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能撬动居民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的积极性吗?人们对现有的保险产品还有哪些不满意?把政策利好转化为市场蛋糕,保险业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哪些风险能保障?
补偿医疗费用、控制医疗风险、延长健康产业链,商业健康保险是一个“大家族”。
“光知道有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啥是健康保险?”听说国家对投保健康险有减税政策,北京某高校教师宋云连忙到网上查了相关知识,“单位给上了补充医疗保险,我自己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分红险,孩子有学平险,家人每次坐飞机都投保意外险……够多了吧,本来还觉得自己算是有保险观念的现代人呢,可如果不是关注减税这条新闻,还真不知道有健康保险的说法!”她感叹。
“提起健康保险,许多人都认为是重大疾病保险。事实上,它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保障产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来说,健康保险堪称保险产品中的“大家族”,其中那些公众尚不熟悉的“小”险种,作用其实非常大。
比如,投保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后,因意外受伤或因患病无法工作时,保险公司依照约定将定期给付保险金;护理保险,能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有了医疗责任保险,保险公司承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后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尽管有些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对特殊群体来说,相应的保障必不可少。”朱铭来说。
不仅能为居民个人撑起“健康保护伞”,商业健康保险还能大大延长健康医疗产业的链条,提高全社会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
老龄化社会正大踏步走来,一份“长期护理险”保单,或许就是一张入住专业护理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门票”;在医疗纠纷频发的背景下,一份医疗责任保险,可让医生免除后顾之忧,在“不做手术病人没希望、做手术医生有风险”的关键时刻,不放弃最后的努力;保险公司承办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能做到“医院开处方、划费用,保险公司管处方、控费用”,减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的跑冒滴漏,提高整个医药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以及自我保障意识增强,商业健康保险到了该大步前进的时候了。”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说,2000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5%,初步显现出“加速跑”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有望达7000—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保险业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减税实惠有多少?
如月薪6000元,每年可少缴个税72元。投保健康险成本不会大幅下降。
为确保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平稳实施,三部门的《通知》明确,各省、自治区分别选择一个人口规模较大且具有较高综合管理能力的城市先期开展税收优惠工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全市试点。
根据《通知》,居民投保商业健康险的免税限额为每月200元,每年2400元。这意味着个税起征点最高每月可提升200元。试点地区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并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
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北京一名月工资收入6000元的市民为例,三险一金交纳比例按19%计算。试点之前,该市民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6000×19%-3500) ×3%=40.8元。在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试点之后,市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6000×19%-3700)×3%=34.8元。如此计算,每年可少缴纳个税72元。
“我觉得这个免税额度对老百姓的刺激不大,即使在收入不高的小城市,人们也不会为了少交几十元的税,去投保原本没相中的保险。”河南某外企员工曹丰丰表示,新政策的最大意义是让人们关注到健康保险有哪些产品和保障内容。
此外,并非目前所有市面上的健康保险产品都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此次《通知》明确:可享受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名录,将由保监会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须为“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
“我去年刚刚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以后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能享受这个政策吗?”北京媒体人小徐问。对此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什么样,居民之前已投保健康险是否可以免税,还要等保监会出台明细政策。
“2000多种健康险产品,国家不可能把税收优惠政策给到每个险种。眼下部分保险公司正在选定其中一个险种进行深度开发,他们更倾向于包括医疗、重疾、失能等不同责任范围的组合型产品。”朱铭来说。
市场“健康”哪里来?
拆掉费率门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练内功”比减税更重要。
我们的健康保险产品并不少。目前全国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产品有2200多个。不过总体看,其保障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
Wind数据显示,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商业健康险保费占比在人身险保费中超过30%,在我国这个比例约为12%。从赔付看,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为1.3%,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10%左右,美国约为37%。
这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程度。一些人没有投保商业健康险,多半是因为对国内的保险产品不满意。
近年来,很多内地居民纷纷到香港投保重大疾病保险。2014年,赴港内地访客投保的新增保单保费为244亿港币,占2014年香港个人保险业务新保单保费21.4%。香港每卖出5份保单,其中就有1份的持有者是内地访客。
北京的孙女士去年专门赴香港为家人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同等保障水平,在香港投保比内地便宜至少20%。”
朱铭来指出,我国香港及欧美国家的保险公司,许多都是百年老店,数据基础雄厚,在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企业在风险管控、成本控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经验丰富,非旦夕之功可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赞同这一观点,他举例说,内地的重大疾病险一般只保障35种左右的疾病,香港则在50种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过60种。像自闭症、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内地保险公司无一承保,而香港保险公司均纳入承保范围。
此外,香港及欧美市场的重疾险理赔形式更加灵活。在我国内地,重疾险投保人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给予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在香港及欧美市场,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他们的医疗险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单独保险福利,不剔除社保额度。”庹国柱说。
“长期以来,我们的人身险预定利率被规定不得超过2.5%。利率管制造成了各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2013年保监会启动利率改革后,新型费率的健康险获得市场认可,201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华融证券研究员赵莎莎认为,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将有更多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问世。不过她指出,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仍存在一些“软肋”,比如规模小、专营机构少、产品种类创新不够,又如保障覆盖面窄、赔付率高以及专业人才缺失、信息技术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拓展不够等,“光有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够,应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健康险经营机构,鼓励竞争,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要通过健康数据积累,提升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
哪些风险能保障?
