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叶这组诗,如果从东方古典诗意的角度去看,也即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当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种境界去进行比较的话。都是基本不沾边的。诗人木叶在表达当代诗意的时候,显然丧失了古典诗意的精髓,把古典诗意全部挡在了自家的院门之外。他是在编造当代的诗意寓言。一个无奶的孩子,他要长成一个东方的温婉的诗人形象,这里他的诗句充满了伪装,我们如果从东方庄子哲学或者是禅宗哲学这两种源头来完成艺术的话,木叶是飘在外面的。这让我再一次确信,当一个民族丧失了他的诗意,这在它的当代诗人的作品里必定能够找到蛛丝马迹。诗人木叶这组诗的标题是“管锥编”,《管锥编》是钱钟书的代表作,而“管锥”,一般意义上解释是“以管窥天,所窥者大,所见者小;以锥插地,所刺者巨,所中者小”,因此笔墨会像无限弹跳的橡皮筋,把市井喧嚣拉到当代来呈现。回望历史,比如春秋,那是一个抒情的时代,从屈原到《诗经》,仰仗着对于自然的迷恋,人们创造感人的诗句,但是春秋时期有个大的诗风。叫“国风”,我认为“国风”主要讲哲学和人类思维世界的苦难。木叶显然把思维世界的苦难放大成当代的苦难。形成了他的诗的印痕。“国风”影响后世诗歌的创造,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和杜甫的诗歌。但是现在,一个试图剔除浪漫的后世创作无疑是对古代诗意的挑战。木叶勇敢地走进对文化的自由表述,他的自由又带有非常散漫的、语言无节制的一种铺陈与排比,例如这样的诗句:“国家还需不需要专营白的盐、黑铁以及米酒?精妙的汉字/臃肿着竖排而下,黄河泛滥转眼已经三个月”东方艺术对梅兰竹菊的迷恋主要是空灵艺术在文人情感中的内心摇荡,我从木叶的诗里找不到一句这种摇荡的感觉,这种绕梁三日或者三月不知肉味的语言回响。如这样的句子:“我在黄鹤楼上闻到了一丝腐朽的气息。江的对岸/是一座日用化工厂奇高的烟囱”东方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山流水,而当代艺术恰恰是从小池小水开始,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开始我们丢失了这种活在云端的人类情感。木叶实实在在地把人拖在地上行走,。从而产生他的分行的行为艺术的痕迹。我在后文里面会探索“人”这个主题,人的世俗生活、人作为当代物品、人创造的商业文明以及人在金钱统治下的假象,我知道一旦把诗撕去面纱的时候,也就是看到木叶诗的时候。那么读者会反驳我,说现在诗已经不是那么陈旧了,现代诗已经和现代生活高度交织在一起,那么我就要糾正木叶诗的表达,现代诗是个难题,也是没有定论的。
我先尝试谈谈现代诗所具备的品质:从白话诗开始,主要是写口语的诗,它区别于网络流行的口水诗,口水诗基本上属于打油诗。拿着录音机在菜市场录一上午,再记录成文字,分分行,就属于口水诗。这种现代的打油诗是诗歌的敌人,是一种泛滥的、没有人的内涵的语言陈述,它正在诋毁人的意识、人的审美创作。木叶不是口水诗人,他是写口语的、知识分子的、当代人文情景的诗人。这里面值得细细去分析,如“劳务市场人头攒动的二十年前,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又如“‘妾心固如磐石’。庐江府里,一名小吏的妻子正向她丈夫赌咒发誓/‘你强得过盐和铁?’那小吏一边翻着白眼/一边端起木质的酒樽”。现代诗是现代哲学思想和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情感纠缠。木叶在这组诗里,他是要拒绝现代情感和现代哲学在诗意层面的自我呈现和复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反诗歌,反抗寂静的陈述;反抗当代图景的诗意碰撞:反抗人类在日常生活当中跌落诗意的恍惚状态。我认为这种“跌落”的时候,正是当代诗意绝佳的时候。而木叶把他放弃了,他表现的只是纯粹的现代生活,这里只有文明,缺少文化的痕迹。这就是现代诗人写作时所面临的:当代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正在摧毁人类的文化故乡,比如高铁、高速公路,再比如摩天大楼,他们也会陈述一种客体的诗。他们也是一种主观意识在客体世界的码动,从而创作现代生活的诗句。木叶的诗将上述古代诗句和现代诗句随意嫁接,这种嫁接有一种做作的成分,这组诗因此有点凌乱,相当于一个游子手里持着一把酒壶,沐浴着现代文明,两相不深入,呈现出一种做作的形象。现代诗歌大部分表达的是现代文明对人的压迫而造成的支离破碎。木叶的诗当中,支离破碎有了。但是现代文明的压迫感,形象不够具体、鲜明。有时候我问他,他说想写出一种弱弱的、被社会欺负的样子。我们丧失诗意的时候,我们在和现代情感顽强保留的时候,木叶那种偶然碰撞的形象等于在为爬行的人类情感踩上一个脚印。主题的诗意丧失对诗人来讲,就像丧失恋人般的哀伤。而这种哀伤造就了诗人笔墨的枯燥和乏味,也就是纷乱复杂的、长长的人生历程,如果贸然地拿到笔下写作,就会使诗句显得支离破碎。当代诗歌等于是破落的文明的房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木叶,他既没有找到诗意,也没有在破落的世界面前呈现一个文化英雄的形象。一种非文明的诗意创造,是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我认为木叶是在写反代表作的诗歌,而文明的世界是靠代表作支撑的。一群人被诗意消灭而泛滥成洪水般地充斥着整个东方人的面貌,既然已经如此。所以木叶的诗无法把它凝结起来成为一首“诗”。
