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中共朝阳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指出,朝阳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攻坚的新阶段,农村城市化已经进入到动力再造的新阶段,城市建设管理已经进入到规范提升的新阶段,社会建设管理已经进入到共治共享的新阶段,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到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阶段,按照新阶段的要求,全区档案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清醒、全面、深入地把握当前形势,充分认识档案及其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开放思维,创新方法,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精神状态促进我区档案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全区发展服务。
一、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全区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档案的最大作用是掌握着解读过去的密码,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几十年来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实践表明,档案及其工作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宝贵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档案为区委领导和政府行政提供合法性依据
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档案)和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文化(档案是其体现)。区域行政的合法性依据主要来自上级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文件(档案)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区域发展档案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档案信息中既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有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地方各项行政性文件,成为维护区委领导与政府行政合法有效的重要依据。为区域管理绩效提供凭据。我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我区党和政府谋发展、惠民生的绩效,从而也成为宣传的来源。2008年建区50周年之际推出的“奋进、发展、辉煌——朝阳区建区50周年成就回顾展”,系统展示了我区5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激励了朝阳区广大干部“知朝阳、爱朝阳”的热情。为朝阳区域文化建设提供资源。“档案是文化重要的‘母资源’(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语)。”档案是社会主流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记录,是历史主流文化的反映。朝阳区档案工作者通过挖掘档案信息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存在,为朝阳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源。
(二)服务领导决策,助力科学发展
档案记录和固化了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部署,是创新社会管理、探索行政规律的智慧源泉,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综合参考。齐全完整的档案资料,以及系统整理、归纳分析而成的编研材料、调研报告,为领导系统了解事物发展过程、科学制定决策措施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探索管理规律提供方法。“档案是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一种工具。”“反映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则。”[1]档案工作通过信息的管控和释放发挥作用,成为探索执政与行政规律的思想源泉,更是党组织管理和政府管理的延续。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真实的历史记录,成为我们研究把握其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思想源泉和实践基础。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凭证。档案具有原始凭证性,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档案为妥善处置首都机场归属问题,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背景资料。
(三)档案服务全区中心工作,保障百姓民生
档案工作既是信息资源的直接提供者,也是社会管理服务的直接参与者,在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区中心及重点工作服务。档案工作以监管服务的方式,将服务延伸到各项工作开展之处,实现档案工作与全区各重点工作同步实施。在首届北京国际商务节,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工业普查,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等,档案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11年我区成功创建文明城区活动,档案材料占测评总成绩的73.4%。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区丰富的档案信息中包含了各种生产活动的经验规律和教训,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当今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档案,更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条件。区统计局依据档案资料编辑的《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为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为全区民生服务。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在现代法治条件下,是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政府权益、企业权益、公民权益方面的最直接证据。
(四)档案传承朝阳历史,凝聚城市精神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传承城市文明。“档案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包含着文化的基因要素,被誉为文化瑰宝、文明之母,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资源。”[2]档案以其最原始和直接的方式,记录并传承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十二五”以来,朝阳区档案部门实施“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为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村庄留存档案,延续朝阳的发展历史。延续公众记忆。档案构建了城市产生、发展进步的记忆。“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3]档案通过信息再现和价值挖掘,唤醒公众记忆,延续区域文明。积聚城市精神。“没有档案的存在,人类文化也就会断裂或者一片空白。”[4]一个城市的文化,其重要来源便是其档案资源。在区规划艺术馆的荣誉展区,档案以最直接的方式,为广大朝阳人民回顾朝阳发展的辉煌历史,激发奋发有为的精神信念,展望朝阳发展的辉煌明天提供了一处精神家园。
二、科学审视,档案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区档案工作紧密围绕全区重心,牢固树立“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并认真履行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全面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取得了实效。
