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哭,恸缅不忘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暑假,我就“远离江湖”,在汉尽享天伦。今岁之伏,回当阳探亲。当阳一中原语文教研组长张家恭先生来访。张公送来他华师的老同学张文斌先生的新著《祈祷和谐的回忆》,并哀传噩耗:文斌先生已于今年五月二日在北京仙逝了!闻讯我顿失容颜,呆坐于厅。良久,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喟然长叹:尊敬的师长,您怎么就“不辞而别”了呢!送走客人,我一口气拜读完文斌先生的遗著,其高大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文斌先生是志坚不摧的生活强者。先生生于1936年,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昌艺术师范学校,195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宜都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先生前半生历经坎坷,命运多舛。“四清”运动前,先生教书有方,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他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歇后语,并将之编成《歇后语小集》。用今天新的课程理念看,这本是“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之举,但在当时却被诬为“反动纲领”“反革命口号”。为给自己辩解,先生主动出示自己的“下水文”《太阳》、《夜曲》(散文诗)、《将一军》(短篇小说)等自编集,却被当权者指鹿为马,诬为“现行反革命‘三仙集团’的主将”“小邓拓”,引来灭顶之灾,并被一连五天五夜不让睡觉,整得死去活来。然而,先生终于挺了过来!
  1967年初,先生的学生为之鸣不平,为其平了反。然而好景不长,又于1968年“两清”运动中再次被打倒。整人者施之以术,采用“大会批”“小会盘”,继而使用“心理战”,甚至以“枪毙”相胁。作为堂堂五尺之躯的硬汉,先生仍然没有屈服。为保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节气,先生决定以死相争。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之际,先生“悄悄取下灯泡,拆下电头,一咬牙抓住电线头”,欲以电击了断自己。“可是一连好多次,都只觉左手猛烈弹动,手心火辣,但就是招不来死神!”原来,先生早年攻读的是文科专业,不懂电学知识,不知道必须两只手各抓一根线头才能使电流通过全身。对电学的无知反而救了他的命!好的是,这次电击行为,倒把先生击清醒了:他懊悔,险些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儿女,对不起自己的先辈;他决心:忍辱含垢活下去!这一次,先生终于又熬了过来!1999年11月23日,先生中风偏瘫。硬是用左手握笔,经时一年,写就大著。这该有何等的毅力啊!写到这里,我由衷地感到:先生是真正的生活的强者。
  文斌先生是德艺双馨的杏坛师者。荀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先生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楷模。你看他:“教风科学、严谨、教法活泼且有创意”,深受学生爱戴和喜欢。就连他的“学生夫人”周维珍女士也这样认为:他“教语文有水平,学生个个佩服,对学生轻言细语,从不发态度”,“嫁这样的人,我妈放心,我也放心”。你再看他:教书之余,笔耕不舍。论其著述,虽不“等身”,然以一当十,实属不易!别的不论,就说《高中文言文疑难辨析》一书,篇篇都是针对教材的疏漏和相关作者的瑕疵而进行“辨析”之作,有的还是在全国语文名刊公开发表的力作。要知道,写这样“商榷”性的文章,自身没有深厚的功底和不凡的见识是万万不能的。先生之德,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与学生深厚的关系上。贤弟子艾军女士,主动为其打印书稿;贤弟子王德友、艾立民、刘绪清等,专程到北京探视恩师,并主动为该著的出版出资出力。我也是教书出身,凭良心而论,一个老师,退休后如果没有几个学生念记你,你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感恩张先生的学生之多,他真不愧是德艺双馨的师者!1989年,先生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多次被宜昌地区评为“科技拔尖人才”“市管专家”。他是当之无愧啊!
