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出生于殷实之家,15岁那年,父亲瞒着奶奶,逃婚参了军,便杳无音讯。后来,才知道当了兵,还上了朝鲜战场。
奶奶哭啊哭,为这个幺儿子哭瞎了眼。俗话说,祸不单行,没几年,守寡的奶奶又突然痛失大儿子。她再也无心经营,大片农田就慢慢衰败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父亲跟随部队回国,又匆匆请假回了一趟老家。阴差阳错,在老家的河坝上遇见了我年轻貌美的妈妈,她是厂里的团支书,此番也是回家看父母。那年,她21岁,他29岁。
他们是怎么好上的?我不知道。但肯定是父亲追的妈妈,这是妈妈一生的骄傲。经过组织同意,他们结了婚,先后有了我们兄妹四人。打记事起,父亲就是个严厉的人,对他,我们有着十二分的敬畏。后来,他转业来到航天单位。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说我家要从呼和浩特市转移到西安。听到这一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西安,这个陌生的城市,被我们想象成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可一个月后,当我们举家来到西安,才知道,我们成了大山里的西安人。周围,除了正在修建的房屋,远看近看,到处都是蛮荒的山梁。而我们上学,要到几里外的农村小学,途中要过独木桥,还要穿过一片阴森的坟地。父亲除了第一天陪我们报到,之后,不论刮风下雪发洪水,都没有再陪过我们。
他负责后勤总务工作,当过总务处处长。早年,妈妈就从阆中的缫丝厂追随父亲调到了四院。父亲极少说话,从妈妈的唠叨中可以得知,父亲不愿意走后门把妈妈安排到她想去的部门。父亲说,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不要跟人争,就叫妈妈去干招待所。妈妈自然生气,因为招待所的福利待遇低。后来,我们长大了,总是看见妈妈忙完工作忙家务,父亲却像个影子,在家里一晃就不见了。那时并不知道父亲在外面忙些什么。他总是早早地离家,很晚才回来,回来后,胡乱吃上几口饭,就躺在床上呼呼睡着了。看到妈妈抱怨,我们就怨恨起父亲来。可当我们真的不理父亲时,妈妈又出来调解:“你爸爸就是这么个人,把公家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那时,居住在山沟沟里的航天人,衣食住行全部系在后勤总务部门,所有的蔬菜、瓜果、米面油全都要由父亲他们这个团队去很远很远的外地购买,又当搬运工,又当采购员,风雨无阻,有几次还翻了车,差点没了性命。依他的资历,我家可以住上二间半的房子,他却将大房子让了出去,说自己身为一名干部,共产党员,又是管总务的,不应该将好房子留给自己。就这样,我们兄妹三人,一直挤在一间房屋,搭着上下铺,小妹则跟着爸妈住,直到我们上班为止。我结婚那年,哥哥想从车队要辆小车送送我们,可父亲就是不答应。我哥气不过,撂下一句话:“不就是钱吗?我出!”父亲板着脸:“不是钱的事,我管总务,公家的光不能粘!”后来,我就挤社会上的长途汽车结的婚。
有一年工改,说妈妈有两年回乡务农去了,工龄不能算(那是响应号召,团支书带头回乡的)。妈妈气不过,叫父亲再去找领导。父亲说需要证明材料。可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许多人生死未知,哪找当年的知情人去?妈妈让他去四川阆中帮着跑跑,可父亲工作脱不开,而妈妈又要照顾一家老小,不知不觉也就错过了机会。妈妈耿耿于怀,拿话噎父亲:“我这辈子跟你真是享福了!”父亲却说:“算了,命中有的终会有,命中没有莫强求。”
父亲一直觉得对不起奶奶,总是想方设法照顾家乡人。聽说他哥家的侄儿病了,就叫来西安看病。妈妈心里不喜欢,说他大妈那时是怎么待我和孩子的?再说,咱们还有四个孩子,他得的是肺结核,传染给孩子怎么办?父亲和妈妈吵了一架,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妈妈吓坏了,乖乖拿出家里的积蓄给了父亲,让他带着侄儿去看病。妈妈委屈地说:“你们不知道,我那时在家里受的是什么苦!”我懂,天下妯娌不好处,何况那时爸爸在部队,留她孤独寡母拉扯着两个孩子。