(一)服务全区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取得成效
档案部门充分发挥“留史”、“资政”作用,主动提供档案信息,系统梳理发展脉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领导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综合参考。区档案馆编辑的《区委常委会议回眸》,为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区域内各级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此得到时任区委书记李士祥同志的充分肯定。2011年区档案馆参与举办的“为了人民的幸福—朝阳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历史回顾和价值再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想方设法,为全区二轮修志工作提供服务。2012年,区档案馆积极参与区委开展的CBD发展理念提炼工作。2013年积极参与区委组织部举办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在朝阳”网上展览,为即将开展的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预热准备。 (二)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和百姓民生取得成效
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全区中心、大局工作和社会管理建设,践行“大服务”理念,以档案监督管理、提供档案服务、提供资源信息、开发档案产品等形式,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2008年奥运会筹办、赛事保障期间,加强主动服务、培训指导和依法监管,确保了全部涉奥档案规范管理;我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区档案局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创建档案材料的指导服务,实现了迎检材料可控指标不丢分的目标,得到了区领导和检查组专家的充分肯定。档案部门还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为全区“双十工程”、“六大功能区”建设、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提供档案服务。我区编撰的《北京市朝阳区奥运筹办和赛时保障重要文件汇编》,通过汇集整理我区奥运筹备与运行保障等各阶段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档案材料),为奥运后我区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项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2006年,以精准的档案信息,助推世青赛景观大道方案制定、动迁开展及后续工作开展。2006年以来,区档案部门每年接待利用查阅均超过万人次,其中公民个人利用档案占比超过90%。
(三)服务全区历史传承和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为己任,档案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社会教育功能,以着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重点,成为广大市民了解区情区史、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前沿阵地。1996年,区档案馆成为全市第一个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区县档案馆;2009年,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一五”以来,区档案馆坚持立足馆藏、面向青少年、突出教育的原则,紧密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以举办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网上展览和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区情教育,先后举办了“奋进、发展、辉煌——朝阳区建区50周年成就回顾展”、“知荣明耻树新风,争做文明朝阳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图片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朝阳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主题展览”等各类展览18个,累计接待观众33.4万余人次。区档案局(馆)自2009年举办首届“档案馆日”活动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45万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拍摄城乡面貌,征集老旧照片、生产生活的物品和各种文化记忆符号,聚集城市文明。
(四)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取得成效
首先是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由区四套班子主管领导和各处级单位主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体系,监管全区14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档案室,其中档案进馆单位151家,全区专兼职档案人员170余名。2012年实施《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被认定为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的22家。截止2013年,馆藏档案达到40余万卷件,室藏档案达到600余万卷件,馆室藏数量全市第一。其次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城乡居民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初步建立了一支档案收集征集志愿者队伍;初步建成满足广大民众利用需求的档案利用体系,利用者人数、利用档案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建成了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无虞。最后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我区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几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沟通机制薄弱。档案工作模式薄弱。当前的工作模式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后置,制约了档案部门的信息掌控。档案工作往往被看成是收尾性工作、总结性工作、辅助性工作,实际部署中往往被后置甚至搁置。档案部门往往处于信息沟通与互动渠道之外,对区域内的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的信息掌控力度不足,致使档案部门很难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制度化决策咨询渠道薄弱。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档案工作都应该以丰富系统的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在档案信息与决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思想和政策信息。然而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区委区政府及区属各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决策咨询渠道尚未得到制度性确立,使档案部门在决策参考中处于边沿位置,积极主动性受到抑制。
