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体育教学的见解和改进方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 世纪将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代,是全民健身的时代,是一个空前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时代。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如何造就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体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目标;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多年来,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体育锻炼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面都不是很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已是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如何使体育顺应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设计出符合我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通过我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尝试性地构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模式。
  1教学的目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本文确定了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部分。
  1.1基本目标: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2发展目标: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制定的,分为五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
  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
  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2具体目标
  我校体育中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都经历不能独立→逐步独立
  →完全独立的过程,年级越高学生独立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越强。因此,体育教学俱
  乐部的目标应该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两个方面,即掌握运动技能,培养体育态度,
  习惯和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如图所示:
  
  2.1运动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一项专项运动技术,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和余暇体育。
  2) 能较熟练地运用一或二项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个人特长项目。
  3 )继续提高特长项目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能力,或选学其它项目。
  4 )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术,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2.2行为目标
  1) 培养体育文化素养和锻炼興趣;激发体育锻炼动机;在具体活动中能够按要求表现运动项目。
  2 )喜爱一、二项运动项目,培养锻炼习惯,注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 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理解体育运动对生活的意义,对运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根据自身
  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或锻炼计划。
  4) 具备较全面的体育文化素养,养成自觉独立锻炼的习惯,每天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0 分钟以上。
  从 121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目标体系中可以看出:“1 次活动”、“2 种方法”、“1 次体质测试”将目标量化,工作任务具体、明确;指导思想把工作重点由课内转向课外练习。体育课的法定时数为 128 学时,但扣除理论课和因恶劣天气浪费的时间,每个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上实际利用练习的时间约 30-35 小时。由此可见,靠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开发学生自己能够支配并相对灵活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来保证身体练习的时间,从而达到使学生每天 1 次活动的指标。
  2.3运动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一项专项运动技术,从事课外体育活动和余暇体育。
  2 )能较熟练地运用一或二项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个人特长项目。
  3 )继续提高特长项目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能力,或选学其它项目。
  4) 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术,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2.4行为目标
  1 )培养体育文化素养和锻炼兴趣;激发体育锻炼动机;在具体活动中能够按要求表现运动项目。
  2)喜爱一、二项运动项目,培养锻炼习惯,注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 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理解体育运动对生活的意义,对运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或锻炼计划。
  3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大幅度调整。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教材与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延伸价值,以及在社会上操作性出发,着重选择学生喜欢的,有利于今后自我锻炼,对增强体质实用性大、健康为主的项目。
  如改进竞技运动教材,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保健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来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适当增加易于普及体育教材和现代生活体育内容,以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和学校制定的封闭状态,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总结
  总而言之,教材内容的广度要拓宽,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时代化的趋势。其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科学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终身性和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全体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满足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圆柱体颗粒在一维(1D)和三维(3D)振动条件下的堆积致密化进行了系统的物理实验研究。采取连续振动、整体加料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1D和3D振动中各振动参数(如:振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