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版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考察社会文化现象的变迁,了解文明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并“知道居住地特有的习俗,考察它们的历史,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历史与社会》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增加了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关注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成为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特别的教育内容——“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民俗文化教学呢?上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教学也可以结合民俗文化的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时间去体验、感悟、探究,感受民俗文化的美好,体现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开展民俗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有如下几种。
一、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感受民俗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已往人类活动的客观发展过程。人类的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时间和地域,时间的不重复性决定了历史不能重复再现。“这就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历史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历史真实,从而实现人类理想和精神的传承,实现人本身的健康发展”。 在民俗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特点,创设或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民俗文化。
1.用历史照片创设历史情境
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历史已成为过去,后人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历史研究必须借助史料间接去了解已往人类活动的过程。照片是一种很好的有助于历史学习研究的载体。照片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比很多文献记载都清晰、准确、生动、细腻。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人们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的感受。在新课程的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民俗文化方面的插图,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照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中的《走进家庭》呈现了多幅照片和插图。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照片所提供的这段“凝固的历史”当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去体验那段历史,去感受历史的灵魂,感受民俗。例如:在讲述“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112页的插图《清代与民国女装》和《清代官服与民国中山装》,学生的视线随着这些历史照片慢慢进入保守的清代、开放的民国时期,感受到那些时代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民俗气息。
2.用影视资料和歌曲创设历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妙插入相关音乐或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课堂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学生如身临其境,“体验民俗,感悟民俗”,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现以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学陈小华老师的《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的教学设计为例。
(导入新课时播放《好汉歌》,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千多年前的北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
生:《水浒传》。
师:对。《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時期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不过今天,老师可不是要你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而是要去“风风火火闯九州”。好不好?
生:好!
师:那就让我们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去闯一闯。
(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体验民俗)
师: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呀?对,就是河南开封。当时的汴京是怎么样的呢?(播放视频)大家说说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店铺、小摊、杂耍、染布、马车等。
(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与现代城市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汴京街头繁华热闹的景象。茶馆、酒店、街头的小摊、赶车的马夫、行路的商人,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这是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世俗生活。(播放视频《蹴鞠》片断)好,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是在忙什么?
……
师:在宋代,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就叫“瓦子”,在瓦子里,一块块比较固定的演出场地就叫做“勾栏”。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瓦子里会有哪些娱乐活动?
生:杂剧、杂技、舞蹈、“说话”等。
师:大家想不想欣赏一段呀?
(播放皮影戏《梁祝》,了解皮影戏怎么演)
师:在瓦子里,除了好玩好看的东西,还应该有些什么?
生:还有许多小吃摊点、饭馆、茶楼等。
……
师:由此可见,瓦子是当时人们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不管是演出的人们,还是看演出的人们,台上台下都乐在其中。而当时瓦子分布如此之多,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
用影视资料和歌曲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体验了两宋时期“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3.用角色扮演形式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收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演练,然后在课堂上担纲历史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过程,以此体验和感受历史” 。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的特殊性使许多过去的历史情境已无法一一再现,学生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用角色扮演形式虚拟一个个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民俗文化。
例如:在教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的“生活中的变化”时,可以结合课文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火车或有轨电车的态度,虚拟历史情境,体验20世纪前后“生活中的悄然变化”,体会“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文明的辐射和过程”这句话的内涵。在讲述“头脑中的变化”时,可以安排四位学生,两人为一组,一组扮演清朝时期的一位地主乡绅和普通百姓,虚拟他们在街上相遇时的情景;另一组扮演民国时期的一位政府职员和普通百姓,虚拟他们在街上相遇时的情景。若时间允许,可以多叫几批学生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清朝时期称“老爷”“大人”和民国时期称“先生”“女士”时的不同感受。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民俗文化教学呢?上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教学也可以结合民俗文化的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时间去体验、感悟、探究,感受民俗文化的美好,体现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开展民俗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有如下几种。
一、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感受民俗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已往人类活动的客观发展过程。人类的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时间和地域,时间的不重复性决定了历史不能重复再现。“这就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进入历史情境,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历史的灵魂并与历史人物的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历史真实,从而实现人类理想和精神的传承,实现人本身的健康发展”。 在民俗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特点,创设或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民俗文化。
1.用历史照片创设历史情境
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历史已成为过去,后人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历史研究必须借助史料间接去了解已往人类活动的过程。照片是一种很好的有助于历史学习研究的载体。照片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比很多文献记载都清晰、准确、生动、细腻。照片是凝固的历史、形象的历史、传神的历史,人们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的感受。在新课程的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民俗文化方面的插图,其中绝大多数是历史照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中的《走进家庭》呈现了多幅照片和插图。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照片所提供的这段“凝固的历史”当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去体验那段历史,去感受历史的灵魂,感受民俗。例如:在讲述“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112页的插图《清代与民国女装》和《清代官服与民国中山装》,学生的视线随着这些历史照片慢慢进入保守的清代、开放的民国时期,感受到那些时代服装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民俗气息。
2.用影视资料和歌曲创设历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妙插入相关音乐或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课堂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学生如身临其境,“体验民俗,感悟民俗”,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现以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学陈小华老师的《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的教学设计为例。
(导入新课时播放《好汉歌》,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千多年前的北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
生:《水浒传》。
师:对。《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時期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不过今天,老师可不是要你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而是要去“风风火火闯九州”。好不好?
生:好!
师:那就让我们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去闯一闯。
(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体验民俗)
师: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呀?对,就是河南开封。当时的汴京是怎么样的呢?(播放视频)大家说说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店铺、小摊、杂耍、染布、马车等。
(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与现代城市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汴京街头繁华热闹的景象。茶馆、酒店、街头的小摊、赶车的马夫、行路的商人,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这是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世俗生活。(播放视频《蹴鞠》片断)好,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是在忙什么?
……
师:在宋代,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就叫“瓦子”,在瓦子里,一块块比较固定的演出场地就叫做“勾栏”。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瓦子里会有哪些娱乐活动?
生:杂剧、杂技、舞蹈、“说话”等。
师:大家想不想欣赏一段呀?
(播放皮影戏《梁祝》,了解皮影戏怎么演)
师:在瓦子里,除了好玩好看的东西,还应该有些什么?
生:还有许多小吃摊点、饭馆、茶楼等。
……
师:由此可见,瓦子是当时人们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不管是演出的人们,还是看演出的人们,台上台下都乐在其中。而当时瓦子分布如此之多,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
用影视资料和歌曲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体验了两宋时期“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3.用角色扮演形式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收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演练,然后在课堂上担纲历史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过程,以此体验和感受历史” 。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的特殊性使许多过去的历史情境已无法一一再现,学生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用角色扮演形式虚拟一个个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感受民俗文化。
例如:在教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的“生活中的变化”时,可以结合课文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火车或有轨电车的态度,虚拟历史情境,体验20世纪前后“生活中的悄然变化”,体会“中国人民从误解到逐渐习惯并接受这种文明的辐射和过程”这句话的内涵。在讲述“头脑中的变化”时,可以安排四位学生,两人为一组,一组扮演清朝时期的一位地主乡绅和普通百姓,虚拟他们在街上相遇时的情景;另一组扮演民国时期的一位政府职员和普通百姓,虚拟他们在街上相遇时的情景。若时间允许,可以多叫几批学生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虚拟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清朝时期称“老爷”“大人”和民国时期称“先生”“女士”时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