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主体: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
项目执行: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
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区东部,辖戚墅堰、丁堰、潞城3个街道,总面积31.58平方公里,居住户籍人口8.03万,外来人口8.3万。戚墅堰分局成立于1949年7月,下辖3个派出所,104名警力担负着维护常州“东大门”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责任。
在传播快、影响大、控制难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警民沟通渠道和方法已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大形势下的执法环境敏感、充满挑战,警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创新渠道、创新载体和创新方法已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此时此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民警在对自身的定位和对“人民”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较少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心理,也没有把宣传和引导工作视为重要职责。
针对执法环境和社会背景的改变,戚墅堰公安分局党委认真进行了思考。经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和调查研究发现,分局近两年来受理的56起群众信访投诉中,仅有1起为查实投诉,其余均为民警无责投诉。造成群众投诉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不知道我们的法律政策和工作规范;二是民警耐心解释不够;三是无法满足个别群众利益诉求,我们看到:各类涉警矛盾、事件和无责群众投诉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警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此外,群众对警方的相关工作满意与否、对民警群体印象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民警的当前工作做得是否恰当,而其中更多的因素还是根据个体记忆中的印象或受公众的评判的引导。于是,分局决定全警上下转变警务思想,树立公共关系理念,构建警民沟通平台,策划交流互动活动,从而打造戚区警察公共关系品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创新警民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即通过人民警察创造性的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密切警民关系,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其社会效益远大于单纯的宣传活动,而且还能实现警方信息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2009年以来,我们着力以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为载体,以队伍精细化管理为支撑,革新警务思想,确立“公共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拓展新思路,着眼新定位,推出新举措,提升警察亲和力。
首先,我们响亮地喊出“我们来自百姓”的口号,教育民警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群众,处处为民考虑、为民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民警中不断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其次,不断搭建警民沟通的载体,媒介时代既给公安工作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发展警民关系提供了更多载体,占领媒体阵地,化被动为主动,为我所用,才能把握警民沟通主动权;再次,创新适应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警务机制,加强警民之间的联系互动;最后,畅通监督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监督通道,确保可能出现的警民不和谐因素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萌芽状态。
亮出十项举措
刊发《平安戚区》。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采访、编稿,在内容上改变传统警方刊物侧重于自我宣传推销的做法,紧紧扣住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问题开展警民互动。该报电子版同时与戚墅堰区政府网站及分局内网、外网实现链接。《平安戚区报》每月出版1期,每期印发1.5万份。
发放防范扑克牌。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盲区和安全防范薄弱点,按照“防盗抢、防诈骗、防事故、防毒害”等内容编排了56个安全防范知识,逐一配上动画、卡通图片,印制成“平安戚区、和谐戚区”防范宣传扑克牌,现已发放了2万余副防范知识扑克牌。
建立平安短信平台。广泛收集全区群众手机信息,并分类纳入分局短信平台,编写制作“预警提示”、“温馨祝福”、“警务监督”、“短信课堂”、“平安指数”等8大类短信,不定期分类发送给平台用户,以及时的“治安气象播报”提醒公众做好安全防范。
开展防范短信征集大赛。分局与《常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以“祝您平安,重在防范”为主题的“平安戚区”杯防范短信大赛,至截稿日,共收到广东、浙江、四川等8省27市原创短信6421条,部分市民专程到分局送上精心创作的作品参赛。汇聚民智的优秀经典短信极大地充实了分局短信平台库。
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依托分局所辖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刘祖明这一典型,蓄势推出“祖明有约”警民恳谈活动。自2009年10月份开始,辖区各派出所每月在各辖所社区广场举办“祖明有约”系列之“所长与您谈防范”警民恳谈活动,“零距离”接受群众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
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分局及各派出所均建立互联网门户网站,并将“网上分局”、“网上派出所”建成网上警民互动的平台。突出服务与互动,设置了“法律咨询”、“预警提示”、“警务监督”、“网上报警”、“在线交流”、“为您服务”等栏目,安排网络评论员实时在线,接受群众报警、咨询,更新警务新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建立民意调查制度。接处警和勘查现场时发放“防范宣传卡”,案件办理中发放“案件告知卡”,接处警后进行回访并填写“满意度测评卡”。每月对各派出所100起警情进行回访,对不满意警情逐一倒查。每月对各社区开展民警熟悉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测评,打破派出所界限,分局内直观排名,掌握真实情况。
