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探讨了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1 路基填筑施工
1.1清理场地
填筑前,砍伐或移植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对于路堑路段的边坡开挖线至截水沟范围的原生植被应予以保留;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有序集中地堆放在弃土场内,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1.2 路基填料
路基的填料一般要求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而且容易压实,通常采用石质土、粗粒土以及重亚黏土等作为路基填料。如果在填料的选择中忽视了含水量的控制,选择了天然黏度小、塑性指数大的土做填料则很容易造成路基湿软,并导致弹簧、破裂以及翻浆等现象。因此对于路基填料的选择必须进行严格的含水量检测,而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翻浆现象可以先将基础层下的软弱土挖除干净,然后换填土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的良性土,然后进行压实,还可以通过石灰或者水泥与路基填料进行拌和使含水量符合要求的方法进行防治。在进行路基填筑时一般采取分层填筑的形式,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路基50㎝以下,然后进行填筑,每填完一层都要检测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1.3 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1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2 路基挖方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坚决杜绝乱挖或超挖,无论土层多深,工程量多大,均严禁掏洞取土,土方开挖横坡大于设计横坡,以利于排水,尽量保持开挖面平整。
根据开挖地段的路基中线、标高和横断面,并确定出开挖边线,并提前做好截、排水设施;同时对挖方地段的地下管道、电缆线等做好详细调查,制定保护措施以免破坏。
开挖应逐层施工,土方开挖以推土机、挖掘机为主,可作填料的运至路基填方处,不能作填料的运至弃土场。
开挖过程中对未及时迁移的地下管线、电缆线、其他构筑物做好保护,特别是对图纸未标出的上述地下设施,发现后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处理。开挖中随时注意边坡的修整,避免超挖,发现土层有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并调整边坡坡率。挖方标高严格按照设计标高控制,避免超挖。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及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cm时的压实度,不小于96%;当因气候条件挖除的材料无法按要求用于路基填筑和压实时,则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3 软土地基处理
3.1灰土挤密桩
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若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孔填料前应先夯打孔底3~4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和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符合。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3.2轻质路堤
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12)KN/m3。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压实性能。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粗粒土封闭(厚(0.3~0.5m)。
3.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软土层厚度3m~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墊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4 填筑作业
4.1 土方路基填筑
土方路基的填筑应采用分层平行摊铺。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30c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筑时,应均匀地把材料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用平地机整平,并做出横坡。
4.2 石方、土石混填路堤的填筑
填石、土石路基只能采用分层填筑,不得采用倾填。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在填筑时,每层填料要连续铺筑其整个断面宽,不允许将爆破的混合料直接填至路堤,所填筑的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
4.3 挖方路堑基底的处理措施
挖方路堑基底一旦出现渗水等病害,就必须按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土方和石方强风化路段一定要超挖,再根据施工要求的压实度进行回填。
5 路基填筑需要注重的问题
性质存在差别的填料必须根据水平分层分别填筑,为保证填筑层强度均匀,严禁将其混合到同一填筑层上,尤其是透水的与不透水的土,同时,为防止在填方内出现水囊,对路堤的稳定产生影响,非成层地不得混杂使用。填方相似作业段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填筑地段应按坡度分层留好台阶;若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迭衔接。
6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6.1坡体上增加荷载,严禁在滑坡体前缘减载
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不使地表水下渗进入滑体,加剧了滑坡的发育。根据滑坡处治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处治。滑坡处治应遵守以下原则:
a、先应急工程,后永久工程。b、选择干旱的施工季节,集中力量突击滑坡施工段。水是引起坡体失稳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干旱的季节,集中力量突击滑坡段的工程。c、截断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不使场地积水和漫流。d、场地堆料和弃土及排水不应影响滑坡的稳定性。e、支挡工程的施工应从滑坡两侧向主轴靠近,并应跳槽开挖,随挖随支挡,使工程尽快发挥作用。f、滑坡体的卸载应在滑坡体的后缘,严禁在滑坡前缘大拉槽,大放坡,加剧滑坡的滑动。g、施工中出现异常地质情况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h、加强施工过程中滑坡的动态监测,保证施工安全。i、抗滑支挡工程施工应有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在上一道工序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j、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k、减轻滑体上作业机械、土体重力和振动。
6.2 高路堑边坡开挖
进行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级就应对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需要对边坡采取加固时,应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工程起到稳定边坡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使后续施工对滑坡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姜保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学术纵横,2011,(09).
