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引领路径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思想受到社会大环境和专业小环境的影响。这个群体坚守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总体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成效,但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存在局限问题。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本论文通过理论梳理和分析,得出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机制,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着亟待改进的部分。根据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机制理论,论文结合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发挥个人内在与社会外在的双重机制,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双重维度下,让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外语外贸院校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82
  Abstract As a special group of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in foreign tra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This group has adhered to the overall recogni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leading work,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thinking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foreign trad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his thesis combs the theory and analysi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ident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identit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are to the part.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theory of ideology identit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play a du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cial, in the dual dimensions of real life and the network life, let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play a leading role.
  Keywords Foreign Trade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Mainstream Ideology; Identity; lead
  主流意識形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大传播力和融合性的概念范畴。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关乎国家的和谐与稳定。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全球文化与价值观的融合与交互愈加频繁,我国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也日益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冲击。
  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受众中,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因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是思想处于不稳定时期的青年群体,其思想本身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性,这一群体比其他青年群体接触到更多西方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坚守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才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探讨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以及引领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问题
  1.1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思想状况
  1.1.1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1)大环境——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我国当前进入了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比如频频爆出的巨额贪腐案件、电信诈骗案件、食品安全案件等等。与此同时,网络上出现一批热衷于用极度夸张的标题来吸引阅读量的网络媒体,在它们的助推下,社会上的负面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并被夸大渲染。虽然高等院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负面的社会现象顺着网络的脉络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并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2)小环境——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冲击。随着教育观念的进一步升级,我国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要求从90年代塑造“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转向以培养有扎实技能、有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①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外语外贸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作为技能的外语外贸专业知识,更需要了解和掌握西方价值观念。可以说,掌握西方的意识形态内容是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经过数年的浸泡式学习,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极易产生对西方社会的崇拜心理。据四川外国语学院调查,该校有53.3%的同学有出国或移民的计划,在阐明出国原因时,有多达62%的学生因为向往国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出国。②外语外贸专业知识中蕴含着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既有思想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西方社会宣扬的美好社会愿景与大学生切身接触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强烈反差,进一步加剧了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   1.1.2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所处的思想小环境的影响下,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来看,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趋于理性,并保持着总体乐观。③
  在政治观方面,在现代传媒的带动下,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似,对社会热点表现出较大热情。由于专业要求的设置,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西方的政治观念需要有一些基本了解,因此他们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多了一种比较的视角和更为立体的维度,能够对国内的各类社会热点产生更为客观的理解,其政治评价也较为理性,对我国政治总体发展持乐观的态度。
  在价值观方面,由于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冲击,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比普通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多元。不可否认,西方价值观念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但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中存在大量腐朽内容,比如自由享乐、功利拜金等,大学生信息接受能力较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在这一阶段主动或被动地接触更多西方价值观,因此在面临关键问题的选择时,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可能会根据其价值观做出更多不同于主流价值观的抉择。
  1.2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1.2.1 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肤浅化
  对价值观认同的肤浅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官方所引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程度较低。部分大学生除了应对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的学习任务,少有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自觉学习,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程度较低,而且内化程度也较低。其二则是对第一点的延伸,由于缺乏对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深刻理解,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肤浅化认同,具体体现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自信等。
  1.2.2主流价值认同的轻度偏离
  由于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较为多元化,因此会面临多种意识形态发生碰撞的状况,人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更为熟悉的价值内容,在这一层面上分析,考虑到这一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肤浅性,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这一场“战争”中毫无优势。在这一条件下,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了轻度偏离。
  1.2.3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失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建立在对某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而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肤浅理解,加之其思想上对主流价值认同的偏离,导致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群体发生失灵。一旦主流价值观失去对主体实践的指导作用,其主流地位将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毁灭,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釜底抽薪性的破坏作用。
  2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引领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意识形态
