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推荐辞:作文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质量,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文深入探究了考场作文的题目、开头、行文线索、语言描写、场景描写、中心词、结尾等环节,给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基于此,我们推荐了这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时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作文如何提升水平,作文教学如何提高质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老师和同学。不少同学为作文犯愁,有的老师也感到很难在实际技巧上给学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笔者认为,对学生作文的升格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少学生的作文其实本身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在某些细微之处稍加注意,就能写就一篇很优秀的文章。
一.设计一个新颖入目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题目往往用一些新颖的词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拟题,好的作文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有时还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去。因此,我们写作文,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文章内容,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如《那年冬天好大雪》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新颖别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特点,构成故事特定的环境氛围;也暗指农民的困苦生活,反衬了农民工兄弟互帮互助的温暖。
二.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能画龙点睛。阅卷老师打开试卷的时候,他肯定会很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用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开始把读者带进你营造的优美境界中去;可以用排比句式开头,增强语言的气势;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拟写比较工整的对偶句,使我们的笔下渗透着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学品位;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可以将事情的高潮推在开头,然后再娓娓道来,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可以先呈现事情的结果,然后由果溯因;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篇即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章一开始即点明赞美的原因,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峻拔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好的结尾也是余味无穷,可以戛然而止,留下无穷想象的余地;可以点明主旨,揭示主题,收到“卒章显志”的效果;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写景状物,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照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如郭沫若的《石榴》结尾写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明写作者抵不住诱惑,真想尝个鲜,暗写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使读者回味无穷。
三.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众所周知,好的记叙文散文往往会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或者是物、或者是抽象的情感。如《最后一课》以我上“最后一课”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一家人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在烈日和暴雨下》以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感受为线索;《藤野先生》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是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我的老师》以我对老师的热爱、依恋、怀念为线索。同学们要根据文章表达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以月亮为线索,如范文《泪擦干以后》、《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中那条贯穿全文的“月亮”的线索,就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其实可以被选为线索的事物真是很多,比如星星、小花、树木等等。
四.设计一两处精细的描写
描写是使文章生动的第一要素。好的记叙文或者散文根本不能离开描写。我们的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彬彬的好文章,真是极其充分地运用了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往往侧重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鲁迅的《故乡》通过对二十年前后的故乡面貌的描写,表现了故乡今昔的巨大变化,表明眼前的故乡已经远远不是二十年前的故乡了,眼前的故乡萧条冷落,景色荒凉衰败,引起我莫名的失望沮丧。文章对于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更是绘声绘色,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农民和城市小市民的形象。学生的作文一定要善于运用描写。可以写同学、父母老师的外貌神态动作,可以选取其中感人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来之后,把所写的材料给同学看看,像不像?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训练中进行景物描写,可以分为静景、动景的描写。
尤其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人物在特定瞬间的典型的精彩的细致的情节,进行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起到强烈的渲染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运用细节描写的成功例子。《故乡》中闰土那“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的细节描写多么生动形象啊,这个细节把中年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的伙伴时那种内心喜悦的神情用一个“欢喜”表现出来;一个“凄凉”活现出现实中的闰土受尽生活的折磨的饱经风霜的神情;一个“终于恭敬起来”则活化出闰土内心的矛盾,在经过激烈的心理矛盾后,闰土终于恭敬地叫“我”为老爷,可见我们之间隔着可悲的厚障壁,我们之间的隔阂多深。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带里,出去了”,这句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小便宜的性格暴露得一览无余。同学们写作文时,也要努力设计精彩的细节描写,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五.设计一两个典型的画面
好的学生作文,往往在文章中营造一两个特定的感人的画面,这就如电影电视中的特写镜头。设计好这样的画面,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我们从《一面》中感受到鲁迅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其实就是从作者对鲁迅特定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的。三次描写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细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选取了三个典型镜头,描绘了三幅精彩的画面: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人、战士吃炒面就雪。三幅画面一幅比一幅更具感人的力量,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因此我们要善于对人物和事情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一双手》中张迎善的那双手真是无比奇特的大手,与众不同,那是一双劳动的手、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同学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可以结合对人物的观察,写出人物独具个性特征的画面,营造亲切感人的气氛,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使阅卷老师被你所描写的画面所感动,能在心灵深处受到你所描绘的画面的震撼。
六.设计反复点题的中心词
好的文章,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反复点题的情况。拿到题目,我们要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尽心审题,帮助学生领会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攫取住这些关键词语加以反复推敲,认真思考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表意和内在意思,让学生在深入领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去深入领会。比如《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这个题目,我们审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几个词语:开、记忆深处、花朵。首先要扣花朵,写的内容必须含有“花朵”,要以花映人,花朵这个关键词语必须贯穿文章始终,在必要的时候和适当的位置,不止一次地点击花朵,最后要使人和花朵交相辉映,达到以花喻人的效果。第二个关键词语是“记忆深处”,它是指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迪自己智慧的人和事情,这些影响一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定是影响久远的。因此文章要在开头和结尾甚至中间部位反复点击“记忆深处”,使这个词语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开”,也是个关键词语,指“开放”、“盛开”,因此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必须是热情的、饱满的、盛开的,所描写的花朵必须是盛开的,热情的。
