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实践课程,在此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本文就此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力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并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完成学生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的过渡。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实现有效声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角色转变;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声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实践课程,它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组成部分。声乐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和学业的进展时常不成比例,甚至有时经常会出现曲解教师所传授知识本意的现象。
1兴趣的激发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心理、生理结构的学生,教师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兴趣中为学生建立敏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听觉分析能力。
众所周知,对声乐的学习要想取得一定的水平,必须要有敏锐的听觉。要想使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声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声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歌唱感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学习声乐的人首先要对声音敏感。现以各种动物的声音为例,就拿声乐呼吸技术当中的轻巧的花腔“跳音”来讲,如果提示学生联想到动物的“鸣叫”,那么,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小鸟在树上自由的歌唱的生动画面,再从声乐的角度对“小鸟的鸣叫”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就会兴奋的发现小鸟在“鸣叫”时,它的“胸腹部”乃至全身都在抖动,同时所发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由此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问:小鸟这么小的躯体,为什么能够发出如此威力而又清脆的声音?而人有着相比小鸟百倍千倍的体格,是否也能发出比小鸟千倍的声音?这无论是在生物学还是物理学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从生活常态中这些声音的原型出发来探索声乐,将充满新奇而崭新的世界。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会主动的进行探究,声乐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可以得到保障 。
2明确目的
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是有效声乐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明确声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没有思维的练技术。教师要始终让学生意识到技术是服务于歌唱的。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清楚:我要唱什么?我是谁?我唱的曲目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我歌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分清问题是属于技能的训练,还是属于艺术素养方面的训练之后,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是有效声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3培养双重角色
有效声乐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培养学生个体双重角色(演唱者和指导者),借助多媒体进行角色转换,完成其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的过渡。学声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声乐比器乐难学。沈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声乐和学习器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声乐没有现成的乐器,它是要在声音训练过程中去制造,学习声乐的过程,也就是制造乐器的过程,在制造中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既然是在建立自身乐器,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着主客观听觉误差的问题。帕瓦罗蒂曾说他在唱歌时从来听不见自己的高音,只有在唱片中才能听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差?原因在于声音一经产生,以声波形式直接作用于听者,产生客观听觉。但由于歌唱者本身是发音体,声音发出后间接传到歌唱者这里,歌唱者同时又受到自身内耳的影响,造成主客观的听觉差异大。当学生明白了原因之后,就要力图使自身内耳与客观外耳相统一,即内感觉与外感觉相统一。如何将这两种感觉统一起来呢?借助多媒体是一个好方法。利用DV将所唱的曲目录下来再听,就会发现声音效果与当时在唱时的感觉是不相同的。用DV多次录音、录像,并将客观听觉状态正确的主观感觉记住,进行一次次的巩固,使之成为潜意识的熟练动作,自然就会实现主客观的统一,歌唱者与指导者的统一。这一过程也将实现由自发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4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声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就是横向建立在广泛的听和大量的观赏基础之上的。创建开放的学习声乐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尽量多接触、多观看中西方歌剧、戏曲、民歌、戏剧等优秀剧目以及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的条件,借助网络,媒体等显性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格局。由于各地地域差异,客观的存在着不同风格的音乐资源。因而,在声乐课堂中除了充分利用间接的影像、音响资源之外,还可以将声乐课堂这一固定的琴房空间扩大到草原、扩大到牧场,让同学们在开放而灵活的课堂中感受民间原汁原味的活的本真的表演、学习声乐语言、揣摩歌唱情感、体察民俗民风等等。让同学们在参与中感受,在感受中热爱,在热爱中探索,在探索中传承,在传承中走向创新。当然,其中不能缺少声乐教师进行有效而必要的解说、引导和介绍。学生通过大量的积累,听辨声音的能力就会自觉地提高,为更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提供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向学生开放专业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等等,为声乐课堂教学提供隐性宽阔的理论指导。在教学体系纵向上,可以灵活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外有名的声乐专家以及民间非常有经验的老艺人、学者进行讲学、交流。加大国内外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民间之间的交流,并为声乐教师和学生们提供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
5良好心态
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好的声音创造主要是心理创造,通过精神操纵完成”。这足以说明良好的心态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上久攻不下的难题时,一定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切忌自卑。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她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而声乐学习中,演唱者内心自卑导致歌唱心理障碍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这时声乐教师首先使学生摆脱急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当声乐教师发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给与充分的肯定与赞许,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从宏观的整体的歌唱入手,建立整体、联系的思维方式进行声乐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查找症结所在。并会积极配合声乐教师,灵活更换方法学习,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与书籍,不停地思考,反复地琢磨,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听课或观看名家演唱的音乐会或歌剧,在大量思考和实践的积累下,受到某个事物的启迪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使声乐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声乐教学的实质和目的就是充分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的成长,离开课堂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学习声乐,完成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
