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
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二、理论依据:
在大力提倡素质的今天,许多教师对教学方法有着重新的认识.而教师上课的语言动作、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肢体语言的善用与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建立一种合作与互相的新型课堂教学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肢体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开孩子的心扉,孩子就愿意和老师接近,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也是新课改革中的新话题。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适当在教室中走动的教师往往比只站在讲台与黑板之间的教师产生更积极的教学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如果在美术教学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让他们在“动”中学习,相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研究内容:目光通常反映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的体态及恰当的手势能够促进有效的教学:
(1)眼神
首先,眼神是反教学信息最便捷的形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研究发现学生听课时的眼神,能准确地反映其心里状态。学生听课时的眼神,能准确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如,目光炯炯有神,表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眼睛暗淡无光,则身心疲惫、思维钝带、索然无味;眼光游移不定,则证明他注意力不集中,心猿意马;眉头紧锁,眼神身藏不露,说明百思比的其解,思维遇到。教师如能明察秋毫,合理利用眼神反馈,进行相应的教学调节,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次在上公开课《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时的练习环节时,我叫学生自己设计绘画新颖的靠垫,并请4位同学到黑板绘画,结果在同学们的眼神中有丰富的内涵。
a、其中有一位平时表现一直突出的学生他没举手,而是用自信的眼神看了我一下,然后就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练习了。我知道他有能力做好,只是性格内向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主动表现自己而已。针对这种学生,我让他扬长避短,鼓励他把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其它学生看,并适时表扬他的优点,让他在同学们的中间高高地站起来,让他感到我能行。
b、部分学生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但当我的眼光要选定他们,在我们的眼光碰撞时,他们中有的人便低下头,有的潜意识的把手放缩了回去,这说明他们考虑不充分,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我暂时不叫他们,等他们在作业纸上练习好了之后,在进行作业交流时再让他们来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上了黑板什么都画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又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c、部分同学,他们也把手举的高高的,但这部分同学与以上的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着自信与期待。于是我在他们中间选择,给他们机会,在众多老师和同学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主动、健康的发展。
d、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眉头紧锁,眼神身藏不露。我知道他们是有困难了,需要帮助。因此在作业辅导时,我就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在创作中感受的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其次,眼神是调控课堂常规的有效手段。
教师如能善用眼神的接触,来传递信息,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放生,而且还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这样有助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眼神是调控课堂常规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主导者,一定要适时地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的脸上读到内容,得到反馈信息,就能及时地给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褒扬;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掌控课堂教学状况,尤其是及时收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通常会对教师警示的目光起收作用,并对教师的固定眼神给以回应,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地回到课堂中来。
由于美术课一般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二节,正是学生大脑容易疲乏的时间,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玩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通常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走神了,我的眼光一下子落在这位同学身上。起初,他没反应,于是,我的眼神在他身上固定了一会,当他觉察了我对他的注意时,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于是,他的注意力马上就回到课堂中来了。这种回应的结果,使教学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脸部表情
脸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言信息时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外部体现。
教师的脸部表情,是显示信息给学生的直接表;它能够显示许多讯息给学生如:赞赏、同意、反对、甚至疑惑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脸部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好的脸部表情能给人一种真挚、诚恳、温暖的感受、使学生如林春风,产生良好的心理和行为的连锁反应,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坏的脸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和烦恼等,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下面我介绍几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脸部表情,以供参考及共同探讨。如:
a、 轻轻摇头——能事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b、 皱眉头——表示疑惑、不赞成。
c、 紧嘴成——直线一指出老师的忍耐已到了限度
d、 时时表现出亲切、温暖,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且具有亲和力,而非高深莫测、太冷漠。
当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面部表情所显露的咨讯有表错情、会错意时,应立即辅以其他方式,如口头说明、手势等来更正,以免产生误解。
