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钢琴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要素是综合心理活动的反映。钢琴表演艺术是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结合的音响运动艺术,是音乐语言与形体动作相互协调及高超技巧的综合体現。钢琴表演的全过程始终受到心理感受的调控。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调控;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体现
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是现实在大脑中的客观反映,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大脑神经系统指挥人在宇宙万物间的一切活动,思维到行为的变化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心理作用,在整个演奏的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情感、想象、注意、思维等内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
钢琴表演心理是指演奏者在完成演奏的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表演前后的一切心理活动。表演心理对钢琴的学习与演奏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表演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钢琴艺术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演的每一瞬间,都是情感与控制、动机与记忆、欲望与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体现。心理素质对于表演艺术实践中的钢琴演奏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如何将内心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所追求的目标。
钢琴演奏者的重要任务是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打动人心的旋律,这一过程就是音乐表现。要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演奏者除了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功底,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表演的整个过程需要微妙且复杂的心理来操控,这种操控不仅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信息容量,同时还担负着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充满律动的各种音响,需要演奏者通过二度创作以揭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同时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因此,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各方面的配合。
一、心理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影响
1、情绪对演奏者的影响。
情绪是建于生理基础之上前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演奏者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演奏者的正常表演,虽然演奏需要的身体部位都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就很难成功地完成演奏任务。所以,我们不得不说钢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
情绪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前者使人兴奋增强活动能力,后者则相反。现代表演生理研究表明:人的演奏活动是受大脑皮质所控制的,人的演奏身体部位的运动都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协调的。所以,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个部位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演奏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心的。
2、性格对演奏者的影响
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它表现为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而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重视外在环境,性情开朗、性格活泼,爱活动、爱交际。具有这种性格的演奏者,不太容易有"怯场"心理,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这种内向型性格的人“怯场”心理矫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3、意识对演奏者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费罗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演奏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地性,后者是习惯成自然。因为钢琴演奏活动是多动作组合,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显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动作,所以,在演奏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显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它动作则要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钢琴演奏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不要顾虑重重,否则将会顾此失彼。
二、怎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的调节
明确目的、树立信心是成功的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有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演,可以使演奏者充满激情地演奏,而不良的情绪可以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阻碍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正常发挥。演奏者要通过表演技巧把内心的美感体验以流动的音响予以准确、充分地展现,而这些有赖于演奏者听觉、记忆、意象、联觉、情感、视力及心力等各种心理系统的良好协调。所以,演奏者应该格外注重演奏期间的心理保养,应避免精神和身体受到任何意外的刺激,保证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和谐的统一状态,达到演奏者生理、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2、演奏前技术的准备
熟练的技巧是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先决条件。在正式的演奏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通过刻苦的努力,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以及对演奏作品的深刻领悟,把基础的工作准备好了,演奏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备而来”,这样才能增强现场心理承受能力。这是演奏成败的基本保证。而如果准备不足,心中无数,则最容易导致演奏的失败。本人作为一名钢琴专业的学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演奏前,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达到一定的演奏程度之后,演奏时才可能放开胆子无拘无束地弹奏。如果没有演奏前的充分准备,心中杂乱无章,则往往导致演奏的失败。
3、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演奏给同学、亲朋好友听,以建立起演奏者与听众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同时 ,演奏者首先要了解演奏厅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钢琴的位置、舞台感、从出台口到钢琴的距离等,尤其是音响反射的状况和灯光的亮度等在内的环境。其次是适应新的钢琴。因为每一架钢琴的性格都不一样。试琴时,第一要做的是轻轻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慢而柔地来回弹几遍半音阶,熟悉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检查键盘音高是否均匀。若有个别音明显不均匀 , 应立即请技师予以调整。如果没有可能临时调整,就需要牢记哪几个音需要特别的触键,特别响的键应注意弹的轻一些;特别反应慢的键应注意离键快一些;特别闷的键应注意弹重一些等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怯场。走台和预演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演奏者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 , 可以使演奏的紧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我们走向成功的關键。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二、钢琴表演的心理体验
体验,通常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认识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体验就是实践得来的技能及知识,是由主体自己去感受的一些现象,指以人为基础,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心理体验是指接受一定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具体感知与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它既是心理感受的手段,也是心理感受的深化。音乐中的体验可以在多层次上获得,如作曲家创作时对生活的体验,他便将这种体验诉诸于他的创作作品中;在表演方面,表演者要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表演形式表现出来,为听众所感受。
三、钢琴表演的心理调控
心理调控是演奏者经过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之后,以钢琴有声的创造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听觉。这种经过了艺术处理的有声音响,正是演奏者经过内心的一系列分析、理解、思索后的艺术体现。这种艺术体现正是心理感受与体验的结果,它既蕴含着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反映了他们艺术表现的能力与技巧。在体现的过程中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音乐与作品的内容,也要掌握好表现的具体形式与表演技巧。
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是二度创作主体所具备的各种因素的有机复合体,诸如,音乐才情、生活背景、文化修养、艺术技能等等。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音乐表演主体所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这种创造能力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在他们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中。钢琴演奏具有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方面,并且力求做到两方面协调统一,既要真实再现原作,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达到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但二度创作并非没有限制,钢琴演奏者必须尊重原创,其二度创作是在原创的制约之下进行的再创作,尽可能地了解并靠近作曲家的意图才是真正的艺术再现。研究创作背景和原始乐谱是领会作曲家的意图的根本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作品分析、背景知识都应该是演奏者基本功所在。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演奏心理活动,紧张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经过长期的反复不断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术训练及舞台实践锻炼,学会调整演奏前和演奏中的心态,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能克服紧张心理,顺利地走上属于自己的灿烂舞台。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调控;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体现