发布每日平安指数。对多发、高发性案件及时预警并加强社会面防控,引入常量概念,确定当日、当周平安指数,通过“短信平台”、“网上互动平台”等载体向辖区群众发布“每日、每周治安播报”。同时,由情报指挥室 24小时实时监控警情变化,即时下达巡防、布控指令,配以“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防”机制实现精细化、点对点打防。
推出电动车注册制度。针对电动车被盗案件高发,群众防范无力的状况,分局用心研究实用的“小招”,致力于从源头上防范“小案”,2009年7月,在多方尝试、试点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制度并在全区推广,通过“外贴车帖、内烙数码”,为电动车筑牢双重防线,同步自主开发“电动自行车管理软件”,为防范打击提供科技保障。
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分局把关注民生、执法为民作为第一警务,把群众和服务对象测评的满意度、安全感作为决定社区民警、派出所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制定出台了“1+X”绩效考核新机制,引入常量及系数概念,在第一标准考核的基础上,配套社区民警、接处警、执法质量等单项考核,突出抓执法源头、执法细节、执法言行,从根本上树立起民警和谐执法的理念。
评估成效
2009年7月,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常州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工作及成果做了抽样调查,分局“创新工作、服务方式”满意度名列7个辖市、区首位;11月,在全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提升了2.8和2.5个百分点,在全市名列前茅。2009年全区刑事发案同比去年下降14.5%,下降幅度位列全市第一位。
分局获得了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江苏省公安厅厅长孙文德等领导的支持及肯定。此外,《法制日报》、《现代世界警察》《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对分局打造警察公共关系的做法进行深入报道。手机短信大赛、“祖明有约”、发放扑克牌等活动一经推出,受到辖区居民和全国网友的热烈响应,部分网友发贴对分局举办的活动给予较高评价。而此次活动也成为了民警素质的“试金石”和队伍形象的“反光镜”。
专家点评
本案应用了“公共关系传播”的原理,着力以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为载体,确立“公共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理念,推出新举措,体现出公共关系的终极价值。
1.宽容。该分局开展警民恳谈活动,“零距离”接受群众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就是宽容的体现。宽容就是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只有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自要求具有回弹的余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2.传播。亮出十项举措是将传播用在点子上。公共关系传播强调真实和真诚的合作精神,而不是虚假传播。真实性和真诚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公安干警的事迹说明:警民的鱼水之情是建立在民警与群众水乳交融的传播沟通中。
3.竞争。公共关系层次上的竞争不是恶性竞争,而是良性竞争,其具有更高的层次,它的根基是更为坚实的“和谐”。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团队协作,把促进良性竞争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树立起民警和谐执法的理念。
总而言之,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舆论的支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执行: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
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区东部,辖戚墅堰、丁堰、潞城3个街道,总面积31.58平方公里,居住户籍人口8.03万,外来人口8.3万。戚墅堰分局成立于1949年7月,下辖3个派出所,104名警力担负着维护常州“东大门”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责任。
在传播快、影响大、控制难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警民沟通渠道和方法已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大形势下的执法环境敏感、充满挑战,警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创新渠道、创新载体和创新方法已成为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此时此刻,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民警在对自身的定位和对“人民”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较少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心理,也没有把宣传和引导工作视为重要职责。
针对执法环境和社会背景的改变,戚墅堰公安分局党委认真进行了思考。经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和调查研究发现,分局近两年来受理的56起群众信访投诉中,仅有1起为查实投诉,其余均为民警无责投诉。造成群众投诉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众不知道我们的法律政策和工作规范;二是民警耐心解释不够;三是无法满足个别群众利益诉求,我们看到:各类涉警矛盾、事件和无责群众投诉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警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此外,群众对警方的相关工作满意与否、对民警群体印象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民警的当前工作做得是否恰当,而其中更多的因素还是根据个体记忆中的印象或受公众的评判的引导。于是,分局决定全警上下转变警务思想,树立公共关系理念,构建警民沟通平台,策划交流互动活动,从而打造戚区警察公共关系品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创新警民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即通过人民警察创造性的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密切警民关系,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其社会效益远大于单纯的宣传活动,而且还能实现警方信息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2009年以来,我们着力以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为载体,以队伍精细化管理为支撑,革新警务思想,确立“公共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拓展新思路,着眼新定位,推出新举措,提升警察亲和力。
