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vs18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确实,作文源于生活,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进而形成的一个具有表达意义的文体。而且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理念也符合陶行知的“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不妨以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
   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过程。作文教学本身的意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发表见解。作文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参与生活,思考生活,然后再有作文。然而纵观小学生的写作现状,他们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为了得高分而写作,为了写作而写作。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当然也没有享受过写作带来的乐趣。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不良的写作现状,让学生的写作因为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而更加精彩。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细致的观察意识、认真的观察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入手,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浓厚的观察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会促使学生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感受。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加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鼓励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鼓励学生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活特点等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观察的兴趣和意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展开观察。如动物,学生就要从动物的形状、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展开观察;如植物,学生就要从植物的外形、生长环境和用途展开观察;如建筑物,学生就要从建筑物的外形、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展开观察。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观察。如学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观察某一植物,先介绍该植物的整体外形,然后再介绍该植物局部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根茎;如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某一植物,或者是介绍该植物一天的生长变化,或者是介绍该植物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生长变化。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十天半月的观察,而是要常年累月地加以坚持,使之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如此,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
   二、组织学生展开生活体验,增强作文的真情实感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的写作要具备真情实感。因为不具备真情实感的文章,既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也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而真情实感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需要真实的生活经历。学生只有经历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妙笔生花,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活体验,进而促使学生增强作文的真情实感。
   首先,教師可以结合具体的节假日,展开实践活动。如在植树节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植树、护树的实践活动。学生是什么时间出发的,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植树、护树的过程如何,学生的内心感受如何,等等,学生都可以将其记录出来;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如在六一儿童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文艺表演活动,学生准备了什么节目,是如何展开排练的,从中收获了什么,学生的思想认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等,学生都可以将其记录出来。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季节特点,让学生展开户外郊游活动,从而让学生将真情实感融入具体的写景状物之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春游,让学生观察嫩绿的树芽,让学生观察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生机勃勃的春景;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秋游,让学生观察秋天原野中的丰收景象,让学生感受秋高气爽;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夏季深入树林中,倾听蝉鸣和鸟叫……
   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多种竞赛活动。如引导学生组织拔河比赛,学生自己选择时间,选择地点,学生自己分组,自己制定奖惩措施;如引导学生以“网络带给学生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一半学生辩述网络带给学生的便捷,一半学生辩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如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大赛,可以仿照中央台的古诗词大赛,鼓励学生背诵关于“春”的诗歌,关于“花”的诗歌,关于“友情”的诗歌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更会增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三、通过生活化的感知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展开写作,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一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浓浓的春节习俗。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他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引导学生将自己真实生活中感知到的春节习俗描写出来。学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时间写作顺序,将热闹、喜庆的春节习俗详略得当地描写出来。如年三十的中午饭吃什么,如年三十的晚上会有什么样的活动,如年初一要如何拜亲访友,等等。饮食、穿着和娱乐活动应该是学生感受最深刻的春节习俗,因而最能让学生有感而发。
   例如《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做怀森特的老师,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已经接触过好几个老师,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哪位呢?该老师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呢?学生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等等,学生都可以将其写作出来。记人离不开记事,学生在描写老师外貌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老师的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岗敬业的品性。    又如《顶碗少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个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在第三次时终于成功,并获得暴风雨般掌声的事情,赞扬了顶碗少年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精彩的表演呢?学生对哪些演员的印象最深刻呢?学生可以将其描写出来。
   四、通过生活化的情节,带动学生的写作欲望
   如果教师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节再现出来,那么就能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出来,就能让学生在生活化情节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写作。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意要表达。
   例如在引导学生描写自己的父母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耿为华的《母亲》和筷子兄弟的《父亲》,学生会在歌曲的感染下,眼泪盈眶,学生会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会羞愧于自己对他们叮咛和嘱咐的厌倦,会羞愧于自己在他们不能满足自己要求时的种种无理取闹……当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这些情感时,他们的表达欲望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的表达欲望强烈了,学生的写作潜力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如口语交际:难忘的“第一次”,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竞选班干部,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表演,第一次自己睡,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得奖等等。其中最让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事件?事情的经过怎样?当时学生是否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是怎样克服的?学生的感受如何?事情的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充分的表达和交流,进而让学生的写作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五、基于生活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生活认知,再加上学生的坚持练习,学生的写作就会变得一气呵成,学生的写作就会更加酣畅淋漓。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练习,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刚开始,学生可能會感到有点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周记开始,从周记慢慢地过渡到日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事件。坚持不懈地加以记录,猛然回首,那一本本的日记就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见证。而且学生的日记没有字数限制,没有文体限制,只是不能有错别字,而且要做到语句通顺。学生可以简单记录自己一天内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甚至于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写到日记中。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听到和看到的新闻记录到日记中,如前一段时间的四川大火,学生可以展开如何预防火灾的写作,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竞赛,不要求文体,没有题目,也没有字数的限制,只是要求学生写自己最擅长的文章,可以是诗歌,可以是观察日记,可以是对新闻事实的独到见解,可以是记叙文等。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随文微习作。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产生或悲或喜的感受,这些都是学生真实的心路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展开随文微写作,进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童话故事。小女孩在欢天喜地的大年夜冻死了,当学生阅读到这里时,学生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情感波动呢?如果小女孩生活在现代,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悲剧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写作出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的体验,促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感知体验和写作练习,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写作创作,收获写作感悟,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谷长梅.小学语文“初学作文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4).
   [2]曹招娣.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水平[J].学周刊,2019(1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很多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的总是很消极,着实令人担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活跃的班集体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简要论述如何构建活跃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班集体;活跃;态度;体育活动;处理矛盾   一个班集体的氛围、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的班级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有的班级生机勃勃,十分活跃。而一个班集
期刊
“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人共同遵循的理念,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德树人,是一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立人先立德,育生德必先立己德,教师只有铸就自身美好品德,做有温度的教育,才能培养和教育好学生。   爱心立德,有爱便有德。古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從教十多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爱在师生之间起到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   我们班有个“调皮大王”,他的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学生负担过重是大家都关注到的现象,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小学生不堪重负。新课改实施后,减轻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积极为他们减负增效成为众望所归。将从如何删繁就简,打造减负增效的语文课堂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减负增效;课堂教学;布置作业;提升兴趣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是一名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当时这幅漫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负担过重,书包太沉,童年太累成了制约青少年
期刊
摘 要:人生是一个过程,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从现在起,要让学生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他们的第二天性。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做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   刚上一年级
期刊
摘 要: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式”阅读教学展开研究,立足于思维的锻炼,对其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主题式   “主题式”阅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让学生做到倾听的同时,学会交流。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能力之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提升
期刊
摘 要: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七律·长征》为例,浅谈小学诗词的“五步学习法”,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方法  一、理论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诗词,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读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诗词时,必须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的变更对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与时代脱轨,无法满足素质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树立新理念,实现新突破,向高效课堂迈进,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小学数学为例,立足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题材内容综合性强、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差距大,加上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相关的体验,所以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历史题材的教学必须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才能提高教学实效,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是北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整合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的内容,加速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推动语文教学的进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由此可见,教师在兴趣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年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