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间四月天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隐约记得的是父亲的故乡:春光灿烂的茂密树林,蜿蜒的小河,似乎又被大爷抱着去小船上游走了一趟,干燥的泥土,细长的绿叶趴着一只毛毛虫……种种而言,那都是记忆里充满温柔和煦春光乡村的模糊感受。
  去桦墅村的当天是冬至前最冷的一天。虽然冷但是天气晴朗阳光大好,万里无云万里天。我套着厚厚的围巾站在路边突然觉得阳光如此眷顾我们,就算再寒冷有了温暖的光线便是好的。离小停车场不远处,一辆拖着大捆干草的运载车竟然就是“桦墅双行”的设计雕塑,真是独特又贴近乡村,正如来之前所查阅资料中提到的,有好几位著名设计师都有为构建桦墅村出了一份力。
  书?生命力?田园梦
  桦墅村是南宋秦桧的故里,这点按下不表,现在的桦墅村可以概括为:一个村子一条根一间书院三棵老树,而且这间书院也是我们前来的一个原因之一。
  嘤栖书院与村庄相伴,虽是外来但已经和桦墅村成为了共同体。这是一颗小小的文化种子落入桦墅村的泥土。书院的房子最初是作为画室建造的,这也许不是想象里的完美书院,可是它依旧茁壮地成长起来。一篇微信阅读量超过十万的文章让许多人对嘤栖书院有了许多唯美的幻想和期待。城市人大多心里都有这样的田园乡土情结:日出农耕,日落而息,没有复杂的人际,没有繁琐的城市工作,
  没有污浊的空气让人不能呼吸。嘤栖书院就蕴含着这样一个完美的田园梦想。
  生生不息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有新生命不断到来。年轻人的出走,老人的驻留,村庄在逐渐老去,这是无法逃避的话题。嘤栖书院不仅带来了书籍,也带来了生命力。年轻人的笑声响起,就点亮了四面风。当年轻人来了,我们的村庄,我们的梦想还会衰败么?冬日的桦墅村有着这样新鲜的柔嫩绿色。
  村?持续力?回归感
  桦墅村并不大,那一片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村落面朝绿水,背倚青山。日光笼罩下的村子不算吵闹也不算安静。行走在石板路上陪伴孙子放学的老人,村口一棵遮阴蔽日的老槐树,不远处的亭子中有三五个村民正在闲话家常……一两声狗叫响起,随后就看见了好几条中华田园犬窜出来围着路人转圈。空气中有干燥草木的味道,有了年岁的三棵树矗立在村庄的头中尾。自在的乡村田园让村中的母鸡都特别得勇敢,我仰着头看它们一点点飞跳起落在更高的树枝上,不禁疑惑它们下一秒是否会展翅高飞?绕过住宿区,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看着这样的环境,身处在城市的我们自然会感叹原乡滋味,不过这样的景色可吸引不了当地的老人,她要去看的,是自家的庄稼。
  “耕读传家”,这种中国几千年来在乡土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的飞跃分崩离析。桦墅独有的“城中乡,乡边城”格局,工业遗迹发布与稻田等突出的农业景观相互交汇;旧工业小野田铁路与新乐居的地铁轨道交汇营造的独特空间;其工农交汇背后的文化韵味不言而喻。
  曾经在QQ空间见过朋友转发的一个名为“一张可以点击看到全国任何乡村的神秘地图”的贴子,去过桦墅村之后我想起来就寻找这个帖子来看,可惜早已经失效,打开谷歌地图查阅,当我把鼠标移到桦墅村的地界上时,看着俯视角度的桦墅村缩影,我忽然想到一句话:面对故土,我想扑进她的怀抱。
  每一个村庄都有属于它的历史,每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日子都是生命新的开始。村庄有自己的情怀,那是水光浮动的梦里白莲;那是燕在梁间的呢喃。微博看到过一组汇集全国各地无人村落的照片,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经慢慢淹没在喧嚣的城市城镇化进程中,人们背井离乡,投身更好的栖息地和淘金所。很多曾经与自然亲近的村落,成为遗落乡野的废弃景观。
  站在嘤栖书院旁的二层楼台上往下可以看到桦墅村的整体样貌。夕阳的金色余晖让黑色的瓦片都熠熠发亮,村庄被晚日斜照,影子也拖得长长。生命总会老去,当你老了,我也老了。可不可以不再顾虑世人的眼光,不再挂念已成人的孩子,在这里住下,珍惜每个相伴的日子,一起安然老去。这里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温暖,是希望,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其他文献
六年前,第一次去西藏旅行时,在一家小店听到《Karma》这首歌,当即询问店主并买下这张唱片。“Karma”来自于古印度语“竭摩”,在梵语中,有“因果业报”之意。后来才知道,“Karma”也是一个人名,他是电影《喜马拉雅》里那个反抗叛逆的年轻首领卡玛。第二次进藏,兜兜转转于小昭寺门前的店铺,竟然又遇见这首歌,只是这次,收获的是一张电影《喜马拉雅》的DVD。在昏暗狭窄的旅店里,借来老板的DVD放映机,
期刊
“要想真解馋,咱到拉面摊,  饱饱吃一顿,如同小过年。”  吃一回面食,过一回年,流行在民间的俗语生动地说出了面食之于人们的美好享受和回味,“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来到山西,最想吃的恐怕就是一碗面了,面食——是山西人的一种情愫,一种乡愁,甚至是一种信仰。趁着春节假期,吃货们,让我们走山西,过河北,体验晋商文化,品尝独特面食,在面食美味中过一个最“嗨”的年。  大同得胜堡油糕  得胜堡位
