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人生这场戏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中国书法史上的巨星——米芾诞生了。
  米芾是宋开国勋臣米信五世孙。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自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晚年定居镇江京口,筑海岳庵以居,因号“海岳外史”。按照现在所能了解的资料,其平生所到的最远处是广东清远。
  概括米芾的一生,可用一个“戏”字。他在《苕溪诗帖》开篇就点明“戏作呈诸友”,《蜀素帖》中有一句“且戏常娥称客星”,另外还有《戏成诗帖》。
  米芾没有苏轼、黄庭坚和蔡襄的官大,相对来说,反倒幸运一些。官阶越高,越是颠沛流离。看看王羲之的手札,时不时就是“奈何奈何”的喟叹。人生本无奈,米芾通过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华与命运作斗争,表现出一些“出格”行为,获得了更多关注,就算是一种“戏”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近千年前的他早已参透,也演绎得十分出色。
  但如果只看到米芾只是会装、会做戏,那就太肤浅了。他言行中始终不缺率真的成分,虽然做戏,但从来不做假,“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海岳名言》)。如是,他的墨迹才能打动人,千载以下,风神不减。
  米芾没有嗜酒的记录,主要是通过书画创作来排遣一腔愁绪。这种“神经质”激发了个人潜能,艺术水准得到超常发挥,犹如神助,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他纵有满腹才华,但命运不济,奈何?他留下的那些千姿百态、令人玩味的手札,量大质优,其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其中。


北宋 米芾《紫金研帖》29厘米×4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苏轼忘年之交


  “宋四家”彼此之间,以及当时很多代表性书家人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足见宋代文人的奇特之处。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同,生活中却是好友。米芾与王安石的交游见《宝晋英光集》。二人的共同兴趣当然是书法。王安石少时尝学杨凝式,却无人识得,至米芾观其字,以其多年之学书经验,即知出于杨凝式,令王安石叹服,也因此成为好友。王安石长米芾30岁,且政治地位悬殊,二人交往并不频繁,更多是王安石爱才,对米芾颇为关爱而已。
  蔡京和苏轼分属不同阵营,但米芾同时与彼此交好。米芾与苏轼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正是听从苏轼的建议,米芾书法弃唐入晋,自此深入堂奥。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作诗讥评时政,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米芾也于此时离开长沙掾之职,漫游四海,元丰五年(1082年)旅居至杭州近郊,与黄州不远,故前往拜谒东坡。苏米二人相差15岁,基于对文学与艺术的共同喜好,最终成为相知相惜的忘年之交。苏东坡贵为文坛领袖,多次对米芾加以奖掖,不仅对其学养、书画有深远影响,更有利于米芾在北宋艺坛确立一定的地位。
  《紫金研帖》是米芾与苏轼交游的珍贵记录:
  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公元1101年,苏轼从海南岛返回江南,专程到江苏仪征拜访米芾。久别重逢,米芾拿出自己的心爱珍藏之物——东晋谢安《八月五日帖》,希望苏轼题跋。离开时,苏轼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一个多月后,苏轼卒于常州,后人准备以此砚石陪葬,米芾闻讯希望能还回这方名砚。


北宋 米芾《岁丰帖》 31.7厘米×33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官场“滑铁卢”


  米芾之所以表现出癫狂气质,原因很复杂。平心而论,在其内心深处,强烈憧憬着名禄利诱,但又不情愿周旋于官场的世俗环境。当个人胸中抱负实现不了,却又控制不住内心世界的愤懑,言行必然会出格。加上有時难免斥责讥讽权贵,可能面临险恶政治形势。他出于万般无奈,借故癫狂,无非是保护自己。这也是与世俗抗争的一种手段。
  其实,米芾骨子里一点不癫狂,更不是神经质。如果说他在“装”,更多出于无奈。他领悟到了《道德经》的某些真谛,“牙齿虽硬,但在人生尽头,早已掉光,舌头依然还在”,软不一定吃亏,硬未必总是好事,为人柔软才能长久,所谓以柔克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向皇帝索要砚台,用的就是这一招,大家自然都开心。
  米芾入仕虽早,也曾经有过抱负,但大抵均为职微权轻的地方县官,诸如秘书省校书郎、含光县尉、临桂县尉、长沙从事、杭州观察推官、雍丘县令、涟水军使、无为军使等。虽然米芾官小位卑,没有贬谪经历,却也算得上走四方的人物。
  《岁丰帖》记录了米芾官场的“滑铁卢”。信是写给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是年五月,米芾曾致书苏东坡,言及县生食麦叶虫。所录可见,米芾心系全县民生计。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全帖字迹有些拘谨,与其之前游山玩水、抒发己志的书风截然不同。尤其是前三行,从一些僵硬的笔画中不难想象米芾得书写之状,紧握着笔,似有挂念,心情沉重。他想当官,也真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但身不由己。