但更多的是用微笑来融合师生关系。特别是对那些美术失去信心的学生采取微笑提问;你会画吗?微笑肯定;你想得真好、、、、、、微笑批评;做这样一步可不能马虎、、、、、、微笑启发;微笑辅导的“五微笑法”。教学将微笑带进课堂。
(3)手势动作
手势是人体中强有力的表情器官。教师可以用手势传递丰富的内部心声表示特定的含义。如,可用手势比划所画的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圆、长短、深浅等;可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摇手可表示不对,鼓鼓掌为“太好了”、、、、、、、我们还可以用某种特殊的手势动作替代某些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语言,以便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如: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时学生忽视我的存在,有不少学生仍在大声吵闹;或当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我想让他们停下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多数采取的是一种大声命令的语言,如:“安静”、“把嘴闭上”或“请把嘴闭上”。因为我认为我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声音高,所以我换了一种方法,用有节奏的拍手代替命令的语言。结果,每当我用有节奏的拍手传递信号时,学生们都很配合的安静下来。因此,把一些可能刺激学生的心理的语言转化成优美的肢体语言,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身体姿态
美国心理学家琼斯认为身体姿态是语言最外显的表现,当教师进教室时的那一刹那,教师的身体姿态给学生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肢体上发出的热情和邀请.学生可以很快地出教师的身体姿态解读教师的情绪及亲和力,从而对将要开始的课堂教学起着良好的开头作用。
首先,身体靠近是一种亲近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开放性的座位,让他们4——5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教师深入其中,与他们平等地进行交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权威感。这样有利于增进教师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的身体靠近还是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理学家琼斯研究发现,当教师身体走进行为失序的学生身旁时,多数的学生都能迅速回归正道,纵使教师是一言不发地走近。琼斯认为身体的接近有即时的效果而将之纳入肢体语言的技巧。当然,走近学生也需要有技巧,当教师迅速走向行为失序学生时那种“驾亲征”的效应,可从学生匆忙的直接回应,得到效果的证明。如我在上《恐龙世界》一课时,叫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恐龙玩具准备观察形态。可刚上课,我就发现教室的右下角有一位女同学正红着脸,身体左右摇摆,一双无助的眼睛在向我发出求救的眼神,原来是她隔壁的男孩正拿着搜集来的恐龙玩具在课桌底下吓唬她,周围的学生偷偷地在一旁笑——此时,我的眼光一下子就落在了那个角落,他周围的同学立即收了笑容,把注意力转到课堂上来了,可那位同学还兴致勃勃地在逗旁边的女孩,于是,我急速靠近他,那位男同学马上把恐龙玩具放到桌上,同时,做了个知错了的鬼脸,随后就全神贯注地听课了。我想这种方法可能比用语言训斥要强得多。
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合理的运用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态,从容而有度,稳重大方,一举一动,透出过人的才智,一个微笑都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语言紧密结合,相互扑充,相互照应,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后,教师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要求师生共同明确,双方相互理解、配合默契。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正是我们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
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二、理论依据:
在大力提倡素质的今天,许多教师对教学方法有着重新的认识.而教师上课的语言动作、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肢体语言的善用与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建立一种合作与互相的新型课堂教学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肢体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开孩子的心扉,孩子就愿意和老师接近,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也是新课改革中的新话题。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适当在教室中走动的教师往往比只站在讲台与黑板之间的教师产生更积极的教学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如果在美术教学中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让他们在“动”中学习,相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研究内容:目光通常反映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的体态及恰当的手势能够促进有效的教学:
(1)眼神
首先,眼神是反教学信息最便捷的形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研究发现学生听课时的眼神,能准确地反映其心里状态。学生听课时的眼神,能准确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如,目光炯炯有神,表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眼睛暗淡无光,则身心疲惫、思维钝带、索然无味;眼光游移不定,则证明他注意力不集中,心猿意马;眉头紧锁,眼神身藏不露,说明百思比的其解,思维遇到。教师如能明察秋毫,合理利用眼神反馈,进行相应的教学调节,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次在上公开课《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时的练习环节时,我叫学生自己设计绘画新颖的靠垫,并请4位同学到黑板绘画,结果在同学们的眼神中有丰富的内涵。
a、其中有一位平时表现一直突出的学生他没举手,而是用自信的眼神看了我一下,然后就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练习了。我知道他有能力做好,只是性格内向不愿意在公共场合主动表现自己而已。针对这种学生,我让他扬长避短,鼓励他把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其它学生看,并适时表扬他的优点,让他在同学们的中间高高地站起来,让他感到我能行。
b、部分学生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但当我的眼光要选定他们,在我们的眼光碰撞时,他们中有的人便低下头,有的潜意识的把手放缩了回去,这说明他们考虑不充分,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我暂时不叫他们,等他们在作业纸上练习好了之后,在进行作业交流时再让他们来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上了黑板什么都画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又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c、部分同学,他们也把手举的高高的,但这部分同学与以上的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着自信与期待。于是我在他们中间选择,给他们机会,在众多老师和同学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主动、健康的发展。