期刊
宋羽,毕业于江南大学,现为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摄影、旅行以及江南文化和江苏城市历史。文章见诸《江苏地方志》、《华东旅游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等刊物,书画和摄影作品多次在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览中心展出。著有文化散文集《南京城事》、《一水倾城是无锡》,小说集《对影·惊鸿》等,另有《南京人的“烟水气”》、《南京诗意地名》、《漫谈江苏饮食》等文章发表。  吴越双雄,争霸春秋,金
期刊
走过很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然而每次匆匆急转的等待点,又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对于火车站,想必没人陌生。每年春运,火车站被上万人拥堵的情景,是许多人不可磨灭的一个记忆。其实,火车站不仅仅是交通运输的一个标志,它更是一个城市的标签。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最古老、最时尚、最简约、最浪漫等不同风格的火车站,它们默默地静立,记载一座城市的过去,也承托一座城市的未来。  哈迷拍照圣地——伦敦国王十字车站
期刊
Nicole,喜欢与时间赛跑的狂热分子,喜欢在路上行走的感觉,喜欢在厨房中忙碌的心情,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吃的、玩的、有趣的一切。  她曾经在最忙碌的IT行业工作数年,同时又是美食作家、旅行家、摄影师。  现在,她还是美食旅行类杂志专栏作者、知名品牌菜品设计、美食节目嘉宾、美食课堂讲师……  著有《我的轻食主张》《速食主义:上班族的美味营养餐》《呀!面包!创意面包烘焙日历》《巧厨娘:新手下厨》等美
期刊
一场寒流的突袭,让人真正感觉到进入了冬季,绚丽的秋景已然翻篇,值得期待的就是冬季洁白的冰雪天地,更何况旅游旺季里那些摩肩擦踵得让人抓狂的地方,如今则是“景美、人少”的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个圣洁的季节, 冬游东北,在白雪的山间穿行,在蓝天白云下清爽舒畅地呼吸。这里没有喧嚣,四处弥漫着静逸的味道,因为寒冷,少了如潮的游人,还原出一个更加淳朴真实的美景。在圣诞节这天,我们带着惬意和轻松,忘记车水马龙的
期刊
我们这期“特别策划”的选题对象是一个叫“桦墅“的乡村。这个乡村目前因一家读书会的进驻而更加声名鹊起。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去村里“观光”的文艺青年们络绎不绝。  乡村往往是理想生根,星火燎原的地方。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我们国家伟大的人往往都出生在乡村,他们的童年时光跟乡村息息相关。比如,那一年,祖国大地一片欢腾,在一个普通的乡村里,我低调地出生了。  关于我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最权威的是这一版。话说
期刊
从阿布扎比炎热且热闹的空气里踏入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贵宾休息室,立刻会被能与阿布扎比到处林立的奢华酒店相媲美的贵宾厅吸引,做一个免费的水疗,再播放一部正在热映的电影,熨好衣服,再享受特别烹制的美味,旅途便从此刻开始。  云端官邸的舒心睡眠  旅途中的理想住所是旅行者卸去疲惫的驿站,每个独一无二的住宿体验都是旅程中值得品味的绝妙之处。能否想象,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温暖的被子上,轻轻唤醒甜梦中的你,起床
期刊
1.秦淮灯会亮灯啦  今年适逢秦淮灯会举办30周年,获评国家级非遗10周年。为让市民充分领略秦淮灯彩韵味,今年灯会将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设8个展区,布展约100组大中型灯组。2月4日晚7点半至8点,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景区,亮灯仪式开启;灯会时间将从2月7日—25日,延展时间从2月26日—3月31日;今年灯会的主题是“秦淮灯金陵春,老城南最南京”。  2. 春节期间江苏三城禁放烟花  江苏省公安厅
期刊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旅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想他显然疏忽了现实中的另一种可能性:有时候,一趟旅行会像一场美梦,令人沉迷他方,以至于无法好好回到生活。从斯里兰卡归来的第五天,我仍是黛玉附体,一副伤春悲秋模样,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好像突然间,记不得出门前日子是怎么过的了。Linz发来短信,说“真不该这么拼。”想必在伤感这事上,她比我更甚。  旅行中发生的人事和情感,那些独家记忆,其实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