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你已经很久没有拿起遥控器看过电视,但今年你一定听说过河南卫视的名字。
这个以大象图案作为台标的电视台,真的像一头大象那样,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人们的视线,用一个个节目惊艳了所有人。
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是出圈的第一步,唐俑化身娇憨少女,嬉闹着前往洛阳上阳宫赴宴;《洛神水赋》是一张王牌,“洛神”在水下拂袖起舞,流光溢彩,让人理解了曹植笔下的“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是怎样一番绝美景象……
要是你再细心些就会发现,唐宫少女和洛神的足迹交汇在了同一个地点——洛阳城。
—— 这里是最早的“中国” ——
在先秦神话中,洛神是司掌洛河的水神。这条被洛神守望着的洛河,蜿蜒四百多公里,在中原地区与黄河交汇,孕育出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洛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位于洛水向阳的北岸而得来的。
或许因为洛阳实在太低调了,以至于人们谈论古都时,它的存在感总是不如大名鼎鼎的南京、西安。
但这份低调还是无法完全遮掩它的光华,毕竟这可是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做过十三朝国都,风流了数千年的神都洛阳啊。
让我们把时光的齿轮拨到华夏文明诞生之初,那时的洛阳被世人称为“中国”,意思是“天下之中”。“中国人”这个词,最早指的就是河洛一带的居民。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洛阳坐穩了天下的“C位”,因此,古代帝王挑选都城的时候总是会把目光投向洛阳。
历经隋唐,洛阳更加耀眼,它左手牵着丝绸之路,右手连着隋唐大运河,堪称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西域商人在此交换奇珍异宝,文人墨客在此赏花吟诗,经济与文化都在洛阳城里汇聚、碰撞。
武则天定都之后,洛阳有了“神都”的名号。去年很火的国漫《大理寺日志》细致还原了当时的洛阳城——繁华的街道、精美的建筑、络绎不绝的商贸、往来的胡人,无一不彰显着神都的非凡气韵。
司马光曾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古代王朝数千年的兴衰,正是它深厚的底蕴,才让洛神之美拥有了灵魂。
——随手挖个“坑”,就是一座博物馆——
惊艳的节目并不是河南第一次出圈,去年火遍全网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就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河南。盲盒里的宝物被包裹在沉甸甸的土壤里,想要挖宝,就得用到附赠的专业工具——洛阳铲(当然是迷你版的)。
洛阳铲是一种带长柄的凹形探铲,可以用来探测土质、判断地下有没有古墓等文化遗存。这种工具会在洛阳诞生,还以洛阳命名,也从侧面证明——洛阳地下埋的宝贝真的太多了。
有人说:“在洛阳,随手挖个坑,就是一座博物馆。”看似是句玩笑话,但这样的事在洛阳实属常见。上千年的历史为洛阳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藏,它们有的深埋地底,等待着人们去挖掘;有的成为历史遗迹,安静地伫立在大街小巷,洛阳人早已见惯不惊了。
除了看得见的宝藏,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宝贝也在洛阳流传了下来。
在洛阳,“字圣”许慎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史学家班固修撰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写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我们在课本里看见过的许多名字、巨著,竟多多少少都与洛阳有关。
昔日的洛阳,博大、开放、包容,从这里诞生的文化和思想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编织出了绚烂的华夏文明。
——穿越千年的洛阳奇妙夜——
不过,洛阳虽然古老,却并不枯燥。
要是来到洛阳,你会发现这里最流行的不是打卡博物馆,也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历史古迹,而是“夜游”。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一盏一盏亮起,洛阳城便不再是白天那副低调、朴素的模样。洛邑古城的街道上到处是身着汉服、环佩叮当的小姐妹,五光十色的应天门、九州池,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盛唐。遇上节假日,还可以拿着通关文牒,一边观赏异域风情的表演,一边在古城楼上体验沉浸式实景探案。
最酷的还是“夜游龙门”,这个项目把洛阳推到了全国热门夜游目的地的榜首。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到了夜晚依旧向游人敞开大门,千余盏灯沿着山崖亮起,把伊河的水面染成温暖的金色,数以万计的大小佛像无声地凝望着零星的行人,像是电影,又像是梦境。行走在这里,仿佛还能听见千百年前工匠们锤击山石发出的“叮叮咣咣”的声音。
人人都说洛阳有三绝,除了龙门石窟,还有洛阳水席和牡丹。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洛阳城也像牡丹一样,花开时招摇、绚烂,大大方方地俘获所有人的目光;花谢时,平静地度过无人关注的时光,并为下一次的绽放默默蓄力。
