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体系的演变与分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科学院在新时期办院方针指导下,培养稳定的科学传播队伍,开展各类科学传播特色品牌活动,并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与特点,形成了全面立体的科学传播体系。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13个院职能机构、12个分院、114个研究单位以及4个公共支撑单位为分析对象,定性分析了84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就进一步提升微信公众平台上科学传播效果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科学普及;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078-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有效的科学传播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基础的作用,而对公众的科学普及也愈发重要。新时期下,中国科学院积极承担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团队、学科领域、科研成果、仪器平台等方面具備的优势,结合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特点开展系列科学传播工作,逐步形成了差异定位、协同共建的科学传播体系与一系列特色的科学传播活动品牌。
  一、科学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
  科学传播由科学派生,两者几乎同时出现。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英国J.D.贝尔纳强调其具备的社会功能,认为科学不是少数科学家才可以享受的专利,更应该包括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并将“科学传播”(Scientific Communication)分为“科学出版物的职能” “国际上的问题” “个人接触的重要性”和“科普工作”四个部分[2]。直至现今,科学传播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外都尚无权威定义。广义的科学传播是科学共同体与各部分之间的传播,凸显了科学传播概念的多元化;而狭义的科学传播则与传统的科学普及概念相一致,是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传播。黄时进指出,“科学传播是指在传统科普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之间‘平等’与‘互动’,强调科学精神的弘扬和民主理念的启蒙[3]。”由此可见,科学传播不论从哪个范围来说,都需注重“科学与公众”的互动,也就是常说的科学普及。
  (二)互联网科学传播的发展
  21世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科普方式成为最有效、最便捷的科学传播手段,而手机等移动终端也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 2015 年12月,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其中,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53.4%,已经超过了报纸(38.5%),仅次于电视(93.4%),位居第二。在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中,高达91.2%的公民都选择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4],成为科学素养、获取相关信息的第一渠道。
  与传统的科普手段相比,互联网科普更加便捷、方便,多媒体技术的表达也使科普方式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促进了科学传播的对象呈几何级扩大的趋势迅速增长。这种模式中,公众有更多机会参与科学传播的全部过程,并对科学影响进行评价,因此,接受科普内容的主动权更容易向受众转移。可以看出,在网络媒介中,科学和公众之间正进行着一种更加“平等”和“互动”的沟通,逐步实现科学传播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形成
  (一)我国科学传播的现状
  一方面,我国科学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各类期刊整体水平与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显著增长,但科学传播总体上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据科技部统计,2015年,我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8286篇,比2014年增加2781篇,占世界总量的15.2%,位居第二;2006~2016年我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的12.8%,位居第三[5]。同时,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6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40.4万件,同比增长14.5%,累计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10.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件[6]。然而,对于如此庞大的科技成果,“如何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这一问题却经常被忽视。调查显示,目前公共媒体对于科技新闻的报道比重很低,在科协随机抽选的10家国家级报纸、门户网站中,科技新闻严重不足,仅占1.6%~5.5%。同时,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9月22日发布)》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提高了近90%。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7]。
  另一方面,媒介环境的改变给科学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前景,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阵地。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让用户可以及时地关注企业和媒体的各类信息,便捷地获取新闻热点以及生活、工作中有用的知识[8]。可以看出,媒介环境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等一批交互平台的壮大,不仅给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前景,为公众科普创造了一个便利的环境,同时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近距离接触科学的契机,互联网公众平台势必将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二)中科院科学传播体系构建