北宋 米芾《丹阳帖》23.5厘米×2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谈墨色谈文房


  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米芾一生没有专门谈“墨”的手札。墨色运用出神入化,尽显五色之妙。以浓墨为主,也有枯笔、渴笔,同样是枯笔,也有微妙差异,比如《虹县诗卷》的燥裂秋风、老辣苍茫;《真酥帖》的轻灵曼妙、淡若氤氲;《致彦和国士》自浓而枯,一任自然。有意思的是,不难寻觅到米芾言及笔、纸、砚的手札,成为痴迷翰墨的见证。如他《丹阳帖》谈及笔架:   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丹阳”乃润州古称,今江苏镇江。秋古未登,青黄不接,米价必至踊贵,故此帖必作于崇宁二年(1103年)夏秋之间。米芾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阳米,寥寥20余字,尽显其真。“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气,有点调皮,至于“早一报,恐他人先”则活脱可见其幽默诙谐,已类《世说新语》中晋人名士风度。


北宋 米芾《晋纸帖》23.7厘米×3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晋纸帖》记:
  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芾顿首。二曾常见之,甚安。
  此札提到“老来失第三儿”,指的是米友知。友知曾代父捉刀,几可乱真,若不是英年早逝,其成就可能超越乃父。难怪米芾每念及第三儿,“孤怀寥落,顿衰飒”,止不住老泪纵横,伤痛之深可想而知。米芾现存书迹中是否杂有米友知的代笔,已不可考。但崇宁二年之前有两三年内的米芾书作中,如有不甚老练的笔致出现,很可能就出自米友知之手。尽管说是“无辨”,但与年龄相符的苍老之气,毕竟不是年轻人能够完全模仿的。

绝笔寄给他


  《公衮帖》标志着米芾的人生画上了句号。米芾存帖以此本为最晚,可视为绝笔。
  芾顿首。衰老拖曳,损病在假,浩然欲归残水,不可。趁开春定谢事东归也。便介来问讯取书,执笔念无人可作书,永怀君子。碑诏一本奉寄,侍奉外千万加爱加爱。芾顿首。公衮人英。十一日。
  这是写给曾布第四子曾纡的。米芾于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卒于淮阳军廨。卒前疡发于首,谢事不允,故自许“东归”,已是归榇矣。此帖风神殆尽,“永怀”二字几乎失势,虽是刻本,犹可观其龙钟不任遣管之态。
  有史料记载,米芾在死前一个月就做好准备,把亲友和僚属都召来一一话别,念了一首自作偈语:“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錯入轮回路。”一代书法大师的人生,至此谢幕。
  米芾虽死,而后世关于他的故事却刚刚开始……