d、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眉头紧锁,眼神身藏不露。我知道他们是有困难了,需要帮助。因此在作业辅导时,我就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点拨,使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在创作中感受的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其次,眼神是调控课堂常规的有效手段。
教师如能善用眼神的接触,来传递信息,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放生,而且还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这样有助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眼神是调控课堂常规的有效手段。教师作为主导者,一定要适时地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的脸上读到内容,得到反馈信息,就能及时地给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褒扬;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掌控课堂教学状况,尤其是及时收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通常会对教师警示的目光起收作用,并对教师的固定眼神给以回应,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地回到课堂中来。
由于美术课一般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二节,正是学生大脑容易疲乏的时间,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玩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通常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走神了,我的眼光一下子落在这位同学身上。起初,他没反应,于是,我的眼神在他身上固定了一会,当他觉察了我对他的注意时,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于是,他的注意力马上就回到课堂中来了。这种回应的结果,使教学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脸部表情
脸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言信息时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外部体现。
教师的脸部表情,是显示信息给学生的直接表;它能够显示许多讯息给学生如:赞赏、同意、反对、甚至疑惑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脸部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好的脸部表情能给人一种真挚、诚恳、温暖的感受、使学生如林春风,产生良好的心理和行为的连锁反应,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坏的脸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和烦恼等,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下面我介绍几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脸部表情,以供参考及共同探讨。如:
a、 轻轻摇头——能事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b、 皱眉头——表示疑惑、不赞成。
c、 紧嘴成——直线一指出老师的忍耐已到了限度
d、 时时表现出亲切、温暖,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且具有亲和力,而非高深莫测、太冷漠。
当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面部表情所显露的咨讯有表错情、会错意时,应立即辅以其他方式,如口头说明、手势等来更正,以免产生误解。
但更多的是用微笑来融合师生关系。特别是对那些美术失去信心的学生采取微笑提问;你会画吗?微笑肯定;你想得真好、、、、、、微笑批评;做这样一步可不能马虎、、、、、、微笑启发;微笑辅导的“五微笑法”。教学将微笑带进课堂。
(3)手势动作
手势是人体中强有力的表情器官。教师可以用手势传递丰富的内部心声表示特定的含义。如,可用手势比划所画的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圆、长短、深浅等;可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摇手可表示不对,鼓鼓掌为“太好了”、、、、、、、我们还可以用某种特殊的手势动作替代某些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语言,以便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如: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时学生忽视我的存在,有不少学生仍在大声吵闹;或当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我想让他们停下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多数采取的是一种大声命令的语言,如:“安静”、“把嘴闭上”或“请把嘴闭上”。因为我认为我的声音没有学生的声音高,所以我换了一种方法,用有节奏的拍手代替命令的语言。结果,每当我用有节奏的拍手传递信号时,学生们都很配合的安静下来。因此,把一些可能刺激学生的心理的语言转化成优美的肢体语言,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身体姿态
美国心理学家琼斯认为身体姿态是语言最外显的表现,当教师进教室时的那一刹那,教师的身体姿态给学生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肢体上发出的热情和邀请.学生可以很快地出教师的身体姿态解读教师的情绪及亲和力,从而对将要开始的课堂教学起着良好的开头作用。
首先,身体靠近是一种亲近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开放性的座位,让他们4——5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教师深入其中,与他们平等地进行交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权威感。这样有利于增进教师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的身体靠近还是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心理学家琼斯研究发现,当教师身体走进行为失序的学生身旁时,多数的学生都能迅速回归正道,纵使教师是一言不发地走近。琼斯认为身体的接近有即时的效果而将之纳入肢体语言的技巧。当然,走近学生也需要有技巧,当教师迅速走向行为失序学生时那种“驾亲征”的效应,可从学生匆忙的直接回应,得到效果的证明。如我在上《恐龙世界》一课时,叫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恐龙玩具准备观察形态。可刚上课,我就发现教室的右下角有一位女同学正红着脸,身体左右摇摆,一双无助的眼睛在向我发出求救的眼神,原来是她隔壁的男孩正拿着搜集来的恐龙玩具在课桌底下吓唬她,周围的学生偷偷地在一旁笑——此时,我的眼光一下子就落在了那个角落,他周围的同学立即收了笑容,把注意力转到课堂上来了,可那位同学还兴致勃勃地在逗旁边的女孩,于是,我急速靠近他,那位男同学马上把恐龙玩具放到桌上,同时,做了个知错了的鬼脸,随后就全神贯注地听课了。我想这种方法可能比用语言训斥要强得多。
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合理的运用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态,从容而有度,稳重大方,一举一动,透出过人的才智,一个微笑都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语言紧密结合,相互扑充,相互照应,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后,教师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要求师生共同明确,双方相互理解、配合默契。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正是我们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