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2日11时30分,湖南省末阳市神龙大酒店门口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突然,一位80多岁的老者摔倒在地,很快呼吸心跳全无,情形万分危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身边的亲属不禁惊慌起来,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一声声心急如焚的尖叫。惹得路人纷纷停下脚步,潮水一般围拢了过来。
就在老者奄奄一息、家属焦急万分的时候,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推开众人,奋力挤了进来,他冲到躺在地上的老人身旁,对跪地哭泣的老人亲属说:“我是医生,让我来看看。”说完,他便蹲了下来,伸出右手,先探了探老人的桡动脉,又探了探老人颈动脉,然后用脸贴近老人的鼻子,发现老人的心跳和呼吸都已暂停。
“马上抬到酒店桌子上去。”男子直起身,站了起来,镇定地指挥着家属。
很快,在酒店员工的帮助下,老者被抬到了酒店的长桌子上。男子站在桌前,双手交叉为老人进行胸部按压,每按压15次后,便对老人进行两次口对口的呼吸。如此反复3次,15分钟后,老人渐渐有了气息。他又给老人做人工呼吸,老人口中的痰逐渐被清理干净。
这时,120急救车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呼啸而至。
男子对下了车的医生说:“我是湘雅二医院的医生。你赶快用纱布隔嘴为老人做人工呼吸。”他又转过头去对护士说:“你马上为老人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尼可刹米4种药物。”而他自己仍从容不迫地继续为老人做胸部按压。
20分钟后,老人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呼吸节奏也平稳了下来。确定老人呼吸心跳基本稳定之后,男子停了下来,严肃地说:“赶快送医院吧。”
救护车临走前,男子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老人家属:“老人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请放心。我不知道老人有什么病史,现在还不能作准确判断,老人有事可以打我电话。”
他又把号码留给了医生,认真地叮嘱道:“老人到医院后。要将呼吸机等机器备好。如果老人病情严重需要转诊的话,可以联系我。”
老人终于得救了。这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八旬老人的男子也就进入了公众视野。原来,他就是湖南省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的邓幼文教授。他是耒阳人,清明节回乡祭祖,接受同学邀请,来神龙大酒店聚餐,恰好遇到了这危急的一幕。
“与老人素不相识,冲上去救人时,你当时是怎么想的?”4月12日晚,记者问邓幼文。
“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本能反应,就像司机遇到非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会立即踩刹车一样,是一种职业习惯,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他淡淡地笑着说。
记者接着问道:“作为一位医学教授,你一定知道,对于一个失去呼吸心跳的老人,你去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难道你不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邓幼文平静地说:“我当然知道。按压老人的胸部,很有可能造成老人的胸骨被压折,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这样会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口对口呼吸本身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再说,如果救不过来老人,也是我砸自己的招牌。”
记者接着问:“既然这样,您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救人呢?”邓幼文说:“救人是我的工作和职责。当时情况紧急,如果老人缺氧、缺血超过5分钟,大脑就会死亡,即使我明白这种危急情况救活的概率可能不足30%,但我也必须去救人。别的,没有多想。因为我是医生,所以别无选择。”
多么质朴无华的话语! “苟利病人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骤然而至的事件面前,邓医生当机立断,不瞻前顾后。丝毫不去权衡自己的利益得失,更不去考虑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他毫不迟疑、争分夺秒救人的义举,不仅体现出医者的责任,医者的仁心,更重要的是,刻画出一种心灵上的温度。
这种心灵上的温度,足以感染每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也必将会感染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它如同一缕煦暖的春风,吹走我们心底的自私、功利和狭隘;它又像天边那束破开阴云的阳光,给人温暖又永葆光明的希望。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泉爱意磅礴丰沛,它会让我们的心灵骤然升温,热血激荡,从而激发起我们更多的责任和道义来。
编辑:袁恒霄
突然,一位80多岁的老者摔倒在地,很快呼吸心跳全无,情形万分危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身边的亲属不禁惊慌起来,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一声声心急如焚的尖叫。惹得路人纷纷停下脚步,潮水一般围拢了过来。
就在老者奄奄一息、家属焦急万分的时候,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推开众人,奋力挤了进来,他冲到躺在地上的老人身旁,对跪地哭泣的老人亲属说:“我是医生,让我来看看。”说完,他便蹲了下来,伸出右手,先探了探老人的桡动脉,又探了探老人颈动脉,然后用脸贴近老人的鼻子,发现老人的心跳和呼吸都已暂停。
“马上抬到酒店桌子上去。”男子直起身,站了起来,镇定地指挥着家属。
很快,在酒店员工的帮助下,老者被抬到了酒店的长桌子上。男子站在桌前,双手交叉为老人进行胸部按压,每按压15次后,便对老人进行两次口对口的呼吸。如此反复3次,15分钟后,老人渐渐有了气息。他又给老人做人工呼吸,老人口中的痰逐渐被清理干净。
这时,120急救车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呼啸而至。
男子对下了车的医生说:“我是湘雅二医院的医生。你赶快用纱布隔嘴为老人做人工呼吸。”他又转过头去对护士说:“你马上为老人注射。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尼可刹米4种药物。”而他自己仍从容不迫地继续为老人做胸部按压。
20分钟后,老人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呼吸节奏也平稳了下来。确定老人呼吸心跳基本稳定之后,男子停了下来,严肃地说:“赶快送医院吧。”
救护车临走前,男子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老人家属:“老人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请放心。我不知道老人有什么病史,现在还不能作准确判断,老人有事可以打我电话。”
他又把号码留给了医生,认真地叮嘱道:“老人到医院后。要将呼吸机等机器备好。如果老人病情严重需要转诊的话,可以联系我。”
老人终于得救了。这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八旬老人的男子也就进入了公众视野。原来,他就是湖南省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的邓幼文教授。他是耒阳人,清明节回乡祭祖,接受同学邀请,来神龙大酒店聚餐,恰好遇到了这危急的一幕。
“与老人素不相识,冲上去救人时,你当时是怎么想的?”4月12日晚,记者问邓幼文。
“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本能反应,就像司机遇到非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会立即踩刹车一样,是一种职业习惯,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他淡淡地笑着说。
记者接着问道:“作为一位医学教授,你一定知道,对于一个失去呼吸心跳的老人,你去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难道你不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邓幼文平静地说:“我当然知道。按压老人的胸部,很有可能造成老人的胸骨被压折,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这样会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口对口呼吸本身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再说,如果救不过来老人,也是我砸自己的招牌。”
记者接着问:“既然这样,您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救人呢?”邓幼文说:“救人是我的工作和职责。当时情况紧急,如果老人缺氧、缺血超过5分钟,大脑就会死亡,即使我明白这种危急情况救活的概率可能不足30%,但我也必须去救人。别的,没有多想。因为我是医生,所以别无选择。”
多么质朴无华的话语! “苟利病人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骤然而至的事件面前,邓医生当机立断,不瞻前顾后。丝毫不去权衡自己的利益得失,更不去考虑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他毫不迟疑、争分夺秒救人的义举,不仅体现出医者的责任,医者的仁心,更重要的是,刻画出一种心灵上的温度。
这种心灵上的温度,足以感染每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也必将会感染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它如同一缕煦暖的春风,吹走我们心底的自私、功利和狭隘;它又像天边那束破开阴云的阳光,给人温暖又永葆光明的希望。它让我们的生命之泉爱意磅礴丰沛,它会让我们的心灵骤然升温,热血激荡,从而激发起我们更多的责任和道义来。
编辑:袁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