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主识字,定向记忆
新课标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字条”中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读准字音,并且在课后的生字上标出拼音,想办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定向记忆字形,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这一学习任务我是通过让学生回家预习中完成的。起初的预习学生没几个愿意做,在家长和学生的意识中,预习不是作业内容。经过多次在家校联系群中和家长进行沟通,学生才开始慢慢做这项事。接着问题又出现了:在课堂检测学生预习时,学生们都圈了生字并且在课后的生字条中标注了拼音,但多数学生根本就不认识生字条中的生字,这就使圈汉字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实效。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更好的监督学生主动提前学习生字呢?于是我先从圈画生字的方法上改进,预习时觉得简单的生字,一看就能认识的生字用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勾画,其余比较难的生字再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勾画,比比看谁认识的字多。这样学生在识字时就会先选自己觉得简单的圈画,然后比较难的就会想办法让它变得简单。这样我就紧接着设计了下一环节。
二、拓展课外,主动交流
学生年龄小主动识字意识差,再加上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课外的识字量。于是在这一环节,利用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外(比如:课外书、食品包装袋、牌匾、超市、公交车等地方),运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了我们课堂上没有认识的字,把这个字写在卡片上,做成字卡,就可以在全班当小老师,给大家展示,并且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个字的?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教大家认识。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本以为学生很愿意做小老师的,积极性也就会被调动起来。但是起初学习任务安排下去了却没人做,交流时大家都是互相看着,于是我就出示一些课外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识,再让他们做成字卡。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心会更强。因此我又上网看了许多案例,决定动员家长帮助孩子共同完成,于是我试着借助“识字袋”来激发学生的大量识字的积极性。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把在课外认识的字做成了字卡,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识字袋”,把在课外认识的字全部装在自己的“识字袋”里,一个周进行一次评比,谁识得字多,谁就是本周的“识字冠军”。这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我安排在每天语文课上课前两到三分钟,请两名学生进行课外识字交流。现在我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识字袋”。充分利用了课外跨地区的资源的利用。与杭州天航教育集团桂苑学部的老师密切联系,在网上和他们交流关于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一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方法。请他们指导,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学生“识字袋”的使用就是借鉴了那边老师的“识字罐”,演变而来的。此处我还有一点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课外识字卡的背面,用一句话简单写一写是在哪?怎么认识了这个字?这样也可以达到识字与写话的结合。
三、合作交流,互助识字
(一)小组交流识字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我一直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我也在识字课中尝试着运用。学生已经有了圈画生字后对生字的初步认识,而且学生非常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于是在这里出示生字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也可以在和伙伴的交流中认识自己还没记住的生字。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学习识字方法。
(二)师生交流识字
第一步帮助学生读好带拼音的词,此时我采用齐读,这样可以了解整体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全班都普遍存在的读音问题进行指导;第二步去掉拼音读词,此时我采用学生开火车读的方法,再针对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生字,请小老师帮助,学生当小老师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第三步去掉匹配的词读单个的字,这时我会采用点名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时学生已经到了非常想让老师点到名的程度了。最后我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或“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方法之多,能力之强,令人感叹。
四、创设游戏,巩固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环环节,用“表演生字”、“闯关”、“走迷宫”、“摘苹果”、“夺红旗”等多種形式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全过程。这既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对于学生来说又得到了放松。在这环节中,我认为“表演生字”最为吸引学生。学生在认识生字时总会找能表演的生字先学习,并努力想要表演出来。例如生字“掰”,先让学生分析字形,左边一个“手”字的变形,中间一个“分”字,右边一个“手”字。正如我们要把东西分成两半一样,一只手抓在物体的左边,一只手抓在物体的右边,使劲一掰,这个物体就被我们分成两半了。此时就让学生一边演一边读“掰”。这个生字虽然看上去很难,但是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而且记忆深刻。又如“休”,许多学生容易和“体”混淆,这时就可以用表演的方法记忆“休”,一个人累了靠在木桩旁休息,学生一边说一边演,既有趣又记得牢。就算是书写也不会和“体”混在一起了。还有许多这样的生字都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例如“看”、“寸”、“坐”、“拿”等等。
五、合作读文,再现生字
学习生字,终究是要为阅读服务的。生字由具体的语境中来,还要回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生完全掌握生字后,我引导学生先小组内合作读文,然后小组汇报展示读。起初学生是不会小组合作阅读的,都是自己读自己的,没有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合作探究的目的。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会合作读课文。借助人数少这一优势,让每组学生都来展示读,大家互相听、互相看,比比哪组合作的最好。再针对各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学习合作读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读的目的是:听听你们组其他同学在读课文时生字的发音是否正确、朗读有什么特点。
