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教育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更是举步维艰。创新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学生个性,注重实践活动,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拨云见日,教学效果鲜明。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6-0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更是中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教师走出被动教学困境的有力抓手。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为此,笔者就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职学生自卑心理较突出,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教师应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学习差异,以平等的姿态去亲近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商量,逐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人伦差异,使学生不怕书、不惟书、不惟师,敢与教师自由交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拘束、不畏缩、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其次,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久违的成功。并且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始终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从而更加热爱语文,乐于创新。 然后,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因此,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学法指导训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真正形成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创造互动。
  2.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品格,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为语文学习与创新提供内动力。现行中职语文教材,无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中华历史坚韧朴实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先哲贤士们为追求真理、寻求科学而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会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
  3.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教室的布置上,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相映成趣,板报展评蓬荜生辉。课间,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讨论妙语佳句。适时地开展语文知识竞答、热点问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关注生活、感悟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创新。另外,要让学生在竞争与评估中创设成功氛围。要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为学生设置各种竞争舞台,如开展背书比赛、默写比赛、查字典比赛、硬笔书法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也可以变换竞赛形式,如小组赛、男女组挑战赛、对手赛等。这种学习竞争,使学生变得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二、强调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1.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习上,学生只有存在疑问,在认识上才能感到困惑,产生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切入口,问题力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教师不仅自己精心设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造就学生敏于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违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上的批判精神。
  2.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问题。小到标点、一个词语,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对各种语文材料研读时,要启发学生各抒已见,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选取新颖而独特的观察、认识角度去探求事物,表达出自己不俗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训练自己的语言思维,使带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写作闪亮登场。
  3.培养想像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阅读教学,在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训练他们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想像未来,去创造作者没有创造的东西。如文中的人物神态、场面气氛、故事情节、诗歌意境、未尽之情、言外之意等材料信息,都可以延伸、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像。作文教学要从模仿范文,抄袭文章以及人云亦云中解脱出来,通过进行补写型、续写型、扩写型、改写型、想象型等写作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写作时遣词造句、立意、选材、行文布局便会八方辐射,思如泉涌,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生活中,思维自由驰骋。
  三、注重實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语文教学的延伸拓展,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如果把学生整天禁锢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学生将失去充分发展的思维空间,只有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2.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安排语文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前,课尾时间安排学生自我训练,以求日积月累。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五分钟朗诵、每日名句欣赏辅助性课堂活动等。更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每节课内的主体活动。如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可以考虑以课本为本,进行迁移训练。进行课文内容总结时,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迁移训练。也可以单元为网,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单元内容设计专题语文活动。如根据戏剧特点,组织学生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其次,以课外阅读为辅,开展语文活动。向学生推荐订阅报刊杂志,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摘抄、剪贴、日记、随笔等形式做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展评、辩论会、课前讲话,阅读欣赏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对“摄影”没有任何概念,相机对我来说也就是一个帮助记录到此一游的工具,而摄影师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在老旧照相馆里给人拍证件照的老头。甚至,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和舅舅一家出去玩,父母叫我保管相机,结果我在和调皮的表妹嬉戏打闹时,把那台相机砸在了地上,回去挨了一顿揍,导致我很长时间不敢碰相机,甚至讨厌这个东西。这样的情绪一直到高中才有所缓解。  高中毕业以后,我原本填报的是浙江林业大学的工业设计系
摘 要:高中生物课程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生物细胞部分的知識,不仅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的探究知识点。本文简要地就细胞重要性、细胞概念认识深入以及细胞组成与变形等多方面进行学习探究,以期为广大高中学生加深生物细胞知识理解、加强问题思维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细胞学习;思维训练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大多数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