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美展”鉴别中国现当代绘画“精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品市场中的“精品”百难求一,为购藏者势在必取。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中国现当代绘画作品中将真正的“精品”离析出来,并精确把握其“精华”所在,当是绘画藏家的要务。笔者认为,各种美术展览是画家将力作推向观众的重要桥梁,也是打造绘画精品的重要平台。而在众多类型的美术展览中,由理论家主持的“学术型”美展以学术研讨为宗旨,既挣脱了“国家美展”体制中官方意识形态的羁限,又少受“商业美展”体制中资本力量的左右,所塑造的“名家精品”具有最丰富的学术含量和艺术价值,可引以为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术型”美展包括了“回顾展”、“名家展”、“提名展”等形态。
  
  一、回顾展——直观翔实的名作“榜单”
  
  这里的“回顾展”指由美术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主办、理论家主持和参与,对在学术上影响重大的画家群体或流派的集结展览,意在重新考量和探讨美术史。
  “回顾展”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展览及学术探讨,重新为美术史定位或给予新的思考。例如,1992年北京举办的“传统派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大展与研讨会”和1997年北京举办的“中国画百年精品展”与“传统的延续与演进——20世纪中国画研讨会”,策划人潘公凯清晰地看到了纵贯近百年中国画发展的两条线索:引西入中的“融合派”和借古开今的“传统派”,藉这两个展览,重新审视了中国百年美术嬗变,以传统派四大家为突破口,初步揭示了传统派不可被融合派所替代的历史地位。再如,1994年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馆藏近现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陈列”,展出19世纪中叶以来各个阶段、各个流派90位代表画家的作品100件。并召开了题为“近现代中国画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理论家李福顺、马鸿增、周积寅、丁涛、萧平、左庄伟、奚传绩、阮荣春、黄鸿仪、许祖良、薛锋、樊波、尚辉及国画家喻继高等,对近现代中国画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回顾展”以学术形态,对某段美术史精心爬梳,整理出最具代表意义的画家和作品,是从历史的高度审视时代精品。例如,2002年张晓凌策展,水天中、郎绍君、杭间、梁江、张晓凌担任特邀评论家的“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览,宗旨是在“中华文明全面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之际,“回顾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总结其成败得失,推出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影响的艺术家,展示当代艺术的丰硕成果,并以此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领域的50名入选者中包括:以罗工柳、苏天赐、于志学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以张立辰、贾浩义、石齐、张桂铭、尚扬等为代表的中年艺术家; 以王明明、范扬、史国良、何家英、周京新、艾轩、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的青年艺术家。再如,2005年中国油画学会与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全部展品由28位各地著名油画家、艺术评论家组成的艺委会评选而出,集中展示了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今30年内共249件油画佳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既包括颜文樑、吴冠中等老一代画家在1976年以后的作品,也有新时期陈逸飞、陈丹青的代表作,还有上世纪90年代前卫绘画代表人物方力钧、王广义的作品。其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吴冠中的《家》、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以及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詹建俊的《高原的歌》、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等,十分引人注目。
  以理论探讨为初衷的“回顾展”,不仅帮助观众了解中国美术史,理解名人名作在中国当代文化中的重要意义,而且在客观上为参观者提供了直观翔实的名作“榜单”,被“圈内”公认为精品,必然在艺术品市场中走俏。
  
  二、名家展——一份画家的精品清单
  
  这里的“名家展”是指由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主办的已成名画家的作品展览。
  “名家展”的本意是展示著名画家的艺术成就,并进一步深入画家的个案研究。例如,2004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览”中的“重读经典——黄宾虹原作展”,遴选浙江省博物馆所藏黄宾虹早、中、晚各期代表性绘画及手稿、书法作品百余件。由此,不仅系统地呈现了画家一生的艺术历程,对20世纪中国画坛作了全面地审视和总结,而且,与本次活动相关的专题学术讲座、学术论文提要集、大型画册等,还为人们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思考当代中国画创作和理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2005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等联合主办的“王盛烈艺术成就回顾展”,收录了王盛烈一生不同时期作品,包括革命历史题材经典《八女投江》在内的人物画、山水画、油画、水彩画、素描、速写、书法等200余幅,是画家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邵大箴、王宏建、王仲、袁运甫等20多位美术理论家和知名画家,还在研讨会上从学术层面回顾了王盛烈的艺术人生和辉煌成就。
  
  “名家展”梳理的作品轨迹,成为直观的著名画家作品图录。例如,2005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回顾展”,推出画家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05年的重要作品,包括为公众所熟知的《北国春晓》、《双燕》、《黄河》等代表作96幅,鲜明地凸现了画家50年融合中西方艺术的绘画成就,以及画家在“油画民族化”、“水墨画现代化”方面的变法和实践。同年北京举办的“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则展示了包括《塔吉克姑娘》在内的画家50余年创作的油画人物、风景、素描作品共160余件,从当年的成名作到最新的手笔,真实地记录着画家长期探索追求的精湛画技和丰沛气象。
  一些“名家展”还会促成某种艺术思潮的形成,并导致新的欣赏趣味。例如198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劳申堡作品展,使波普思潮很快在国内流行开来,肇始了之后波普油画的蔓延及其在近年市场的走红。再如,200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广东美术馆联合举办“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展”,展出的160件画作是画家30年间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对艺术的不同阐述。研讨会上,理论家不仅肯定了其上世纪70、80年代创作的《西藏组画》的历史价值和巨大影响,也对画家80、90年代在美国创作的作品,以及近期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绘画性与观念性的矛盾产生较大争议。很快,这些焦点都在市场上体现出来。
  
