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冥王星有了轨道超长的新伙伴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天文学家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里,新发现了一颗轨道超长的矮行星。它的出现将帮助揭示行星形成早期的情况,并促进人们了解太阳系“年轻”时的状况。
  此次研究是“外太阳系起源调查(OSSOS)”项目的一部分。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加拿大—法国—夏威夷天文望远镜”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机图像搜索发现了这颗矮行星,国际天文协会的小行星中心将其命名为RR245。据目前对RR245轨道观察的数据推测,它绕太阳一周可能需要700年,是已知矮行星中轨道最长的一个。RR245旅行到最接近太阳时应该在2096年前后,届时距日50亿千米;而其远日点将超过120亿千米。RR245的确


  切大小及漫长的轨道演化等各种属性还需要进一步测量。而在未来几年获得其精确的轨道后,RR245也将得到一个全新的名字。
其他文献
自从野牛2007年被重新引入荷兰之后,摄影师贾斯伯就一直在记录这群动物。照片拍摄于一个普通的早晨,牛群安静地站在晨光中,看上去无比美丽。1927年,野牛因猎杀而在欧洲灭绝。目前,在人工培育项目的支持下,这种野牛的数目已经增加到5000多头,有一半以上为野生。野牛是欧洲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期刊
如今说起历法,许多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日历表。每当我们解锁口袋里的手机,或者掀开桌面上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打开家里的电视机,甚至是观看公共场所的LED显示屏时,日历都会随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不厌其烦地提醒着我们今天是公元哪年哪月哪日。想不看都不行。这种无处不在的电子日历甚至使我们渐渐淡忘了我们的先辈是如何记录时光流转的。你们肯定还记得自己的爷爷奶奶通过收看《新闻联播》来了解时间的日子。可即
期刊
2016年7月13日,中国地质大学、加拿大和平地区古生物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瑞士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组成的恐龙足迹联合研究团队宣称,他们在甘肃临夏永靖县关山乡发现了大面积鸟类足迹群落。这一发现对研究白垩纪古鸟类的分布、演化、行为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  这次发现的数百个鸟类足迹分布在数块大型落岩上。“这些鸟类足迹的形态与韩国鸟足迹非常相似,但细分特征非常特殊,”加拿大和平地区
期刊
众所周知,一束光可被测量的特征之一是角动量。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所有形式的光的角动量都是复杂的普朗克常数。最近,来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物理系的凯尔·巴兰坦博士和保罗·伊斯特姆教授,与来自克兰的约翰·多尼根教授展示了光的一种新形式,每个光子的角动量只是普朗克常数的一半。  约翰·多尼根教授说:“我的研究致力纳米光子束,是对纳米量级上光的表现形式的研究。一束光的特性有光色、波长,还有鲜为人知的角动量。角动
期刊
近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欧空局的多镜片X射线观测卫星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首次在黑洞周围观察到了兰斯—蒂林效应。  物体落入黑洞那一刻,其温度会不断升高,可能高达数百万摄氏度,此时会发出X射线。20  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借助X射线望远镜发现,恒星质量黑洞发出的X 射线不断闪烁,且遵照特  定的模式,这一现象被称为“准周期震荡(QPO)”。因为该现象来自距离黑洞非常近的地方,所 
期刊
这幅作品的摄影师是特罗姆瑟大学的鱼类生物学教授。他在挪威北部长大,从小就对北冰洋非常着迷。图中的海象是他的好朋友,它们常常一起游戏,海象会用嘴巴向摄影师撩水玩。别看海象看上去笨笨的,它的胡子触觉非常灵敏,发现猎物主要就是靠胡子。 微世界日本大鲵的后代  这只雄性日本大鲵正在守卫自己的后代。这种强大的两栖类动物体长可达1.5米,是日本特有的,但已经很难被拍到了。它们夜间在小河中捕食小动物,白天就藏在
期刊
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存在雨水和季节性液体侵蚀地貌的唯一星球。因此,土卫六也成为太阳系中最能引起科学家兴趣的星球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土卫六表面或许存在一种聚合物及利于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有望成为测试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生命能够存在的理想所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对土卫六环境下是否存在某种支持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进行了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
期刊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球状星团M4中有一大群恒星过早死亡,这挑战了我们公认的恒星演化观。研究人员用一种被称为高效率和高分辨率多元素摄谱仪的新仪器,解读球状星团M4中恒星的化学成分。他们发现,大约有一半的恒星倾向于跳过红巨星阶段,提前数百万年进入白矮星演化阶段。  之前的化学元素分析显示,过早死亡往往只发生在富钠或贫氧的恒星中。科学界关于这些恒星的最佳模型没有预测到它们会如此夭折。之
期刊
已知行星的数量正在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然而还要多久我们才能找到生活在它们之上的生命?  2015年,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已有250年历史的提丢斯—波得定则,预言了宜居行星的数目。结果显示,有数十亿颗恒星在其宜居带内拥有1颗至3颗行星。尽管这个定则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预测恒星周围的行星的轨道,但它并非特别准确,即便在太阳系中也是如此。  然而,很多科学家相信,宇宙中存在大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其中有许多就
期刊
宇宙诞生的过程可能并非我们原先设想的那样激烈。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宇宙在诞生过程中可能经历过反复的膨胀和收缩,从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却始终没有发生彻底塌缩。  这一最新的理论被称为“大反弹”理论。该理论其实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但最近科学家建立了一种模型,能够证明这一理论具备现实可能性,允许一个新的宇宙从先前的收缩状态过渡为膨胀状态并不断成长。  研究人员指出,早期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应当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