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使用感冒药的6种错误观点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冒是极其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人认为可以自己对付。许多市民家中也自备有各种各样的感冒药,感冒后就随便吃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多是非处方药(OTC),这更使许多人以为感冒是小毛病,极不重视感冒的治疗,致使在感冒治疗中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影响治疗效果,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一 感冒是“小毛病”不必用药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感冒有自己的自然病程,过一段时间后不治也可能好转。但是,这并不是说,感冒后不需要任何处理措施,那种将感冒视作“小毛病”的看法是错误的。
  虽然感冒的直接病因是病毒,但是感冒的诱因是机体抵抗力下降、天气骤变、精神紧张、劳累、睡眠较少等。因此,即使是年轻力壮的人,感冒后也要适当休息,多饮水,服用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感冒药,数天后机体才能康复。那种自恃年轻,而不注意药物治疗的人往往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我们曾接诊一位大叶性肺炎并发休克病人,因为工作较多,劳累后患了感冒,带病工作连续加班四天,终于病倒。这位病人被送到诊室时,血压只有80/50毫米汞柱,已处于休克期,经过救治虽然挽回了生命,但是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而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及平常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感冒更不是“小毛病”,而是需认真对待的“大病”。因为这些人感冒后,很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因此,一旦感冒,必须及时服用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感冒药。
  
  误区二 家中有啥感冒药就吃啥
  有人认为,无论哪种感冒药都能够治愈感冒,把感冒药看作“万能药”。还有的人将感冒康复后剩余的药,留到下一次感冒时使用。其实,市售感冒药大多数是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比例不同组合侧重的不同,能有效控制的症状也不同。因此,并非所有感冒药均能对每一种感冒症状有效,而应根据每次感冒症状的不同,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下面列出感冒药选用原则,供读者感冒时参考。
  * 以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症状为主,可选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复合制剂,如双分伪麻片、双分伪麻胶囊、双扑伪麻颗粒等。
  * 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或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合制剂,如扑尔伪麻片、伪麻那敏片、伪麻那敏胶囊等。
  * 以咳嗽等症状为主.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糖浆,也可选用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复合制剂,如双分伪麻片、双分伪麻胶囊等。
  * 体温较高或发热者,可选用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这几种复方制剂的解热镇痛成分较多,可缓解发热症状。
  * 年老体弱或幼儿、免疫力低者,可加服抗病毒药物,也可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特别提醒:
  1.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双扑伪麻片,以免产生兴奋多动症状;14岁以下儿童禁用布洛芬。
  2.老年人忌过量服用含有伪麻黄碱的复合制剂,尤其是前列腺肥大者,以免引起尿潴留。老年人应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时应适当减少剂量。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用感冒药时,最好咨询医生后再行服用。孕妇不宜使用含盐酸伪麻黄碱等活性成分的复合制剂。
  4.机动车驾驶员或机械操作者应避免使用内含盐酸苯海拉明或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合制剂。
  
  误区三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因此应使用抗病毒药
  有人认为,既然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感冒时必须使用抗病毒药物。事实上,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对所有感冒病毒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很难选择抗病毒药物。当然,可以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定到底是哪一种感冒病毒,但需要一定时间,至少3天。由于抗病毒药必须在发病初24小时内使用才会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因此即使是明确了病毒种类,也错过了最佳用药期。
  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主要用于流感病毒治疗,也可用于普通感冒病人中的那些抵抗力较低人群,用以缩短病程,减少体内病毒数量。利巴韦林虽然是一个相对广谱的抗病毒药,但也存在一定毒副作用。有人分析了我国1996年至2004年间的262例病例,其中病人资料完整的196例,因该药致死3例,过敏性休克35例,以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最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感冒后,最好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误区四 感冒药多用几种,可更多地改善症状
  有人患感冒后,为尽早治愈感冒,吃药时总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一起服用。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原则上,感冒用药宜“少而精”。用一种药物有效时,就不必用两种药物。如果用药种类多而杂,危害也多而深。一方面,常用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基本类似,主要以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如扑尔敏)为主,有的加有抗病毒药,有的加有减鼻充血药如伪麻黄碱类药物。多种感冒药同时使用,容易造成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的过量,轻者出现不良反应,重者可能中毒。如果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过量,24小时内超过2~4克,极易引起肝损害。
  另一方面,多种感冒药合用,也增加了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间接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常一身数病,除了感冒药外,两三种药合用是常有的事,多的五六种药同时合用。有人统计,5种药物同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而6种以上同用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增至81.4%。这说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用药品种的增多而增加。因此,切不可抱有感冒用药“多多益善”的错误观念。
  
  误区五 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细菌感染
  这种观点同样也是不对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只对细菌有效,如果未发生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后并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还会引起耐药。
  应该说,大多数感冒经过适当休息,合理服用一些药物,多在5~7天后自行好转。若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并无好转,且还有渐加重的趋势,如发热、咳嗽加重,痰由原来的白色变成黄色,全身乏力加重,精神状态变差,气急,流脓性鼻涕。出现这种情况后首先要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当然,也可以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抗感染药物。
  有人在家中准备了一些抗生素,如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只是对细菌性疾病有效,而对非细菌性感染,如感冒时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急性支气管炎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非细菌性病原体如支原体等,此时只有选择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才会有效。因此即使发生了并发症,也要有针对性选择抗感染药物。
  
