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生的三门课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十岁以上的朋友都会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非常熟悉。
   曾几何时,老师和家长都把是否能学好“数理化”,作为对学生聪明与否的评判标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文理科分班时,许多学校都把参加文科考试的学生划为脑袋不灵光的行列。以至于有些在文史哲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為了免去被贴上“脑子笨”的标签,非要挤进理科班。而有些不得不进入文科班的学生,自信心都受到打击,总觉得低人一头。
   参加理科高考的学生,多数进了一些理工类院校,所学专业大多为机械、冶金、化工,而毕业后多数进了相关国有企业。而那些学习文科的学生,多数进了师范、财经类院校,所学多为教育、会计、金融、管理等学科,毕业后不是进了学校,就是去了政府机关或银行。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那些学理科的同学,虽都是工程师,甚至是“高工”,但大多数由于企业兼并重组等原因另谋高就或在家赋闲;而那些当年学文科的同学,则一个个干得风生水起,许多人都成了单位的高管,有的还成为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
   曾有位同学不无遗憾地跟我说,他本来对语文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文科成绩在全年级也数得着,而数学只是中流;但分班时,家长说啥也不让他学文科,说是“丢不起这个人”。结果,他只考了个一般的工科学校,学的是机械制图,进工厂没几年就赶上企业重组,后来就下岗,自谋出路。
   由此看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说法并不可靠。那么到底学好哪些课程能终身受益呢?我的另一位同学对此倒是很有高见。这位同学不仅是“数理化”方面的高材生,还不偏科,语文、政治、历史也很出色,并且是当时学校篮球队的主力,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学霸”。他高考时考的是理科,分数很高,考入全国一流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毕业后被分到大型国有企业,也很受领导重视。
   他在企业业绩很好、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刻,攻读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并拿到研究生学历。后来在企业改组时,他凭这个“文科”学历报考了公务员,踏进行政机关的大门。既拥有工科的底子,又掌握了企业基层管理的经验和现代管理的知识,他成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不久,他便被提拔为相关部门的领导。
   他跟我说:人的一生从小就要学好的三门功课,应该是哲学、语文和体育。因为哲学能解决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你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让你有一颗会思考的脑袋;而语文,能帮助你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你既有见识,又能写会说;体育则让你拥有健康的体魄,趁着年轻学会游泳、滑冰或球类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愉悦心情,让你终身受益。
   这确实是他对人生的真实感悟。能在企业和个人工作都处于上升期时选择新的专业,并及时转行,是他哲学思维的体现。而多年来,在行政机关做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其良好的写作基础和演讲口才。而能承担繁重的工作,绝对和他因坚持锻炼而有个强健的身体密不可分。
   但愿他说的这三门课对你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中国,几乎没有不知道弗朗西斯·培根的,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与他的画像一起,出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楼走廊上。  1593年,培根当选下议院议员,但是,伊丽莎白一世拒绝委任这位年轻议员任何职位,理由之一是他在议会中,过分果敢地反对女王的税务法案。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信奉“君權神授”的詹姆斯一世即位。他在行政上庸碌无为,却是古典文学的狂热爱好者。培根很快得到国王的赏识,并获得了副检察长的职位。他
期刊
我去桂林旅游时,在古东景区的进门通道上看到一个两米高的大铜钱,上写“招财进宝”四个字,中间一个大方孔。每当游客走近,旁边的工作人员就喊:“走右边财源广进,走左边财源滚滚,穿过钱眼儿财运亨通!”  有一半的游客从两边走过,也有一半的游客排着队去钻钱眼儿。钻过之后,抬头一看,对面坐着一个姑娘,正举着照相机,咔咔连拍,给每个钻钱眼儿的人都拍了一张照片。等到出门的时候,十元钱一张,带回家里细细品味。  下
期刊
在成语词典里,“不学无术”是“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的意思。可笔者最近读报才知,“不学无术”最初是指“不通官场权术”。  据《宋史·寇准传》载:张咏与寇准为同时期的名臣,寇准任宰相不久便被贬为陕州知州。有一天,张咏调回汴京路过陕州,寇准设宴招待。临行前,寇准向张咏请教,张咏告诉他:“《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回到家,寇准翻开书籍,当读到“然(霍)光不学无术”时,方才知晓张咏此言的本意——不懂折中
期刊
朋友,当我看你的信的时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我仿佛听到你在远处悠长的叹息。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女人,青春已永远驶离她们的驿站,只把白帆悬挂在她们肩头。在辛劳了一辈子之后,突然发现整个世界已不再需要自己。她们堕入空前的大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   女人,你究竟为谁生活?   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我们是为父母而活着的。我们亲昵的呼唤,我们乖巧的举动,我们帮母亲刷锅洗碗,我们优异的成绩给父亲带
期刊
读完季羡林先生的《一生自在》,整整一本书,似乎只记住了一个人做的两件性质相同的事——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两次口试学生:一次,他把一盘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这是什么。學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敢想象教授会拿猪肝来考自己。落第。微耳和对该生说,一个医学工作者一定要实事求是,眼前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这种本领和勇气,怎能当医生?又一次,微耳和指了指自己的衣服,问另一学生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
期刊
有則笑话,很有意思。一位旅美华人,同美国人吵架,自然都是用英语。可这华人毕竟是华人,忍不住蹦出一句国骂。美国人听不懂,耸肩摇头,蓝眼四顾。好事的中国同胞翻译过去:这位先生说想跟你妈妈……美国人听了,更是大惑不解,双手一摊,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再打量打量这位同他对骂的中国小伙子,生得煞是帅气,美国人顿时乐了:天哪!我老妈她真走运!  平时阅报,我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幽默。有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才觉得好笑,
期刊
路遇一书摊,卖书者别出心裁,所售图书不按价格,不分门类,不管厚薄,随意挑选,一律论斤卖,三十元一公斤,选购者甚多。  我翻阅了几册,书都是从图书馆退出来的旧书,并非盗版,一册册印制精良,只是有了些年头。好书不怕旧,书如酒愈陈愈香,若能“淘”得几件陈年“佳酿”,是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  当天我满载而归,其中有一本是林语堂林先生所著的《怎样说话与演讲》。刚翻到此书,竟有些许疑惑,总感觉当下之书店最不缺
期刊
当今互联网时代,“流量”这个词大热起来。据新华社报道,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现在已经大行其道,看似操作简单、小打小闹的虚假流量“生意”,整体规模已达千亿之巨,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社会经济秩序。  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如何才能让一条微博脱颖而出,获得几亿的阅读量?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广州学生家长刘某,因女儿在学校被罚跑步对老
期刊
某一年年末,我有幸到南方某城參加一个国家级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会,主办方安排了带有安全带报警系统了大巴车接送。  第一天从酒店到培训地,司机叮嘱每一位刚上车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多数人都照做,但有人因为不清楚安全带的系法或者根本没把司机的话当回事,车里“蛐蛐鸣”就此起彼伏。司机又喊了两嗓子,提示有人没系安全带。但是多数人置若罔闻,“蛐蛐鸣”依旧。  此时虽是隆冬,车窗外却是一派夏季景象。道旁紫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