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知识、才能、情感、性格等个性特征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言行体现了教师本人的人格特点,是一种自然的影响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的师德及人格魅力传递正能量,关爱学生,践行师德,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师德 人格魅力 正能量
教师的业务专长、心理品质、待人接物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学生相信你、敬佩你,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学习你所教授的课程。在与你接触的过程中,你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态度。在师德专题培训中,马克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马克老师作为2012年北京市师德标兵、2013年全国师德标兵候选人,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在默默无闻中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内心始终保持一份净土,坚守着“为师之道”。关爱学生,践行师德,不仅要落实在教学中认真严谨地授课,而且要落实在对他们生活的关心上。
一、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主要在课堂中发挥业务专长,一堂课能否达到预定的效果,学生能否接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的高低。
如何强化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助与合作,经常进行专业切磋;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这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而且这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如何达到这个要求,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下企业进行锻炼。另外深入企业,还可以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汲取。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东西对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是有用的,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特别是专业课,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和实际结合,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兴趣。教师必须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跟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更多信息。课后进行一些学生的需求调查活动,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的不满中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
一定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课前要积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授课的形式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好详细设计,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每次上课都必须做到“有备而来”,授课中注意学生的反映,而不是一味地完成任务,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这对教育教学极大好处。
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大一学生入学初期不能适应环境;学习存在问题,大学期间的学习跟高中阶段不一样,学生往往会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跟高中时相比较,大学生比较注重人际关系,这成为他们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偏激、敌对、抑郁等;就业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跨入社会,怎么选择职业,求职技巧等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教师应该在课间课后跟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扰,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在这一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感,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成就感,今后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三、关心学生的生活
大学生通常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生活上不能再依赖父母,许多学生离开家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日常生活完全都要靠自己安排。有些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游刃有余;那些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很有可能顾此失彼,不知所措。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必须在同一屋檐下过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互相沟通和交流,互相体谅和关心才能让他们和睦相处。如何让学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伸出援手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能在学校里安心地学习和生活,这有助于学校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合格的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培养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虹晖.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策略[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87.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师德 人格魅力 正能量
教师的业务专长、心理品质、待人接物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学生相信你、敬佩你,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学习你所教授的课程。在与你接触的过程中,你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态度。在师德专题培训中,马克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马克老师作为2012年北京市师德标兵、2013年全国师德标兵候选人,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在默默无闻中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内心始终保持一份净土,坚守着“为师之道”。关爱学生,践行师德,不仅要落实在教学中认真严谨地授课,而且要落实在对他们生活的关心上。
一、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主要在课堂中发挥业务专长,一堂课能否达到预定的效果,学生能否接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的高低。
如何强化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助与合作,经常进行专业切磋;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这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而且这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如何达到这个要求,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下企业进行锻炼。另外深入企业,还可以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汲取。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东西对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是有用的,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特别是专业课,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和实际结合,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点的兴趣。教师必须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跟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更多信息。课后进行一些学生的需求调查活动,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的不满中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
一定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课前要积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授课的形式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好详细设计,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每次上课都必须做到“有备而来”,授课中注意学生的反映,而不是一味地完成任务,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这对教育教学极大好处。
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大一学生入学初期不能适应环境;学习存在问题,大学期间的学习跟高中阶段不一样,学生往往会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跟高中时相比较,大学生比较注重人际关系,这成为他们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偏激、敌对、抑郁等;就业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跨入社会,怎么选择职业,求职技巧等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教师应该在课间课后跟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扰,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在这一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感,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成就感,今后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三、关心学生的生活
大学生通常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生活上不能再依赖父母,许多学生离开家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日常生活完全都要靠自己安排。有些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游刃有余;那些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很有可能顾此失彼,不知所措。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必须在同一屋檐下过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互相沟通和交流,互相体谅和关心才能让他们和睦相处。如何让学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伸出援手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能在学校里安心地学习和生活,这有助于学校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合格的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培养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虹晖.生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策略[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87.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