二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薄弱。档案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薄弱。各级领导、有关单位乃至全社会对档案是历史文化财富的有机构成,是文化积累与发展的资源,是执政理政的科学参考等问题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导致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关注度及影响力与文博、图书等相关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区建设覆盖城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划并未将档案馆列入其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些单位不能像重视中心工作那样重视档案工作,甚至在极少数单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档案工作者自身文化意识薄弱和思维不够开阔。受档案工作局限性的影响以及工作者自身的素质限制,档案工作者思维易囿于定势,就档案说档案,难于开阔视野,前瞻性的思考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发掘、提供档案信息、开发文化产品的意识。档案队伍稳定性差,兼职人员过多,开展业务工作精力不足,创新动力不足。
三是全区档案工作基础薄弱。基础业务建设薄弱。档案资源建设力度不足,馆、室藏档案特色不鲜明,社会征集渠道不畅,征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我区没有编列征集资金预算,也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档案保管现代化水平不高,重硬件轻软件,重外轻内,安全保护能力须进一步提高;利用接待需要规范,主动服务和深度开发需加强,编研选题不新,展览活动策划质量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档案馆、室设备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档案数量日益增长和档案功能日益拓展的需求。少数单位办公用房紧张,档案库房被设置在地下室,环境潮湿、且极被水淹,给档案安全保管带来严重隐患。区档案馆库容已饱和,文化功能发挥受场地制约较明显。现代管理技术开发应用薄弱。档案工作软件开发和数字档案馆网络建设滞后,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三、开放创新,推动我区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全区档案工作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通过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来解决。
(一)加强宣传,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整体提升
“档案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呼唤公众的档案意识。”[5]通过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展示档案工作新面貌新成绩,使档案工作得到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把档案宣传放到全区宣传工作大局中。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和大局工作,自觉地把档案宣传工作放到宣传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档案界,面向全社会,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根据社会和群众的关注热点去策划档案宣传,把宣传工作寓于档案工作过程中。宣传的领域要从业内走向社会,宣传方式要从平面单一到立体多样,宣传内容要从一般性报道向专题性深度拓展。在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廉政文化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营造品牌特色,发挥档案特性,创造具有档案独特价值的宣传品牌,凸显档案宣传独家优势。扩展宣传途径,策划档案宣传杰作,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传播途径,联合宣传。
在具体措施上,宣传教育对象上抓重点。组织好每年一次主管档案工作的处级领导、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法制培训。推进档案知识宣传培训进党校、进社区学院;宣传教育时机上抓热点。以“12.4”法制宣传日、“6.9”国际档案日等纪念日以及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做好普法宣传;培训教育内容上抓焦点。对领导干部要从档案工作重要性、法律责任的内容上下功夫,做好国家档案局令第30号《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对普通群众就要宣传档案能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实惠。宣传载体形式上抓平台。既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电子广告屏等新大众媒体,大力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转变观念,强化档案工作服务沟通机制
档案工作沟通历史与现实,联系政府与民众,融汇百业,涵盖千年,在服务朝阳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使档案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服务,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认识,将档案工作端口前移,构建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让档案服务增值、发光。
把档案工作纳入决策咨询机制。档案工作端口要前移,把其作为区域行政管理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纳入正常的决策咨询制度。在决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前期介入,提供具体专业指导和保障科学决策的建议,为档案工作作用发挥提供空间。把档案工作纳入统筹协调机制。针对档案部门对全区重点工作信息掌控力度不足、工作难以推进的问题,争取将区档案局列入区域重点工作成员单位,明确区档案局对档案工作的监管职责,档案工作与其他分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程管理,确保全区重点工作档案得到完整收集和安全保管,为服务朝阳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撑。把档案工作纳入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区档案馆兼备政府档案馆和公共档案馆的属性,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独有的优势。建立档案机构沟通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交流机制,将档案机构作为服务百姓、保障民生和倾听心声、了解需求的互动窗口,搭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
具体到工作上,要强调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作为,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寻找档案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树立将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跳出档案干档案”,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服务,重保管、轻开发,重实体、轻信息的观念,变关起门来搞档案业务为打开门来搞服务,尤其要积极主动创制具有原典性的档案文化产品,以文件汇编、档案编研、专题简报(快报)、史料汇集、科研课题、调研报告等形式,让“死”档案成为各级领导的“活”信息,将区档案馆建成智库,为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有力助手。
(三)夯实基础,着力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