补偿医疗费用、控制医疗风险、延长健康产业链,商业健康保险是一个“大家族”。
“光知道有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啥是健康保险?”听说国家对投保健康险有减税政策,北京某高校教师宋云连忙到网上查了相关知识,“单位给上了补充医疗保险,我自己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分红险,孩子有学平险,家人每次坐飞机都投保意外险……够多了吧,本来还觉得自己算是有保险观念的现代人呢,可如果不是关注减税这条新闻,还真不知道有健康保险的说法!”她感叹。
“提起健康保险,许多人都认为是重大疾病保险。事实上,它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多种保障产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来说,健康保险堪称保险产品中的“大家族”,其中那些公众尚不熟悉的“小”险种,作用其实非常大。
比如,投保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后,因意外受伤或因患病无法工作时,保险公司依照约定将定期给付保险金;护理保险,能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有了医疗责任保险,保险公司承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后所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尽管有些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对特殊群体来说,相应的保障必不可少。”朱铭来说。
不仅能为居民个人撑起“健康保护伞”,商业健康保险还能大大延长健康医疗产业的链条,提高全社会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
老龄化社会正大踏步走来,一份“长期护理险”保单,或许就是一张入住专业护理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门票”;在医疗纠纷频发的背景下,一份医疗责任保险,可让医生免除后顾之忧,在“不做手术病人没希望、做手术医生有风险”的关键时刻,不放弃最后的努力;保险公司承办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能做到“医院开处方、划费用,保险公司管处方、控费用”,减少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的跑冒滴漏,提高整个医药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以及自我保障意识增强,商业健康保险到了该大步前进的时候了。”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福兴说,2000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5%,初步显现出“加速跑”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有望达7000—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保险业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减税实惠有多少?
如月薪6000元,每年可少缴个税72元。投保健康险成本不会大幅下降。
为确保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平稳实施,三部门的《通知》明确,各省、自治区分别选择一个人口规模较大且具有较高综合管理能力的城市先期开展税收优惠工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全市试点。
根据《通知》,居民投保商业健康险的免税限额为每月200元,每年2400元。这意味着个税起征点最高每月可提升200元。试点地区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并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
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北京一名月工资收入6000元的市民为例,三险一金交纳比例按19%计算。试点之前,该市民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6000×19%-3500) ×3%=40.8元。在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试点之后,市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6000×19%-3700)×3%=34.8元。如此计算,每年可少缴纳个税72元。
“我觉得这个免税额度对老百姓的刺激不大,即使在收入不高的小城市,人们也不会为了少交几十元的税,去投保原本没相中的保险。”河南某外企员工曹丰丰表示,新政策的最大意义是让人们关注到健康保险有哪些产品和保障内容。
此外,并非目前所有市面上的健康保险产品都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此次《通知》明确:可享受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名录,将由保监会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须为“适合大众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
“我去年刚刚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以后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能享受这个政策吗?”北京媒体人小徐问。对此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什么样,居民之前已投保健康险是否可以免税,还要等保监会出台明细政策。
“2000多种健康险产品,国家不可能把税收优惠政策给到每个险种。眼下部分保险公司正在选定其中一个险种进行深度开发,他们更倾向于包括医疗、重疾、失能等不同责任范围的组合型产品。”朱铭来说。
市场“健康”哪里来?
拆掉费率门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练内功”比减税更重要。
我们的健康保险产品并不少。目前全国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产品有2200多个。不过总体看,其保障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
Wind数据显示,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商业健康险保费占比在人身险保费中超过30%,在我国这个比例约为12%。从赔付看,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为1.3%,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10%左右,美国约为37%。
这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程度。一些人没有投保商业健康险,多半是因为对国内的保险产品不满意。
近年来,很多内地居民纷纷到香港投保重大疾病保险。2014年,赴港内地访客投保的新增保单保费为244亿港币,占2014年香港个人保险业务新保单保费21.4%。香港每卖出5份保单,其中就有1份的持有者是内地访客。
北京的孙女士去年专门赴香港为家人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同等保障水平,在香港投保比内地便宜至少20%。”
朱铭来指出,我国香港及欧美国家的保险公司,许多都是百年老店,数据基础雄厚,在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企业在风险管控、成本控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经验丰富,非旦夕之功可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赞同这一观点,他举例说,内地的重大疾病险一般只保障35种左右的疾病,香港则在50种以上,甚至部分公司超过60种。像自闭症、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内地保险公司无一承保,而香港保险公司均纳入承保范围。
此外,香港及欧美市场的重疾险理赔形式更加灵活。在我国内地,重疾险投保人罹患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给予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但在香港及欧美市场,一次患病,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他们的医疗险理赔标准世界通用,不会抵消各单独保险福利,不剔除社保额度。”庹国柱说。
“长期以来,我们的人身险预定利率被规定不得超过2.5%。利率管制造成了各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2013年保监会启动利率改革后,新型费率的健康险获得市场认可,201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华融证券研究员赵莎莎认为,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将有更多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问世。不过她指出,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仍存在一些“软肋”,比如规模小、专营机构少、产品种类创新不够,又如保障覆盖面窄、赔付率高以及专业人才缺失、信息技术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拓展不够等,“光有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够,应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健康险经营机构,鼓励竞争,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要通过健康数据积累,提升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