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戊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一般调养及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分别于3周后复查肝功能。 结果 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西医组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肝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 戊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16-01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损伤严重,以胆汁淤积的黄疸型多见。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戊肝的检出率随之升高。既往由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即是戊肝,冬春季高发。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戊肝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戊肝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男女比例大约4∶1,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40.0±3.2)岁。诊断均符合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输注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黄疸无明显消退选用如下三个方案:①口服强的松(30~50 g);②静脉滴注654-2(山莨菪碱)10~20 mg;③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Bid[1]。若无效则换用其他方法。10 d为一个疗程,用药时间2~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茵陈30 g,金钱草30 g,郁金18 g,丹参20 g,当归15 g,白勺15 g,鸡内金15 g,白术30 g为基础方,湿热甚加黄芩、山栀、虎杖;肝郁气滞加川楝、元胡;腑气不通加厚朴、大黄;血淤甚加鳖甲、桃仁、红花;并腹水给予五皮饮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阿胶、枸杞;阴虚加熟地、黄精。水煎服,每日3剂,10 d为一疗程,用药时间为2~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肝功能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分别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戊肝在中医属于“胁痛”、“黄疸”范畴。临床上以“阳黄”多见,是由感染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湿热蕴结脾胃,熏蒸阻滞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辩证以肝胆湿热为主,兼淤血阻滞[2]。方中茵陈是清肝胆湿热的主药,具有保肝、清热、利胆退黄、抗病毒的作用,金钱草、郁金加强其清热除湿、利胆退黄。《金匮要略·黄疸病》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指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方中车前子利水退黄正符合此意。汪承柏认为淤热互结乃黄疸的基本病因病机,故主张凉血活血为治[3];而且现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护肝降酶、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由此方中重用丹参。肝属木,喜调达,湿热淤阻致肝郁气滞[4],乘脾犯胃,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方中重用白术健脾除湿,以免加重湿热症状,佐以鸡内金运脾消食,改善纳差、腹胀、上腹不适症状。肝为血脏,故给以当归、白勺养血柔肝。并在治疗过程据个体随证加减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适当的休息及合理的饮食调养。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曲波,邹越前,程涛,等.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影响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1):41-43.
[2] 郭静 .中西医结合对戊型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 32(9):72.
[3] 汪承柏.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研究思路[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1):1.
[4] 沈中良,许贤君,盛李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9):53-54.
(收稿日期:2011-04-29)
[关键词] 戊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13-116-01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损伤严重,以胆汁淤积的黄疸型多见。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戊肝的检出率随之升高。既往由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或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即是戊肝,冬春季高发。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戊肝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戊肝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男女比例大约4∶1,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40.0±3.2)岁。诊断均符合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输注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黄疸无明显消退选用如下三个方案:①口服强的松(30~50 g);②静脉滴注654-2(山莨菪碱)10~20 mg;③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Bid[1]。若无效则换用其他方法。10 d为一个疗程,用药时间2~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以茵陈30 g,金钱草30 g,郁金18 g,丹参20 g,当归15 g,白勺15 g,鸡内金15 g,白术30 g为基础方,湿热甚加黄芩、山栀、虎杖;肝郁气滞加川楝、元胡;腑气不通加厚朴、大黄;血淤甚加鳖甲、桃仁、红花;并腹水给予五皮饮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阿胶、枸杞;阴虚加熟地、黄精。水煎服,每日3剂,10 d为一疗程,用药时间为2~3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肝功能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分别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戊肝在中医属于“胁痛”、“黄疸”范畴。临床上以“阳黄”多见,是由感染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湿热蕴结脾胃,熏蒸阻滞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辩证以肝胆湿热为主,兼淤血阻滞[2]。方中茵陈是清肝胆湿热的主药,具有保肝、清热、利胆退黄、抗病毒的作用,金钱草、郁金加强其清热除湿、利胆退黄。《金匮要略·黄疸病》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指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方中车前子利水退黄正符合此意。汪承柏认为淤热互结乃黄疸的基本病因病机,故主张凉血活血为治[3];而且现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护肝降酶、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由此方中重用丹参。肝属木,喜调达,湿热淤阻致肝郁气滞[4],乘脾犯胃,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方中重用白术健脾除湿,以免加重湿热症状,佐以鸡内金运脾消食,改善纳差、腹胀、上腹不适症状。肝为血脏,故给以当归、白勺养血柔肝。并在治疗过程据个体随证加减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适当的休息及合理的饮食调养。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曲波,邹越前,程涛,等.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影响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1):41-43.
[2] 郭静 .中西医结合对戊型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 32(9):72.
[3] 汪承柏.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研究思路[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1):1.
[4] 沈中良,许贤君,盛李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9):53-54.
(收稿日期:201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