基础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基,是档案工作作用发挥与价值体现的保障,是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朝阳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建设一支以专兼职档案员、宣传人员为主干,以档案爱好者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档案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满足朝阳发展需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大力强化科技化手段,健全安全保障制度机制,构建全区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双重网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开放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档案利用制度,优化利用流程,强调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确保档案利用效率。加大档案开发力度。加强与其他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立足朝阳特色和档案资源,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承担保存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系统整理相关信息并深入研究加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档案见证发展历史、构建共同记忆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档案内涵,塑造档案文化精品,为公共文化服务献力献策;充分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媒介,创新开发形式和内容,拓展档案文化服务。加强设施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督促改善档案室基础设施。根据档案“八防”要求,完善馆、室藏档案保管环境,保证库房建筑面积,定期更新温湿度自动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确保档案库房安全。加快建设档案软件开发,力争早日建成覆盖全区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保护等信息化网络。强化依法治档。采取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确保这些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推进“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认定工作,促进各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时修订《朝阳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标准》,发挥考核标准的监督、激励作用;全员参与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与培训相结合,普遍检查与抽查或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档案行政处罚职责,严格查处档案违法案件。
(四)培养人才,激发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人才是政事之本。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核心位置,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档案工作干部队伍,夯实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
树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树立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理念,褒奖实绩突出的好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好干部,鼓励踏实干事、积极上进的好干部,树立公正用人的正确导向。建机制。开放人员交流,打破限制人员流动的思想与制度,鼓励人员走出去、流进来;制定通过进修、培训、短期学习等鼓励干部成长进步的制度措施;建设全区交流研讨平台,鼓励广大档案工作者交流经验;多举措激励档案工作者学习多方面知识,成为“朝阳通”、“档案通”等全能型人才发展;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干部成长。严考核。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切合实际的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准确、科学评价档案工作者的实际表现、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在工作中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全体干部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严旭萍.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J].档案学通讯,2012(3).
[2]丁华东.档案:在当代文化发展与繁荣中给力[J].浙江档案,2011(1).
[3]U.O.A.埃思.档案学:国家和文化传统,还是一门国际学科[M].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4]张照余.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J].档案学研究,2004(5).
[5]王贞.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拓展[J].档案学研究2011(1).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
一、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全区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档案的最大作用是掌握着解读过去的密码,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几十年来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实践表明,档案及其工作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宝贵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档案为区委领导和政府行政提供合法性依据
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档案)和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文化(档案是其体现)。区域行政的合法性依据主要来自上级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文件(档案)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区域发展档案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档案信息中既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有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地方各项行政性文件,成为维护区委领导与政府行政合法有效的重要依据。为区域管理绩效提供凭据。我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我区党和政府谋发展、惠民生的绩效,从而也成为宣传的来源。2008年建区50周年之际推出的“奋进、发展、辉煌——朝阳区建区50周年成就回顾展”,系统展示了我区5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激励了朝阳区广大干部“知朝阳、爱朝阳”的热情。为朝阳区域文化建设提供资源。“档案是文化重要的‘母资源’(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语)。”档案是社会主流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记录,是历史主流文化的反映。朝阳区档案工作者通过挖掘档案信息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存在,为朝阳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源。
(二)服务领导决策,助力科学发展
档案记录和固化了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部署,是创新社会管理、探索行政规律的智慧源泉,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综合参考。齐全完整的档案资料,以及系统整理、归纳分析而成的编研材料、调研报告,为领导系统了解事物发展过程、科学制定决策措施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探索管理规律提供方法。“档案是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一种工具。”“反映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则。”[1]档案工作通过信息的管控和释放发挥作用,成为探索执政与行政规律的思想源泉,更是党组织管理和政府管理的延续。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真实的历史记录,成为我们研究把握其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思想源泉和实践基础。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凭证。档案具有原始凭证性,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档案为妥善处置首都机场归属问题,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背景资料。
