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作区处于米纳哈萨成矿带,成矿带沿北西向分布,成矿带内已发现有多个中型-大型的金矿床,包括多金矿区、美塞金矿区、澳古司金矿区、央泽金矿区、郎司金矿区和尼邦金矿区等。工作区北G.Soputan和G.Mahawu火山活动可能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區内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关键词]北苏拉威西 米纳哈萨成矿带 金矿 火山活动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49-2
1印度尼西亚地质概况
印度尼西亚地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上,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岩石圈中最复杂的活动区之一。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以及印度板块之间的构造活动带,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海沟弧沟系,是环太平洋火山-岩浆、构造、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习称环太平洋成矿域,伊里安—新西兰成矿带(图1)。
伊里安—新西兰成矿带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西环南段,北与东亚成矿带相接,西与澳大利亚成矿区为邻,东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望。其展布范围包括西南太平洋的伊里安岛、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澳大利亚大陆东缘褶皱带和塔斯马尼亚岛,构造背景主要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带。该成矿带主要矿产有金、镍,其次是铜、铅、锌、铝、锡、钼、银等,代表性矿床有新西兰豪拉基火山岩型金银矿床、新喀里多尼亚戈罗红土型镍矿床、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澳大利亚韦帕红土型铝土矿矿床等。
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之新生代火山岩岛弧带,处于亚洲板块东南缘多岛弧盆系。多岛弧盆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由菲律宾海、印度洋以及亚洲三大岩石圈板块汇聚而形成的。区域矿产属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铜金锡镍铁铝钾找矿靶区。
2矿区地质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第三系火山岩、灰岩和第四系的火山碎屑、残坡积层。
第三系的Tmv2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局部夹杂有少量的灰岩。
火山角砾岩:颜色以灰绿色为主,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粒度2mm-60mm不等,最大的可达10cm,属于火山集块岩范围,其角砾成分复杂,以凝灰岩为主,同时包含有流纹岩、安山岩及少量的矿化角砾岩,说明形成过程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周期性,火山角砾岩与周边分布的凝灰岩之前没有明显的界限。
凝灰岩: 颜色以灰白色-灰绿色为主,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玻屑含量小于10%,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第三系的Tmv1组:凝灰岩和安山岩为主,少量的流纹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凝灰岩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岩石以灰绿色为主,受构造影响较小的部位保留有明显的厚层-巨厚层状凝灰岩,产状近于水平。
安山岩: 灰绿色为主,斜长石在斑晶和基质中都有,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在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及现代岛弧地区广泛分布,因此被认为是板块聚敛边缘的典型岩石,多伴生有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有时还伴生有粗安岩和其它火山岩。环太平洋新生代火山的喷发产物主要是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其中安山岩占优势,因此有“安山岩线”之称。
流纹岩:仅在矿区西北角有少量出露,颜色呈灰白色,灰-灰红色,常见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斑晶主要为石英和碱性长石。
第三系Tml组:灰岩为主,在区内出露面积较小,但分布区域广泛,从矿区北部至南部均有分布。
从区域资料上,这套灰岩包含有RATATOTOK灰岩,珊瑚灰岩,泥质灰岩,粘土质灰岩,组成复杂,形成时间不同。灰岩颜色以灰白色-褐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少量的白云石,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在生物礁、生物丘或生物层中则为特殊的生物骨架结构、粘结结构或障积结构。不太强的白云石化或硅化也可使原结构叠加上交代结构。灰岩的固结与陆源碎屑岩类似,也以压实和胶结为主,但溶蚀、交代和重结晶等作用则比陆源碎屑岩常见。
