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水稻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而水稻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浸种、催芽、播种、整地、插秧、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向着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文章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36
1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技术
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操作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机械化钵盘插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等。
1.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的原理,该技术源自于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产生影响的物理原理,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在种子播种前进行处理,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一项全新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按照品种适应性的原则选择水稻种后,采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连续处理2次,1周内播种即可。
1.2 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
水稻如果采用插秧機进行插秧,则要进行机械播盘育苗。该技术采用简塑钵盘播种、覆土,培育水稻钵苗,再用水稻钵苗栽植设备完成钵苗移栽。与传统的人工育苗技术相比,机械钵盘育苗具有播量少、秧苗品质好、可带土移栽、低节位分粟成穗率高等优势,故在会泽县的应用、推广比较广泛。
1.3 机械化钵盘插秧技术
应用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完成水稻育苗后,即可应用钵盘插秧技术进行插秧,插秧作业时对钵盘育苗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钵盘育苗要求苗高在14~16cm之间,叶数至少4片以上,根系白根数量在14条以上,茎粗则达到3mm。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的品种不同,插秧的规格也不相同,并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情况、移栽时间等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插秧的规格为抛苗35张/667m2左右,每张有钵孔406个;插秧时要求穴数与抛秧深度保持一致、均匀,尽量降低丢穴、空边的发生比例,至少保证97%以上的保穴率。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以减少秧苗勾秧率、伤秧率及漂秧率,满足早插、浅插的农艺要求,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量,并可保证均匀的秧苗种植密度及基本苗数要求,且返青早、缓苗快。
1.4 机械化植保技术
水稻传统生产模式中主要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植保作业,存在诸多缺陷,而机械化植保技术主要是通过飞机航化来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飞机航化作业的功效是传统手动植保作业的近百倍,可以大大缩短防治周期,保证药剂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1 突出农机采购补偿政策的作用
要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放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升级换代方面,以提高机械化生产的质量、效率及效益。提高水稻育秧、插秧机械设备的补贴额度,以提高重点机具的保有量,提高其使用效率。地方财政部门要针对水稻机插秧作业、大棚育秧及统防统治作业等进行适当补贴;如条件允许可以在当地建设水稻育秧技术中心及粮食烘干中心;加强涉农项目及机耕道路的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农田基本设施,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农机农艺协调机制
将基层农机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促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广大农户进行水稻机械化的育秧、插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操作能力;水稻主要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将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操作技术。农业农机部门则要针对水稻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技术融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机互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体系,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3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随着会泽县农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现,比如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践行者,也是未来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推动者。比如会泽县有些乡镇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已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再加上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使得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3 结 语
机械化是未来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要在推行机械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当然,会泽县的水稻种植地域广阔,有着较大的地理、气候及经济条件的差异,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研究水稻生产技术及配套机具技术,完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推进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36
1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技术
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操作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机械化钵盘插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等。
1.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的原理,该技术源自于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产生影响的物理原理,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在种子播种前进行处理,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一项全新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按照品种适应性的原则选择水稻种后,采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连续处理2次,1周内播种即可。
1.2 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
水稻如果采用插秧機进行插秧,则要进行机械播盘育苗。该技术采用简塑钵盘播种、覆土,培育水稻钵苗,再用水稻钵苗栽植设备完成钵苗移栽。与传统的人工育苗技术相比,机械钵盘育苗具有播量少、秧苗品质好、可带土移栽、低节位分粟成穗率高等优势,故在会泽县的应用、推广比较广泛。
1.3 机械化钵盘插秧技术
应用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完成水稻育苗后,即可应用钵盘插秧技术进行插秧,插秧作业时对钵盘育苗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钵盘育苗要求苗高在14~16cm之间,叶数至少4片以上,根系白根数量在14条以上,茎粗则达到3mm。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的品种不同,插秧的规格也不相同,并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情况、移栽时间等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插秧的规格为抛苗35张/667m2左右,每张有钵孔406个;插秧时要求穴数与抛秧深度保持一致、均匀,尽量降低丢穴、空边的发生比例,至少保证97%以上的保穴率。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以减少秧苗勾秧率、伤秧率及漂秧率,满足早插、浅插的农艺要求,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量,并可保证均匀的秧苗种植密度及基本苗数要求,且返青早、缓苗快。
1.4 机械化植保技术
水稻传统生产模式中主要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植保作业,存在诸多缺陷,而机械化植保技术主要是通过飞机航化来完成,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飞机航化作业的功效是传统手动植保作业的近百倍,可以大大缩短防治周期,保证药剂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针对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1 突出农机采购补偿政策的作用
要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放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升级换代方面,以提高机械化生产的质量、效率及效益。提高水稻育秧、插秧机械设备的补贴额度,以提高重点机具的保有量,提高其使用效率。地方财政部门要针对水稻机插秧作业、大棚育秧及统防统治作业等进行适当补贴;如条件允许可以在当地建设水稻育秧技术中心及粮食烘干中心;加强涉农项目及机耕道路的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农田基本设施,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农机农艺协调机制
将基层农机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促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广大农户进行水稻机械化的育秧、插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操作能力;水稻主要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将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操作技术。农业农机部门则要针对水稻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技术融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农机互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体系,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3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随着会泽县农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现,比如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践行者,也是未来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推动者。比如会泽县有些乡镇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已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再加上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使得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3 结 语
机械化是未来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要在推行机械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当然,会泽县的水稻种植地域广阔,有着较大的地理、气候及经济条件的差异,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研究水稻生产技术及配套机具技术,完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推进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