(三)档案服务全区中心工作,保障百姓民生
档案工作既是信息资源的直接提供者,也是社会管理服务的直接参与者,在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区中心及重点工作服务。档案工作以监管服务的方式,将服务延伸到各项工作开展之处,实现档案工作与全区各重点工作同步实施。在首届北京国际商务节,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工业普查,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等,档案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2011年我区成功创建文明城区活动,档案材料占测评总成绩的73.4%。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区丰富的档案信息中包含了各种生产活动的经验规律和教训,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当今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档案,更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条件。区统计局依据档案资料编辑的《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为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为全区民生服务。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在现代法治条件下,是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政府权益、企业权益、公民权益方面的最直接证据。
(四)档案传承朝阳历史,凝聚城市精神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传承城市文明。“档案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包含着文化的基因要素,被誉为文化瑰宝、文明之母,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资源。”[2]档案以其最原始和直接的方式,记录并传承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十二五”以来,朝阳区档案部门实施“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为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村庄留存档案,延续朝阳的发展历史。延续公众记忆。档案构建了城市产生、发展进步的记忆。“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3]档案通过信息再现和价值挖掘,唤醒公众记忆,延续区域文明。积聚城市精神。“没有档案的存在,人类文化也就会断裂或者一片空白。”[4]一个城市的文化,其重要来源便是其档案资源。在区规划艺术馆的荣誉展区,档案以最直接的方式,为广大朝阳人民回顾朝阳发展的辉煌历史,激发奋发有为的精神信念,展望朝阳发展的辉煌明天提供了一处精神家园。
二、科学审视,档案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区档案工作紧密围绕全区重心,牢固树立“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并认真履行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全面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取得了实效。
(一)服务全区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取得成效
档案部门充分发挥“留史”、“资政”作用,主动提供档案信息,系统梳理发展脉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领导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综合参考。区档案馆编辑的《区委常委会议回眸》,为加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区域内各级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此得到时任区委书记李士祥同志的充分肯定。2011年区档案馆参与举办的“为了人民的幸福—朝阳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历史回顾和价值再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想方设法,为全区二轮修志工作提供服务。2012年,区档案馆积极参与区委开展的CBD发展理念提炼工作。2013年积极参与区委组织部举办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在朝阳”网上展览,为即将开展的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预热准备。 (二)服务全区中心工作和百姓民生取得成效
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全区中心、大局工作和社会管理建设,践行“大服务”理念,以档案监督管理、提供档案服务、提供资源信息、开发档案产品等形式,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2008年奥运会筹办、赛事保障期间,加强主动服务、培训指导和依法监管,确保了全部涉奥档案规范管理;我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区档案局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创建档案材料的指导服务,实现了迎检材料可控指标不丢分的目标,得到了区领导和检查组专家的充分肯定。档案部门还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为全区“双十工程”、“六大功能区”建设、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提供档案服务。我区编撰的《北京市朝阳区奥运筹办和赛时保障重要文件汇编》,通过汇集整理我区奥运筹备与运行保障等各阶段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档案材料),为奥运后我区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项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2006年,以精准的档案信息,助推世青赛景观大道方案制定、动迁开展及后续工作开展。2006年以来,区档案部门每年接待利用查阅均超过万人次,其中公民个人利用档案占比超过90%。
(三)服务全区历史传承和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为己任,档案部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社会教育功能,以着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重点,成为广大市民了解区情区史、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前沿阵地。1996年,区档案馆成为全市第一个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区县档案馆;2009年,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一五”以来,区档案馆坚持立足馆藏、面向青少年、突出教育的原则,紧密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以举办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网上展览和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区情教育,先后举办了“奋进、发展、辉煌——朝阳区建区50周年成就回顾展”、“知荣明耻树新风,争做文明朝阳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图片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朝阳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主题展览”等各类展览18个,累计接待观众33.4万余人次。区档案局(馆)自2009年举办首届“档案馆日”活动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45万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拍摄城乡面貌,征集老旧照片、生产生活的物品和各种文化记忆符号,聚集城市文明。