第四系Qtv组:长期的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覆盖在本区地势较高的部位,主要由凝灰质、安山质火山碎屑为主,堆积厚度1-6m不等,与矿区东部的火山关系密切。
第四系Qal组:残、坡积层:分布于山坡、各支流谷地以及河漫滩阶地,以坡积层分布最广,河流冲积层次之。
本区构造条件对于矿床矿体的形成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东南金矿区主要处于两组区域性断裂构造交汇的部位。分别是北西—南东向的Amurang—Ranoketang区域性断裂构造和北东—南西向的Amurang—G.AMBANG区域性断裂构造,在两组构造的附近分布着多个的火山。这两组区域性断裂构造是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活动形态,多数情况下,金矿体往往并不直接产于深大断裂中,而是区域性深大断裂与破火山口的环状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或是其次级断裂构造控矿。区内大量的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起着重要控矿因素,左行滑动断层、右行滑动断层、脆性断裂构造、韧脆性剪切断裂构造等是本区主要的控岩、导矿、容矿的作用。
区内主要沉积大量的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的喷出岩,局部沉积少量的碳酸盐类,但目前区内地表未发现有岩体出露的。
3金矿床地质特征
从已经发现的矿体、矿化露头点,本区金矿体有如下地质特征:①矿体形态:明显的以脉状为主,其中尤以石英脉型金矿为典型,局部见有少量的网脉状石英脉;②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铁矿、银金矿、少量的自然金等,黄铁矿以星点状为主,矿石中含量较低,有的原生矿石几乎不含有黄铁矿颗粒;③脉石矿物:以石英、燧石为主,少量的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碳酸盐等;④围岩蚀变:在靠近矿脉壁的围岩中发育冰长石、硅化(石英和玉髓)和绿泥石化,向外为绢云母化、伊利石化,再向外为泥化蚀变物(高岭石和蒙脱石),最外带为似青磐岩化;⑤成矿元素组合Au、Ag、As、Hg元素异常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性。
从成矿类型分析,本区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4结论
(1)本区成矿条件优良,区域上众多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众多,沿北苏拉威西岛分布,与第三系有关的火山活动发育,为区域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2)从地质填图、探槽工程揭露、民硐调查成果来看,矿区每个成矿带内已经发现的矿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品位,具很大金银多金属找矿潜力。
(3)从已发现矿体来看,围岩与灰岩相关的矿体厚度大、金品位高,是区内寻找目标矿体的重点地段。
[关键词]北苏拉威西 米纳哈萨成矿带 金矿 火山活动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49-2
1印度尼西亚地质概况
印度尼西亚地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上,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岩石圈中最复杂的活动区之一。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以及印度板块之间的构造活动带,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海沟弧沟系,是环太平洋火山-岩浆、构造、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习称环太平洋成矿域,伊里安—新西兰成矿带(图1)。
伊里安—新西兰成矿带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西环南段,北与东亚成矿带相接,西与澳大利亚成矿区为邻,东与安第斯成矿带相望。其展布范围包括西南太平洋的伊里安岛、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澳大利亚大陆东缘褶皱带和塔斯马尼亚岛,构造背景主要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带。该成矿带主要矿产有金、镍,其次是铜、铅、锌、铝、锡、钼、银等,代表性矿床有新西兰豪拉基火山岩型金银矿床、新喀里多尼亚戈罗红土型镍矿床、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澳大利亚韦帕红土型铝土矿矿床等。
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之新生代火山岩岛弧带,处于亚洲板块东南缘多岛弧盆系。多岛弧盆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由菲律宾海、印度洋以及亚洲三大岩石圈板块汇聚而形成的。区域矿产属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铜金锡镍铁铝钾找矿靶区。
2矿区地质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第三系火山岩、灰岩和第四系的火山碎屑、残坡积层。
第三系的Tmv2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局部夹杂有少量的灰岩。