  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意识形态常常以一种边界模糊的形态活跃在思维世界中。自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提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至今,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指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天然地具有阶级性。为了让本文所探讨的意识形态概念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现将意识形态概念限定如下: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反映人类不同利益诉求的价值观的理论体系,④意识形态天然地倾向于将其主体的特殊利益拓展成为普遍利益,能够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并提出批评,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并指明人们应当然和改变现实。⑤这一定义与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给出的经典定义相比,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外延,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拓展到了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层面,矫正了意识形态的政治倾向性。
  2.1.2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一种状态,是指某种被多数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并在社会中形成引领思想的一种意识形态。有学者将主流意識形态与主导意识形态区分开来,认为主导意识形态是由统治阶级倡导的官方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则是一个与其影响力相关联的概念范畴。在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主导意识形态是同一内容,因此本文所述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意识形态,均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集中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⑥
  2.2 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机制(个人、社会的角度)
  “认同”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个人模仿、内化另一个人或另一团体所信仰的价值、规范以及面貌,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要对某种意识形态产生认同,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个人内在机制;二是社会外在机制。
  2.2.1个人内在机制
  从本质上来看,意识形态本身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是一种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抽象概念,但更是一种相对私人化的内容。个人对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必定是与自己的利益需求相匹配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⑦因此,要从个人层面对某种意识形态产生认同,首要条件就是这一意识形态能够满足个人的某些特定需求。满足这一条件后,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具体需要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私人化的理解,并纳入自身的价值体系,继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指导。
  2.2.2社会外在机制
  伴随着个人需要的满足,会产生出新的需要,个人对意识形态的选择也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对某种意识形态产生持续的认同,需要反复的实践活动来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及个人价值观。因此,需要社会层面的教化、引导和惩戒来参与意识形态的认同过程。这就是形成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外在机制。在这一机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官方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活动,其形式随着工具的多样化而日益丰富。这些活动能加深个人对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理解,是形成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保证。如前文所述,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加强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形成社会引导机制,例如发挥榜样的作用、建立积极的舆论导向机制等。同时,也需要运用社会舆论的功能,对个人的实践产生一定的约束,继而加深对某一意识形态的认同。   2.2.3意识形态认同与引领的关系
  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引领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形态认同与意识形态引领之间互相区别。首先,二者的主体不同,意识形态认同的主体是以个人为主体,个人对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意识形态引领则是以官方或社会为主体,与前文的主导意识形态相对应,官方引领对某意识形态产生认同。其次,意识形态认同的方式以个人自觉为主,意识形态引领则是通过官方宣传或教育的途径达成目的。再者,意识形态认同是个人为了满足利益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引领则是官方为了实现主导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持续统一的目的。意识形态认同与意识形态引领之间相互联系。第一、二者内容相同,都是对价值观的一种塑造;意识形态的引领会产生个人对某特定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引领也会塑造意识形态的认同。
  2.3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认同的意义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是保持我国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但随着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大学生群体正是接受这些多样化意识形态的积极分子。而且,西方国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的全方位渗透,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的意识形态,会引导个人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指导人实践的全过程。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而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而又关键的组成部分,未来他们是将西方先进知识技术引入中国并中国化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对外输出文化、进行交往的主力。保证这一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认同,是增强我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一种有效途径。
  3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调查研究——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以国际问题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研究,我们选择了具有外语外贸院校典型特征的国际关系学院为调查对象。而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国际关系学院的两个学院和五个系中,挑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院系:公共管理系与外语学院,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84.7%。
  问卷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其次了解受访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再者是了解受访者获取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途径,最后是了解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课程与活动的评价。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匿名填写、集中回收的途径,以及封闭式问卷与开放式问答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
  在调查方式的选择上,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次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专业类别、性别、年级、宗教信仰(英语系)作为基本变量(详見表1),试图保证不同层次、类别的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与科学性,力争客观地反应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
  3.2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总体状况
  问卷中设计了三类问题,分别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态度、形成途径以及评价进行调查:
  首先,为了了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设计了“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情况是怎样的”问题,旨在了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构成的掌握情况。这一问题设计为矩阵多选题,变量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变量值设置为三类:认同、不认同和说不清。
  经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如表2所示),受访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的认可程度非常高,有高达92.8%的学生对这一内容表示了认同。但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等选项,分别有76.6%、82.9%和82%的学生表示了认同。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了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力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抽象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可程度,要略低于对具象意识形态内容的认可,反映了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具有时代化特征,但对主流意识形态经典理论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其次,为了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途径,设计了“您接受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有哪些?”该问题设计了五个选项:“课堂讲授”、“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家长影响”、“同学朋友交流”。各个选项的选择率依次为27.1%、27.1%、25%、8.3%、12.5%。可以看出,课堂讲授与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是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家长以及同学朋友的交流与影响,则成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补充途径。
  最后,为了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课程与活动的评价,设计了“您对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该问题设计了四个选项,分别为“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没有效果”,选择率依次为46.7%、23.9%、29.3%。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认可度相对较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认可度较低。
  通过对以上三组问题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认同程度较高,但在经典理论的认识、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讲授及讲授效果等局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影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分析
