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课堂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面对新的时代竞争压力,教学形式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39-02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引发深刻变革。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渗透与应用的速度加快,必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有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且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偏低,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的发展要求,还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征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课程具有基础性。信息技术教育必须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应用和发布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是适应信息社会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努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适应快速变化、理解和适应未来的高度创新、个性化的人才。
二是课程的应用性和工具性。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上的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要在使用中学习,在操作中提高。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注重实际应用的需要,尤其要注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之后,必须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加以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其他课程中。
三是课程的发展性。每个学科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甚至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加新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学习最新的技术或软件。跟踪最新的技术在教学中是困难和不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这种类型的技术或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解释一个特定的技术或软件,以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新媒体技术在演示过程中的运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示范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教具,或利用新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讲解或确认。例如,通过幻灯片、视频和电脑动画,教师可以展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可以观察微观世界,如集成电路,并且教师还可以展示不容易看到的场景等等。演示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设备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累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的使用,说明的同时进行使用方法的演示能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其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演示的内容、时间和形式必须精心设计,以避免过于正式或缺乏代表性。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平台供教学使用。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上面交作業。在课余时间,学生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教师拥有比较高的权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在平台上设计相应的栏目,例如学生作品合集、教师评分、课程表栏目等,教学信息及时更新。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使用新媒体进行课堂演示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为了避免在一些细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例如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注意他们应该注意什么。其次,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所展示事物的变化,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必要时,暂停屏幕让学生进行笔记的书写。第三是演讲内容要随时更新。当需要演示时,应该提供一些具有相对较新的图片或显示结果的软件。观察后及时清理图片,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经过课堂演示后,要注意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演示不能代替计算机实践,应当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
2.采用实践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把教材的知识点讲透、讲精,但是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往往不成正比,原因就是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较为抽象,不像生物地理那样可视化,所以教师要安排足够多的实操作业给学生,只有足够多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拥有肌肉记忆。在学生实践之前,教师要演示每一个步骤,讲解每一个细节,并且多次重复,务必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让他们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实践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多面、创造性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反复呈现,以促进理解,通过应用可以牢牢地掌握理解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实践方法的意义还在于培养技能和技巧,例如打字技能和编程技能,这些技能和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如课堂测验、计算机操作和家庭作业等等。根据它的功能,练习分为两类:一类是巩固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它既有必要的机械模仿,也有变形规则、命令、句子和算法的训练。这样的练习往往是重复的;另一种是发展性训练,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和一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如果学生想要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如果他们想要使用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库操作,仅仅在课堂上授课和老师的演示是不够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5-6个小组,并协调成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组。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组织了一次安装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知。 在讲解文字处理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合作,让学生用电脑写一篇作文,并对文章的格式、字体和页面设置做出具体要求。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讲授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的知识时,还必须结合分配给学生的任务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更加注重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是很正确,即使教师教授了很多知识,学生也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教授教材知识,安排任务,学生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问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复习回忆相关知识点,并且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脑海里慢慢会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师也可以引导一下,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可以用相关例子启发学生,例如举扫地机器人的例子。大多学生也了解过扫地机器人,这是一个相对熟悉的事物。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
4.激发学生的兴趣
奖惩机制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完成任务了或者回答出问题,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赞扬或者奖励笔记本碳素笔之类的,而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回答不了问题,严格的教师可能会惩罚他们。奖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且也會消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些受到惩罚的学生甚至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成绩退步,形成一个消极的恶性循环。长期下去的话,学生会偏科,然后又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多利用奖励机制,即使学生没有完成任务或者犯错误,教师也给予奖励。当然奖励不是鼓励学生懒惰,这种机制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找相关资料,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并且根据获得的信息对知识进行整理。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会有成就感,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组织游戏,初中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较大,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添加游戏内容,学生通过玩Windows系统自带的游戏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交互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与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更加灵活。学生学习传统学科例如语文英语等都只是单方面的学习,而信息技术有所不同,学生利用计算机上课,而计算机又会对学生的指令做出反应,反馈相关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学生可以进行网络聊天,看Flash视频,听各种音频,课堂体验丰富。所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在进行文字类信息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示电子版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学习电子版的排版、页面设计、文字的格式等。精彩的页面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样学生会主动模仿电子版的资料,将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当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比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从而制定教学方案。在学生练习键盘指法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记录学生的成绩,并且排名,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快速成长,并且快速形成对键盘的肌肉记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信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当代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志龙.关于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155.
[2]乔春涛.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109-110.