首先,我们响亮地喊出“我们来自百姓”的口号,教育民警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群众,处处为民考虑、为民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民警中不断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其次,不断搭建警民沟通的载体,媒介时代既给公安工作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发展警民关系提供了更多载体,占领媒体阵地,化被动为主动,为我所用,才能把握警民沟通主动权;再次,创新适应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警务机制,加强警民之间的联系互动;最后,畅通监督渠道,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监督通道,确保可能出现的警民不和谐因素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萌芽状态。
亮出十项举措
刊发《平安戚区》。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采访、编稿,在内容上改变传统警方刊物侧重于自我宣传推销的做法,紧紧扣住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问题开展警民互动。该报电子版同时与戚墅堰区政府网站及分局内网、外网实现链接。《平安戚区报》每月出版1期,每期印发1.5万份。
发放防范扑克牌。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盲区和安全防范薄弱点,按照“防盗抢、防诈骗、防事故、防毒害”等内容编排了56个安全防范知识,逐一配上动画、卡通图片,印制成“平安戚区、和谐戚区”防范宣传扑克牌,现已发放了2万余副防范知识扑克牌。
建立平安短信平台。广泛收集全区群众手机信息,并分类纳入分局短信平台,编写制作“预警提示”、“温馨祝福”、“警务监督”、“短信课堂”、“平安指数”等8大类短信,不定期分类发送给平台用户,以及时的“治安气象播报”提醒公众做好安全防范。
开展防范短信征集大赛。分局与《常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以“祝您平安,重在防范”为主题的“平安戚区”杯防范短信大赛,至截稿日,共收到广东、浙江、四川等8省27市原创短信6421条,部分市民专程到分局送上精心创作的作品参赛。汇聚民智的优秀经典短信极大地充实了分局短信平台库。
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依托分局所辖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刘祖明这一典型,蓄势推出“祖明有约”警民恳谈活动。自2009年10月份开始,辖区各派出所每月在各辖所社区广场举办“祖明有约”系列之“所长与您谈防范”警民恳谈活动,“零距离”接受群众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
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分局及各派出所均建立互联网门户网站,并将“网上分局”、“网上派出所”建成网上警民互动的平台。突出服务与互动,设置了“法律咨询”、“预警提示”、“警务监督”、“网上报警”、“在线交流”、“为您服务”等栏目,安排网络评论员实时在线,接受群众报警、咨询,更新警务新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建立民意调查制度。接处警和勘查现场时发放“防范宣传卡”,案件办理中发放“案件告知卡”,接处警后进行回访并填写“满意度测评卡”。每月对各派出所100起警情进行回访,对不满意警情逐一倒查。每月对各社区开展民警熟悉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测评,打破派出所界限,分局内直观排名,掌握真实情况。
发布每日平安指数。对多发、高发性案件及时预警并加强社会面防控,引入常量概念,确定当日、当周平安指数,通过“短信平台”、“网上互动平台”等载体向辖区群众发布“每日、每周治安播报”。同时,由情报指挥室 24小时实时监控警情变化,即时下达巡防、布控指令,配以“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巡防”机制实现精细化、点对点打防。
推出电动车注册制度。针对电动车被盗案件高发,群众防范无力的状况,分局用心研究实用的“小招”,致力于从源头上防范“小案”,2009年7月,在多方尝试、试点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制度并在全区推广,通过“外贴车帖、内烙数码”,为电动车筑牢双重防线,同步自主开发“电动自行车管理软件”,为防范打击提供科技保障。
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分局把关注民生、执法为民作为第一警务,把群众和服务对象测评的满意度、安全感作为决定社区民警、派出所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制定出台了“1+X”绩效考核新机制,引入常量及系数概念,在第一标准考核的基础上,配套社区民警、接处警、执法质量等单项考核,突出抓执法源头、执法细节、执法言行,从根本上树立起民警和谐执法的理念。
评估成效
2009年7月,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常州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工作及成果做了抽样调查,分局“创新工作、服务方式”满意度名列7个辖市、区首位;11月,在全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提升了2.8和2.5个百分点,在全市名列前茅。2009年全区刑事发案同比去年下降14.5%,下降幅度位列全市第一位。
分局获得了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江苏省公安厅厅长孙文德等领导的支持及肯定。此外,《法制日报》、《现代世界警察》《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对分局打造警察公共关系的做法进行深入报道。手机短信大赛、“祖明有约”、发放扑克牌等活动一经推出,受到辖区居民和全国网友的热烈响应,部分网友发贴对分局举办的活动给予较高评价。而此次活动也成为了民警素质的“试金石”和队伍形象的“反光镜”。
专家点评
本案应用了“公共关系传播”的原理,着力以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为载体,确立“公共关系=和谐警民关系”理念,推出新举措,体现出公共关系的终极价值。
1.宽容。该分局开展警民恳谈活动,“零距离”接受群众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就是宽容的体现。宽容就是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只有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自要求具有回弹的余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2.传播。亮出十项举措是将传播用在点子上。公共关系传播强调真实和真诚的合作精神,而不是虚假传播。真实性和真诚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公安干警的事迹说明:警民的鱼水之情是建立在民警与群众水乳交融的传播沟通中。
3.竞争。公共关系层次上的竞争不是恶性竞争,而是良性竞争,其具有更高的层次,它的根基是更为坚实的“和谐”。常州市公安局戚墅堰分局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团队协作,把促进良性竞争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树立起民警和谐执法的理念。
总而言之,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才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舆论的支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