单春林,教师,现居江苏淮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时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作文如何提升水平,作文教学如何提高质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老师和同学。不少同学为作文犯愁,有的老师也感到很难在实际技巧上给学生以切实可行的指导。笔者认为,对学生作文的升格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少学生的作文其实本身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在某些细微之处稍加注意,就能写就一篇很优秀的文章。
一.设计一个新颖入目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题目往往用一些新颖的词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拟题,好的作文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有时还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去。因此,我们写作文,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文章内容,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如《那年冬天好大雪》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新颖别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特点,构成故事特定的环境氛围;也暗指农民的困苦生活,反衬了农民工兄弟互帮互助的温暖。
二.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能画龙点睛。阅卷老师打开试卷的时候,他肯定会很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用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开始把读者带进你营造的优美境界中去;可以用排比句式开头,增强语言的气势;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拟写比较工整的对偶句,使我们的笔下渗透着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学品位;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可以将事情的高潮推在开头,然后再娓娓道来,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可以先呈现事情的结果,然后由果溯因;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篇即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章一开始即点明赞美的原因,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峻拔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好的结尾也是余味无穷,可以戛然而止,留下无穷想象的余地;可以点明主旨,揭示主题,收到“卒章显志”的效果;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写景状物,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照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如郭沫若的《石榴》结尾写道:“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明写作者抵不住诱惑,真想尝个鲜,暗写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使读者回味无穷。
三.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众所周知,好的记叙文散文往往会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或者是物、或者是抽象的情感。如《最后一课》以我上“最后一课”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一家人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在烈日和暴雨下》以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感受为线索;《藤野先生》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是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我的老师》以我对老师的热爱、依恋、怀念为线索。同学们要根据文章表达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以月亮为线索,如范文《泪擦干以后》、《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中那条贯穿全文的“月亮”的线索,就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其实可以被选为线索的事物真是很多,比如星星、小花、树木等等。
四.设计一两处精细的描写
描写是使文章生动的第一要素。好的记叙文或者散文根本不能离开描写。我们的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彬彬的好文章,真是极其充分地运用了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往往侧重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鲁迅的《故乡》通过对二十年前后的故乡面貌的描写,表现了故乡今昔的巨大变化,表明眼前的故乡已经远远不是二十年前的故乡了,眼前的故乡萧条冷落,景色荒凉衰败,引起我莫名的失望沮丧。文章对于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更是绘声绘色,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农民和城市小市民的形象。学生的作文一定要善于运用描写。可以写同学、父母老师的外貌神态动作,可以选取其中感人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来之后,把所写的材料给同学看看,像不像?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习作训练中进行景物描写,可以分为静景、动景的描写。
尤其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人物在特定瞬间的典型的精彩的细致的情节,进行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起到强烈的渲染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运用细节描写的成功例子。《故乡》中闰土那“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的细节描写多么生动形象啊,这个细节把中年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的伙伴时那种内心喜悦的神情用一个“欢喜”表现出来;一个“凄凉”活现出现实中的闰土受尽生活的折磨的饱经风霜的神情;一个“终于恭敬起来”则活化出闰土内心的矛盾,在经过激烈的心理矛盾后,闰土终于恭敬地叫“我”为老爷,可见我们之间隔着可悲的厚障壁,我们之间的隔阂多深。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带里,出去了”,这句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小便宜的性格暴露得一览无余。同学们写作文时,也要努力设计精彩的细节描写,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五.设计一两个典型的画面
好的学生作文,往往在文章中营造一两个特定的感人的画面,这就如电影电视中的特写镜头。设计好这样的画面,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我们从《一面》中感受到鲁迅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其实就是从作者对鲁迅特定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的。三次描写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细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选取了三个典型镜头,描绘了三幅精彩的画面: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人、战士吃炒面就雪。三幅画面一幅比一幅更具感人的力量,生动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因此我们要善于对人物和事情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一双手》中张迎善的那双手真是无比奇特的大手,与众不同,那是一双劳动的手、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同学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可以结合对人物的观察,写出人物独具个性特征的画面,营造亲切感人的气氛,进行具体细腻的描写,使阅卷老师被你所描写的画面所感动,能在心灵深处受到你所描绘的画面的震撼。
六.设计反复点题的中心词
好的文章,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反复点题的情况。拿到题目,我们要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尽心审题,帮助学生领会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攫取住这些关键词语加以反复推敲,认真思考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表意和内在意思,让学生在深入领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去深入领会。比如《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这个题目,我们审题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几个词语:开、记忆深处、花朵。首先要扣花朵,写的内容必须含有“花朵”,要以花映人,花朵这个关键词语必须贯穿文章始终,在必要的时候和适当的位置,不止一次地点击花朵,最后要使人和花朵交相辉映,达到以花喻人的效果。第二个关键词语是“记忆深处”,它是指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迪自己智慧的人和事情,这些影响一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定是影响久远的。因此文章要在开头和结尾甚至中间部位反复点击“记忆深处”,使这个词语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开”,也是个关键词语,指“开放”、“盛开”,因此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必须是热情的、饱满的、盛开的,所描写的花朵必须是盛开的,热情的。
单春林,教师,现居江苏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