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来临,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高中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以“五项研究”为着力点,努力促进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课改研究,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经部分省市试点后,也将于一两年内在全国推广。无论是适应高考改革还是适应新课程教学,对教师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观念上的挑战。我们一方面组织校长和教师到先行课改区如江西、海南、安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把学习内容前移,即组织高中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改文件和解读新课标,使教师从中汲取营养,领会精神,从而提前树立改革、发展和创新的观念。我们还通过“我的教学理念”演讲比赛、教研自由论坛、教坛新秀评选等活动,把新的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行为的改进。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
学习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多数教师的学习与反思往往受常规教学的牵制而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与反思,即让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带着问题学习与反思。通过开展联动课题研究,如省、市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高中政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课题,高中物理“STS与物理教学”的课题等,让教师在教研的各个阶段,受任务的驱动,自觉地学习新理论和新经验,主动反思教学行为。
三、课堂研究,促进教师练就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们一直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借此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开展了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让教师在“有模—入模—立模—破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学校举行新任教师过关课、结对帮扶公开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比武擂台课、教研活动观摩课和课题实验研讨课等,使教师人人上得一堂好课;要求教研员全程参与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潜心指导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引领;组织开展“百人百节”教学视导,大面积听课、评课、议课,切磋交流,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苦功、练硬功。这些都是我们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
四、高考研究,促进教师形成综合指导能力
高考不仅是考智力,也是对考生体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因此,教师不仅要使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指导他们学会保护身体和调整心态。我们的高考研究,主要研究教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一轮复习全面系统、扎实推进,二轮复习专题引导、精讲精练,三轮复习加强整合、巩固提高;研究教学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以《考纲》和《说明》作为教学的依据,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不猜题押题;研究高考命题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学中加强新理念的渗透和新材料的运用,不求“高、深、难”,力求“浅、活、新”,拓宽学生视野,打牢能力基础。高考前夕,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担任考生生活指导员和考试心理辅导员,以规范考生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评价研究,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本是教师的天职,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种天职也在淡化甚至缺失。如何让教师回归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本源?我们采取了以评价为杠杆,激励教师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争做教书育人的专家。一是加强教师的自评,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二是让学生评价教师,以学论教;三是教师之间的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是邀请家长评价教师,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评价机制;五是校长评价教师,突出特色评价和诊断评价;六是学校评定小组对教师的综合评价,让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制订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评价表,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连续5年荣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正是我县高中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正效应。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梅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一、课改研究,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经部分省市试点后,也将于一两年内在全国推广。无论是适应高考改革还是适应新课程教学,对教师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观念上的挑战。我们一方面组织校长和教师到先行课改区如江西、海南、安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把学习内容前移,即组织高中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改文件和解读新课标,使教师从中汲取营养,领会精神,从而提前树立改革、发展和创新的观念。我们还通过“我的教学理念”演讲比赛、教研自由论坛、教坛新秀评选等活动,把新的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行为的改进。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
学习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但多数教师的学习与反思往往受常规教学的牵制而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与反思,即让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在实验中带着问题学习与反思。通过开展联动课题研究,如省、市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高中政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课题,高中物理“STS与物理教学”的课题等,让教师在教研的各个阶段,受任务的驱动,自觉地学习新理论和新经验,主动反思教学行为。
三、课堂研究,促进教师练就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们一直狠抓课堂教学研究,借此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开展了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让教师在“有模—入模—立模—破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学校举行新任教师过关课、结对帮扶公开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比武擂台课、教研活动观摩课和课题实验研讨课等,使教师人人上得一堂好课;要求教研员全程参与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潜心指导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引领;组织开展“百人百节”教学视导,大面积听课、评课、议课,切磋交流,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苦功、练硬功。这些都是我们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
四、高考研究,促进教师形成综合指导能力
高考不仅是考智力,也是对考生体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因此,教师不仅要使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指导他们学会保护身体和调整心态。我们的高考研究,主要研究教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一轮复习全面系统、扎实推进,二轮复习专题引导、精讲精练,三轮复习加强整合、巩固提高;研究教学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以《考纲》和《说明》作为教学的依据,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不猜题押题;研究高考命题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学中加强新理念的渗透和新材料的运用,不求“高、深、难”,力求“浅、活、新”,拓宽学生视野,打牢能力基础。高考前夕,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担任考生生活指导员和考试心理辅导员,以规范考生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评价研究,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本是教师的天职,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种天职也在淡化甚至缺失。如何让教师回归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本源?我们采取了以评价为杠杆,激励教师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争做教书育人的专家。一是加强教师的自评,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二是让学生评价教师,以学论教;三是教师之间的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是邀请家长评价教师,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评价机制;五是校长评价教师,突出特色评价和诊断评价;六是学校评定小组对教师的综合评价,让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制订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评价表,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连续5年荣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正是我县高中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正效应。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梅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