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粉末冶金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成型工艺,在仪器、仪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厂的杠杆百分表主体由于形状复杂,加工工序长,废品率较高。近年来,我厂计划用粉末冶金件代替钢件。
由于粉末冶金件体内含油,表面粗糙,疏松、多孔。在电镀前处理和电镀过程中容易渗入酸、碱溶液及电镀溶液,造成镀后泛点,起“白毛”等现象。必须采用一系列特殊方法进行镀前处理后,才能获得优良的镀层。
经过分析研究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厂现有的工艺装备。我们采用下列工艺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2 电镀工艺试验方案
2.1 镀前处理→电解除油→冷水洗→浸酸→冷水洗→预镀镍(2μm)→半光亮镍(8μm)→回收→冷水洗→镀装饰铬(0.3μm)→回收→冷水洗→检查→除氢→浸油
2.2 镀前处理→电解除油→冷水洗→浸酸→冷水洗→半光亮镍(10μm)→回收→冷水洗→镀装饰铬(0.5μm)→回收→冷水洗→检查→除氢→浸油
2.3 镀前处理只喷砂,其余工序同2.1
3 镀前处理
高温烧油→喷砂→封孔→喷砂
4 工序简介
4.1 高温烧油
将粉末冶金工件放入马弗炉中加热至400~800℃,保温0.5~1h,将工件表面及渗入孔隙中油烧掉,然后进行喷砂处理。
压坯工件中颗粒间的间隙,随着烧油的进展而形态,在高温下球状化而使表面积缩小,故烧油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工件会产生轻微的变形。最佳烧油温度550~600℃,最佳烧油时间为40~50min。
4.2 封孔处理
此工序是表面处理的关键所在。工件经过高温烧油后其表面存有大量的孔隙,必须将其封闭方可电镀。虽然近来也有不以封孔直接电镀的新工艺的报道,但对量仪产品来说,耐蚀性能不如封孔处理的好。目前常用的封也处理方法有机械封闭(抛光),固体填充封闭(浸硬 脂酸锌、浸石腊)、液体封闭(重铬酸钾钝化液,浸硅油)、蒸汽封闭(水蒸气或煮沸蒸馏水)等。
通过分析以上封孔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厂产品性能及现有的工艺装备,我們采用如下几种封孔方法进行工艺试验,其配方如表1
4.3 电解除油
封孔及喷砂后,还应除油方可电镀。我们采用室温电解除油。先为阴极除油5~15min,后阳极除油15~30s。
4.4 镀镍
由于粉末件实际表面积较钢件的表面积大,故入槽后应用大电流3~6A/dm2冲击1~2min,然后再用0.8~1.5A/dm2电镀,以保证镀层质量。
4.5 除氢
此工序也很关键,它可消除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氢脆现象,对镀层的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烘箱温度200~230℃,2h。
4.6 浸油
在温度100~105℃20号机油中浸1~2min,以零件镀后泛黄点(如表1)。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外观
在1.6倍放大镜下观察,经过硬脂酸锌,石腊封孔的工件“燕尾槽”附近有零星的残留物。硅油填料的次之,蒸馏水封孔的没有残留物。
5.2 腐蚀能力试验
⑴湿热试验
将镀好的工件放入浴室内,湿度95%左右,温度接近40℃,48h,结果如表2
经上述条件试验一周,锈点均稍有增加,采用2.3工艺方案的工件锈点增加较明显。
⑵中性盐雾试验
试验20件,由于第三种工艺方案的镀件全部做湿热试验,故没做中性盐雾试验。其结果如表3
从湿热和盐雾试验结果可知,采用硬脂酸锌、石腊封孔2.1工艺方案的工件防蚀性能较好。
5.3 镀层结合力试验
把镀件放在马弗炉中加热,温度加至280~300℃保温1h,然后把镀件放在
水中骤冷。发现采用硬脂酸锌、石腊、硅油为填的个别工件在镀层微薄部位有起泡现象。蒸馏水封孔的工件无起泡现象。
5.4 分析
⑴从以上对比试验结果可知,保证镀层质量的关键在于镀前处理亦即封孔处理及工艺方案的选择。采用硬脂酸锌、石腊封孔的工件防蚀能力虽好,但对形状复杂及勾槽多且狭窄的工件效果并不很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粘度,在封孔过程中注入工件的勾槽等处,冷却后又不易清洗干净,故该处镀层微薄或无镀层。
⑵采用蒸馏水封孔处理的工件,虽然防蚀性能次之,但若适当地调整镀厚度,防蚀性能会进一步提高的,且这种工艺也便于推广生产。
6 工艺改进
经过上述分析决定采用蒸馏水封孔,按2.1工艺方案适当地增加镀层百度即预镀镍5μm,半光亮镍10μm,镀装饰铬0.5μm电镀成品15件(含5件钢件),中性盐雾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冶金件同钢件防锈性能相同,有的还优于钢件。由此可知采用此方案的防护装饰性镀铬完全可以代替钢件。
7 结论
钢杠杆百分表主体加工工序17序,单件总成本11.67元,粉末冶金件加工工序5序,单件总成本8元,二者相差3.67元,按年产量3000件计算,这项成果全年可为我厂节约成本近11万元,若将其它加工难度大,适宜用粉末冶金材料代替的话,经济效益会更可观。
参考文献
[1] 朱庚惠等,高级电镀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12.[2] 曾华梁等编著,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80.[3] 田岳峰等,电镀与环保,1994,14(6):80.