吵吵闹闹中,不知不觉,爸爸妈妈都变老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搬出了山沟沟,条件一天天好起来,而父亲却病倒了。没想到的是,从不生病的父亲,这一次竟完完全全病倒了。
父亲被送进医院,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医生说采用透析可以延缓他的生命,不过造价很高,要单位批示。父亲知道他的病已转移,透析也只是权宜之计,便叫过妈妈,对她讲:“我的病不要告诉孩子们,也不要去找领导。单位现在经济紧张,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不能向所里伸手,用那么多的钱来延缓生命,最终人还是要走的。这样做不好。”这些话,直到父亲永远地走了,妈妈才告诉我们。妈妈说:“你爸爸要你们原谅他,说他是个粗人,没有文化,当兵、打仗、干总务……对你们过于严厉,也不懂得教育孩子,叫你们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像他……”泪水模糊了视线,想起父亲面带病痛的微笑,我们疼痛难忍。
后来,每每提到父亲,妈妈都会落泪:“你爸就知道对我狠,脾气大得要命。可帮起人来,恨不得把裤子脱了送给人家。在山里分东西,他总是把剩下的又烂又小的东西分给自己,人家还以为他占了大便宜呢!他却说,吃到肚里大小都一样。人在做,天在看,不去讲那些是非!”而面对妈妈的抱怨,父亲还会叹气一声:“你要是理解,该有多好!”妈妈就用眼白着他,也送他一声长叹。
父亲走了,妈妈时常流泪:“老头子,这一辈子你就没对我说过软话。我不理解?我不理解能跟你一辈子?我不理解,你这辈子只在乎‘好人’两个字?告诉你,老头子,你是个好人!”
奶奶哭啊哭,为这个幺儿子哭瞎了眼。俗话说,祸不单行,没几年,守寡的奶奶又突然痛失大儿子。她再也无心经营,大片农田就慢慢衰败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父亲跟随部队回国,又匆匆请假回了一趟老家。阴差阳错,在老家的河坝上遇见了我年轻貌美的妈妈,她是厂里的团支书,此番也是回家看父母。那年,她21岁,他29岁。
他们是怎么好上的?我不知道。但肯定是父亲追的妈妈,这是妈妈一生的骄傲。经过组织同意,他们结了婚,先后有了我们兄妹四人。打记事起,父亲就是个严厉的人,对他,我们有着十二分的敬畏。后来,他转业来到航天单位。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说我家要从呼和浩特市转移到西安。听到这一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西安,这个陌生的城市,被我们想象成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可一个月后,当我们举家来到西安,才知道,我们成了大山里的西安人。周围,除了正在修建的房屋,远看近看,到处都是蛮荒的山梁。而我们上学,要到几里外的农村小学,途中要过独木桥,还要穿过一片阴森的坟地。父亲除了第一天陪我们报到,之后,不论刮风下雪发洪水,都没有再陪过我们。
他负责后勤总务工作,当过总务处处长。早年,妈妈就从阆中的缫丝厂追随父亲调到了四院。父亲极少说话,从妈妈的唠叨中可以得知,父亲不愿意走后门把妈妈安排到她想去的部门。父亲说,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不要跟人争,就叫妈妈去干招待所。妈妈自然生气,因为招待所的福利待遇低。后来,我们长大了,总是看见妈妈忙完工作忙家务,父亲却像个影子,在家里一晃就不见了。那时并不知道父亲在外面忙些什么。他总是早早地离家,很晚才回来,回来后,胡乱吃上几口饭,就躺在床上呼呼睡着了。