  在《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系列政策的指引下,2006年,中科院制定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未来将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学传播体系,科学传播能力大幅度提升,建成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传播基地,具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传播队伍,形成有利于高水平科学传播持续开展的体制与机制”的长远目标[9],设置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普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10],并逐步形成了包括科普机构、科普队伍、媒体平台、科学传播活动、科普经费与受众等要素在内的科学传播体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未来发展提出“四个率先”要求,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并对中科院报送的“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三个面向”的要求,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新时期下,中科院调整办院方针[11],并专门成立科学传播局,统筹加强科学宣传与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负责对院属单位科学传播的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和院重点工作的传播活动;2014年,依照思想政治、新闻宣传、政务信息、科学传播、信息公开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科学院章程》,制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管理办法》,指导中科院新闻宣传(含国内、境外新闻宣传)、党的宣传、政务信息、网络宣传、信息公开、舆情应对、科学普及和科技出版等各项工作。至此,中科院科学传播体系正式形成。
  (三)移动公众平台成为中科院科学传播体系重要媒介
  从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后,中国科学院紧跟试水,迅速开通公众平台“中科院之声”,配合原有的网站媒体传播渠道,以手机新媒体为主要阵地,面向全院范围和社会公众开展科学传播工作,逐步形成以官方网站为基础,微博、微信、手机报、电子杂志、客户端等多渠道的科学传播体系,差异定位,协同共建,多渠道发布。《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指出,微博平台“中科院之声”在“2016年度政务微博总榜”中排名第31,在“2016年度全国中央机构微博影响力分榜“中排名第5[12]。除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中科院之声”外,从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84家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均开始搭建,其数量、覆盖面的深度及广度都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截至2016年6月底,67家单位的公众平台初具规模,通过了腾讯公司的平台认证,并有4家平台的官方微信粉丝数在1万以上。
  三、中科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分析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13个院职能机构、12个分院、114个研究单位以及4个公共支撑单位为分析对象,定性分析了2016年5月31日前开通公共账号的84个微信公众平台。
  从发布内容上看,超过半数的主体单位都发布过活动通知、单位新闻、科研进展和科学普及等相关的信息内容,另有少数单位还提供最新的方针政策、科学界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转移转化等信息内容,并利用此类平台分享科学家的观点体会,以此提高和受众的互动性。
  从运营模式上来看,共有58个公众平台设置了固定的栏目类别,并对应发布的相关信息,如昆明分院等微信平台,共占到了分析样本总量的69%。一般而言,此类平台板块清晰,便于管理,但运营难度较大,各板块的内容分布不均,往往会影响到受众的阅读及操作感受;而其余的31%的公众平台则以内容为主导,如上海分院等微信平台,将运营的精力重点放在信息深度与更新频率的增加上,每次发布均以打包形式推送各类型的信息内容,方便受众点击、浏览、翻阅等操作。
  从平台互动特点上来看,共有15个公众平台设置了互动性功能,如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设置了会议安排查询的互动功能,西安植物园设置了在线购票的互动功能,而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置了仪器预约等互动功能,此类平台共占到了分析样本总量的17.9%。一般而言,以上的互动功能设置均结合了本单位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其余的82.1%则未设置或开通任何的互动功能。
  同时,根据分析对象对应主体的所在区域、研究领域及体量大小,结合各公众平台的自身特点,本文还重点选取了三个分院和十个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单位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分析样本。分析过程中,以发文情况、受众的阅读数量、点赞数量为主要指标,统计了各微信公众平台从最初上线截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的传播效果。其中,阅读数量和点赞数量分别体现了受众对于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
  (二)提升中科院微信公众平台科学传播效果的思考
  根据对样本中阅读量和点赞数两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文章的不断累积,受众对于内容的总体接受情况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时间越长,发布内容越多,对于形成受众阅读习惯、帮助公众掌握知识、影响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作用越大,科学传播的普及范围和传播效果也就越好。因此,要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平台的运营上下功夫,构建合理内容框架的同时,提高推送频率,丰富推送内容,逐步培养受众的阅读和使用习惯。
  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受众的阅读倾向也主要集中于活动通知和科学普及两个主要方面。由于大部分运营主体单位均具有科研性质,并且承担着科学传播的具体任务,其中点赞数量最高的活动通知类文章也更多地涉及到了科普活动这一方面。同时,平台上发布内容的原创比例越大,表现形式越丰富,与受众关联度越强,受众的接受和喜爱程度也就越高。因此,要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在受众中的知名度,不仅要增加发布内容的数量,还要逐步树立精品意识,把握受众的阅读需求,从原创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内容深度上整体优化平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永霞.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6-01-09.
