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扶贫效果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推进林业产业升级、促进林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岩市作为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拥有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天然资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在发展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为当地林农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新思路。分析了林下经济不同模式在扶贫过程中的贡献值,利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其扶贫效果,从而为龙岩市扶贫政策的制定及不同区域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性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模式;扶贫效果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4-08
  Abstract:Under-forest economy,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dvanced forestry productiv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forestry industry and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and income of forest residents. Longyan city is one of the three forest regions in Fujian province,with high forest coverage and resource endowment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forest economy. By analyz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model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valuating their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in Longyan city and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ls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Under-forest economy;Under-forest economy model;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1 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开放性的空间将生态资源与社会发展、科技和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永续经营为原则,实现农、林、牧等各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不同学者对于林下经济的经营规模大小程度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林下经济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或认为林下经济是一种经济产业。
  当前,林下经济作为一种高效的林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林户经济增长,帮助林户实现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学者们从生态旅游、低碳经济、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林下经济与扶贫之间的关系,指出林下经济扶贫不仅能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还能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将林下经济进行分类,主要包含4种模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林下经济模式,包括不同模式下的归类、收益差别、产业布局规划等,但目前对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扶贫效果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
  龙岩市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丰富的林地资源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关键。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同时有利于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因此发展林下经济为当地贫困人群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笔者通过对龙岩市贫困现状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对龙岩市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扶贫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对各区域协调发展,尽快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目标提供一定的建议。
  2 龙岩市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发展概况
  2.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2003年福建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于2016年基本完成了确权到户的改革任务,随后,福建省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视为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措施。2012年12月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2012)48号)实施的“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进一步加快了龙岩市发展林下经济以实现“以短养长、立体经营”的新型林业经营模式,其中武平县林农开始自發经营林下经济。2014年龙岩市政府在《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14)315号)中提出了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培育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名牌商标,更大范围的惠及林区农民,带动林区经济发展。据龙岩市林业局资料显示,龙岩市于2013年对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摸底调查。据统计,2013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约20万hm2,产值达49.3亿元,惠及林农3.2万户,成立的新型林业合作组织185个,到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约62万hm2,产值169亿元,惠及林农户数15.7万户,新型林业经营合作组织700个,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龙岩市林农创收的重要收入来源。加上龙岩市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山区,林业资源丰富。因此,龙岩市政府在扶贫攻坚战中结合“精准扶贫”的核心思想,决定把林下经济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 林下經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龙岩市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林业资源、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扶持等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龙岩市的林下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了林业产出周期,而且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林业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据,林下经济成为林业经营的新的发展模式,对林业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龙岩市林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其中,林下种植的主要经营内容包括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油模式、林果模式;林下养殖的主要经营内容包括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蛙模式、林畜模式、林鱼模式;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主要模式包括林笋、茶油加工、茶叶、松脂、竹藤棕草制品、菌类采集;森林景观利用的主要发展模式包括森林旅游、休闲观光、森林人家、农家乐等,如图1所示。