  文斌先生是民主政治的呐喊者。在中国,提到“民主政治”,离不开各民主党派。按照相关规定,县一级一般不存在民主党派,更谈不上发展民主党派。但当阳和宜都二县(市)例外。这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宜都县解放初期就有“中国民主同盟”存在,文革前停止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级组织决定在宜都恢复“民盟”。文斌先生就是恢复“民盟”后的举旗人。历史的重任将文斌先生推上了民主政治的舞台。从1986—1996十年间,先生历任中国民主同盟宜都市主任委员、民盟宜昌市委委员、宜都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先生利用这一政治舞台,充分展示自己参政议政的风采。无论是在省、地、市各级政协会上,还是民盟党派的各级活动中,他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为民呐喊,提出了大量有的放矢的“提案”和“建议”,有的还被省长亲自批示,《湖北日报》公开发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限于篇幅,此不赘叙。
  文斌先生还是宽厚睿智的长者。一位成功的家长,首先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上。文斌先生教子有方,堪称楷模。长晶、长品,一儿一女,均学有建树,业有所成。且德承父道,人皆共仰。作为宽厚睿智的长者,其高尚也体现在对后生的奖携之上。这里就以笔者为例来证明吧:
  我与文斌先生相识,始于1984年。那时宜昌地、市正酝酿合并,宜昌地区中学语文教研群龙无首。我在省教研室开会发言说,还不知道我的顶头上司是谁。主持会议的雷秋山先生说,你的上司就坐在你的后面。这就是后来被著名土家族作家温新阶先生并称为“西陵二张”的张文海先生(另一张是张文斌先生)。文海先生一上任就烧起了几把大火。他首先在宜昌地区成立了“中学语文研究会”(简称“中语会”)。中语会的核心骨干就是宜都一中的张文斌先生、夷陵中学的戴思源先生、兴山一中的邹士安先生和当阳一中的唐光哲先生等。每次开会,自然是这几位大师唱主角。至此,文斌先生的高大形象就在我脑海里生下根来。每次见面,我都向他虚心地请教。对于“西陵二张”,我是由衷地敬为师长的。因而宜昌地区中语界传闻:我是“西陵二张”之一的人。而我引以为荣。一次,我请教文斌先生加入民主党派的问题,我有意加入他领导的“民盟”。先生给我详细地说明了加入民主党派的条件等情况,并解释说“不能跨县加入”。但我当阳有“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的党派,他可以给我写信推荐介绍。散会后我回当阳不久,当阳“民建”党派的主委谢大新先生找到我,说宜都“民盟”的张主委推荐我入会。这样,我就顺利地加入了当阳的“民建”组织。我实在没有想到,文斌先生竟然如此迅速地兑现了他的诺言,推荐我加入民主党派。从1998年开始,我的政治生命中又多了几个光环:民建当阳市文卫支部主任、民建当阳市委副主委、政协当阳市委委员、常委等。还有一点,我更没有想到,这次张家恭先生送书来,谈到他与文斌先生几位华师的老同学聚会时,竟然几次提到当阳的我。文斌先生称我“高风谦恭雅致,有学者之风”。唉呀!我的天!我一无名后生,在先生心目中能有这样高的地位吗?我有自知之明,这是先生对晚生的奖携之词啊!先生的宽厚仁爱,还体现在他对整过他的人的态度上,一律谅恕了他们。大著取名“祈祷和谐的回忆”就含此意。
  先生中风后,我欲到京探望,并从祖贵先生万夫人那里弄到了先生的电话,但却没有机会到京。真没想到,这机会我是永远地失去了!我是愧对恩师啊!
  长歌当哭,恸缅不忘。我写下上述文字,算是对先生的深切追念。
  先生大著付梓之际,又有遗作二首(附后),晚生步其韵奉和,再为纪念:
  三尺讲台教鞭扬,杏坛挥撒功名长。
  著书立说传后世,丰碑自立万世芳!
  铁骨铮铮是硬汉,柔情似水为父榜。
  九泉含笑当欣慰,儿孙满堂创辉煌!
