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美术标准的实施,高中美术设计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求要具有实用性、审美性、趣味性。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将情境化教学更好的融入到高中美术设计模块的课堂中去。在课程的教学上要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在课堂知识所积累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通过设计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设计意识,感受设计课带来的体验、实践、参与、以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认知、主动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平面手绘、优化、初高中美术、贯通衔接
一、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会有所涉及,相对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辞海》书中对情境的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的大环境进行某种活动时,社会大环境对人们产生的一些外在条件的反射。”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对人的反作用。《教育大辞典》有着不同的定义:“指的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或者学习行为,能够提升智力发展的一种大环境和大背景。”意思就是说,情境就是一个环境,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学习。从以上两种不同的定义来看,情境是具有影响学生的某些行为、产生情感变化的大环境。所以,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内容应该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及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借助教学的手段开展不同的教学环境、建立有情境、能够引起学生有共鸣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情境的自主构建,一种有利于学习更好的学习到知识的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来自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指导着情境化的教学,所指导的范围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情境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的效果是让学生有效的实现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简而言之,情境化教學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特点是: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真实生动、创新发展、以及实践探究。
二、情境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老师传授知识教学,学生从老师传授的知识里转变为纸上的“记忆”;同样的,也不是学生简单的把已回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总是被动的,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外面世界获取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能接受和熟知的,学生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归纳,主动建构个人对新知识理解的过程。由于每个学习者都有自身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存在自身头脑中的经验、设想和理解也会不同,所以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意识会有所不同。
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情境性是指知识是情境的,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个体的认知要放在更大的互动的社会情境中,“知识隐藏于环境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情境的互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含义”。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也要融入情境互动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其次,真实性是指学习要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包括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真实性和认知真实性。实践性是指学生学习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实践,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在听他人经验的过程,还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找到解决间题的方法的过程,在实践中探索,逐步深入学习。
3.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 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辅相成的。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 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三、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策略
1.多媒体有效利用创设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增加了美术课堂性质的描述,着重强调了愉悦性课堂氛围的营造对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标准的重要位置,对学生来说,美术学习过程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心的内在体验,一种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愉悦、情感的体验,兴趣和情感共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喜欢美术、享受美术”。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应优化授课过程、强化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上精心设计,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并能够增强学生们对美术课程的好感,从而提高高中美术设计课程模块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2.体验式情境教学的运用
体验虽然是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与成长的途径,但学生这一群体又天然具备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特征。尤其是在美术设计模块教学时,学生若只是自己去体验和感知,感受很可能过于单一和浅薄,如果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交流与互动,很可能会产生更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融。教师可以尝试在创设情境时,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鼓励组内学生发表自己对“美”的体会,聆听他人对“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美”的感悟与理解,更好地实现美术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进行体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课堂上最常见的体验非“角色扮演”莫属了。角色扮演不仅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亲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同时能激发与感染学生,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画中人物的感情。 3.借助真实场景创设的情境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以亲身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感受大自然中存在的美,并发现在真实场景中,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真实的场景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园林知识时,最好的欣赏园林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亲自游园,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身处园林中,真正去感受、体验更加能让学生感受园林的魅力。环境对作品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样是一个学生创作的同一件美术作品,所摆放的环境不一样,大家对它的感受也会不同。
四、总结
创设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课堂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课堂所学衡量教学情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是否理解创设该情境的意图、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情境内在的含义以及其中传达的美术教学语言信息,一切情境创设,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视线。 情境教学与新課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综上,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妙趣。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感悟、内化;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做好学生的指路人、欣赏者的角色,做到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科书编写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 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第 5 期).
[3]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02
[4]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1998
[5]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4
[6]王 海.PBL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6(10):167-169.
[7]谭春枝.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教学.2015.(8):162.
[8]许蓉.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研究,2012,(24):150.
[9] 南海平.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研究,2012,(1):118-119.
[10]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彭丽娟(199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60)
关键词:平面手绘、优化、初高中美术、贯通衔接
一、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会有所涉及,相对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辞海》书中对情境的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的大环境进行某种活动时,社会大环境对人们产生的一些外在条件的反射。”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对人的反作用。《教育大辞典》有着不同的定义:“指的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或者学习行为,能够提升智力发展的一种大环境和大背景。”意思就是说,情境就是一个环境,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学习。从以上两种不同的定义来看,情境是具有影响学生的某些行为、产生情感变化的大环境。所以,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内容应该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及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借助教学的手段开展不同的教学环境、建立有情境、能够引起学生有共鸣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情境的自主构建,一种有利于学习更好的学习到知识的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来自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指导着情境化的教学,所指导的范围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情境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的效果是让学生有效的实现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简而言之,情境化教學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特点是: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真实生动、创新发展、以及实践探究。
二、情境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老师传授知识教学,学生从老师传授的知识里转变为纸上的“记忆”;同样的,也不是学生简单的把已回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总是被动的,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外面世界获取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能接受和熟知的,学生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归纳,主动建构个人对新知识理解的过程。由于每个学习者都有自身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存在自身头脑中的经验、设想和理解也会不同,所以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意识会有所不同。
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情境性是指知识是情境的,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个体的认知要放在更大的互动的社会情境中,“知识隐藏于环境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情境的互动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含义”。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也要融入情境互动中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其次,真实性是指学习要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包括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真实性和认知真实性。实践性是指学生学习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实践,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在听他人经验的过程,还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总结,找到解决间题的方法的过程,在实践中探索,逐步深入学习。
3.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 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辅相成的。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 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三、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策略
1.多媒体有效利用创设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增加了美术课堂性质的描述,着重强调了愉悦性课堂氛围的营造对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标准的重要位置,对学生来说,美术学习过程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心的内在体验,一种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愉悦、情感的体验,兴趣和情感共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喜欢美术、享受美术”。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应优化授课过程、强化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上精心设计,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并能够增强学生们对美术课程的好感,从而提高高中美术设计课程模块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2.体验式情境教学的运用
体验虽然是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与成长的途径,但学生这一群体又天然具备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特征。尤其是在美术设计模块教学时,学生若只是自己去体验和感知,感受很可能过于单一和浅薄,如果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交流与互动,很可能会产生更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融。教师可以尝试在创设情境时,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鼓励组内学生发表自己对“美”的体会,聆听他人对“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美”的感悟与理解,更好地实现美术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进行体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课堂上最常见的体验非“角色扮演”莫属了。角色扮演不仅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亲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同时能激发与感染学生,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画中人物的感情。 3.借助真实场景创设的情境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以亲身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感受大自然中存在的美,并发现在真实场景中,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真实的场景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园林知识时,最好的欣赏园林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亲自游园,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身处园林中,真正去感受、体验更加能让学生感受园林的魅力。环境对作品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样是一个学生创作的同一件美术作品,所摆放的环境不一样,大家对它的感受也会不同。
四、总结
创设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课堂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课堂所学衡量教学情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是否理解创设该情境的意图、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情境内在的含义以及其中传达的美术教学语言信息,一切情境创设,只有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视线。 情境教学与新課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综上,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妙趣。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感悟、内化;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做好学生的指路人、欣赏者的角色,做到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科书编写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 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第 5 期).
[3]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02
[4]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1998
[5]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4
[6]王 海.PBL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6(10):167-169.
[7]谭春枝.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教学.2015.(8):162.
[8]许蓉.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研究,2012,(24):150.
[9] 南海平.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研究,2012,(1):118-119.
[10]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彭丽娟(199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