  3.3.1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冲击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会接触到更多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为了了解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影响程度,课题组设计了以下系列问题进行调查。
  (1)“您对祖国的态度是怎样的?”问题设置了四个选项:“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认为爱国是应该的”、“比较爱国”、“与我无关”,选择百分比依次为:58.6%、31.5%、2.7%、0.9%。为了比对,同时设置了“爱中国是爱社会主义中国吗?”设置了四个选项:“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选择比例依次为:42.4%、39.1%、13.0%、5.43%。从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祖国怀有强烈的抽象的热爱,但具体到意识形态层面上时,这一群体对国家的热爱则出现了动摇。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结果出现了差异,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冲击在这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探究原因,课题组设计了后续问题。
  (2)“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您会?”主要调查“个人主义”在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思想中的影响程度。该问题设置了三个选项:“大公无私”、“公私兼顾”、“先私后公”。结果显示,有39.1%的人选择了“大公无私”,有57.6%的人选择会“公私兼顾”,而只有3.26%的人选择会“先私后公”。虽然选择了个人主义的比例很低,但选择集体主义的人数尚未超过半数,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妥协。可以看出,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冲击非常大。但是在问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党制度,同意与否?”中,有高达96.74%的人选择了同意或基本同意。这意味着,虽然在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造成了较大冲击,但在核心的价值观选择上,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坚守住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3.3.2 新兴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较少
  为了了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途径,我们设置了系列问题。首先,询问“您一般以什么方式获知国内外要闻?”有高达90.2%的人选择了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网络新型媒介。紧接着,询问“您对网络中新闻报道的看法”,有55.4%的人选择了会“考察期真实性”,有32.6%的人会“怀疑其真实性”。随后,询问“您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渗透情况的了解”,有高达67.4%的人表示“了解,并会抵制”。这说明虽然新兴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警惕性较高,科学素养较高,对外来意识形态的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新兴媒体所带来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这一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并未造成严重的冲击。
  3.3.3 主流意识形态课程教学成为短板
  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重点关注了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课程的评价,试图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引领效果做出评价。
  (1)“您对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问题中,设置了四个选项,分别是“感兴趣”、“不感兴趣”、“视教师的水平而定”、“无所谓”,选择比例依次为:10.9%、23.9%、38.0%、27.2%。其中,有近半数的人选择了“视教师的水平而定”。可见,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接受程度,那么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态度并非是确定消极的。接着课题组设置了“您认为目前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存在问题”,仅有29.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综合来看,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接受程度较低,而且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水平未能增加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兴趣程度。
  (2)课题组在问卷中设置了“您认为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如何”问题,有高达50%的学生选择了“囿于教条,脱离现实,缺乏新鲜感”,有43.5%的人选择了“知识体系虽然完整,但无吸引力”,仅有5.4%的人选择了认为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完整,内容新颖”。由数据表明,较多的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有待丰富。教材是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的空缺尚待填补。
  4 加强和改进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
  这一点力图通过个人内在机制形成意识形态认同。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途径,是以学校开设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为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0.9%的大学生对现有课程表示感兴趣,有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接受程度。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有多达50%的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认为,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课本内容脱离现实,缺乏新鲜感。课本本身是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载体,而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教材的冷淡态度一方面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课程的开设效果,另一方面会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体系留下了扭曲的刻板印象,从而让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偏见,继而影响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保证教材整体理论性的同时,适当地对主流意识形态课程通用教材的具体内容作出调整,突出主流意识形态与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具体生活相关的内容,拉近与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4.2 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度
  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获取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以日积月累的专业学习为主,而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包括很多西方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容,这是专业知识本身带有的特征。因此,在长期的浸泡式的接触中,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如何在保持专业知识传授效果的同时减少西方意识形態和价值观在这一群体中的负面作用,这就需要依赖主流意识形态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程度。在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要警惕使用教条化的、填鸭式的方法论灌输,多使用隐蔽化的途径。实际上,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以此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突破口,同时,应当积极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引领学生形成与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价值取向。   4.3 巩固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的认同度
  這是通过社会外在机制对意识形态形成认同。根据调查分析,当前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在网络阵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拥护程度较高,他们不仅有识别网络中虚假新闻报道的能力,对其他国家意识形态对我国渗透意图的了解程度也较高。但是,由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网络社会中的传播程度较广泛,网络阵地中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仍不可懈怠。要巩固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在网络阵地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首先要巩固当前官方在网络中的舆论导向。其次,要采用恰当的解决方法。当前网络社区中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反感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方式,甚至在不了解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情况下,就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构造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时,必须注意避免使用强硬的、填鸭式的方式,多使用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主体施加作用。最后,在网络中构架正面舆论的稳定阵容。
  总之,新时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条件与环境。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不仅需要面对在社会负面事件充斥的大环境,其思想状况更是遭受着来自西方意识形态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仍坚守住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整体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前,这一群体的思想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
  提高当代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合作。如何在多变的社会条件下,持续地形成对外语外贸院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引领,仍需理论界与实践方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 引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
  ② 数据来源于《外语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③ 赵显伟,周娟.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
  ④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
  ⑤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3.
