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知道,父亲在,家就在。
本文讲述者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高级法官。这位判案无数,曾以情断法执行了数起悬案死案,并屡上中央电视台《焦 点访谈》及《法制栏目》的铁汉,在又一个春节来临之际,在数千万人南北东西大迁徙回家过年时,却茫然心痛起来。这一年,姜法官注定有太多的无奈。
病床上父亲弯曲的四肢
三天前我又去医院看父亲了。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就像我以前总是一个人去远郊的墓园看母亲一样。没有人懂得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无助与恐慌。虽然父母亲早已不能与我对话或对视,但我只要站在他们身边,感受到那份熟悉的温暖,我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我知道,尤其在这个时候,春节团聚的前夕,新年的气氛越浓,我内心就越惶惑。 我没想到的是,母亲走了四年后,唯一的父亲又病倒了。这个新年,作为长子的我,该怎样来担起让家人过好这个团圆年的责任。
父亲病了很久了,瘫在病床上已有八个多月。父亲是脑萎缩,一倒下便昏睡不醒,随之而来的便是四肢萎缩弯曲。
我经常去看父亲。北京冬天的阳光很好,照在父亲消瘦的脸上。我坐在父亲的病床边,摸着他苍老的手,眼泪不自觉就流下来。
父亲不会说话了,而且他很快也会离我而去。母亲走后,我开始明白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不堪承受那份永别之痛。从小到大,无论我是青涩幼童还是独当一面的法官,母亲总在我身后,总在我伸手时可及,呼唤时回应的左右。我不相信母亲会不在。
母亲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消沉。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一个生离死别的事实。
幸好还有父亲。每一个除夕的晚上,当爆竹响起的时候,父亲坐在那里,我就安心了。我知道,父亲在,家就在。
而今年,我站在父亲的病床旁,眼泪止不住地流。
常忆母亲坟前青青的小草
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三个,我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母亲教书育人一世,虽然对我们兄妹严厉,但非常疼爱我们,尤其是我。
我小时候很顽皮,常常惹事。母亲操碎了心。虽然我常因此被训斥和责罚,但母亲的手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母亲的白发很早就长出来了。年少时我会好奇地去拔母亲的白发,然后跳着跑远。十七岁时,我当兵离家,偶尔回来,看着母亲的白发,我哭了。我读懂了母亲白发背后的沧桑与牵挂。当我成了家,当我当了爸爸,当我开始牵挂远方的孩子时,我开始懂得牵挂的感觉。而当母亲永远离开了我,我体会到了说不出的酸楚。
但我曾经淡忘了那份血肉亲情。我总是忙,回来了又走,给事业和朋友的时间多过给正在老去的父母。只有过年,当所有人都从各地奔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我才记起要回家了。
父母还在的时候,家里灯光明亮,有一锅温热的汤和父母满足的笑脸,日子是那么美好。如此简单的幸福,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年的时候才想起来?
母亲病的那年,当医生宣布肺癌,宣布母亲只能活三到五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心痛的感觉。为了留住母亲,我请遍名医,堂堂七尺男儿,常忍不住在医生面前落泪。
母亲最后活了十一年,创造了医生不曾相信的奇迹。当她离开我时,我第一次感到了生命的无奈。我再也握不到母亲的手,再也不能喊一声“老娘”了。我有整整半年缓不过劲来,每个周末都必须驾车去郊外母亲的坟地。我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说,抚摸着母亲坟前长出的新草,寻找着儿时的记忆,和未来的力量。
男人也是脆弱的,尤其是中年以后。亲人的离去让我开始以后敬畏生命,同时思索未来。此后的春节,我们家多了一份哀思和怀念。
从现在开始过好每一个年
母亲走了,父亲瘫了,这个年,所有的责任和重担都压在了我的身上。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家人依然聚在一起过好这个年。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想起白岩松在《温暖2008》上朗诵过的那段关于回家的幸福感言。幸福的定义之一,就是当年关将近,你敲开父母还在的家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就什么都可以放弃了。
什么都可以放弃了,但我却再也吃不到有父母在的那顿非常温暖的饭了。但年还是要过,那顿年夜饭,我还是要带着弟弟妹妹一如既往地吃。和中国所有的家庭一样,只有赶回去吃完了那顿饭,我们才知道回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纵使时光流逝,有些老的习惯和传承,也是无法改变的。
父亲睡着,母亲在天上看着,而我,会做好年三十的每一顿饭,陪家人吃,然后带着全家人的祝福,和安睡的父亲一起度过新年。