(四)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取得成效
首先是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由区四套班子主管领导和各处级单位主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体系,监管全区14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档案室,其中档案进馆单位151家,全区专兼职档案人员170余名。2012年实施《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被认定为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的22家。截止2013年,馆藏档案达到40余万卷件,室藏档案达到600余万卷件,馆室藏数量全市第一。其次是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城乡居民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初步建立了一支档案收集征集志愿者队伍;初步建成满足广大民众利用需求的档案利用体系,利用者人数、利用档案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建成了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无虞。最后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我区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几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沟通机制薄弱。档案工作模式薄弱。当前的工作模式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后置,制约了档案部门的信息掌控。档案工作往往被看成是收尾性工作、总结性工作、辅助性工作,实际部署中往往被后置甚至搁置。档案部门往往处于信息沟通与互动渠道之外,对区域内的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的信息掌控力度不足,致使档案部门很难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制度化决策咨询渠道薄弱。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档案工作都应该以丰富系统的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在档案信息与决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思想和政策信息。然而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区委区政府及区属各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的决策咨询渠道尚未得到制度性确立,使档案部门在决策参考中处于边沿位置,积极主动性受到抑制。
二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薄弱。档案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薄弱。各级领导、有关单位乃至全社会对档案是历史文化财富的有机构成,是文化积累与发展的资源,是执政理政的科学参考等问题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导致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关注度及影响力与文博、图书等相关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区建设覆盖城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划并未将档案馆列入其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些单位不能像重视中心工作那样重视档案工作,甚至在极少数单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档案工作者自身文化意识薄弱和思维不够开阔。受档案工作局限性的影响以及工作者自身的素质限制,档案工作者思维易囿于定势,就档案说档案,难于开阔视野,前瞻性的思考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发掘、提供档案信息、开发文化产品的意识。档案队伍稳定性差,兼职人员过多,开展业务工作精力不足,创新动力不足。
三是全区档案工作基础薄弱。基础业务建设薄弱。档案资源建设力度不足,馆、室藏档案特色不鲜明,社会征集渠道不畅,征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我区没有编列征集资金预算,也没有专项资金投入;档案保管现代化水平不高,重硬件轻软件,重外轻内,安全保护能力须进一步提高;利用接待需要规范,主动服务和深度开发需加强,编研选题不新,展览活动策划质量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档案馆、室设备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档案数量日益增长和档案功能日益拓展的需求。少数单位办公用房紧张,档案库房被设置在地下室,环境潮湿、且极被水淹,给档案安全保管带来严重隐患。区档案馆库容已饱和,文化功能发挥受场地制约较明显。现代管理技术开发应用薄弱。档案工作软件开发和数字档案馆网络建设滞后,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三、开放创新,推动我区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全区档案工作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通过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来解决。
(一)加强宣传,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整体提升
“档案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呼唤公众的档案意识。”[5]通过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展示档案工作新面貌新成绩,使档案工作得到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把档案宣传放到全区宣传工作大局中。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和大局工作,自觉地把档案宣传工作放到宣传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档案界,面向全社会,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根据社会和群众的关注热点去策划档案宣传,把宣传工作寓于档案工作过程中。宣传的领域要从业内走向社会,宣传方式要从平面单一到立体多样,宣传内容要从一般性报道向专题性深度拓展。在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廉政文化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营造品牌特色,发挥档案特性,创造具有档案独特价值的宣传品牌,凸显档案宣传独家优势。扩展宣传途径,策划档案宣传杰作,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传播途径,联合宣传。
在具体措施上,宣传教育对象上抓重点。组织好每年一次主管档案工作的处级领导、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法制培训。推进档案知识宣传培训进党校、进社区学院;宣传教育时机上抓热点。以“12.4”法制宣传日、“6.9”国际档案日等纪念日以及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做好普法宣传;培训教育内容上抓焦点。对领导干部要从档案工作重要性、法律责任的内容上下功夫,做好国家档案局令第30号《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对普通群众就要宣传档案能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实惠。宣传载体形式上抓平台。既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电子广告屏等新大众媒体,大力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转变观念,强化档案工作服务沟通机制
档案工作沟通历史与现实,联系政府与民众,融汇百业,涵盖千年,在服务朝阳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使档案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服务,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认识,将档案工作端口前移,构建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让档案服务增值、发光。
