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和能力,是有效引导小学生学好写作的前提与基础。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融洽感情”“ 融入生活”“ 积累素材”“加强训练”“表扬式讲评”等有效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写作;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重要性。
一、在作文教学中融洽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
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注重写作素材积累的培养。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一方面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从书本中积累素材。書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所以我让学生每天用5分钟说一段话,话的内容不定,主要以见闻为主,要求说得有物、有序,并尽量把学过的词语用进去。如果他说得不通顺,全班同学又来把这个同学的话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记下来。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把生活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又能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讲评中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用心了,无论写得怎样,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学生的每一篇作文老师都要认真批改,给学生以肯定,并在全班读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这个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关键词】写作;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轻松。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重要性。
一、在作文教学中融洽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
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平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注重写作素材积累的培养。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一方面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集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从书本中积累素材。書本中的材料也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所以我让学生每天用5分钟说一段话,话的内容不定,主要以见闻为主,要求说得有物、有序,并尽量把学过的词语用进去。如果他说得不通顺,全班同学又来把这个同学的话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记下来。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把生活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又能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讲评中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用心了,无论写得怎样,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学生的每一篇作文老师都要认真批改,给学生以肯定,并在全班读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这个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