  2.3 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发展情况
  2.3.1 林下经济不同模式产值变化 如表1所示,2013—2017年龙岩市林下经济的各子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林下种植方面:2013年的产值为105267万元,到2017年增加到241816万元,5年间林下种植产业产值基本呈现持续增长,产值增长了1.30倍,年增长率为23.11%。
  林下养殖方面:2013—2017年龙岩市林下养殖产业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54649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98235万元。5年间龙岩市林下养殖产业产值增长了4.46倍,年增长率为52.84%。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业方面: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2013年的年产值为69497万元,到2014年增长到522858万元,增长了6.52倍,2014—2016年产值持续走低,下降到2016年的377515万元。2017年的产值略有回升,上升到446444万元,但依然低于2014年的产值。综合来看,2013—2017年的5年间,龙岩市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值增长了5.42倍,年增长率为59.20%。
  森林景观利用方面:森林景观产值持续增长,从2013年264443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707309万元。2013—2017年的5年间,龙岩市森林景观利用产值增长了1.67倍,年增长率为27.88%。
  总体而言,从4个子模式的产值占比及增长率角度来看,龙岩市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产值增长较为迅速,其中林下产品采集加工5年间增长了5.5倍左右,年均增长率为60%左右,林下养殖5年间增长4倍左右,年均增长率为50%左右。林下种植和森林景观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前2个子模式来说,涨幅较小。从4个模式的实际产值角度来看,2013年龙岩市林下经济模式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森林景观利用>林下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养殖。经过5年的发展规划,到2017年各发展模式的实际产值结构发生了变化,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森林景观利用>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如图2所示。
  2.3.2 林下经济不同模式产值比重变化 如表2所示,2013—2017年的5年间,龙岩市林下经济各发展模式的比重均有所变化,且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林下种植产值比重:2013—2017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13年的21.32%下降到2014年的9.19%,2014—至2016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仍没有达到2013年的比重值,2016—2017年又下降到14.28%。
  林下养殖产值比重:2013—2017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2013—2016年林下养殖产值比重从11.07%上升到18.26%,2017年产值比重仅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值比重:2013—2017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13年的14.70%上升到2017年的26.36%,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该模式的比重出现急剧增长,产值比重超过总产值的50%,可能是由于上一年该模式的发展态势好,各县市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该模式的扶持力度而导致的。
  森林景观利用产值比重:2013—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53.54%下降到41.75%,下降了12个百分点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产值比重仅为29.23%,应该是受到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模式的影响。
  总体而言,从2017年林下经济不同发展模式产值比重来看,龙岩市林下经济创收主要以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为主,所占比重高达68%左右,它是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对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最大。2013—2017年龙岩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态势良好,作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森林经营新的发展方式,产值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2017年龙岩市的林下经济各发展模式所占比重之间的差距缩小,产业产值结构变化趋于稳定,形成了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辅的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文化需求,龙岩市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森林景观利用和部分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7年林下养殖的比重超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产出效益比较好,而林下种植属于传统的种植业,以林农单户经营为主,没有形成现代化的规模经营模式,经济效率较低,发展相对饱和缓慢。如图3所示。
  2.3.3 林下经济不同模式产值增长速度 增长率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指标,龙岩市林下经济产值增长率这一动态指标可以准确衡量林下经济发展变化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2014—2017年,龙岩市林下种植年均增长率为23.11%;林下养殖年均增长率为52.84%;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年均增长率为59.04%;森林景观利用年均增长率为27.88%;林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6.09%。而龙岩市2014—2017林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仅为10.21%。   如表3、4可得,龙岩市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林下经济总产值,说明这2个发展形态对拉动整个林下经济产值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林下经济4个模式发展均高于林业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说明林下经济是拉动龙岩市林业产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林下经济能够成为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促进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说明龙岩市林下经济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龙岩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贫困农户增收、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3 龙岩市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扶贫效果分析