[3]梁国泰.如何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11):127.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39-02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引发深刻变革。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渗透与应用的速度加快,必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有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且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偏低,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的发展要求,还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征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课程具有基础性。信息技术教育必须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应用和发布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是适应信息社会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努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适应快速变化、理解和适应未来的高度创新、个性化的人才。
二是课程的应用性和工具性。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上的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70%。在教学中,要在使用中学习,在操作中提高。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注重实际应用的需要,尤其要注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之后,必须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加以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其他课程中。
三是课程的发展性。每个学科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甚至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加新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学习最新的技术或软件。跟踪最新的技术在教学中是困难和不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这种类型的技术或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解释一个特定的技术或软件,以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新媒体技术在演示过程中的运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示范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或教具,或利用新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讲解或确认。例如,通过幻灯片、视频和电脑动画,教师可以展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学生可以观察微观世界,如集成电路,并且教师还可以展示不容易看到的场景等等。演示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设备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累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的使用,说明的同时进行使用方法的演示能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其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演示的内容、时间和形式必须精心设计,以避免过于正式或缺乏代表性。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平台供教学使用。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上面交作業。在课余时间,学生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教师拥有比较高的权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在平台上设计相应的栏目,例如学生作品合集、教师评分、课程表栏目等,教学信息及时更新。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使用新媒体进行课堂演示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为了避免在一些细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例如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注意他们应该注意什么。其次,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所展示事物的变化,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必要时,暂停屏幕让学生进行笔记的书写。第三是演讲内容要随时更新。当需要演示时,应该提供一些具有相对较新的图片或显示结果的软件。观察后及时清理图片,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经过课堂演示后,要注意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演示不能代替计算机实践,应当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
2.采用实践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把教材的知识点讲透、讲精,但是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往往不成正比,原因就是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较为抽象,不像生物地理那样可视化,所以教师要安排足够多的实操作业给学生,只有足够多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拥有肌肉记忆。在学生实践之前,教师要演示每一个步骤,讲解每一个细节,并且多次重复,务必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让他们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实践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多面、创造性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反复呈现,以促进理解,通过应用可以牢牢地掌握理解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实践方法的意义还在于培养技能和技巧,例如打字技能和编程技能,这些技能和技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如课堂测验、计算机操作和家庭作业等等。根据它的功能,练习分为两类:一类是巩固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它既有必要的机械模仿,也有变形规则、命令、句子和算法的训练。这样的练习往往是重复的;另一种是发展性训练,旨在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和一定的心理素质。例如,如果学生想要熟练使用操作系统,如果他们想要使用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库操作,仅仅在课堂上授课和老师的演示是不够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5-6个小组,并协调成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组。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组织了一次安装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知。 在讲解文字处理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合作,让学生用电脑写一篇作文,并对文章的格式、字体和页面设置做出具体要求。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讲授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的知识时,还必须结合分配给学生的任务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更加注重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是很正确,即使教师教授了很多知识,学生也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教授教材知识,安排任务,学生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问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复习回忆相关知识点,并且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脑海里慢慢会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师也可以引导一下,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可以用相关例子启发学生,例如举扫地机器人的例子。大多学生也了解过扫地机器人,这是一个相对熟悉的事物。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
4.激发学生的兴趣
奖惩机制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完成任务了或者回答出问题,教师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赞扬或者奖励笔记本碳素笔之类的,而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回答不了问题,严格的教师可能会惩罚他们。奖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且也會消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些受到惩罚的学生甚至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成绩退步,形成一个消极的恶性循环。长期下去的话,学生会偏科,然后又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多利用奖励机制,即使学生没有完成任务或者犯错误,教师也给予奖励。当然奖励不是鼓励学生懒惰,这种机制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找相关资料,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并且根据获得的信息对知识进行整理。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会有成就感,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组织游戏,初中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较大,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添加游戏内容,学生通过玩Windows系统自带的游戏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交互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与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更加灵活。学生学习传统学科例如语文英语等都只是单方面的学习,而信息技术有所不同,学生利用计算机上课,而计算机又会对学生的指令做出反应,反馈相关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学生可以进行网络聊天,看Flash视频,听各种音频,课堂体验丰富。所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在进行文字类信息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示电子版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学习电子版的排版、页面设计、文字的格式等。精彩的页面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样学生会主动模仿电子版的资料,将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当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比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从而制定教学方案。在学生练习键盘指法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记录学生的成绩,并且排名,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快速成长,并且快速形成对键盘的肌肉记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技术的进步,信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当代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志龙.关于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6):155.
[2]乔春涛.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109-110.
[3]梁国泰.如何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