正如毕加索所说过的那样,一次,德国军官指着《格尔尼卡》,问这是谁画的,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画的!诗人木叶收拾他的零碎的、零星的情感,他去找谁说“这是你们写的”?掩卷思之,一种诗意的灭亡是另外一种不属于文明的当代元素,撕烂诗人的表述。木叶在写一种表面浮动而“潜”下去的诗歌。我们要研究他的“潜”是仅仅在语言表面上,还是深入下去、暴露情感。我的感觉,他的诗句就像软木浮在水面上,一按下去它就浮上来。表面化写作是现代诗的硬伤,又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表面化写作是在装潢现代人的生活面孔与人的浅薄的内心世界。诗句一旦深入进去,所有人的根茎将会被语言照耀成漂流的浮萍。
贸然地说出以上这些,一个作家,处在文学苦难的年代,他收拾这些残句,除了批评之外,本身值得尊重。
责任编辑 鹿政
我先尝试谈谈现代诗所具备的品质:从白话诗开始,主要是写口语的诗,它区别于网络流行的口水诗,口水诗基本上属于打油诗。拿着录音机在菜市场录一上午,再记录成文字,分分行,就属于口水诗。这种现代的打油诗是诗歌的敌人,是一种泛滥的、没有人的内涵的语言陈述,它正在诋毁人的意识、人的审美创作。木叶不是口水诗人,他是写口语的、知识分子的、当代人文情景的诗人。这里面值得细细去分析,如“劳务市场人头攒动的二十年前,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又如“‘妾心固如磐石’。庐江府里,一名小吏的妻子正向她丈夫赌咒发誓/‘你强得过盐和铁?’那小吏一边翻着白眼/一边端起木质的酒樽”。现代诗是现代哲学思想和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情感纠缠。木叶在这组诗里,他是要拒绝现代情感和现代哲学在诗意层面的自我呈现和复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反诗歌,反抗寂静的陈述;反抗当代图景的诗意碰撞:反抗人类在日常生活当中跌落诗意的恍惚状态。我认为这种“跌落”的时候,正是当代诗意绝佳的时候。而木叶把他放弃了,他表现的只是纯粹的现代生活,这里只有文明,缺少文化的痕迹。这就是现代诗人写作时所面临的:当代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正在摧毁人类的文化故乡,比如高铁、高速公路,再比如摩天大楼,他们也会陈述一种客体的诗。他们也是一种主观意识在客体世界的码动,从而创作现代生活的诗句。木叶的诗将上述古代诗句和现代诗句随意嫁接,这种嫁接有一种做作的成分,这组诗因此有点凌乱,相当于一个游子手里持着一把酒壶,沐浴着现代文明,两相不深入,呈现出一种做作的形象。现代诗歌大部分表达的是现代文明对人的压迫而造成的支离破碎。木叶的诗当中,支离破碎有了。但是现代文明的压迫感,形象不够具体、鲜明。有时候我问他,他说想写出一种弱弱的、被社会欺负的样子。我们丧失诗意的时候,我们在和现代情感顽强保留的时候,木叶那种偶然碰撞的形象等于在为爬行的人类情感踩上一个脚印。主题的诗意丧失对诗人来讲,就像丧失恋人般的哀伤。而这种哀伤造就了诗人笔墨的枯燥和乏味,也就是纷乱复杂的、长长的人生历程,如果贸然地拿到笔下写作,就会使诗句显得支离破碎。当代诗歌等于是破落的文明的房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木叶,他既没有找到诗意,也没有在破落的世界面前呈现一个文化英雄的形象。一种非文明的诗意创造,是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我认为木叶是在写反代表作的诗歌,而文明的世界是靠代表作支撑的。一群人被诗意消灭而泛滥成洪水般地充斥着整个东方人的面貌,既然已经如此。所以木叶的诗无法把它凝结起来成为一首“诗”。
正如毕加索所说过的那样,一次,德国军官指着《格尔尼卡》,问这是谁画的,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画的!诗人木叶收拾他的零碎的、零星的情感,他去找谁说“这是你们写的”?掩卷思之,一种诗意的灭亡是另外一种不属于文明的当代元素,撕烂诗人的表述。木叶在写一种表面浮动而“潜”下去的诗歌。我们要研究他的“潜”是仅仅在语言表面上,还是深入下去、暴露情感。我的感觉,他的诗句就像软木浮在水面上,一按下去它就浮上来。表面化写作是现代诗的硬伤,又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表面化写作是在装潢现代人的生活面孔与人的浅薄的内心世界。诗句一旦深入进去,所有人的根茎将会被语言照耀成漂流的浮萍。
贸然地说出以上这些,一个作家,处在文学苦难的年代,他收拾这些残句,除了批评之外,本身值得尊重。
责任编辑 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