  3.1 林下种植扶贫效果 2017年龙岩市林下种植面积达约1.4万hm2,惠及农户数达36339户,产值达到241816万元。从林下种植产值增长的效果来看,2017年连城县第一,为55625万元,约占全市产值的1/4;新罗区产值最低,仅为4629万元,占比约为1.91%。2013—2017年间新罗区的产值增长率高达7.25%,不排除出现统计信息错误。除武平县的林下种植产值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其他6个县(区)林下种植年增长率均为正增长。从林下种植惠及农户数量的效果及参与农户数来看,武平县参与林农数最多,达到8428户;漳平县惠及农户数最低,仅为356户。从专业化组织来看,截止2017年底,连城县的合作社组织高达129个,其次为漳平县37个,新罗区13个,其他县只有几个。说明林下种植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区域分布不均。从林下种植经营面积的效果来看,长汀县和连城县经营面积最大,分别为2.85hm2、2.83hm2,占龙岩市林下种植总面积的20.23%,20.04%。永定区面积最小,仅为0.49hm2,占3.40%。2013—2017年间,7个县(区)经营面积均有增加,其中,新罗区年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漳平、长汀、永定、上杭、武平县,永定区虽然近几年的面积规模增速高于上杭县和武平县,但是实际经营面积最少。2013—2017年间,武平县的种植面积增加,但产值却呈下降趋势,不排除统计错误,也可能是因为种植产品市场波动引起产值下降,如表4所示。
  此外,如表5所示,从各县(市区)林下种植扶贫的经营模式效果上看,连城县经营发展模式达5种,武平县和漳平县为4种模式,新罗区、上杭县、长汀县为3种,永定区仅有林药模式。6个县(区)都经营林药模式,但经营品种各有不同。其次为林果模式、林苗模式和林花模式经营范围较广,林菜模式只在连城县存在经营现象。从种植品种来看,龙岩市辖区多数引进了金线莲、铁皮石斛、金花茶等药材品种。虽然,2014年连城铁皮石斛、武平县金线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龙岩市政府规划形成了“永定巴戟天、物品金线莲、连城铁皮石斛、漳平金花茶”的林下种植区域特色。但是,7个县林下种植发展模式分散,种植品种多有重复,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域种植品牌且专业化分工不够明确。从扶贫效果的实践看,连城县揭乐乡冠豸山发展葡萄种植园,依托毗邻城区、景区的旅游开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菌、林果等种植项目,形成了铁皮石斛、地瓜、葡萄、猕猴桃、无花果等特色林下种植面积约200hm2,旅游+种植发展模式,发展生态观光+采摘的扶贫模式,引领200多户贫困户在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上创业、就业,实现精准脱贫。武平县林荣村积极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建立猴头菇基地,带动全村38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入股,每户每年的固定分红1200元,其中12户以小额贷款入股,每年可增收2880元,贫困户进公司务工月工资收入1000多元。民主村刘芳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种植,流转土地约10hm2种植百香果,带动周边4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此外通过季节性招工,安排贫困户务工900多人次,给贫困户带来了额外收益。
  3.2 林下养殖扶贫效果 2017年龙岩市的林下養殖面积达到8.96万hm2,林农参与数达到12742户,产值达298235万元,占林下经济总产值的17.61%,年增长率为53%。从林下养殖产值增长的效果来看,2017年武平县的林下养殖模式产值最高,其次为上杭、连城、长汀、新罗、漳平县,永定区林下养殖产值最低。但2013—2017年的产值年增长率最高的是新罗区,其次是漳平县,说明这2个县的林下养殖具有很强的活力,发展前景好。从经营规模增长效果来看,武平县的经营面积最大,达到2.08万hm2,占比为23.23%,永定县次之,经营面积为1.89万hm2,占比21.06%。漳平县经营面积占比仅为7.52%,但2013年到2017年底的经营面积年均增长率高达120%,说明漳平县林下养殖规模增长迅速。从惠及参与农户数的效果来看,2017年武平县参与林下养殖的林农数最多,达3326户,占比26.10%,2013—2017年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46%。上杭县次之,从2013年的15户增长到2017年的2726户,说明上杭县从事林下养殖产业的林农户数越来越多。从合作社组织数量增长效果来看,连城县有89个,超过总量的一半。武平县次之,为33个。综上所述,武平县林下养殖规模化经营程度最高,林农参与数最大,产值最高,如表6、7所示。
  此外,从各县(市区)林下养殖扶贫的经营模式来看,除永定区的林下养殖为林禽和林蜂模式,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长汀县、漳平县的林下养殖包括4个发展模式。就养殖品种来看,鸡、鸭、林蜂7个县都有涉及,其次养殖较多的是牛、羊、猪等牲畜动物,这些均为我国常需的肉质产品来源。林蛙、竹鼠、梅花鹿等品种受市场限制养殖规模比较小。就品牌效应来看,仅武平县象洞鸡于2012年亮相央视七频道《广农天地》、长汀县河田鸡获“2013年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称号,打响了两县养殖品牌知名度,扩大了各自的影响力,其他县(市、区)均未形成特色品牌。长汀县古城镇中都村村民李玉昌在2016年在挂钩干部的鼓励引导下,开始尝试搞种养,向中都村申请承包了0.67hm2土地,小额信贷扩大种养规模,2017年的收入较2015年翻了3倍,成功脱贫并成为了种养大户。   3.3 林产品采集加工扶贫效果 从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模式扶贫经营规模增长效果来看,2017年连城县的经营面积最大,为5.848万hm2,占龙岩市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总经营面积的19.29%;漳平县次之,为5.755万hm2,占比18.98%;永定区经营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5.46%。从惠及林农参与数量效果来看,连城县和漳平县参与户数相差无几,分别为18767户、18386户。占比为17.67%和17.31%,长汀和永定区参与户数相对较少,但是也都达到了一万多户。从产值增长的效果来看,新罗区的产值为86078万元,约为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业总产值的1/5。永定区的产值最少,仅为32090万元。从合作社数量来看,连城县合作社数为84,约占总数的1/2。上杭县合作社仅有6个。说明连城县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组织规模化程度较其他县更高。
  3.4 森林景观利用扶贫效果 从森林景观利用扶贫的经营规模效果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长汀县、新罗区、连城县的经营面积较大,分别为2.285万hm2、1.542万hm2、1.480 hm2,占比分别为25.58%、17.20%、16.57%。2013—2017年间,漳平县经营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依次为新罗区、武平县、长汀县、永定区、连城县和上杭县,年增长率分别为460%、119%、101%、36%、29%、21%和17%。从惠及林农户参与数量效果来看,新罗区参与数多达630户,占总户数的41.34%,其次为武平县、连城县、长汀县,分别为234户、225户、198户。上杭县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的参与户数仅有62户。从2013—2017年间的增长率来看,除漳平县外其他5个县(区)林农戶参与数的年增长率均呈现正增长态势。从该模式的产值增长效果来看,截至2017年年底,漳平县、新罗区、连城县产值排前3名,分别为143257万元、132372万元、116434万元。上杭县产值最少,仅占总产值的8.67%。从2013—2017年的变化趋势来看,连城县呈现负增长,其余6县(区)年均增长率均为正数,说明这些县(区)的森林景观利用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漳平县的森林景观利用产值增长了近3倍。从产业专业化组织来看,到目前为止,永定区和上杭区专业化合作组织为0。综合来看,新罗区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经营状况最好。就经营模式的增长效果来看,7个县(市、区)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均包括森林旅游、休闲观光、森林人家和农家乐等经营模式。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多以合作社和“农户”为单位开展经营,连城县和长汀县的合作社组织较多,说明在这两县中经营森林人家和农家乐的农户较多,如表9所示。