  ⑥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社会科学研究,2007(1).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286.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罗家锋.试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J].政治学研究,2012(6).
  [2] 葛彦东.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3] 聂筱谕.西方的控制操纵与中国的突围破局——基于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3).
  [4] 高峰,艾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论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5).
  [5]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6] 李冬梅.新时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7] 姬喻波.外语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8] 董悦.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
  [9] 曹俊萍.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探索[J].吉林 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1).
  [10] 李哲.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文化学刊,2015(8).
  [11] 商应美,马成龙,王香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高校辅导员 学刊,2013(4).
  [12] 陈铭.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 业学院学报,2016(3).
  [13] 牛鹏远.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邵阳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非传统铁路交通高校新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师实操能力、加强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等改革方法。实践表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有深厚的人文性、应用的工具性、选材的多元性等特征,是高职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基石,也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以《我与地坛》为例,探讨S-ISAL教学法(选题与分工、搜索与分析、整合与结论、呈现与评价、分享与反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 S-ISAL教学法 大学语文 我与地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我国学历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地,地方高校研究生的规模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群体的学生组织,它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研究生会建设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地方高校研究生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并给出加强其能效发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研究生会 研究
期刊
摘 要 随着翻译工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借助翻译软件进行辅助翻译受到了翻譯人员的青睐。本文主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在线翻译工具,包括谷歌在线翻译、有道词典及有道在线翻译、金山词霸、爱词霸及百度在线翻译、必应词典及必应在线翻译、CNKI翻译助手、灵格斯词霸及在线翻译。首先简要介绍了每种翻译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特色,然后以核科技翻译为例,从专业术语、长难句及篇章的翻译处理来对比每种翻译工具的优劣,根据用户需求推荐
期刊
摘 要 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始终是教学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基于教学学术理论审视可以发现,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除了具备高校教学评价的普遍性问题外,基于“应用型”的特殊定位,还存在特有的内在缺陷,陷入了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技术层面的多重困境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教学评价制度的几点建议,为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学术  中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在充分了解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对外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原则和方法进行描述。这篇文章在这一理论背景指导下,总结梳理了法语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技巧,并逐条举例加以解释说明。以期为法语语音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法语 拼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网络活动的发展,网络欺凌现象也愈发严重。本研究以168名大学生为样本,发现大学生受网络欺凌的总体平均水平较低,与女性相比,男性受到更多的网络语言欺凌和网络伪造欺诈欺凌;男性更多参与游戏娱乐类活动,女性更多参与休闲社交类活动;上网时间超过9小时受到网络欺凌显著高于1-3小时和3-6小时;网络伪造欺诈和隐匿身份与信息获取类活动显著正相关,网络语言欺凌与游戏娱樂类活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解
期刊
摘 要 “中国梦”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中央苏区的唯一高校——嘉应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梦”了解程度、参与程度以及相关观念和态度,提出了中央苏区高校的中国梦”教育策略。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苏区高校 大学生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2
期刊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对两类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课程,渴望通过多种方式激活自我主动学习模式,并普遍支持将两类课程进行融合,有针对性的改革,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当前,应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期待,从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行知结合、师资优化等方面加强两类课程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通识教育类课程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微爱志愿服务团队为例,基于品牌建设视角,对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中存在的物资保障不足、团队成员业务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剖析,从资源整合、自身建设、品牌推广三个方面提出品牌建设与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公益 社团 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05  Abstract 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