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教诲:杨仁恺简札释读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书画鉴定家杨仁恺( 1915-2008)先生的相识,始于L996年“第二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以论文《广东的三方隋碑》首次赴沈阳参会。随后在北京、上海、澳门、香港、广州等地,因各种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活动,我们还见过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98年在澳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在澳门完成全部议程后,代表们在广州参观由我参与策划的“明清法书与岭南书法”展和博物馆的其他书画藏品。待其他代表陆续返程后,我特地陪杨仁恺先生在库房观摩馆藏书法作品。由于时间紧迫,他只提出看看海瑞的件书法卷。该书法卷为件很有争议的明人作品,由于海瑞传世作品极少,可资参证的资料不多,故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专家们对该作品直持有不同意见。
  杨仁恺反复观摩该作品,认为不仅书风是典型的明人书法,其纸质、墨色等各种辅助依据也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经过综合比對,他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该作就是件典型的海瑞真迹。为此,他在临别时嘱咐我拍摄套照片,他回去后好好研究,并鼓励我对这件作品展开研究,他可以推荐到《文物》杂志去发表。
  杨仁恺回到沈阳不久,我寄去了他在澳门、广州等地活动的照片及海瑞作品图片,很快便收到他的回信。信封上印有“唐簪花仕女图人物”图案和中英文“辽宁省博物馆”字样,杨仁恺手书地址及收件人:“5101 10,广州市文明路21 5号广东省博物馆朱万章同志启,杨。”回信书写在印有“辽宁省博物馆便笺”字样的32开信笺上,全文日:
  万章同志:
  大函暨照片均已收讫,谢谢!
  遵嘱书贵斋题名附上,请收。
  海氏诗稿文稿拟就,亟欲拜读,请附照片,以便参酌是盼!
  我十一月十五日应澳门市政厅之邀,在那里工作五天,即返回珠海,能否再去广州,尚未决定。特问
  近佳,馆中同仁从此,杨仁恺拜复。11.7.
  信中所言“照片”即指杨仁恺的活动照片与海瑞作品图片。“遵嘱书贵斋题名”是指为拙书斋题写斋额。当时由于时间匆忙,在观摩海瑞作品之后,仅匆匆为博物馆题写“物华天宝”几字,便奔赴机场回沈阳。他答应回去后再为我题写斋名。斋额题写在张纵335厘米、横686厘米的宣纸上,书文日:“聚梧斋,戊寅冬月八十四叟穌杨仁恺题”,钤朱文圆印“长乐永康”、白文方印“杨仁恺题”和朱文方印“沐雨楼”。其时拙斋名本为“聚梧轩”,因杨仁恺先生觉得“斋”比“轩”更有味道,遂建议改为“聚梧斋”。
  “海氏诗稿文稿”即指海瑞所书书法诗卷,他希望我能将此诗卷写成文之后,寄给他,他看后再推荐给杂志发表。遗憾的是,由于学力有所不逮,再加上后来直忙忙碌碌,对海瑞书法直未能展开深入研究,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将文章写成。以致后来每次见到杨仁恺时,我都会趋前鞠躬致歉,并承诺争取尽快成文。而杨仁恺先生亦会记得此事,反复强调海瑞书法实属难得,如能早日发表,对学术界当是功德无量之事。在现存所见的海瑞作品中,笔者曾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其信札,其书风与该诗卷有所不同,或可理解为信札较为随意自然,而诗卷较严谨规整。在清代岭南刻帖中,也有海瑞书迹,其书法与诗卷基本致。清代刻帖时间,距海瑞仅仅两百年,故当时鉴选者比今人更有机会见到海瑞真迹,应该说是比较可信的。因此,综合文献考据与杨仁恺的鉴定意见,笔者也认为海瑞作品当为真迹。
  而古代书画鉴定组其他成员认为存疑,主要在于缺少可资参考的依据。他们对该诗卷的时代风格也未曾提出质疑,也从侧面认可了杨仁恺的判断。对于杨仁恺来说,平生所见明人书迹不胜枚举,海瑞属于节烈明人书法,属非典型明代书法,对于这样件于明代书坛来说无足轻重的作品,他从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参加全国书画巡回鉴定首次见到此作开始,一直到90年代末,总是惦记此事,并谆谆告诫后学,希望以此为契机,对该类书法多加关注,必将有裨益于学界。据此不难看出老辈书画鉴定家不仅重视美术史上可圈可点的书画名家,对于书画鉴定中不为人所知的个案(如海瑞)也同样重视。惟其如此,无论从事书画鉴定,还是研究中国美术史,才会使学术研究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部中国美术史,才会更加丰满和完整。
  信中提及杨仁恺先生再次赴澳门差务之事,并无下文。因其时并无手机等通信设备,联系多有不便,故他是否去了澳门也不得而知。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后来他并没有途经广州,也就无缘再向其请益。庆幸的是,在此之后,还有多次与其在他处见面的机会。每次虽然都匆匆寒暄数句,但其对后学的鼓励与鞭策,总有如沐春风之感。如今,杨仁恺归道山已近十年,但因鉴定海瑞作品而留下的手泽,如醇厚的佳酿,历久而弥香。
其他文献
到博物馆参观展览,已是日益变得平凡的休闲、娱乐方式。观展的门槛很低,大多博物馆、展览都向观众免费开放,但相比蹭热点打卡、走马观花式的观展方式,要想在观展中有所收获,观展过程的质量就尤为重要。鉴于此,不妨从一些观展达人的经验中,汲取个人所需,相信也能有所裨益。  “去哪看?”——展讯的收集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交互的便利,国内涌现了许多艺术线上平台,其中就有许多优质的艺术APP与艺术门户网站,无论