火山角砾岩:颜色以灰绿色为主,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角砾结构,块状构造,粒度2mm-60mm不等,最大的可达10cm,属于火山集块岩范围,其角砾成分复杂,以凝灰岩为主,同时包含有流纹岩、安山岩及少量的矿化角砾岩,说明形成过程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周期性,火山角砾岩与周边分布的凝灰岩之前没有明显的界限。
凝灰岩: 颜色以灰白色-灰绿色为主,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玻屑含量小于10%,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第三系的Tmv1组:凝灰岩和安山岩为主,少量的流纹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凝灰岩在区内大面积出露,岩石以灰绿色为主,受构造影响较小的部位保留有明显的厚层-巨厚层状凝灰岩,产状近于水平。
安山岩: 灰绿色为主,斜长石在斑晶和基质中都有,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在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及现代岛弧地区广泛分布,因此被认为是板块聚敛边缘的典型岩石,多伴生有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有时还伴生有粗安岩和其它火山岩。环太平洋新生代火山的喷发产物主要是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其中安山岩占优势,因此有“安山岩线”之称。
流纹岩:仅在矿区西北角有少量出露,颜色呈灰白色,灰-灰红色,常见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霏细结构、球粒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斑晶主要为石英和碱性长石。
第三系Tml组:灰岩为主,在区内出露面积较小,但分布区域广泛,从矿区北部至南部均有分布。
从区域资料上,这套灰岩包含有RATATOTOK灰岩,珊瑚灰岩,泥质灰岩,粘土质灰岩,组成复杂,形成时间不同。灰岩颜色以灰白色-褐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少量的白云石,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在生物礁、生物丘或生物层中则为特殊的生物骨架结构、粘结结构或障积结构。不太强的白云石化或硅化也可使原结构叠加上交代结构。灰岩的固结与陆源碎屑岩类似,也以压实和胶结为主,但溶蚀、交代和重结晶等作用则比陆源碎屑岩常见。
第四系Qtv组:长期的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覆盖在本区地势较高的部位,主要由凝灰质、安山质火山碎屑为主,堆积厚度1-6m不等,与矿区东部的火山关系密切。
第四系Qal组:残、坡积层:分布于山坡、各支流谷地以及河漫滩阶地,以坡积层分布最广,河流冲积层次之。
本区构造条件对于矿床矿体的形成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东南金矿区主要处于两组区域性断裂构造交汇的部位。分别是北西—南东向的Amurang—Ranoketang区域性断裂构造和北东—南西向的Amurang—G.AMBANG区域性断裂构造,在两组构造的附近分布着多个的火山。这两组区域性断裂构造是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活动形态,多数情况下,金矿体往往并不直接产于深大断裂中,而是区域性深大断裂与破火山口的环状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或是其次级断裂构造控矿。区内大量的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起着重要控矿因素,左行滑动断层、右行滑动断层、脆性断裂构造、韧脆性剪切断裂构造等是本区主要的控岩、导矿、容矿的作用。
区内主要沉积大量的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的喷出岩,局部沉积少量的碳酸盐类,但目前区内地表未发现有岩体出露的。
3金矿床地质特征
从已经发现的矿体、矿化露头点,本区金矿体有如下地质特征:①矿体形态:明显的以脉状为主,其中尤以石英脉型金矿为典型,局部见有少量的网脉状石英脉;②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铁矿、银金矿、少量的自然金等,黄铁矿以星点状为主,矿石中含量较低,有的原生矿石几乎不含有黄铁矿颗粒;③脉石矿物:以石英、燧石为主,少量的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碳酸盐等;④围岩蚀变:在靠近矿脉壁的围岩中发育冰长石、硅化(石英和玉髓)和绿泥石化,向外为绢云母化、伊利石化,再向外为泥化蚀变物(高岭石和蒙脱石),最外带为似青磐岩化;⑤成矿元素组合Au、Ag、As、Hg元素异常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性。
从成矿类型分析,本区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4结论
(1)本区成矿条件优良,区域上众多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众多,沿北苏拉威西岛分布,与第三系有关的火山活动发育,为区域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2)从地质填图、探槽工程揭露、民硐调查成果来看,矿区每个成矿带内已经发现的矿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品位,具很大金银多金属找矿潜力。
(3)从已发现矿体来看,围岩与灰岩相关的矿体厚度大、金品位高,是区内寻找目标矿体的重点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