理状态,表达了对个人及家庭好转的愿望,对战事的牵挂及安稳的期盼,对天下所有苦难民众的关怀,从而使后世之人看到了一个始终推己及人的圣者姿态。
  一、关于自身
  (一)个人理想
  杜甫在人生的壮年几经波折,入长安屡次求官并不如愿,生活一度陷入迷茫,唐至德二载(757年)诗人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写下《喜达行在所三首》。他刚刚脱离了叛军,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还今日事, 间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两句内容“今日”、“昨日”对照鲜明,中间一个“喜”字贯穿,紧密相连,前喜生还,后喜中兴。“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不能自已,虽然题目里有“喜达”二字表现最终的心情,但回忆中的故事依然悲壮而沉重。明代王嗣奭《杜臆》:“喜极而呜咽者,追思道途之苦,从死得生也。” 此喜乃是真喜,此时的诗人来到肃宗朝,为平叛出力,诗人的生命也在苦难过后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欣喜自己终于能够为国为家发挥作用而情怀激荡,泪满衣襟。
  (二)家庭境况
  大历二年杜甫衰老多病,生活留给他的是越来越多的痛楚,《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作于夔州暮春时节,弟弟杜观的即将到来,使诗人流露出许久未现的欣喜。“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诗题含喜诗亦含喜,满心的期待跃然纸上,“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这两句写的是预想兄弟会面之后,详细叙谈十年来颠沛流离的苦涩,细思无不感到诗歌抒发的感情之真挚,清人邵子湘云:“诸怀弟诗情事切至,总有一片真气流注其间,便觉首首都绝。” 生命的暮年能让诗人真正高兴地大抵就是和亲人的重逢了,而喜悦的背后包含的亦是对无情岁月人事的伤怀。
  《喜达行在所三首》《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此两首诗题将喜字标于最前,叙述描写的均是作者自身遭遇里触动心绪的感性体验,表达了对于个人理想能够实现的喜悦,以及对于家人之间生活安稳的愿望,从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关照中表现出了在岁月变迁的无奈现实下流露出的喜悦与悲情。
  二、关于战事
  唐玄宗天宝末年发生了历经八个年头、三代帝王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刚被平定,长安一度又被吐蕃占领,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陕州,紧接着又发生蜀中大乱,近乎十年战乱里盛唐的诗风迎来新的转型期,杜甫也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写下了诸多反映战事的诗篇,仅仅几首欣喜战事的诗尽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757年诗人鄜州探亲时,听到唐朝的军队已经逼近长安,写下《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字字快利,笔笔含有喜气,“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一片欢快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比于诗人写悲的两首诗《悲陈陶》《悲青坂》,描述沦陷在长安城的诗人听闻官军与安禄山的军队两次交战皆败死伤极其惨重感到无比叹惋之情,可见诗人对于国家存亡之悲忧。更能看出诗人对于官军取得的好消息的喜悦之情直接写进题目延展在诗中的喜难自禁之情。诗人将自己为国事牵挂的拳拳之心融于诗歌,尤其在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通过“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将喜悦之情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真挚感人。
  另外诗人与战事相关并用“喜”字入题的诗即《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诗云:今春喜气满乾坤,盖作雨三年之春也”。此诗与大历二年冬吐蕃兵退关系密切。这首七绝组诗追根溯源,用短短百来字把唐王朝与吐蕃之间近五十年的战争历史描写了出来,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唐王朝的外交政治关系图,高瞻远瞩地揭示出唐王朝无故挑起战乱,以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对于干戈之事终于平息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在诗中提出劝诫守护安稳从而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深刻体现出来。
  从标题《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中清楚地了解诗人对于听闻战事取得好转的兴奋之情。对战事的强烈关注显现了诗人在个人生活的颠沛流离中始终记挂着的社会动荡的终止,深切表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盼望及始终与国同在的赤诚。诗人的生命观照并存于自身与国家之间,从而使其忧喜更具关怀意义。
  三、关于天时
  杜甫咏天气的诗不在少数,但在诗题加入“喜”字的实在少之又少,从一首喜晴诗三首喜雨诗可以想见战乱、旱灾对百姓带来的巨大创痛,从内容看即使是題目中加入“喜”字也不单单只描述诗人设身处地为辛劳的平民百姓因天气合宜的晴、雨而感到分外欣喜,同时也包含了诗人自身由天气的晴或雨而产生的乐民之喜、爱民之心、悲民之苦等乱世感怀。
  一首喜晴之作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喜晴》主要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想。全诗可分为三段,先写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再写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后自叙自己情怀,感伤乱世。“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可以想见农事对于雨水和晴天都是不可或缺的,盼望良久的雨和及时的晴天的出现不可谓不使人欣喜。   另外三首喜雨之作皆写于西南漂泊之时。居蜀期间诗人亲自耕作,与平民交往,也更能体会风调雨顺对于普通平民的重要性。作《春夜喜雨》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诗篇,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全诗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
  又一喜雨诗写于广德元年春天,是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久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场雨水,诗人当时在梓州写下此《喜雨》一诗,“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将雨下的情状形象的展现出来,轻快的意象中可以感觉到诗人欣喜的姿态。以上两首喜雨诗都形象有趣的将雨的及时和可爱表现出来,微风细雨给人带来的是生命的气息和无尽的柔情体验。