看到妈妈抱怨,我们就怨恨起父亲来。可当我们真的不理父亲时,妈妈又出来调解:“你爸爸就是这么个人,把公家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那时,居住在山沟沟里的航天人,衣食住行全部系在后勤总务部门,所有的蔬菜、瓜果、米面油全都要由父亲他们这个团队去很远很远的外地购买,又当搬运工,又当采购员,风雨无阻,有几次还翻了车,差点没了性命。依他的资历,我家可以住上二间半的房子,他却将大房子让了出去,说自己身为一名干部,共产党员,又是管总务的,不应该将好房子留给自己。就这样,我们兄妹三人,一直挤在一间房屋,搭着上下铺,小妹则跟着爸妈住,直到我们上班为止。我结婚那年,哥哥想从车队要辆小车送送我们,可父亲就是不答应。我哥气不过,撂下一句话:“不就是钱吗?我出!”父亲板着脸:“不是钱的事,我管总务,公家的光不能粘!”后来,我就挤社会上的长途汽车结的婚。
有一年工改,说妈妈有两年回乡务农去了,工龄不能算(那是响应号召,团支书带头回乡的)。妈妈气不过,叫父亲再去找领导。父亲说需要证明材料。可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许多人生死未知,哪找当年的知情人去?妈妈让他去四川阆中帮着跑跑,可父亲工作脱不开,而妈妈又要照顾一家老小,不知不觉也就错过了机会。妈妈耿耿于怀,拿话噎父亲:“我这辈子跟你真是享福了!”父亲却说:“算了,命中有的终会有,命中没有莫强求。”
父亲一直觉得对不起奶奶,总是想方设法照顾家乡人。聽说他哥家的侄儿病了,就叫来西安看病。妈妈心里不喜欢,说他大妈那时是怎么待我和孩子的?再说,咱们还有四个孩子,他得的是肺结核,传染给孩子怎么办?父亲和妈妈吵了一架,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妈妈吓坏了,乖乖拿出家里的积蓄给了父亲,让他带着侄儿去看病。妈妈委屈地说:“你们不知道,我那时在家里受的是什么苦!”我懂,天下妯娌不好处,何况那时爸爸在部队,留她孤独寡母拉扯着两个孩子。
吵吵闹闹中,不知不觉,爸爸妈妈都变老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搬出了山沟沟,条件一天天好起来,而父亲却病倒了。没想到的是,从不生病的父亲,这一次竟完完全全病倒了。
父亲被送进医院,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住院。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医生说采用透析可以延缓他的生命,不过造价很高,要单位批示。父亲知道他的病已转移,透析也只是权宜之计,便叫过妈妈,对她讲:“我的病不要告诉孩子们,也不要去找领导。单位现在经济紧张,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不能向所里伸手,用那么多的钱来延缓生命,最终人还是要走的。这样做不好。”这些话,直到父亲永远地走了,妈妈才告诉我们。妈妈说:“你爸爸要你们原谅他,说他是个粗人,没有文化,当兵、打仗、干总务……对你们过于严厉,也不懂得教育孩子,叫你们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像他……”泪水模糊了视线,想起父亲面带病痛的微笑,我们疼痛难忍。
后来,每每提到父亲,妈妈都会落泪:“你爸就知道对我狠,脾气大得要命。可帮起人来,恨不得把裤子脱了送给人家。在山里分东西,他总是把剩下的又烂又小的东西分给自己,人家还以为他占了大便宜呢!他却说,吃到肚里大小都一样。人在做,天在看,不去讲那些是非!”而面对妈妈的抱怨,父亲还会叹气一声:“你要是理解,该有多好!”妈妈就用眼白着他,也送他一声长叹。
父亲走了,妈妈时常流泪:“老头子,这一辈子你就没对我说过软话。我不理解?我不理解能跟你一辈子?我不理解,你这辈子只在乎‘好人’两个字?告诉你,老头子,你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