新课标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字条”中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来,然后借助拼音自己反复拼读,读准字音,并且在课后的生字上标出拼音,想办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定向记忆字形,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这一学习任务我是通过让学生回家预习中完成的。起初的预习学生没几个愿意做,在家长和学生的意识中,预习不是作业内容。经过多次在家校联系群中和家长进行沟通,学生才开始慢慢做这项事。接着问题又出现了:在课堂检测学生预习时,学生们都圈了生字并且在课后的生字条中标注了拼音,但多数学生根本就不认识生字条中的生字,这就使圈汉字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实效。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更好的监督学生主动提前学习生字呢?于是我先从圈画生字的方法上改进,预习时觉得简单的生字,一看就能认识的生字用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勾画,其余比较难的生字再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勾画,比比看谁认识的字多。这样学生在识字时就会先选自己觉得简单的圈画,然后比较难的就会想办法让它变得简单。这样我就紧接着设计了下一环节。
二、拓展课外,主动交流
学生年龄小主动识字意识差,再加上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课外的识字量。于是在这一环节,利用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外(比如:课外书、食品包装袋、牌匾、超市、公交车等地方),运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了我们课堂上没有认识的字,把这个字写在卡片上,做成字卡,就可以在全班当小老师,给大家展示,并且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这个字的?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教大家认识。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本以为学生很愿意做小老师的,积极性也就会被调动起来。但是起初学习任务安排下去了却没人做,交流时大家都是互相看着,于是我就出示一些课外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识,再让他们做成字卡。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心会更强。因此我又上网看了许多案例,决定动员家长帮助孩子共同完成,于是我试着借助“识字袋”来激发学生的大量识字的积极性。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把在课外认识的字做成了字卡,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识字袋”,把在课外认识的字全部装在自己的“识字袋”里,一个周进行一次评比,谁识得字多,谁就是本周的“识字冠军”。这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我安排在每天语文课上课前两到三分钟,请两名学生进行课外识字交流。现在我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识字袋”。充分利用了课外跨地区的资源的利用。与杭州天航教育集团桂苑学部的老师密切联系,在网上和他们交流关于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一年级识字课堂教学的方法。请他们指导,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学生“识字袋”的使用就是借鉴了那边老师的“识字罐”,演变而来的。此处我还有一点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课外识字卡的背面,用一句话简单写一写是在哪?怎么认识了这个字?这样也可以达到识字与写话的结合。
三、合作交流,互助识字
(一)小组交流识字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我一直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我也在识字课中尝试着运用。学生已经有了圈画生字后对生字的初步认识,而且学生非常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于是在这里出示生字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样既可以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也可以在和伙伴的交流中认识自己还没记住的生字。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学习识字方法。
(二)师生交流识字
第一步帮助学生读好带拼音的词,此时我采用齐读,这样可以了解整体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全班都普遍存在的读音问题进行指导;第二步去掉拼音读词,此时我采用学生开火车读的方法,再针对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生字,请小老师帮助,学生当小老师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第三步去掉匹配的词读单个的字,这时我会采用点名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时学生已经到了非常想让老师点到名的程度了。最后我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或“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方法之多,能力之强,令人感叹。
四、创设游戏,巩固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环环节,用“表演生字”、“闯关”、“走迷宫”、“摘苹果”、“夺红旗”等多種形式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全过程。这既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对于学生来说又得到了放松。在这环节中,我认为“表演生字”最为吸引学生。学生在认识生字时总会找能表演的生字先学习,并努力想要表演出来。例如生字“掰”,先让学生分析字形,左边一个“手”字的变形,中间一个“分”字,右边一个“手”字。正如我们要把东西分成两半一样,一只手抓在物体的左边,一只手抓在物体的右边,使劲一掰,这个物体就被我们分成两半了。此时就让学生一边演一边读“掰”。这个生字虽然看上去很难,但是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而且记忆深刻。又如“休”,许多学生容易和“体”混淆,这时就可以用表演的方法记忆“休”,一个人累了靠在木桩旁休息,学生一边说一边演,既有趣又记得牢。就算是书写也不会和“体”混在一起了。还有许多这样的生字都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例如“看”、“寸”、“坐”、“拿”等等。
五、合作读文,再现生字
学习生字,终究是要为阅读服务的。生字由具体的语境中来,还要回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生完全掌握生字后,我引导学生先小组内合作读文,然后小组汇报展示读。起初学生是不会小组合作阅读的,都是自己读自己的,没有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合作探究的目的。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会合作读课文。借助人数少这一优势,让每组学生都来展示读,大家互相听、互相看,比比哪组合作的最好。再针对各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们学习合作读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读的目的是:听听你们组其他同学在读课文时生字的发音是否正确、朗读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