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巴哈大赛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举行,这次比赛改写了巴哈大赛的很多纪录:参赛车队最多、首次完成四小时耐力赛、首次在内蒙古举办大学生巴哈大赛、首次在草原举办比赛,等等。不过,就在开赛前,组委会还在为赛事名称被抢注而忙碌。
巴哈,最早是一个美国加州的地名,后因一帮玩赛车的在这里私自赛车,而变成了一个赛事名字,后来特指一种越野赛车。巴哈的发音有两个,Baja这个词出自西班牙语,有念“巴甲”的,但正确的发音应该是“巴哈”。不过,法国人又发明了新发音“巴吉”,不过,这些都特指一种越野车型:全钢管结构,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双座,或单座驾驶。
我以前说过,外文的赛车词汇,一遇到博大精深的中文就非常尴尬。“房车赛”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然还有“一级方程式赛车”,有人怎么也不明白,能睡人的房车和数学方程式跟赛车有嘛关系?呵呵,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不明白的是,就是这么一个赛车界的通用词,居然在中国能被注册,可见商标局的老爷们是多么缺乏汽车文化。不过,巴哈赛车在美国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耐力赛。这样的比赛通常要进行4小时以上,最著名的巴哈1000,是发车之后跑1000英里(1600公里,中途须加油),要用多少小时你们可以自己算算。
巴哈赛事风靡美国是上世纪70年代,这股风也吹进大学校园,终于美国的大学生们开始自制巴哈,搞自己的巴哈大赛,后来还得到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认可,甚至成为大学生方程式的鼻祖。这件事到了中国就剧情相反了,201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先举办的是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两年前,学会才开始举办巴哈大赛,但这两个赛事有明确的定位:大学生方程式是给本科三年级以上学歷的大学生玩的;巴哈限大学本科以下,甚至中专技校的学生参赛,本届还有普通中学参与,并有3支车队竞赛。
从技术上来说,我们的巴哈大赛有美国的百利通赞助发动机,也使得赛车制造变得简单很多,但对参赛学生依然是巨大考验。第一届潍坊比赛,组委会试运行,比赛只进行2小时,但完赛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第二届襄阳站,本想进行4小时比赛,但大雨和赛道泥泞增加了比赛难度,比赛3小时后结束。直到刚刚结束的乌兰察布站,比赛首次完成4小时,参加耐久赛70辆赛车,完赛56辆。而4小时的巴哈耐力赛在中国赛车史上也是第一次,当然,这个赛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赛车”,你懂吧。
其实,大学生巴哈今年在中国还即将创造另一个历史——首次在一年内举办两场比赛,与乌兰察布站相隔两周就是襄阳站。有人说,活在今日的学汽车或者机械的孩子们真有福。想想也是,如果30年前中国的学生们就开始玩巴哈、玩大学生方程式,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也不至于是这个现状。
加油,中国巴哈!加油,中国的学生们!
既然是写卷首语,当然还要推荐一下本期的好读物。封面文章《女神》是介绍了四个中国玩漂移、改装的女孩,这个内容以前涉及不多,我印象中好像是汽车之友首次给上了封面推荐,大家可以来认识一下这些女神,没准哪天见到,别不好意思打招呼。丰田赛利卡是我年轻时崇拜的日本车,本期有个第一代赛利卡的改装案例,当然稀缺,而且车还在香港。本期还有什么好读物的,你们自己来发现吧,别把我们当外人啊!
巴哈,最早是一个美国加州的地名,后因一帮玩赛车的在这里私自赛车,而变成了一个赛事名字,后来特指一种越野赛车。巴哈的发音有两个,Baja这个词出自西班牙语,有念“巴甲”的,但正确的发音应该是“巴哈”。不过,法国人又发明了新发音“巴吉”,不过,这些都特指一种越野车型:全钢管结构,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双座,或单座驾驶。
我以前说过,外文的赛车词汇,一遇到博大精深的中文就非常尴尬。“房车赛”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然还有“一级方程式赛车”,有人怎么也不明白,能睡人的房车和数学方程式跟赛车有嘛关系?呵呵,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不明白的是,就是这么一个赛车界的通用词,居然在中国能被注册,可见商标局的老爷们是多么缺乏汽车文化。不过,巴哈赛车在美国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耐力赛。这样的比赛通常要进行4小时以上,最著名的巴哈1000,是发车之后跑1000英里(1600公里,中途须加油),要用多少小时你们可以自己算算。
巴哈赛事风靡美国是上世纪70年代,这股风也吹进大学校园,终于美国的大学生们开始自制巴哈,搞自己的巴哈大赛,后来还得到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认可,甚至成为大学生方程式的鼻祖。这件事到了中国就剧情相反了,201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先举办的是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两年前,学会才开始举办巴哈大赛,但这两个赛事有明确的定位:大学生方程式是给本科三年级以上学歷的大学生玩的;巴哈限大学本科以下,甚至中专技校的学生参赛,本届还有普通中学参与,并有3支车队竞赛。
从技术上来说,我们的巴哈大赛有美国的百利通赞助发动机,也使得赛车制造变得简单很多,但对参赛学生依然是巨大考验。第一届潍坊比赛,组委会试运行,比赛只进行2小时,但完赛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第二届襄阳站,本想进行4小时比赛,但大雨和赛道泥泞增加了比赛难度,比赛3小时后结束。直到刚刚结束的乌兰察布站,比赛首次完成4小时,参加耐久赛70辆赛车,完赛56辆。而4小时的巴哈耐力赛在中国赛车史上也是第一次,当然,这个赛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赛车”,你懂吧。
其实,大学生巴哈今年在中国还即将创造另一个历史——首次在一年内举办两场比赛,与乌兰察布站相隔两周就是襄阳站。有人说,活在今日的学汽车或者机械的孩子们真有福。想想也是,如果30年前中国的学生们就开始玩巴哈、玩大学生方程式,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也不至于是这个现状。
加油,中国巴哈!加油,中国的学生们!
既然是写卷首语,当然还要推荐一下本期的好读物。封面文章《女神》是介绍了四个中国玩漂移、改装的女孩,这个内容以前涉及不多,我印象中好像是汽车之友首次给上了封面推荐,大家可以来认识一下这些女神,没准哪天见到,别不好意思打招呼。丰田赛利卡是我年轻时崇拜的日本车,本期有个第一代赛利卡的改装案例,当然稀缺,而且车还在香港。本期还有什么好读物的,你们自己来发现吧,别把我们当外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