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的大度胸怀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3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叔牙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交著称。他不仅才华超群,富有谋略,极具远见卓识,而且品行高洁,公而忘私,为人处世宽宏大度。在这方面,历史上就留下了不少佳话。
  鲍叔牙的大度胸怀,体现在不计小节、宽容待人上。起初,鲍叔牙在南阳经商,认识了管仲。通过接触了解,他知道管仲虽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就很看重他,于是两人就合伙做起了生意。管仲每逢赚了钱,总想多分一点儿,鲍叔牙知道后也不以为意。有人就对鲍叔牙说:“你这么做不是吃亏了吗?”但鲍叔牙回答说:“管仲并不是贪财之人,只是家中贫穷急需钱财而已,是应该让他多拿些钱的。”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还安慰管仲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备受感动。后来,管仲三次从军出征,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有人讽刺他贪生怕死,没有勇于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对此,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的大度胸怀,体现在淡泊名利、公而忘私上。齐桓公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但他却坚持不受:“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惠爱民,不如;治国不失权柄,不如;忠信以交好诸侯,不如;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不如;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士卒百姓勇气百增,不如。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如果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地强盛起来。”齐桓公开始还在犹豫,但在鲍叔牙的再三劝说下,终于不再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去狱中接出管仲,并拜他为宰相,以鲍叔牙为副手。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强盛固然得益于宰相管仲的辅佐,但与鲍叔牙的公而忘私、荐才让贤也同样密不可分。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天下人不但赞美管仲的贤能,更赞美鲍叔牙能够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
  鲍叔牙的大度胸怀,还体现在容人之言、善恶分明上。管仲病重后,齐桓公考虑他将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鲍叔牙是一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他对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忍受得了?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生不忘,这便是他的短处。”有人把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遂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这正是我推荐仲父为相的原因。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
  可见,鲍叔牙能够做到不计小节,宽以待人,公而忘私,荐才让贤,不仅有知人之明,更有自知之明,高风亮节,甘居人下,顾全大局,其大度与雅量堪称为官者的楷模,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他文献
"六尽"是怎样提出来的走进北京天宁寺桥东一个地下室,记者沿台阶拾级而下,但见地面光洁如镜,错落有致、两排相对的十几个房间,窗明几净,灯光通明,照得一台台现代化设备熠熠生
投标人确定参加工程竞标后,就要对工程成本进行估算,然后拟定投标报价书进行竞标。估算的工程成本不等于工程实施后的实际成本。估算工程成本的准确性,取决于各类经济信息的时效
工程单价的高低是影响一个机械化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一个独立的土方机械化施工单位,要承揽工程,必须首先搞清对所承揽的某工程项目,所能承受的最低土方单价,即盈亏
1灌区概况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的大型引黄灌区,设计引黄灌溉面积28.8万hm2,现已扩大到36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该灌区经过30多年的管理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