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是现实在大脑中的客观反映,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运动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大脑神经系统指挥人在宇宙万物间的一切活动,思维到行为的变化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心理作用,在整个演奏的动态流程中,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记忆、情感、想象、注意、思维等内在的复杂的综合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诸多心理因素的关系。
钢琴表演心理是指演奏者在完成演奏的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表演前后的一切心理活动。表演心理对钢琴的学习与演奏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表演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钢琴艺术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演的每一瞬间,都是情感与控制、动机与记忆、欲望与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体现。心理素质对于表演艺术实践中的钢琴演奏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如何将内心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所追求的目标。
钢琴演奏者的重要任务是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打动人心的旋律,这一过程就是音乐表现。要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演奏者除了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功底,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表演的整个过程需要微妙且复杂的心理来操控,这种操控不仅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信息容量,同时还担负着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充满律动的各种音响,需要演奏者通过二度创作以揭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同时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因此,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各方面的配合。
一、心理因素在钢琴演奏中的影响
1、情绪对演奏者的影响。
情绪是建于生理基础之上前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演奏者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演奏者的正常表演,虽然演奏需要的身体部位都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就很难成功地完成演奏任务。所以,我们不得不说钢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
情绪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前者使人兴奋增强活动能力,后者则相反。现代表演生理研究表明:人的演奏活动是受大脑皮质所控制的,人的演奏身体部位的运动都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协调的。所以,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人体各个部位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等问题。由此可见,演奏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心的。
2、性格对演奏者的影响
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它表现为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而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格的人重视外在环境,性情开朗、性格活泼,爱活动、爱交际。具有这种性格的演奏者,不太容易有"怯场"心理,就是有也比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的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和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这种内向型性格的人“怯场”心理矫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3、意识对演奏者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费罗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演奏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地性,后者是习惯成自然。因为钢琴演奏活动是多动作组合,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显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动作,所以,在演奏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显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它动作则要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钢琴演奏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不要顾虑重重,否则将会顾此失彼。
二、怎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的调节
明确目的、树立信心是成功的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有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演,可以使演奏者充满激情地演奏,而不良的情绪可以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阻碍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正常发挥。演奏者要通过表演技巧把内心的美感体验以流动的音响予以准确、充分地展现,而这些有赖于演奏者听觉、记忆、意象、联觉、情感、视力及心力等各种心理系统的良好协调。所以,演奏者应该格外注重演奏期间的心理保养,应避免精神和身体受到任何意外的刺激,保证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和谐的统一状态,达到演奏者生理、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2、演奏前技术的准备
熟练的技巧是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先决条件。在正式的演奏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通过刻苦的努力,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以及对演奏作品的深刻领悟,把基础的工作准备好了,演奏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备而来”,这样才能增强现场心理承受能力。这是演奏成败的基本保证。而如果准备不足,心中无数,则最容易导致演奏的失败。本人作为一名钢琴专业的学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演奏前,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达到一定的演奏程度之后,演奏时才可能放开胆子无拘无束地弹奏。如果没有演奏前的充分准备,心中杂乱无章,则往往导致演奏的失败。
3、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演奏给同学、亲朋好友听,以建立起演奏者与听众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同时 ,演奏者首先要了解演奏厅的大小、观众席的数目、钢琴的位置、舞台感、从出台口到钢琴的距离等,尤其是音响反射的状况和灯光的亮度等在内的环境。其次是适应新的钢琴。因为每一架钢琴的性格都不一样。试琴时,第一要做的是轻轻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慢而柔地来回弹几遍半音阶,熟悉钢琴的音色和音量,检查键盘音高是否均匀。若有个别音明显不均匀 , 应立即请技师予以调整。如果没有可能临时调整,就需要牢记哪几个音需要特别的触键,特别响的键应注意弹的轻一些;特别反应慢的键应注意离键快一些;特别闷的键应注意弹重一些等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怯场。走台和预演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演奏者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 , 可以使演奏的紧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我们走向成功的關键。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类不同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到各类观摩、演出和实践中去,多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体会过程与心得,并不断地进行总结与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自我感受来调整感觉,以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从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
二、钢琴表演的心理体验
体验,通常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认识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体验就是实践得来的技能及知识,是由主体自己去感受的一些现象,指以人为基础,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心理体验是指接受一定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具体感知与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它既是心理感受的手段,也是心理感受的深化。音乐中的体验可以在多层次上获得,如作曲家创作时对生活的体验,他便将这种体验诉诸于他的创作作品中;在表演方面,表演者要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表演形式表现出来,为听众所感受。
三、钢琴表演的心理调控
心理调控是演奏者经过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之后,以钢琴有声的创造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听觉。这种经过了艺术处理的有声音响,正是演奏者经过内心的一系列分析、理解、思索后的艺术体现。这种艺术体现正是心理感受与体验的结果,它既蕴含着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反映了他们艺术表现的能力与技巧。在体现的过程中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音乐与作品的内容,也要掌握好表现的具体形式与表演技巧。
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是二度创作主体所具备的各种因素的有机复合体,诸如,音乐才情、生活背景、文化修养、艺术技能等等。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音乐表演主体所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这种创造能力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在他们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中。钢琴演奏具有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方面,并且力求做到两方面协调统一,既要真实再现原作,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达到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但二度创作并非没有限制,钢琴演奏者必须尊重原创,其二度创作是在原创的制约之下进行的再创作,尽可能地了解并靠近作曲家的意图才是真正的艺术再现。研究创作背景和原始乐谱是领会作曲家的意图的根本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作品分析、背景知识都应该是演奏者基本功所在。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演奏心理活动,紧张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经过长期的反复不断的心理素质培养、技术训练及舞台实践锻炼,学会调整演奏前和演奏中的心态,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能克服紧张心理,顺利地走上属于自己的灿烂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