  2012年7月于当阳市
  [作者通联:湖北当阳市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一、激发阅读信仰,保证阅读时间  12部经典整本书阅读,已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范围。高考指挥棒的威力确实大,倒逼中小学语文老师行动起来,想尽办法加强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落实和考查。即将颁布的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科学文化论著研习”“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15个学习任务群,几乎全部采用了整体书阅读的形式、措施。  那么,对于经典整本书阅读,一线语文教
五、让语言活起来  第五节对我的教学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课,是2010年8月在贵阳执教《登高》。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一次全国性课改总结反思活动,主题为“人教杯”中学语文课改十年教育论坛暨教学观摩研讨。全国课改领导小组的若干位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若干位编辑、各省市自治区的二十余位省语文教研员,以及全国各地的数百位县市教研员和语文骨干教师,都睁大了双眼,注视着课堂上展示出的各种优
总印象  近年来,当考生还在高考考场上奋力鏖战时,网络上已经一浪高过一浪地热炒起语文学科(其实也是所有学科)中分量最重的一道考题——作文的标题。这固然因为作文的分值大,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总分乃至考取学校的层次,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影响的国度里,每年的作文命题在公众的潜意识中实际上就是国家形势、社会热点乃至未来走向的一种折射。尽管高考作文题所隐含的政治元素有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这样评价《归去来兮辞》。其不事雕琢的文字,潇洒出尘的意象,通脱自然的审美意趣,让文人雅士赞叹不已。尤其是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对“心”的推崇坚守,自动自觉放弃官场,回归自然的行为,连苏轼都觉得难以“师范其万一”。《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仕”与“归”的分水岭。明明“质性自然”“违己交病”,仍不得不为官12载,从29岁起“投耒去学仕”,到 41 岁毅然决
鲁迅小说《故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著名篇目,倘若说到《故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点,毋庸置疑有两处:一处是圆月沙地图画,另一处是路的希望设想。在小说结尾段落,鲁迅将它们并置,现全文抄录:“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见,这是鲁迅苦心经营的艺术美学:以写实语
【评议论文】赵悦彤《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7。  【原文摘要】赵悦彤的硕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赵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对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思想作了回溯性研究。赵文首先阐释了李吉林构建情境作文的理论基础;接着,梳理了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然后,提炼了情境作文教学的特点,即“情境创设的丰富性、情境过程的艺术性、情境选题的开放性、情境训练的有序性、情境运用的科学性”;最后总结了李
张晓枫的《斑纹》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奇异的自然”主题单元,基于编者意图和选文特质,以往上这篇课文总是把教学重点放在说明体式的常规探究上,按照说明文教学环节推进,探寻到说明对象、意图、思路、语言四方面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也可以如是精彩”的结论,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学生还有很多难懂的语句没有理解透彻,也并未真正走进作者充满温情的内心世界。这次再上《斑纹
如果说展示是花开的惊艳,那么预习则是静默的生长。 ——题记  (一)  以颠覆“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特质的生本高效课堂,以其鲜活的教育生态,平等对话的课堂形态,力求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自由呼吸自由飞翔,因而迅速成为课改时代的宠儿,倍受青睐。纵观形形色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无一例外都将目光聚焦于展示课,将展示课作为精彩看点、亮点。但繁华褪尽,探本溯源,我们不禁要问:高效课堂的本质是
《林奶奶》是杨绛于1984年4月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的林奶奶是一位给人洗衣为业处于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她干着最累的活,吃着最差的食物,穿破烂的衣物,为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辛苦攒钱,精打细算,处处防备,最终未能过上设想中的晚年生活,落个累死的结局。  文章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写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二是情节,通过碎片故事来闪现人物不幸经历。前文主要写她的性格中好的一面:勤劳、诚实、不搬嘴
王尔德说:“经验是每个人为自己所犯错误取的名字”,错误的发生没有预知性,它是由于对某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产生的。错误过后,我们会应用排除,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填补理论的空白。简而言之,错误就仿佛一块潮湿的海绵,我们从里面挤出来的是经验的水分,错误是经验的源泉,流淌无尽的智慧,我们会顺着其波流,流进正确理论的疆域。所以,倘若正确对待错误,寻求一种经验的转化,错误将是人类认知的指向标。语文课堂教学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