  《龙岩市脱贫攻坚战役实施方案》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政策措施,2015年龙岩市共评选120家旅游扶贫示范户,15家旅游扶贫示范合作社。2016年龙岩市的旅游收入为53.42亿元,通过资金奖补扶持鼓励贫困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及相关项目中,通过“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带动2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和增收53.5万元左右;财政拨款47万元建设完善省重点扶贫开发三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旅游环境还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龙岩市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现阶段,龙岩市共有森林人家150家,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岩市7个行政辖区均选择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脱贫目标。根据各县(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各地区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4.1.1 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存 从生产方式来看,龙岩市7个行政辖区有4种发展模式,即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采集、森林景观利用。从经营模式来看,龙岩市7个行政辖区有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菜模式、林花模式、林苗模式、林油模式、林果模式;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林蛙模式、林畜模式、林鱼模式;林笋、茶油加工、茶叶、松脂、竹藤棕草制品、菌类采集;森林旅游、休闲观光、森林人家、农家乐等多种模式并存。
  4.1.2 林下经济扶贫经济增长显著 通过林下经济扶贫以来,龙岩市各县(区)的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林下经济的产值从2013年的49.4亿增长到2016年的895.3亿,实现了经济的显著增长。林下经济经营内容丰富,可供贫困农户选择的弹性较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需求,使贫困农户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从而大大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林下经济对龙岩市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成效非常显著。
  4.1.3 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龙岩市发展林下经济,一方面给当地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如:物平县民主村刘芳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种植,流转土地约10hm2种植百香果,带动周边4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此外通过季节性招工,安排贫困户务工900多人次,给贫困户带来额外收益。另一方面促进林农增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2.267万hm2,产值169亿人民币,惠及林农户数15.7万户,新型林业经营合作组织700个,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龙岩市林农创收的重要的经济来源。
  4.1.4 林下经济扶贫成效显著,但各区域林下经济不同模式发展不均衡 龙岩市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林下经济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龙岩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实现贫困农户增收、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各区域林下经济不同模式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首先区域结构不均衡,连城县的林下经济总产值最高,占整个龙岩市林下经济总产值17.50%,而永定区的林下经济产值最少,仅占龙岩市的9.08%。其次类型结构不均衡,如:从林下种植的经济产值来看,2017年连城县第一,为55625万元,约占全市产值的1/4;新罗区产值最低,仅为4629万元,占比约为1.91%。   4.2 对策 通过对龙岩市林下经济扶贫现状、实践以及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扶贫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龙岩市发展林下经济扶贫综合成效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虽然其直接推动了各县(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户收入,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活质量,但是林下经济在各县(区)的扶贫成效差距明显。因此,为了使龙岩市扶贫工作能够更好的顺利进行,实现到2020年龙岩市全面脱贫的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4.2.1 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促进规模化经营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不同模式的认识水平,采用示范性经营方式,让农户看到良好收益,并得到农户的认可;其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农户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主动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从而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形成有专门技能人才管理的大规模化经营模式。
  4.2.2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养科技人才,研发制造并推广适用于林下经济生产的农用机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入户活动,不断引进良种良法,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从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整套技术服务体系;政府要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积极组织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机制。积极壮大龙头产业的发展,扩大区域特色产品的发展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好当地现有的原料基地,开发新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4.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下经济扶贫创造条件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林下精准扶贫创造条件;创新产品营销方式,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方式,扩大产品影响力,积极开拓各类产品市场。
  4.2.4 因地制宜,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 各区域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农村发展水平差异等实际情况发展林下经济,按照“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认真做好各区域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越.清丰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2]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2-55.