粉末冶金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成型工艺,在仪器、仪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厂的杠杆百分表主体由于形状复杂,加工工序长,废品率较高。近年来,我厂计划用粉末冶金件代替钢件。
由于粉末冶金件体内含油,表面粗糙,疏松、多孔。在电镀前处理和电镀过程中容易渗入酸、碱溶液及电镀溶液,造成镀后泛点,起“白毛”等现象。必须采用一系列特殊方法进行镀前处理后,才能获得优良的镀层。
经过分析研究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厂现有的工艺装备。我们采用下列工艺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2 电镀工艺试验方案
2.1 镀前处理→电解除油→冷水洗→浸酸→冷水洗→预镀镍(2μm)→半光亮镍(8μm)→回收→冷水洗→镀装饰铬(0.3μm)→回收→冷水洗→检查→除氢→浸油
2.2 镀前处理→电解除油→冷水洗→浸酸→冷水洗→半光亮镍(10μm)→回收→冷水洗→镀装饰铬(0.5μm)→回收→冷水洗→检查→除氢→浸油
2.3 镀前处理只喷砂,其余工序同2.1
3 镀前处理
高温烧油→喷砂→封孔→喷砂
4 工序简介
4.1 高温烧油
将粉末冶金工件放入马弗炉中加热至400~800℃,保温0.5~1h,将工件表面及渗入孔隙中油烧掉,然后进行喷砂处理。
压坯工件中颗粒间的间隙,随着烧油的进展而形态,在高温下球状化而使表面积缩小,故烧油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工件会产生轻微的变形。最佳烧油温度550~600℃,最佳烧油时间为40~50min。
4.2 封孔处理
此工序是表面处理的关键所在。工件经过高温烧油后其表面存有大量的孔隙,必须将其封闭方可电镀。虽然近来也有不以封孔直接电镀的新工艺的报道,但对量仪产品来说,耐蚀性能不如封孔处理的好。目前常用的封也处理方法有机械封闭(抛光),固体填充封闭(浸硬 脂酸锌、浸石腊)、液体封闭(重铬酸钾钝化液,浸硅油)、蒸汽封闭(水蒸气或煮沸蒸馏水)等。
通过分析以上封孔工艺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厂产品性能及现有的工艺装备,我們采用如下几种封孔方法进行工艺试验,其配方如表1
4.3 电解除油
封孔及喷砂后,还应除油方可电镀。我们采用室温电解除油。先为阴极除油5~15min,后阳极除油15~30s。
4.4 镀镍
由于粉末件实际表面积较钢件的表面积大,故入槽后应用大电流3~6A/dm2冲击1~2min,然后再用0.8~1.5A/dm2电镀,以保证镀层质量。
4.5 除氢
此工序也很关键,它可消除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氢脆现象,对镀层的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烘箱温度200~230℃,2h。
4.6 浸油
在温度100~105℃20号机油中浸1~2min,以零件镀后泛黄点(如表1)。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外观
在1.6倍放大镜下观察,经过硬脂酸锌,石腊封孔的工件“燕尾槽”附近有零星的残留物。硅油填料的次之,蒸馏水封孔的没有残留物。
5.2 腐蚀能力试验
⑴湿热试验
将镀好的工件放入浴室内,湿度95%左右,温度接近40℃,48h,结果如表2
经上述条件试验一周,锈点均稍有增加,采用2.3工艺方案的工件锈点增加较明显。
⑵中性盐雾试验
试验20件,由于第三种工艺方案的镀件全部做湿热试验,故没做中性盐雾试验。其结果如表3
从湿热和盐雾试验结果可知,采用硬脂酸锌、石腊封孔2.1工艺方案的工件防蚀性能较好。
5.3 镀层结合力试验
把镀件放在马弗炉中加热,温度加至280~300℃保温1h,然后把镀件放在
水中骤冷。发现采用硬脂酸锌、石腊、硅油为填的个别工件在镀层微薄部位有起泡现象。蒸馏水封孔的工件无起泡现象。
5.4 分析
⑴从以上对比试验结果可知,保证镀层质量的关键在于镀前处理亦即封孔处理及工艺方案的选择。采用硬脂酸锌、石腊封孔的工件防蚀能力虽好,但对形状复杂及勾槽多且狭窄的工件效果并不很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粘度,在封孔过程中注入工件的勾槽等处,冷却后又不易清洗干净,故该处镀层微薄或无镀层。
⑵采用蒸馏水封孔处理的工件,虽然防蚀性能次之,但若适当地调整镀厚度,防蚀性能会进一步提高的,且这种工艺也便于推广生产。
6 工艺改进
经过上述分析决定采用蒸馏水封孔,按2.1工艺方案适当地增加镀层百度即预镀镍5μm,半光亮镍10μm,镀装饰铬0.5μm电镀成品15件(含5件钢件),中性盐雾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冶金件同钢件防锈性能相同,有的还优于钢件。由此可知采用此方案的防护装饰性镀铬完全可以代替钢件。
7 结论
钢杠杆百分表主体加工工序17序,单件总成本11.67元,粉末冶金件加工工序5序,单件总成本8元,二者相差3.67元,按年产量3000件计算,这项成果全年可为我厂节约成本近11万元,若将其它加工难度大,适宜用粉末冶金材料代替的话,经济效益会更可观。
参考文献
[1] 朱庚惠等,高级电镀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12.[2] 曾华梁等编著,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80.[3] 田岳峰等,电镀与环保,1994,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