或许,这就是神都风流能够延续千年的秘密,也是洛阳时至今日还能不断带来惊喜的原因。
— 洛阳旅行攻略 —
龙门石窟
作为洛阳三绝之一,这里历经10多个朝代、1400余年的建造,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其中最著名的造像是卢舍那大佛,据说是以武则天的面容为原型雕刻的。大佛慈眉善目,脸上始终带着神秘的微笑,被外国游客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王城公园
如果想欣赏“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壮观景象,不妨在春天去一趟洛阳的王城公园。这里是洛阳牡丹花会的主会场,每年4月,园中几十亩牡丹同时绽放,游人熙熙攘攘,像过年一样热闹。
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相传,汉明帝曾梦到一个全身金色、头顶发光的神人绕着大殿飞行,有大臣告诉他,他梦见的或许是西方被称为“佛”的得道者。于是汉明帝派遣蔡愔等人前往“西天取经”,返程时,使者们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回到了洛阳。这座寺院建成后,为了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洛阳三绝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水席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大部分菜品都有汤水,二是指吃一道菜上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洛阳水席总共有24道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应有尽有,在洛阳游玩时可以点几道来尝尝鲜。
洛阳汤品
洛阳人很爱喝汤,满街都是大大小小的汤馆。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每种汤各有特色,可以连续喝几周不重样。在洛阳喝汤要泡饼吃,汤还可以“无限续杯”,不会多收钱,既好喝又绝对管饱。
浆面条
浆面条是用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再用面浆煮成的面条。柔软的面条,配上时令小菜,加一点韭花辣子酱,搭配炸馍片、萝卜丝和一碟炒辣椒圈,吃起来酸爽过瘾,是洛阳人心中寻常且地道的美味。
杜康
标签:酿酒界的祖师爷
明星指数:☆☆☆☆
根据《史记》的记载,杜康曾做过夏朝的国君,传说他把粮食储存在空心的桑树中,日子久了,粮食自然发酵,渗出一种散发着芬芳气味的液体,杜康取来一尝,发现味道十分甘美,受此启发创造了酒。后来,他被世人尊为酒圣,“杜康”二字也逐渐和酒画上等号,这才有了曹操那句耳熟能详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造酒的地方就位于洛阳境内,这里是中国酒文化的摇篮。
司马光
标签:砸过缸的史学家
明星指数:☆☆☆☆
没错,说的就是小时候砸过缸的那个司马光,长大后的他,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五十四岁那年,他在洛阳近郊修建了一个私人园林,起名为独乐园。园林里有种植草药的“采药圃”、供夏日纳凉的“种竹斋”、可登高远眺的“见山台”,还有用来休闲娱乐的“浇花亭”“弄水轩”“钓鱼庵”,以及收藏了上万册文史书籍的“读书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司马光编纂了赫赫有名的史书《资治通鉴》。
左思
标签:逆袭成功的文学家
明星指数:☆☆☆
作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逆袭。他从小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而且说话结巴,参加了很多“培训班”一样也没学成,父亲一直看不起他,还跟外人说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左思深受打击,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渐渐显露出文学方面的才华。他花了十年时间,收集三国时期几大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料,写成一篇《三都赋》,在都城洛阳广为流传。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纸的价格一下子涨了好几倍,供不应求,这便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
杜甫
标签:诗圣、追星赢家
明星指数:☆☆☆☆☆
要说杜甫与洛阳的关系,不得不提到一场相遇。三十三岁那年,还是文学界“小透明”的杜甫参加科举未中,求职也不顺利,日子过得很窘迫,借住在洛阳亲戚家中。有天他突然听闻,自己的“偶像”李白因为触怒权贵被赐金放還,恰好路过洛阳,于是杜甫前去拜访。没想到名扬天下的李白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与他一见如故,彼此欣赏的两个人很快成为朋友,还在洛阳游山玩水、饮酒作诗。这次“偶像变朋友”的相遇成了后世流传的佳话,诗人闻一多感叹,这场相遇像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一样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