把档案工作纳入决策咨询机制。档案工作端口要前移,把其作为区域行政管理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纳入正常的决策咨询制度。在决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前期介入,提供具体专业指导和保障科学决策的建议,为档案工作作用发挥提供空间。把档案工作纳入统筹协调机制。针对档案部门对全区重点工作信息掌控力度不足、工作难以推进的问题,争取将区档案局列入区域重点工作成员单位,明确区档案局对档案工作的监管职责,档案工作与其他分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程管理,确保全区重点工作档案得到完整收集和安全保管,为服务朝阳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撑。把档案工作纳入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区档案馆兼备政府档案馆和公共档案馆的属性,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独有的优势。建立档案机构沟通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交流机制,将档案机构作为服务百姓、保障民生和倾听心声、了解需求的互动窗口,搭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
具体到工作上,要强调档案工作者积极主动作为,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寻找档案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树立将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跳出档案干档案”,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服务,重保管、轻开发,重实体、轻信息的观念,变关起门来搞档案业务为打开门来搞服务,尤其要积极主动创制具有原典性的档案文化产品,以文件汇编、档案编研、专题简报(快报)、史料汇集、科研课题、调研报告等形式,让“死”档案成为各级领导的“活”信息,将区档案馆建成智库,为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有力助手。
(三)夯实基础,着力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
基础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基,是档案工作作用发挥与价值体现的保障,是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朝阳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建设一支以专兼职档案员、宣传人员为主干,以档案爱好者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档案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满足朝阳发展需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大力强化科技化手段,健全安全保障制度机制,构建全区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双重网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开放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档案利用制度,优化利用流程,强调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确保档案利用效率。加大档案开发力度。加强与其他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立足朝阳特色和档案资源,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承担保存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系统整理相关信息并深入研究加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发挥档案见证发展历史、构建共同记忆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档案内涵,塑造档案文化精品,为公共文化服务献力献策;充分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媒介,创新开发形式和内容,拓展档案文化服务。加强设施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督促改善档案室基础设施。根据档案“八防”要求,完善馆、室藏档案保管环境,保证库房建筑面积,定期更新温湿度自动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确保档案库房安全。加快建设档案软件开发,力争早日建成覆盖全区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保护等信息化网络。强化依法治档。采取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全区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确保这些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推进“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认定工作,促进各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时修订《朝阳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标准》,发挥考核标准的监督、激励作用;全员参与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与培训相结合,普遍检查与抽查或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档案行政处罚职责,严格查处档案违法案件。
(四)培养人才,激发档案工作者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人才是政事之本。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核心位置,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档案工作干部队伍,夯实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
树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树立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理念,褒奖实绩突出的好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好干部,鼓励踏实干事、积极上进的好干部,树立公正用人的正确导向。建机制。开放人员交流,打破限制人员流动的思想与制度,鼓励人员走出去、流进来;制定通过进修、培训、短期学习等鼓励干部成长进步的制度措施;建设全区交流研讨平台,鼓励广大档案工作者交流经验;多举措激励档案工作者学习多方面知识,成为“朝阳通”、“档案通”等全能型人才发展;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干部成长。严考核。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切合实际的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准确、科学评价档案工作者的实际表现、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在工作中注意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全体干部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严旭萍.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J].档案学通讯,2012(3).
[2]丁华东.档案:在当代文化发展与繁荣中给力[J].浙江档案,2011(1).
[3]U.O.A.埃思.档案学:国家和文化传统,还是一门国际学科[M].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4]张照余.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J].档案学研究,2004(5).
[5]王贞.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拓展[J].档案学研究2011(1).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