期刊
最近身边人很多都跨界进入餐饮或者文化行业,当中和我年纪相仿的,大都成为了文化艺术参与者;这引起了我的个反思:究竟这个行业是情怀,还是真的有利可图?  包括我所生活的主场深圳,画廊或者艺术机构在这几年都能有客观上可以感受到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增长,当然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可跟些名气不大的中小画廊负责人聊天就能知大概。  诸如个在华侨城创意园的约两百平方米的画廊,租金加上工资的话每年消费最少六十万元左右
期刊
《双龙觅凤》三角梅悬崖式  这也是王成的件得意之作。从高处悬下的三角梅枝干粗壮,枝上有枝,充满视觉张力。王成遵循“大树小盆”的原则,配上方形紫砂盆,相得益彰。这棵三角梅的树干苍劲有力,在不开花的时节观赏,给人铁骨铮铮之感,到了开化时节,大片的红花又呈现出别样的绚丽。盆景是微观的山林,立体化的山水画,也被誉为无声的诗。对现代都市人来讲,旧时文人皈依田园的生活,已变得遥远而奢侈,而盆景,则可以拉近人与
期刊
在春拍季的尾声,参加了一场关于元青花的讲座,主讲者是江建新。眼见讲台之上,这位来自瓷都的陶瓷考古学者,始终面带温文尔雅的笑容,讲解内容也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却并不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和晦涩难懂,平易近人之余也兼具学术性,让在座听众听得聚精会神。继讲座之后,便与他自然而然开始了交流。学者终生都在寻找知音,只要每每谈到自己熟悉的陶瓷窑址考古内容,江建新便会滔滔不绝,自豪与热爱溢于言表,让周围的人也能够
期刊
中国北  方草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出自于这个特殊领域的青铜器、金银器、骨器、木器等器具都呈现出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近些年市场有部分草原青铜、金银器不断释出,创造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虽然现今草原文化收藏还处在萌芽状,在艺术品市场众多门类中,还处于一个较冷的门类,但也正因如此,相比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价格更为低廉,正是人手的好时机。相信不远的将来,北方草原
期刊
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上,镶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珍珠、翠玉等各式珠宝,或是用色彩鲜艳的珐琅等工艺打造,而盒内的秘密小空间,可以放化妆品,拎出去又是一个晚宴袋,令人赞叹设计者的创意与巧思。这类小巧又精致的“黄金盒”在18世纪的欧美风靡一时,它们一直陪伴宫廷贵族流连于不同场合。看了它们,仿佛看到了18世纪欧洲的名媛贵族们曾经的奢华生活。  流行于18世纪贵族阶层  18世纪,可谓是西方时尚史上的巅峰时刻
期刊
近几年接触了一些宋代风俗画,图像史料上的宋朝女性装束,比文献记录更直观、更真切地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女子的服装审美风格。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有一名提茶瓶市井女子,你看她的着装,内衣外穿,酥胸微露,哪里有半点裹得严严实实的样子?  有人或许要问了,做小生意的市井女子为了招徕顾客才穿得这么暴露吧?就如现在台湾的“槟榔西施”之类。那好,来看其他的宋画——南宋梁楷的《八高僧
期刊
每年3月末、4月初,是香港艺术市场最繁忙的时候。香港巴塞尔、Art Central、春季拍卖等接替上演,各类艺术作品让人应接不暇。比如苏富比、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匡时香港等众多拍卖行都为吸引资源,上呈众多古今中外的文物艺术精品。从释出的拍品图录可知,今年“瓷器收藏泰斗”天民楼藏御瓷选萃,为本季瓷杂品类的主打;而书画则主打近来火爆的钱维城、张大干、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名家;现当代艺术板块虽多是老面孔,
期刊
观念艺术,一种借助各种现成媒材而存在的艺术,它更强调以更直接,简单的方式进行创作,甚至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即以观念来创造艺术。但观念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想法、点子,它更考验一位艺术家的思考深度。  观念艺术( Conceptuo Arf)。又称思想艺术(ldeo arr)或信息艺术(Informationod),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美的艺术思潮。顾名思义,这种艺术强调观念至上,摒弃艺术在实体上
期刊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矗立着欧元标志的欧洲金融中心,于很多人是旅途的中转站,于我却是德国的三分之一。因为一位师友的文字,也因为素来钟情域外古文化,我对美因河的博物馆岸有着一份特殊的期待。而当亲身行走其中时,这种期待便成熟为满足的喜悦,并且是一种惊喜——对德国人所谓“严谨” “死板”之类的固有印象瞬间溶解,我们体验到的是无处不在的人性化和奇思妙想,甚或感觉德国人在“玩”,历史、文化和艺术都是他们手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