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再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授习本课,让学生懂得运用美术去装饰节日、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挖掘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把握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同时延伸体会各民族、各国家、地区在节日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
关键词:教材 教法 教学过程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50-01
1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页,首先是一幅《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图片,展示了盛装的天安门广场。大面积的红色,不但烘托出节日的气氛,还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本图下方的《山西礼馍》、《灯牌楼》、《土家人的彩龙船》均为独具地方、民间特色的装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有不同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小至食品大到庆祝活动,无不洋溢着喜庆气氛。本课《高盘龙》的图片,展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舞龙活动。从龙身用云纹的色彩到盘龙的整体造型都极富动感。生龙活虎,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页上方安排了两幅学生作业。第一幅表现了中国小朋友们身着传统戏装,舞龙欢庆的景象,第二幅则表现了国外狂欢节里,少女身着节日盛装的场面。两幅作品反映了世界上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的不同庆祝方式。教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装饰给大家带来的不同感受。
2 教法分析
(1)本课活动的设计突出艺体学科综合,围绕综合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其综合活动能力。以《节日的装饰》为主题,综合连接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实施以一科(美术)为主,多科穿插的策略。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装饰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出艺术学科综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营造出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2)主题化活动原则: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解决问题,使活动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用。
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有独立操作、创造想象及实施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愉悦性原则:活动课程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在课程设计上要力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和学习美术。
开放性原则:美术综合活动有广阔的天地,不仅在校内,也要扩大到校外,要“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强化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 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
3.1 显示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利用剪纸、做时装设计、绘画等多种手段进行有目的学习,从而提高色彩运用和造型的能力。
3.2 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手段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在装饰节日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不同地区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3.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装扮城圣诞老人的样子,告诉同学们:“圣诞老人和同学们一起过春节!大家高兴吗?”调动学生的情绪。
讲授新课:
圣诞老人表扬和奖励作业做得好的同学,并指出优点。
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播放课件(有关节目的图片、音乐)请同学们欣赏。
师:请同学回答:节日里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礼炮、鲜花、彩灯、唱歌、跳舞等。
再放一遍节日音乐,师生即兴表演。
圣诞老人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节日的装饰》。
师: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装饰节日的?
不同地区有不同节目,人们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小至食品大到庆祝活动,无不洋溢着喜庆气氛。
看了别人做的节日装饰,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师:同学们想和圣诞老人一起装饰春节、过春节吗?
生:分头行动。
(1)5人剪窗花。
(2)8人做服装,分两组,每组1人设计1人制作2人帮忙。
(3)4人在黑板上画画。
(4)其余同学在座位画画(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同学们做的过程中,老师用故事进行指导、鼓励、帮助。
分组展示,评价奖励。
教师总结,快乐课堂,只要大家快乐学习,每天都在过节,还请同学们继续收集有关节日装饰的材料。
通过授习本课,让学生懂得运用美术去装饰节日、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延伸体会各民族、各国家、地区在节日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加深了美术课单纯的绘画技术之外的人文背景等其他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素养的提高、新课程探讨作好一例。把课标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让教材的更新与发展给学生与教师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用新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操作实践,创新思维,学习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能力,形成平等、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
[2]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教材 教法 教学过程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50-01
1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页,首先是一幅《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图片,展示了盛装的天安门广场。大面积的红色,不但烘托出节日的气氛,还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本图下方的《山西礼馍》、《灯牌楼》、《土家人的彩龙船》均为独具地方、民间特色的装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地区有不同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小至食品大到庆祝活动,无不洋溢着喜庆气氛。本课《高盘龙》的图片,展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舞龙活动。从龙身用云纹的色彩到盘龙的整体造型都极富动感。生龙活虎,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页上方安排了两幅学生作业。第一幅表现了中国小朋友们身着传统戏装,舞龙欢庆的景象,第二幅则表现了国外狂欢节里,少女身着节日盛装的场面。两幅作品反映了世界上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差异带来的不同庆祝方式。教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日装饰给大家带来的不同感受。
2 教法分析
(1)本课活动的设计突出艺体学科综合,围绕综合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其综合活动能力。以《节日的装饰》为主题,综合连接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实施以一科(美术)为主,多科穿插的策略。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装饰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出艺术学科综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营造出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2)主题化活动原则: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解决问题,使活动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用。
学生主动参与原则: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有独立操作、创造想象及实施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愉悦性原则:活动课程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在课程设计上要力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和学习美术。
开放性原则:美术综合活动有广阔的天地,不仅在校内,也要扩大到校外,要“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强化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 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
3.1 显示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美。
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利用剪纸、做时装设计、绘画等多种手段进行有目的学习,从而提高色彩运用和造型的能力。
3.2 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手段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在装饰节日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不同地区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3.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装扮城圣诞老人的样子,告诉同学们:“圣诞老人和同学们一起过春节!大家高兴吗?”调动学生的情绪。
讲授新课:
圣诞老人表扬和奖励作业做得好的同学,并指出优点。
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播放课件(有关节目的图片、音乐)请同学们欣赏。
师:请同学回答:节日里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礼炮、鲜花、彩灯、唱歌、跳舞等。
再放一遍节日音乐,师生即兴表演。
圣诞老人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节日的装饰》。
师: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装饰节日的?
不同地区有不同节目,人们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小至食品大到庆祝活动,无不洋溢着喜庆气氛。
看了别人做的节日装饰,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
师:同学们想和圣诞老人一起装饰春节、过春节吗?
生:分头行动。
(1)5人剪窗花。
(2)8人做服装,分两组,每组1人设计1人制作2人帮忙。
(3)4人在黑板上画画。
(4)其余同学在座位画画(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同学们做的过程中,老师用故事进行指导、鼓励、帮助。
分组展示,评价奖励。
教师总结,快乐课堂,只要大家快乐学习,每天都在过节,还请同学们继续收集有关节日装饰的材料。
通过授习本课,让学生懂得运用美术去装饰节日、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延伸体会各民族、各国家、地区在节日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人文特色。加深了美术课单纯的绘画技术之外的人文背景等其他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素养的提高、新课程探讨作好一例。把课标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让教材的更新与发展给学生与教师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用新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操作实践,创新思维,学习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能力,形成平等、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
[2]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