其实父母不会离开我们的,任何时候,当我们回家,吃上那顿最熟悉的饭菜时,丢失了的爱会重新回来,填满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本文讲述者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高级法官。这位判案无数,曾以情断法执行了数起悬案死案,并屡上中央电视台《焦 点访谈》及《法制栏目》的铁汉,在又一个春节来临之际,在数千万人南北东西大迁徙回家过年时,却茫然心痛起来。这一年,姜法官注定有太多的无奈。
病床上父亲弯曲的四肢
三天前我又去医院看父亲了。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就像我以前总是一个人去远郊的墓园看母亲一样。没有人懂得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无助与恐慌。虽然父母亲早已不能与我对话或对视,但我只要站在他们身边,感受到那份熟悉的温暖,我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我知道,尤其在这个时候,春节团聚的前夕,新年的气氛越浓,我内心就越惶惑。 我没想到的是,母亲走了四年后,唯一的父亲又病倒了。这个新年,作为长子的我,该怎样来担起让家人过好这个团圆年的责任。
父亲病了很久了,瘫在病床上已有八个多月。父亲是脑萎缩,一倒下便昏睡不醒,随之而来的便是四肢萎缩弯曲。
我经常去看父亲。北京冬天的阳光很好,照在父亲消瘦的脸上。我坐在父亲的病床边,摸着他苍老的手,眼泪不自觉就流下来。
父亲不会说话了,而且他很快也会离我而去。母亲走后,我开始明白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不堪承受那份永别之痛。从小到大,无论我是青涩幼童还是独当一面的法官,母亲总在我身后,总在我伸手时可及,呼唤时回应的左右。我不相信母亲会不在。
母亲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消沉。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一个生离死别的事实。
幸好还有父亲。每一个除夕的晚上,当爆竹响起的时候,父亲坐在那里,我就安心了。我知道,父亲在,家就在。
而今年,我站在父亲的病床旁,眼泪止不住地流。
常忆母亲坟前青青的小草
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三个,我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母亲教书育人一世,虽然对我们兄妹严厉,但非常疼爱我们,尤其是我。
我小时候很顽皮,常常惹事。母亲操碎了心。虽然我常因此被训斥和责罚,但母亲的手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母亲的白发很早就长出来了。年少时我会好奇地去拔母亲的白发,然后跳着跑远。十七岁时,我当兵离家,偶尔回来,看着母亲的白发,我哭了。我读懂了母亲白发背后的沧桑与牵挂。当我成了家,当我当了爸爸,当我开始牵挂远方的孩子时,我开始懂得牵挂的感觉。而当母亲永远离开了我,我体会到了说不出的酸楚。
但我曾经淡忘了那份血肉亲情。我总是忙,回来了又走,给事业和朋友的时间多过给正在老去的父母。只有过年,当所有人都从各地奔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我才记起要回家了。
父母还在的时候,家里灯光明亮,有一锅温热的汤和父母满足的笑脸,日子是那么美好。如此简单的幸福,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年的时候才想起来?
母亲病的那年,当医生宣布肺癌,宣布母亲只能活三到五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心痛的感觉。为了留住母亲,我请遍名医,堂堂七尺男儿,常忍不住在医生面前落泪。
母亲最后活了十一年,创造了医生不曾相信的奇迹。当她离开我时,我第一次感到了生命的无奈。我再也握不到母亲的手,再也不能喊一声“老娘”了。我有整整半年缓不过劲来,每个周末都必须驾车去郊外母亲的坟地。我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说,抚摸着母亲坟前长出的新草,寻找着儿时的记忆,和未来的力量。
男人也是脆弱的,尤其是中年以后。亲人的离去让我开始以后敬畏生命,同时思索未来。此后的春节,我们家多了一份哀思和怀念。
从现在开始过好每一个年
母亲走了,父亲瘫了,这个年,所有的责任和重担都压在了我的身上。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家人依然聚在一起过好这个年。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想起白岩松在《温暖2008》上朗诵过的那段关于回家的幸福感言。幸福的定义之一,就是当年关将近,你敲开父母还在的家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就什么都可以放弃了。
什么都可以放弃了,但我却再也吃不到有父母在的那顿非常温暖的饭了。但年还是要过,那顿年夜饭,我还是要带着弟弟妹妹一如既往地吃。和中国所有的家庭一样,只有赶回去吃完了那顿饭,我们才知道回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纵使时光流逝,有些老的习惯和传承,也是无法改变的。
父亲睡着,母亲在天上看着,而我,会做好年三十的每一顿饭,陪家人吃,然后带着全家人的祝福,和安睡的父亲一起度过新年。
其实父母不会离开我们的,任何时候,当我们回家,吃上那顿最熟悉的饭菜时,丢失了的爱会重新回来,填满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