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新课程与教师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是一个诚实、善良、公正、对学生充满爱心的人,为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每一个老师应该把成为“人师”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汲取各种营养,加深自己的丈化底蕴,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不断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师 新课程 高尚道德 文化底蕴 创新
  
  新课程实施,使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更多地成为了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也就是说新课程对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师,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應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德者,师之帅也”。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个诚实、善良、公正、对学生充满爱心的人,他既要容得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也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教师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不可讥笑学生,要以鼓励夸奖为主,即使是淘气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要尽力找出他们身上哪怕很小的闪光点,加以夸奖,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更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高尔基说过:“谁瘦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爱学生是靠近和教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如果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就会发现身边的学生其实都是很可爱的,值得你为他们付出,而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就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利真诚相待、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高尚的道德品质也不是说有就有,古人就曾说:经师易得、人师难逢。所谓“经师”。是指有经验的老师,而“人师”则指人品高尚的老师。为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每一个老师应该把成为“人师”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
  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这满满的一桶水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什么是文化底蕴呢?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面对越来越聪慧而且见多识广的学生,教师这个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其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将关系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上才能博古通今、纵横捭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游刃于其中如庖丁解牛,让学生闻之似醍醐灌顶,而不是胸无点墨,专门搬教参、对答案,照本宣科、空洞乏味,面对学生的疑问。一问三不知,总是和稀泥,腹中空空,捉襟见肘: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平时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深入浅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妙语如珠,启迪心智,而不是简单粗暴,就事论事。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汲取各种营养,加深自出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3.具有不断的创新精神。教材的编写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人文性,备受学生欢迎。如果一个教师手里拿的虽是新教材,脑中仍是旧观念,用的仍是旧教法,课堂上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如此而已,毫无创意。课堂上也只听见教师滔滔不绝,根本看不见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缺乏对教材进行重组,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教学模式怎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新一代的学生无论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胆识等都与以前的学生大相径庭,而且学生的内心世界本身就喜欢“新、奇、趣”的事物。教师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作为新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创造者,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可见,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创新,从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发展永恒的动力。教师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葆课堂的活力。
  教育的真谛在于以教师的点拨点燃学生学习的希望之火,以发展为日的开启学生知识的大门。所以,作为最直接的教育者,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自己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与时俱进,真正地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必须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学生 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必须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掌握学习规律。科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扎实的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 幼儿 语言感染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多种形式活动的教育过程,它一方面体现了对幼儿主体地位的确认,另一方面将教师的作用明确表述为有日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活动
期刊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设计活动,并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精神。  1.提供各种可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是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利料的过程重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基础和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现有《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课及考核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思考    仪器分析是指借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理化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和技术含量高、应用性强的学科。由于其理论涉及物理学、化学、生
期刊
[摘要]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适当开展幼儿早期的识字教育,已被整個幼教界和世界各国的幼儿语言教育专家所认可,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小班有效开展识字教育呢?本文对此作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小班幼儿 识字教育 兴趣培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天性好玩好动,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办有限,因此安全问题也愈加显得重要。作为幼儿教师,恰當运用电教媒体,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教媒体 幼儿 安全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高职助产专业办学方向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应结合现在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通过对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进行分析,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和我院目前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谈助产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和专业课教材及时开发的必要性,以期通过变革提高助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摘要]广告的本质是创新。广告专业教育不应抄袭其它专业教育模式,也不应该“模式”化。面向市场的“模拟公司化广告专业实验教学方式”是作者提出并实践多年的广告教育方式。它“以力量广告传播实验(模拟)教学公司”为载体,融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创新教学、创业教育于一体,学用同步、虚实并举。这种教与学都直接与市场接轨的教学方式,符合广告专业市场化、综合性、应用型的特点。学生通过在教学公司轮岗位换角色
期刊
[摘要]经济危机使得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都困难重重,但职业学校如借助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荒的现状,抓紧转型,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来满足新型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就能度过难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 职业教育 影响 机会 转型 生存    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很快就震撼了世界,仿佛一声“狼来了!”,让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恐慌,经济危机迅即成为最热门、也最让人诚惶诚恐的名词。人们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培养目标,从数学文化的两个层面分析了农业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 农业人才培养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如何优化农业政策组合,推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一直是农业工作的重点。而农业院校办学的目标是为农业输送所需的科技人才的学校,一切以提高人才的素质为目的。本文将从加强农业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