  通过阅读“名家展”的展品脉络和学术研讨成果,市场购藏者很容易地获得了一份画家的精品清单,市场也会据此表现出相应动态。例如,因为有投资者认为,2005年是黄胄80周年诞辰,预期即将举办的一系列展览可能对市场有积极影响, 所以不惜大把押注,各拍卖行也纷纷开设“黄胄专题”,使黄胄作品骤然升温。2004年3月以88万元拍出的《送粮图》,2005年7月又以280万元落槌,16个月内利润率超过了180%。又如,正在拍卖界为刘海粟作品价位的低迷鸣不平之际,2006年中国美术馆为纪念画家诞辰110周年,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精选出油画和国画95件,举办了“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回顾展”,这次展览无疑给市场行情注射了及时的强心剂。
  
  三、提名展——为购藏者估价最新的艺术样式提供有益的注解
  
  与“回顾展”和“名家展”中史家对成名画家的学术研讨不同,“提名展”是批评家对当代画家关注的结果。它基本脱离了官方或机构的束缚,以批评家个人身份做策展人和组织者,对象则是正在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现象。
  
  “提名展”的兴起,缘于当代美术批评介入当代艺术方式的变化。1990年后《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画家》停办,担任主编和编辑的批评家纷纷下野,影响当代艺术的批评家和编辑家联盟解体。“批评家借以实现话语权的载体被抽空了,只有从单一的文本批评转向民间化的展览操作,从批评家的角色转换到策展人的角色。”此前1989年由高名璐和栗宪庭扮演策展人角色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为批评家介入当代艺术开启了一条新途径,通过批评家在展览全程的亲自操办,充分表达出批评家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和态度。“从确立主题到选择艺术家,既体现出策展人对当代艺术问题的学术判断,又体现出策展人对参展艺术家取舍的眼力、权力和准则。在某种意义上是比文本批评更有效的批评”。“提名展”对当代艺术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如1992年栗宪庭策划的“后89中国现代艺术展”的宗旨,就是集中展现1989年后大陆现代艺术的发展状况。栗宪庭把“新生代”中那种调侃、玩世的写实绘画命名为“泼皮现实主义”,并将其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态度着力推出,成为展览的热点。这次展览上推出的“波普画风”,也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话题。借助栗宪庭在1993年推荐13位中国艺术家应邀参加“45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策展人开始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的重要通道。而1994年王琳在上海组织的“中国观念艺术文献展”,内容以行为、地景、集合、装置为主,并举办“媒材的转换”研讨会,将前卫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事实上,“提名展”也是批评家90年代下野后,面对市场经济兴起的无奈选择。1992年由批评家吕澎、皮道坚、彭德、邵宏、易丹、杨晓彦、黄专、祝斌、殷双膝、陈孝信、易英、顾丞峰、杨荔等组织策划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就是“希望通过学术来引导市场,一厢情愿地强制市场来接受前卫艺术,并通过这一努力使艺术家尽快进入市场情境”,构想借助民间经济力量创建批评的权威性,利用批评家的学术身份引导投资者向当代艺术靠拢。冷林、冯博一、钱志坚、高岭、李旭、张晓军等在1996年、1997年连续与“中商盛佳”合作举办的数次展览,也是在尝试把中国当代艺术尽快推向市场。
  尽管批评家试图通过提名,借助集团批评方式来影响当代艺术的发展只是一种文化理想,在实际运作中很难做到学术应有的纯度,但却是在努力摆脱政治话语的操控后,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声音。“提名展”对当代艺术的遴选,以“在野”的角度编撰了一部“前卫”艺术精粹集,为购藏者估价最新的艺术样式,提供了有益的注解。而且,这些“非主流”美术批评家的主力,大都是国家官方研究机构和公立大学的专家学者,大都是主流美术史的传习者。所以,“提名展”是在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当代绘画的进程和状态,其成果不逊于主流美术史家在“回顾展”和“名家展”中的精品梳理。
  上述三种“学术型”美术展览,以不同的运行机制为观众推出了各自的中国现当代绘画精品序列,体现着理论专家的话语权。在本质上这些展览所塑造出的精品,都带有相当多的艺术本体色彩和学术氛围,这正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的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必须探寻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等,其次针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但我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打造优质课堂是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是更好的凸显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质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通过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
摘 要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认知程度相对比较低,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要学好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小学数学探究问题来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数学探究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另外对于探究问题在数学课上的应用也值得教师进行钻研。  关键词认知过程;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
摘 要数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懂得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让思维得到锻炼。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就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应用题也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就让我们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应用题解答能力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70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的血浆氧化型低密底脂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观察其与脑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塞组、脑
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重视早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更新观念,勇于创新,让学生在早读课上读得有味,读得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有力手段。如何使课堂提问达致“有效”历来是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我们应善于结合教授内容的具体特点,在把握基本设问途径的基础上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提问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文章结合具体实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初中物理有效提问的设问途径,即问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问在看似无疑实则有疑处、问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之处。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提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