  [2]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0-101.
  [3] 黄时进.科学传播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6.
  [4] 中国科协.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R].北京:中国科协,2015:3.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R].北京:科技部,2016:10.
  [6] 国家知識产权局.2016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量质齐升 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R].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1.
  [7] 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R].北京:中国科协科普部,2015:2.
  [8]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10.
  [9]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发规字(2006),277.2006.
  [10] 王志芳,贺占哲.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模式研究[J].科技传播,2015(02):5-7.
  [11] 中国科学院院网.中科院历史上的六次办院方针调整[EB/OL]. http://www.cas.cn/zj/by/201502/t20150213_4313462.shtml,2016-08-19.
  [12] 人民日报.2016年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EB/OL]. http://yuqing.people.com.cn/NMediaFile/2016/0804/MAIN201608041302000017647350845.pdf,2016-08.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编者按: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莫顿曾在其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文中指出:“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法制新闻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最终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在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做好法制新闻报道至关重要。法制新闻作为传播媒介的一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而节目主持人处在广电行业的最前端, 面临着节目主持人话语权不平衡、专业素质不高、处理信息的现场应变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主持人需要转变现有观念,拉近与受众距离,优化话语质量,提高话语权,提升人格魅力与文化底蕴。基于此,本文以综艺节目主持人为例来探讨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存在的困境及出路。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国内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为例,采用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性地分析受众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现状。研究发现使用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男性受众多于女性受众。接近半数的受众通过手机APP使用直播平台,且通常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较为完善的场合使用的几率较大。不同性别受众对网络互动直播平台的认知印象并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呈现消极化态势。  关键词:网络直播;受众;认知使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
期刊
摘 要:“明明德”是《大学》一书的核心和精髓,也是中国古代君子培养的理想,而“自明”则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方法论要求,“求诸己”既是一种对境界的期许,也是一种对天道自信。只有通过“自明”,才能真正达到“内圣外王”的追求,实现“天人合一”。本文力求从经文考据、对比印证等多种形式,于不同维度对其内涵进行探析。并重点在治理层面上,以古希腊《理想国》为参照,对比“自明明德”所成治道的优越性,并从中挖掘中国哲学
期刊
摘 要:当下我国网络舆论空间处在剧烈变动期,各方行动者在网络空间中的冲突尤显剧烈,各自持有不同的舆论经营和行动策略。本文从我国近年“舆论场”研究的主要面向入手,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尝试建构网络舆论空间的理论模型,对转型期的中国舆论场冲突现象作分析解读,以寻找复杂多元舆论场域之间的整合之道。  关键词:舆论场;冲突;网络舆论空间;整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新疆;政治形象;电视;建构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2016年,中国喜剧综艺又出现扎堆热的现象,然而相比2014年,喜剧综艺节目的模式更趋于稳定和成熟,也呈现出“跨界”“星素”结合等新看点,节目形式和内容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然而这种创新是一种“伪创新”,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同时伴随着低俗搞怪的不良现象。面对网络综艺的竞争、喜剧人才消耗速度快等挑战,喜剧综艺应该以内容为身躯,以喜剧精神为灵魂,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关键词:喜剧;综艺节目;电视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移动短视频平台代表的秒拍,在传播中具有基于用户及其短视频而建立起的传播关系网络、传受一体化的传播主体与层层把关的传播过程、多样化的传播需求三大特点。在传播中具有技术互联、善于营销等优势以及功能缺失、内容优势不突出等不足。建议秒拍利用技术弯道超车、继续鼓励内容生产、打造成新流量入口。  关键词:秒拍;短视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世界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着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的风靡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深层探究,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角色符号的隐喻,以及好莱坞市场营销模式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生启示。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美国神话;电影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