  误区六 治疗感冒的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可随意服用
  从中医角度出发,感冒主要分风寒和风热感冒两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也是根据这两种分类选用不同药物组方而成的,因此不是所有宣称能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都可以治愈所有感冒。我们在接诊时也曾多次碰到病人说,吃了某某药数日了仍无好转,其实并不是药物不好,而是因为普通人根本分不清“风寒”“风热”,所以不能自主进行判断,到底哪一种中成药更适合自己,这样的治疗即使起了作用也只可能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而从感冒最重要的对症治疗出发,选择合适的西药反而更有利于感冒的治疗。
  另外,大多数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无毒,因此往往会滥用抗感冒中成药。其实,是药三分毒,滥用或长期服用中成药,过量同样容易因药物蓄积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在追逐长寿的过程中,“饮食清淡”应该算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環。本着这样的原则,很多老人把喝粥奉为餐之上品,每天都要喝一顿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粥不必细嚼,正适合牙齿不太好的老年人。但粥毕竟以水为主,“干货”极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粥在营养上距离馒头、米饭,还是差得不少。尤其是那种白粥,单靠各类谷物的搭配远远无法达到人体的需求量,长此以往,必将造成营养不良;从另外一方面说,水含量偏高的粥在
专家简介  白春学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呼吸内科主任、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肺癌学组副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慢阻肺、肺癌、肺血管病等呼吸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普通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和周三下午(高级专家门诊)    目前,全球约有6亿慢阻肺患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慢阻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
受访专家/李焰生    问题1.一直很健康,为什么会突然中风(卒中)?  专家观点:中风的发生都是“突然”的,但中风的“酝酿”过程却是“长期”的。  专家分析:由于绝大多数中风都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很多病人会有“一直很健康,怎么会中风”的错觉。其实,那些病人自称的健康都应当打上引号,他们在发病前只能称作是“健康的病人”,而不是“健康的人”。因为当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或作相关检查后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血压、
从前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可现在,真是变了,很多朋友出门前最惦记的不是父母亲人,而是家里的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这些不会说话的“熊孩子们”成了以前老人说出门的“坠脚”。  是呀,现在很多人家的宠物已然享受着家庭成员的待遇,出门前,怎样安置它们,让出门安然远游无虞,确实挺费心思的。◎阿猫阿狗让人操不完的心 周六  好几年前吧,十一长假,几个相识的家庭组团开车游,大人们很期待,孩子们也跃跃欲试。 
冬春季节,流脑易得。  所谓流脑,流是流行,脑是脑膜炎为主要表现,全名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神经系统传染病。  流脑是个老病,人们在近百年前就开始认识它。如今,对流脑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成熟的经验。所以说,流脑可防可治。  传染病有个特点,就是总有个传染原,也叫病原,不像其他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因很多,但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却不十分明确。流脑的病原——脑膜炎球菌
* 我怀孕5个月,每天下午双腿肿得厉害,鞋子也穿不下,会是妊高征的先兆吗?  * 我怀孕28周,最近两次产前检查尿蛋白都是“ ”,要紧吗?  * 我的血压高得并不厉害,服用降压药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可以不吃药吗?     上述问题在产科咨询中很常见,可见大家对妊高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了足够的重视,但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妊高征指妊娠后才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表现。若孕前血压正常,妊娠后血压达
可穿型机器人让行动更方便    国外一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可穿型的机器人,主要是为那些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身体有残疾的人设计的。只要穿上这种机器人,设置一下,就可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完成平时难以完成的一些动作,如快速走路、跑步、举重(如图)等。这种机器人在目前还相当昂贵,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更便宜一些,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      五一出游,要带“保质”方便面    五一期间外出旅游,少不了带
告别了夏天的酷热,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在这个气候宜人的季节里,糖尿病专家为广大病友制定了一份包含饮食、运动等内容的全套生活计划。大家不妨参照其中的建议,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  秋天里的美食颇多,苹果、葡萄、哈密瓜陆续上市,各式月饼点缀中秋餐桌,螃蟹、麻辣火锅也早早来凑热闹。美食当前,糖尿病病人该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享受美食,适可而止。    在血糖控制基本满意时,糖尿病病人可适当品尝
除了造福于人类,辐射对人类健康有没有负面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一般认为,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大于非电离辐射。  1.确定性效应。即人体接受的放射剂量超过一定量值(称为剂量阈值)时,才会发生的损害,症状有乏力、牙龈出血、脱发、性欲降低、皮肤红斑、白细胞数降低、不同程度的放射病等,甚至死亡。接受的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接受放疗的病人经常会出现以上这些症状。  2.随机性效应。即人体接受的放射剂量虽然低
眼科疾病  赵东升    问: 我患糖尿病有近十年了,最近感觉眼睛看东西模糊, 该怎么办  赵东升: 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其中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甚至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平时,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发现视力减退,应及时看眼科门诊,做视力、眼底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荧光造影检查和激光治疗,保存现有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