[2] 姜杰.填石路基质量控制综述[J].山西建筑,2010,(01).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1 路基填筑施工
1.1清理场地
填筑前,砍伐或移植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对于路堑路段的边坡开挖线至截水沟范围的原生植被应予以保留;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应予以清除,并且有序集中地堆放在弃土场内,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1.2 路基填料
路基的填料一般要求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而且容易压实,通常采用石质土、粗粒土以及重亚黏土等作为路基填料。如果在填料的选择中忽视了含水量的控制,选择了天然黏度小、塑性指数大的土做填料则很容易造成路基湿软,并导致弹簧、破裂以及翻浆等现象。因此对于路基填料的选择必须进行严格的含水量检测,而对于一些已经出现翻浆现象可以先将基础层下的软弱土挖除干净,然后换填土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满足路基填筑要求的良性土,然后进行压实,还可以通过石灰或者水泥与路基填料进行拌和使含水量符合要求的方法进行防治。在进行路基填筑时一般采取分层填筑的形式,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路基50㎝以下,然后进行填筑,每填完一层都要检测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1.3 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1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2 路基挖方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坚决杜绝乱挖或超挖,无论土层多深,工程量多大,均严禁掏洞取土,土方开挖横坡大于设计横坡,以利于排水,尽量保持开挖面平整。
根据开挖地段的路基中线、标高和横断面,并确定出开挖边线,并提前做好截、排水设施;同时对挖方地段的地下管道、电缆线等做好详细调查,制定保护措施以免破坏。
开挖应逐层施工,土方开挖以推土机、挖掘机为主,可作填料的运至路基填方处,不能作填料的运至弃土场。
开挖过程中对未及时迁移的地下管线、电缆线、其他构筑物做好保护,特别是对图纸未标出的上述地下设施,发现后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处理。开挖中随时注意边坡的修整,避免超挖,发现土层有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并调整边坡坡率。挖方标高严格按照设计标高控制,避免超挖。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及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cm时的压实度,不小于96%;当因气候条件挖除的材料无法按要求用于路基填筑和压实时,则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3 软土地基处理
3.1灰土挤密桩
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含水率过大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去部分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含水率过小,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内土层,成孔顺序应先外圈,后里圈,并间隔进行;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若桩孔较密,土质松软,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孔填料前应先夯打孔底3~4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实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回填料应拌和均匀,并控制其含水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符合。施工中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3.2轻质路堤
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国内已有应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成功经验。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左右。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测定最大干容重为(9~12)KN/m3。硅钻型粉煤灰粘性小,不具塑性,但液限在64%左右,最佳含水量(37~41)%,有良好的压实性能。粉煤灰路堤边坡表层(1~2)m用粘质土包覆,以稳定边坡和利于长草,路床顶面用粗粒土封闭(厚(0.3~0.5m)。
3.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软土层厚度3m~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墊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预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4 填筑作业
4.1 土方路基填筑
土方路基的填筑应采用分层平行摊铺。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30c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筑时,应均匀地把材料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用平地机整平,并做出横坡。
4.2 石方、土石混填路堤的填筑
填石、土石路基只能采用分层填筑,不得采用倾填。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在填筑时,每层填料要连续铺筑其整个断面宽,不允许将爆破的混合料直接填至路堤,所填筑的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
4.3 挖方路堑基底的处理措施
挖方路堑基底一旦出现渗水等病害,就必须按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土方和石方强风化路段一定要超挖,再根据施工要求的压实度进行回填。
5 路基填筑需要注重的问题
性质存在差别的填料必须根据水平分层分别填筑,为保证填筑层强度均匀,严禁将其混合到同一填筑层上,尤其是透水的与不透水的土,同时,为防止在填方内出现水囊,对路堤的稳定产生影响,非成层地不得混杂使用。填方相似作业段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填筑地段应按坡度分层留好台阶;若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迭衔接。
6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6.1坡体上增加荷载,严禁在滑坡体前缘减载
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不使地表水下渗进入滑体,加剧了滑坡的发育。根据滑坡处治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处治。滑坡处治应遵守以下原则:
a、先应急工程,后永久工程。b、选择干旱的施工季节,集中力量突击滑坡施工段。水是引起坡体失稳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干旱的季节,集中力量突击滑坡段的工程。c、截断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不使场地积水和漫流。d、场地堆料和弃土及排水不应影响滑坡的稳定性。e、支挡工程的施工应从滑坡两侧向主轴靠近,并应跳槽开挖,随挖随支挡,使工程尽快发挥作用。f、滑坡体的卸载应在滑坡体的后缘,严禁在滑坡前缘大拉槽,大放坡,加剧滑坡的滑动。g、施工中出现异常地质情况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h、加强施工过程中滑坡的动态监测,保证施工安全。i、抗滑支挡工程施工应有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在上一道工序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j、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k、减轻滑体上作业机械、土体重力和振动。
6.2 高路堑边坡开挖
进行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级就应对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需要对边坡采取加固时,应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工程起到稳定边坡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使后续施工对滑坡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姜保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学术纵横,2011,(09).
[2] 姜杰.填石路基质量控制综述[J].山西建筑,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