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122-01
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体现出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分析与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个高中阶段所有的学习科目来看,物理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门学科,不仅是教材内容呆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学科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再加上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且需要运用于生活。问题情境生活化其实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的现象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后能够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静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啤酒瓶,并且在课堂上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用手握住啤酒瓶,之后教师再画出瓶子的受力图,引导学生讨论瓶子是如何受力的。之后学生得出结论:瓶子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与重力。在学生得出此结论之后,教师将瓶子与学生的手涂上一些油,然后再让这名学生手握瓶子,结果很明显地看到瓶子滑落了,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不是手握瓶子的力没有了?如果不是,请你说明受力情况。通过对比前后两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这些问题,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
二、问题情境辩论化。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语言不仅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表达。教师在教学探究性的问题时,若遇到不明确的概念,则可以通过辩论会逐渐变得具体。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应该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双向或者是多项互动中,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就可以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敏锐性、逻辑思维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比如说在讲授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能源的未来”作为辩论的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乐观组与悲观组。两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质疑,互相提问。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需保持着中立的态度,确保整个辩论赛能够顺利地进行。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能源的了解就更加具体,同时也能了解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日趋匮乏,这些问题也不断困扰着人类。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运用能源方面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一些学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讨论能源,在学生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三、問题情境矛盾化,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却显得十分模糊,同时又充满了矛盾。教师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犯错误,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比如说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内容时,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这节课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初中阶段只是表面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内容“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进行实验时,首先教师让硬币与小纸片从同一个高度落下来。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受到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基本上都会认为硬币下落的速度比较快,主要是因为硬币的重力大。其次,教师将刚才的小纸片揉成一团,再次将硬币与小纸团从同一个高度落下,让学生观察,使得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纸片的质量没有变化,下落的速度变了?并且让学生从刚才错误的认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呈正相关)中走出来。最后教师在真空中将一枚硬币与一片羽毛从同一个高度抛下,学生就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忽略掉空气的阻力,在同一个地点任何物体下落的快慢都是相同的。
综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物理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认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借助各种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素养。
编辑:张昀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122-01
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体现出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分析与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个高中阶段所有的学习科目来看,物理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门学科,不仅是教材内容呆板,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物理学科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再加上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且需要运用于生活。问题情境生活化其实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的现象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后能够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静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啤酒瓶,并且在课堂上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用手握住啤酒瓶,之后教师再画出瓶子的受力图,引导学生讨论瓶子是如何受力的。之后学生得出结论:瓶子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与重力。在学生得出此结论之后,教师将瓶子与学生的手涂上一些油,然后再让这名学生手握瓶子,结果很明显地看到瓶子滑落了,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不是手握瓶子的力没有了?如果不是,请你说明受力情况。通过对比前后两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这些问题,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
二、问题情境辩论化。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语言不仅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表达。教师在教学探究性的问题时,若遇到不明确的概念,则可以通过辩论会逐渐变得具体。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应该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双向或者是多项互动中,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就可以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敏锐性、逻辑思维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比如说在讲授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能源的未来”作为辩论的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乐观组与悲观组。两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质疑,互相提问。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需保持着中立的态度,确保整个辩论赛能够顺利地进行。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能源的了解就更加具体,同时也能了解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日趋匮乏,这些问题也不断困扰着人类。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运用能源方面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一些学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讨论能源,在学生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三、問题情境矛盾化,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却显得十分模糊,同时又充满了矛盾。教师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犯错误,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比如说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内容时,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这节课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初中阶段只是表面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内容“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进行实验时,首先教师让硬币与小纸片从同一个高度落下来。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受到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基本上都会认为硬币下落的速度比较快,主要是因为硬币的重力大。其次,教师将刚才的小纸片揉成一团,再次将硬币与小纸团从同一个高度落下,让学生观察,使得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纸片的质量没有变化,下落的速度变了?并且让学生从刚才错误的认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呈正相关)中走出来。最后教师在真空中将一枚硬币与一片羽毛从同一个高度抛下,学生就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忽略掉空气的阻力,在同一个地点任何物体下落的快慢都是相同的。
综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物理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认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借助各种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素养。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