[2]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3]李维渤《美歌教学漫谈》,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角色转变;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00-00
声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实践课程,它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组成部分。声乐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和学业的进展时常不成比例,甚至有时经常会出现曲解教师所传授知识本意的现象。
1兴趣的激发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心理、生理结构的学生,教师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兴趣中为学生建立敏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听觉分析能力。
众所周知,对声乐的学习要想取得一定的水平,必须要有敏锐的听觉。要想使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声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声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歌唱感兴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学习声乐的人首先要对声音敏感。现以各种动物的声音为例,就拿声乐呼吸技术当中的轻巧的花腔“跳音”来讲,如果提示学生联想到动物的“鸣叫”,那么,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小鸟在树上自由的歌唱的生动画面,再从声乐的角度对“小鸟的鸣叫”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就会兴奋的发现小鸟在“鸣叫”时,它的“胸腹部”乃至全身都在抖动,同时所发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由此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问:小鸟这么小的躯体,为什么能够发出如此威力而又清脆的声音?而人有着相比小鸟百倍千倍的体格,是否也能发出比小鸟千倍的声音?这无论是在生物学还是物理学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从生活常态中这些声音的原型出发来探索声乐,将充满新奇而崭新的世界。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会主动的进行探究,声乐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可以得到保障 。
2明确目的
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是有效声乐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明确声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没有思维的练技术。教师要始终让学生意识到技术是服务于歌唱的。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清楚:我要唱什么?我是谁?我唱的曲目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我歌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练?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分清问题是属于技能的训练,还是属于艺术素养方面的训练之后,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的目的是有效声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3培养双重角色
有效声乐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培养学生个体双重角色(演唱者和指导者),借助多媒体进行角色转换,完成其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的过渡。学声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声乐比器乐难学。沈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声乐和学习器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声乐没有现成的乐器,它是要在声音训练过程中去制造,学习声乐的过程,也就是制造乐器的过程,在制造中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既然是在建立自身乐器,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着主客观听觉误差的问题。帕瓦罗蒂曾说他在唱歌时从来听不见自己的高音,只有在唱片中才能听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差?原因在于声音一经产生,以声波形式直接作用于听者,产生客观听觉。但由于歌唱者本身是发音体,声音发出后间接传到歌唱者这里,歌唱者同时又受到自身内耳的影响,造成主客观的听觉差异大。当学生明白了原因之后,就要力图使自身内耳与客观外耳相统一,即内感觉与外感觉相统一。如何将这两种感觉统一起来呢?借助多媒体是一个好方法。利用DV将所唱的曲目录下来再听,就会发现声音效果与当时在唱时的感觉是不相同的。用DV多次录音、录像,并将客观听觉状态正确的主观感觉记住,进行一次次的巩固,使之成为潜意识的熟练动作,自然就会实现主客观的统一,歌唱者与指导者的统一。这一过程也将实现由自发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4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声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就是横向建立在广泛的听和大量的观赏基础之上的。创建开放的学习声乐的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尽量多接触、多观看中西方歌剧、戏曲、民歌、戏剧等优秀剧目以及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的条件,借助网络,媒体等显性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格局。由于各地地域差异,客观的存在着不同风格的音乐资源。因而,在声乐课堂中除了充分利用间接的影像、音响资源之外,还可以将声乐课堂这一固定的琴房空间扩大到草原、扩大到牧场,让同学们在开放而灵活的课堂中感受民间原汁原味的活的本真的表演、学习声乐语言、揣摩歌唱情感、体察民俗民风等等。让同学们在参与中感受,在感受中热爱,在热爱中探索,在探索中传承,在传承中走向创新。当然,其中不能缺少声乐教师进行有效而必要的解说、引导和介绍。学生通过大量的积累,听辨声音的能力就会自觉地提高,为更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提供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向学生开放专业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等等,为声乐课堂教学提供隐性宽阔的理论指导。在教学体系纵向上,可以灵活的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外有名的声乐专家以及民间非常有经验的老艺人、学者进行讲学、交流。加大国内外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民间之间的交流,并为声乐教师和学生们提供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
5良好心态
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好的声音创造主要是心理创造,通过精神操纵完成”。这足以说明良好的心态在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上久攻不下的难题时,一定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切忌自卑。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她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而声乐学习中,演唱者内心自卑导致歌唱心理障碍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这时声乐教师首先使学生摆脱急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当声乐教师发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给与充分的肯定与赞许,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从宏观的整体的歌唱入手,建立整体、联系的思维方式进行声乐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查找症结所在。并会积极配合声乐教师,灵活更换方法学习,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与书籍,不停地思考,反复地琢磨,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听课或观看名家演唱的音乐会或歌剧,在大量思考和实践的积累下,受到某个事物的启迪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使声乐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声乐教学的实质和目的就是充分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的成长,离开课堂后仍然能够有效地学习声乐,完成由自发学习向自觉学习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
[2]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3]李维渤《美歌教学漫谈》,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