北宋 米芾《公衮帖》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文献
杯子,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新鲜。我们常见的杯子材质有金属、玉质、瓷器等,当然也包括如今最普及的玻璃杯。而古代木雕杯子你见过吗?文人参与设计  明代晚期,各种手工艺术空前繁荣、名家辈出,如玉器名家陆子冈、紫砂名家时大彬、铜炉名家张鸣岐、瓷雕名家何朝宗等。而竹木雕艺术更是人才济济,像朱鹤、朱稚征,以至清代的吴之瑶、邓渭等。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许多文人常常参与
期刊
上图为一块“天卿”坊匾,长1.39米、宽0.4米。坊匾正中镌刻“天卿”两字,左款镌“嘉靖二年十一月吉旦,为赐进士吏部员外郎戴时宗立。巡按福建监察御史简霄、徐州,福建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陈锡,右布政使何诏、蔡潮,右参议周廷用”,右款镌“ 福建按察司按察使舒晟,副便邵镜、顾棠、沈齐,分巡漳南道佥事王俊民,漳州府知府张鹏,长泰县知县欧典”。从坊匾上的内容可知,该坊立于明嘉靖二年,即152 3年,为漳州府长泰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十月革命和文字改革》修改稿  十几年前的某天,是个星期天,我接到了从事旧书生意的王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刚听说有一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废弃的旧档案,被收废品的卖到了京北大熊猫环岛一个回收站,他想马上去买回来。并说,知道我喜欢这类资料,如果我要,他可以带我同去。按照他们行里的规矩,如此重要的信息是不能说给下家(买家)的,更不能带着下家见货主的。王先生这样做,可
期刊
《十不闲》 58厘米×103厘米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藏在一个空间内感受五大流派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这个展览绝对值得驻足细观。  前不久,“文心印记——中国木版年画特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幕。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上海小校场年画联袂亮相,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画,为城市增添了文化色彩。展览中,苏州桃花坞年画共展出50幅,其中40幅是清版年画、10幅是新年画。  康乾盛
期刊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在收藏界占有重要地位。常言道“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足见其价值。而在如今的收藏圈,瓷器藏家们对钧瓷也是偏爱有加,为能庋藏到它,也是寻寻觅觅,乐此不疲。  钧窑虽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却变化万千,尤以独特自然的窑变釉而闻名,在同时期诸多名窑中独树一帜。钧瓷的釉色多为天青色,还有月白、天蓝和紫红等,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除了专为宫廷烧造贡瓷的官钧窑之外,
期刊
近日,全国各大文博机构各显神通,纷纷将自家展览“搬”到线上,让宅在家中的老百姓大饱眼福。  前有抖音宣布联合八大博物馆进行“云游”,通过直播方式实现足不出户看展;后有淘宝直播与八大博物馆携手,推出“云春游”专题活动,2000万人宅在家提前享受了春游的乐趣。而国家博物馆精心设计的特别直播参观路线,一小时带领观众看完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的国宝级文物;敦煌研究院则直播专业人士临摹、修复敦煌壁画的过程,让观众
期刊
周尊圣《胡杨明月》98厘米×60厘米周尊圣《胡杨明月2》98厘米×60厘米  30年来,周尊圣从大兴安岭的峰顶走到天山脚下,对天的崇拜、对山的敬畏,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感受天的旷达、刻画山的风骨,则确立了他的艺术追求方向。于是,古老的天山开始在他的心中重新排行布阵,历史的烟云不停地在他胸中回荡。铺成古道,复燃烽烟,响起驼铃,直至连成大象。  周尊圣昨天的“胆大妄为”,为当代美术史涂上了一块瑰丽的红
期刊
剪出“平安”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最好的祝福就是“平安”。图为安徽省亳州市的剪纸艺术家在创作主题为“武汉加油 中国平安”的剪纸作品,他们以手中的剪刀为这场战“疫”呐喊助力。来自艺术界的一股股力量正在汇聚,对病患的祝福和对医护人员的歌颂通过剪纸的每一次下刀、绘画的每一次落笔真挚地传达出来,艺术家们不仅从从物质上提供援助,更从精神上给予抚慰。书法课还可以这样上  这个新学期的开始非同寻常,就连上课
期刊
5月23日,持续9天的“绝密竞投——巧夺天工”结拍。尽管按照拍卖规则,拍卖结果将完全保密,但这场崭新的拍卖模式再度让香港苏富比成为业界焦点。  13件拍品,总估价逾3.5亿港元,涵盖中国艺术品及书画、现当代艺术、珠宝及威士忌等古今珍品。“绝密竞投”正如其名,让业界人士充满好奇。这究竟是一種什么样的新模式?  据介绍,该模式融合了私人洽购的保密优势及拍卖书面竞投的刺激与乐趣,属于暗标拍卖的一种。特别
期刊
7月,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嘉德香港、保利香港、香港邦瀚斯、富艺斯香港等众多拍卖公司将轮番上阵,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忙拍卖季”。  众所周知,自2019年秋拍结束之后,香港再未举办过与文物艺术品有关的线下拍卖,随后因为疫情,各大拍卖公司转战线上交易或私人洽购。那么,藏家们积攒多时的购藏意愿会不会“变现”为报复性的买买买?  我们看到,为了应对疫情,不少拍卖公司在本次香港春拍的拍品内容和专场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