  另一首写于同时期的《喜雨》则在开篇便写到“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诗人由农事想到军事,“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明明以喜雨为题却难见一丝喜意,并在诗后自注“时闻浙右多盗贼”,感慨于时局使百姓为衣食发愁走上铤而走险道德败坏的道路。诗人真正将自己置身于万千普普通通依赖天气存活的百姓之中,表现出对于国事尚无法安宁的忧思,并呈现出深切的由己及人的生命关怀。
  在对于天时的描写中,其诗将普通人的生活需求、生活情感串连成社会画面,虽然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在生活的经历、社会的现实中始终未得实现,但却也促使其更多的向民亲靠拢,以一颗爱民之心为民立言。
  喜悦之情往往是由于某种心愿的实现或某种目的的达到,人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涌出一种按捺不住的感情,同时欣喜之情亦常常被突然激起又较快的消失,就像杜甫在题目中就从喜入手往往到诗的后面则充满伤怀,真正从头至尾表现喜悦之情的则更是少之又少。诗人在为数不多的写喜感怀中表现了对于自身状况的好转、战事的胜利、天气及时的晴雨三个方面所带来的喜悦与情思,将国家的生存、百姓的生计与自身的境遇融合在一起,将喜与悲进行了多个层面的交织从而使杜诗在自我审视中具有多面性的内在张力。而探析以“喜”字入题的诗作使我们更加了解一个在一生动荡中始终将自己情感体验的生发推及到国家与百姓的诗人,一个在漫漫人间疾苦里真正的诗之圣者。
  注释: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139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139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749頁.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750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167-168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900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136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344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560页.
  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第453页.
  参考文献:
  [1]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2016.3重印).
  [2]王立波.被误解的仁者情怀----杜甫<喜雨>诗再解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9).
  [3]谢思炜.杜诗的自我审视与表现[J].文学遗产,2001(3).
  [4]韩成武.杜甫<喜雨>新论[J].杜甫研究学刊,1998(3).
  [5]陶瑞芝.杜甫<喜晴>系年旧注考辨[J].杜甫研究学刊,1995(3).
其他文献
青岛大学  摘要:《金瓶梅》是里程碑性质的现实主义名著,是明代市井生活的大百科全书。通览百回全书,作者笔下不仅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济政治市井家庭生活,也描绘了晚明社会广阔的民俗画卷,在一百回书的《金瓶梅》中,涉及到众多节日,而其中以写元宵节着墨最多,全书共写了四次元宵节,共十个回目。作者描写元宵节令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交代时间背景、刻画节令习俗,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寓意。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诗人惠特曼的身体是庞杂的,是肉身和灵魂俱全的社会和大自然。我不知道有多少东西在那里面?在他的《草叶集》中,它写大海、船夫、森林、工人、男人、女人、肉体、爱情、士兵
期刊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各种大棚的自动控制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但实现难度大且费用较高,大部分农场仍采用人工值守的方式管理大棚。本文介绍了利用了GSM等现有网络,借助ZigBee模块来实现多个大棚的同时监测控制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STC15F2K61S;GSM模;单片机  一、绪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智能温室以及对各种大棚的自动控制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己能设计、生产各种现代化
全身钢筋贯通伤比较少见,但是由于损伤的路径长,术前对损伤的脏器及其严重程度判断困难,而且多为多脏器损伤,常伴有大出血、严重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这类患者往往治疗困难,抢
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应用输尿管软镜技术配合200μm钬激光对我院35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原位碎石,效果良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7月~2017年0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唐末诗人李商隐,是继李白、李贺之后另一位蜚声文坛的诗人,其诗素来以奇异和难解著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无题诗。自1980年莱考夫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来,对其诗的研究打破了传统修辞学观点。本文从意象拓展视角入手研究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新奇性,探究诗人独特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新奇性;意象创新  传统文学理论认为,意象是情感与形象的结合,作者将情感外化并寄托于客观
期刊
摘要:中职学生一般处于15—19岁,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处于成熟,心态极为不成熟的阶段,总是试图以期望中的“成人模式”处理问题,在应对突发事件而无法完善解决时,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包含大量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等。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攻击性行为与自我接纳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展开实验验证假设,以便于根据研究结论开展教育指导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接纳;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