  [3]杜砚明.新乡县林下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4]顾晓君,曹黎明,葉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5]李东明,赵利民.浅谈我省林业经济重点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84-85.
  [6]海渤.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0(8):19-20.
  [7]张扬南.林下经济模式及其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1032-11033+11057.
  [8]李树山.“林下经济”的法律规范探究[J].中国林业,2007(12):39.
  [9]蒋国娟.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10]李平,张继梅,王作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4(05):23-27.
  [11]国靖,汪贵斌,封超年,等.银杏林下经济模式分类及模式综合效益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1):118-122.
  [12]黄嵩.闽侯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13]余建辉,张建国.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2(04):1-6.
  [14]孙海滨,蒙宽宏.公益林下多种经营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2014(04):76-78.
  [15]韩锋.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16]黄大国.林下经济发展探讨——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26-10928.
  [17]刘理明.森林旅游景区低碳经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18]赖庆奎,谢琴.湖南省炎陵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35-38.
  [19]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36-38.
  [20]林仁昌.永定县野生巴戟天资源短缺原因与林下种植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18-220.
  [21]马梅芸,苏时鹏,孙小霞,等.福建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Z].广州:2011115-120.
  [22]孟凡强.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17(12):2.
  [23]欧滨,邓利和,钟银宽.海南屯昌县林下经济模式的探析[J].热带林业,2013(04):33-34.
  [24]彭斌.集体林改背景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5]宋明.现代化与林业现代化[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98-301.
  [26]隋洪滋,陈舟宝.林下经济:新事物·新概念·新天地·新举措——黎祖交教授专访[J].绿色中国,2012(18):42-49.
  [27]唐宗勇.楚雄州松脂采集问题的思考[J].林业实用技术,2014(9):100-102.
  [28]陶裕欧.崇明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提升宁国市竹产业知名度,充分利用宁国市丰富的毛竹资源,促进竹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以中集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为认证主体,在梅林、青龙、霞西等7个乡镇启动毛竹林经营认证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87万hm2。该文介绍了宁国市毛竹林经营认证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森林认证;竹林;森林经营;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26
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开关柜带电检测的局限性,研制出一种可移动的开关柜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对系统结构设计、具体结构及功能应用创新特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该系统将多种检
配电所在整个配电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做好配电所的自动化智能消防系统建设工作,才能够保障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跟运行安全性,并有效家少因为
经过近年来一些电网工程的成功建设,国家电网企业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大,原有的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监控平台已然满足不
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水利发电的发展,使其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电能产生质量等。此外,通过自动化技术在水利发电站进行普及运
摘 要:彝族传统建筑是彝族先民长期适应大自然和不断努力创造的杰作,是彝族文化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及研究价值。该文在对楚雄市彝族易地搬迁村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彝族建筑在楚雄市彝族易地搬迁村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彝族建筑;楚雄市;易地搬迁村庄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38-06  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越来越稳定,需要调整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式,但是地市供电企业的城乡电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研究。
摘 要:该文基于安庆市1961—2018年降水和气温数据以及Ni?o3.4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安庆市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安庆地区气温和降水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厄/拉事件有一定的周期性,东部型多于中部型,且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在增多;安庆市年降水量呈增多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且有突变发生;降水对厄/拉事件的响应大于气温,且响应具有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能源的使用和转化问题,电力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它为各行各业提供发展的动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
停电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有效避免停电,尽量减少停电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就电网调动自动化提出了几点看法,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