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语文教学十几年,也不敢说自己教得有多好,但我所教的学生非常爱上阅读课,他们抢着读,争着演,急着要表达内心的想法让我感到非常引以为豪。自己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拿来和同行分享。
1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仅能让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还能通过读来帮助我们理解感悟著书人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和情感。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却很少,当然高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但老师给予他们读书的时间也不多。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去读,没有用心去理解感悟,何来的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何来的有感而发。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习题表现得不尽人意,老师经常埋怨。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课文书读百遍,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其义自见,对习题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2 引领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身临其境地去表演
在上记人叙事课文的阅读课时,我就嘱咐学生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设身处地投入到情景中去。里面的人物悲你也跟着悲,他喜你也跟着喜,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老师情景导入后,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可以说读后的初步感悟。只要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老师就充当导演和记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边朗读边表演,旁白老师读,或者让学生一起读,轮到哪个角色上场,那个学生就边读边演。老师当记者时而采访参演的学生为何这样读这样做,内心有何想法感悟。时而采访读旁白的学生即观众,说说自己看表演时是有何想法,有何感受,甚至让观众帮帮参演的学生,假如你是这里的人物你会怎样表演,为什么这样表演。让学生通过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时间允许还让说得好的同学来边读边演一演。只要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身临其境地去表演,课后的问题迎刃而解。这种以读代讲,以演代讲的读书方式,在记人叙事的阅读教学中非常适用。
记得有一次我上《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学生读演鸟与树冬天告别时的场景,演鸟的学生飞走时飞得特别慢,我问他为什么飞得慢,他说:“我舍不得离开树这位朋友,因为我们的感情太深厚了。”演树的同学挥动着手臂,久久看着鸟飞去的方向。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演时,他说:“我也舍不得离开鸟,我非常为他担心,怕他在途中会受到伤害。”老师说:“你们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一、二组代表树,三、四组代表鸟,把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读得非常动情。第二年,小鸟又飞回来了,可是这次表演小鸟的学生那双代表翅膀的手扇动得特别快,我就采访他怎么飞得快起来了。他说想早点看到树这位朋友,相隔这么久,非常想念他。“鸟”没有看到树,只看到树桩时,居然流下了眼泪。我相机采访为何流泪,他说:“我一生中只有这么一个好朋友,竟然失去了,心里很难过。”于是急切地四处寻找他的朋友下落。这时我又采访旁边的同学观众,谈谈观后感受,或者说读后感受。有的同学说:“如果我是树,有鸟这样的重情义的朋友,感到非常满足、骄傲。”也有的同学说:“我被鸟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感动了……”
3 开展课外阅读,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3.1 指导精读
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3.2 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3 指导写读书笔记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3.4 朗读和默读
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在上小学语文阅读课时,老师既是导演,又是记者。学生既是朗诵家,又是表演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边绘声绘色地读,一边手舞足蹈地演,入情入境,老师相机请学生谈谈读书的收获感受。在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原来阅读是如此快乐的事情。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中心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16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语文教学十几年,也不敢说自己教得有多好,但我所教的学生非常爱上阅读课,他们抢着读,争着演,急着要表达内心的想法让我感到非常引以为豪。自己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拿来和同行分享。
1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仅能让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还能通过读来帮助我们理解感悟著书人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和情感。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却很少,当然高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但老师给予他们读书的时间也不多。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去读,没有用心去理解感悟,何来的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何来的有感而发。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习题表现得不尽人意,老师经常埋怨。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课文书读百遍,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其义自见,对习题的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2 引领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身临其境地去表演
在上记人叙事课文的阅读课时,我就嘱咐学生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设身处地投入到情景中去。里面的人物悲你也跟着悲,他喜你也跟着喜,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老师情景导入后,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可以说读后的初步感悟。只要说得合理,都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老师就充当导演和记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边朗读边表演,旁白老师读,或者让学生一起读,轮到哪个角色上场,那个学生就边读边演。老师当记者时而采访参演的学生为何这样读这样做,内心有何想法感悟。时而采访读旁白的学生即观众,说说自己看表演时是有何想法,有何感受,甚至让观众帮帮参演的学生,假如你是这里的人物你会怎样表演,为什么这样表演。让学生通过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时间允许还让说得好的同学来边读边演一演。只要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身临其境地去表演,课后的问题迎刃而解。这种以读代讲,以演代讲的读书方式,在记人叙事的阅读教学中非常适用。
记得有一次我上《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学生读演鸟与树冬天告别时的场景,演鸟的学生飞走时飞得特别慢,我问他为什么飞得慢,他说:“我舍不得离开树这位朋友,因为我们的感情太深厚了。”演树的同学挥动着手臂,久久看着鸟飞去的方向。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演时,他说:“我也舍不得离开鸟,我非常为他担心,怕他在途中会受到伤害。”老师说:“你们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一、二组代表树,三、四组代表鸟,把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读得非常动情。第二年,小鸟又飞回来了,可是这次表演小鸟的学生那双代表翅膀的手扇动得特别快,我就采访他怎么飞得快起来了。他说想早点看到树这位朋友,相隔这么久,非常想念他。“鸟”没有看到树,只看到树桩时,居然流下了眼泪。我相机采访为何流泪,他说:“我一生中只有这么一个好朋友,竟然失去了,心里很难过。”于是急切地四处寻找他的朋友下落。这时我又采访旁边的同学观众,谈谈观后感受,或者说读后感受。有的同学说:“如果我是树,有鸟这样的重情义的朋友,感到非常满足、骄傲。”也有的同学说:“我被鸟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感动了……”
3 开展课外阅读,教给阅读方法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3.1 指导精读
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3.2 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3 指导写读书笔记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3.4 朗读和默读
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在上小学语文阅读课时,老师既是导演,又是记者。学生既是朗诵家,又是表演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边绘声绘色地读,一边手舞足蹈地演,入情入境,老师相机请学生谈谈读书的收获感受。在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原来阅读是如此快乐的事情。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中心小学 江西省乐平市 33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