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宝林,1962年出生,湖北荆门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5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SFSU)创作系,获艺术硕士(MFA)学位。曾任《四川日报》编辑、记者,美国世界日报编译,现任旧金山美国华文文艺界副会长、《美华文学》季刊执行主编。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雨季来临》、《未启之门》、《春之韵》、《程宝林抒情诗拔草》、《纸的锋刃》(英汉双语):散文集《烛光祈祷》、《托福中国》,《国际烦恼》、《心灵时差》、《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长篇小说《美国戏台》等。诗歌《未启之门》获四川省第二届文学奖,诗集《程宝林抒情诗拔萃》获成都市第三届金芙蓉文学奖,散文集《托福中国》获成都市第四届金芙蓉文学奖,新闻专著《星光做证:中国艺术节》获1998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入选2004年信息网络杯上海市民最喜爱的20本书书目。20年来,其诗歌、散文作品被收入约100部选集,并被译成英文、日文和越南文。
2D09年2月底,我远隔重洋,卷入了一场中国文化界的论争,即“李辉VS.文怀沙”之战。我站在保护文怀沙隐私,维护生命个体尊严的立场,连发七议,在网络上,遭到了炮火连天的猛轰。在我的博客上,我对于辱骂性的留言,一概不删。远在湖北荆门老家的弟妹们看到后,语之父母,父母很为我担心。母亲口述,命妹妹写电子信给我,规劝我的话中,有这样一句:
“不要得罪中国人!”
读到这句话,我的心里猛然一惊。我说不出这句话的全部内涵,但我能够感受到,这不是寻常的一句话。它是一个跟思想文化无关的中国母亲,对海外儿子深深的不安和牵挂。
记得还是2003年海湾战争刚爆发时,我打电话给母亲,母亲也是这样担心,她说:电视上都说,世界各国的人,都赶到伊拉克,去保卫伊拉克去了。虽然,母亲能安享晚年,跟她的长子移居美国不无关系,但她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我为什么放弃四川成都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拖家带口到美国去,从一无所有开始,重新奋斗。
为了言说,及免于恐惧的自由。
得罪中国人的,不是我。最近,堂堂的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孙东东,“负责任地”说:上访者中,99%都有精神病,而将偏执的精神病人强制关入精神病院,是于国有利之事。
得罪中国人的,是这样的人。
流行的网络语言,“东西”已变成了“东东”。如果说:什么东东!意思就是说什么东西!
我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国,渐渐获得了一点思想上的觉醒;1994年初闯美国,眼界和视野才略为开阔。对于尊严怀有渴望,对于自由怀有信仰,使我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笔,探入了思想随笔的领域。
思想随笔集《洗白》,就是我在自己的海滩上,晒出的第一粒思想之盐。
在我看来,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拥有以下几种生活:日常生活、情感生活、艺术生活和思想生活。对别人来说,它们或许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但对我来说,它们互相区别,此消彼长。
对我不赞同、不认可、不理解、不容忍的事物,说出我的看法,这需要勇气,哪怕我远在美国,自由的生活,寂寞如同禅院。
我所有的这类文字,都是在一个我坚信不疑的语境下写出的。这个语境就是:中国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思想与价值观的现代化,正带着越聚越大的动能,向与普世价值融合的方向前进。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这种融合和归一。
在我远离的那片土地上,那些不惮言说的人,总是让我深感惭愧:身居“人间天堂”夏威夷,在中国和美国两片大陆之间,一个孤独的岛民就这样,期期艾艾地说出我内心的言辞。
2D09年2月底,我远隔重洋,卷入了一场中国文化界的论争,即“李辉VS.文怀沙”之战。我站在保护文怀沙隐私,维护生命个体尊严的立场,连发七议,在网络上,遭到了炮火连天的猛轰。在我的博客上,我对于辱骂性的留言,一概不删。远在湖北荆门老家的弟妹们看到后,语之父母,父母很为我担心。母亲口述,命妹妹写电子信给我,规劝我的话中,有这样一句:
“不要得罪中国人!”
读到这句话,我的心里猛然一惊。我说不出这句话的全部内涵,但我能够感受到,这不是寻常的一句话。它是一个跟思想文化无关的中国母亲,对海外儿子深深的不安和牵挂。
记得还是2003年海湾战争刚爆发时,我打电话给母亲,母亲也是这样担心,她说:电视上都说,世界各国的人,都赶到伊拉克,去保卫伊拉克去了。虽然,母亲能安享晚年,跟她的长子移居美国不无关系,但她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我为什么放弃四川成都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拖家带口到美国去,从一无所有开始,重新奋斗。
为了言说,及免于恐惧的自由。
得罪中国人的,不是我。最近,堂堂的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孙东东,“负责任地”说:上访者中,99%都有精神病,而将偏执的精神病人强制关入精神病院,是于国有利之事。
得罪中国人的,是这样的人。
流行的网络语言,“东西”已变成了“东东”。如果说:什么东东!意思就是说什么东西!
我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国,渐渐获得了一点思想上的觉醒;1994年初闯美国,眼界和视野才略为开阔。对于尊严怀有渴望,对于自由怀有信仰,使我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笔,探入了思想随笔的领域。
思想随笔集《洗白》,就是我在自己的海滩上,晒出的第一粒思想之盐。
在我看来,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拥有以下几种生活:日常生活、情感生活、艺术生活和思想生活。对别人来说,它们或许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但对我来说,它们互相区别,此消彼长。
对我不赞同、不认可、不理解、不容忍的事物,说出我的看法,这需要勇气,哪怕我远在美国,自由的生活,寂寞如同禅院。
我所有的这类文字,都是在一个我坚信不疑的语境下写出的。这个语境就是:中国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思想与价值观的现代化,正带着越聚越大的动能,向与普世价值融合的方向前进。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这种融合和归一。
在我远离的那片土地上,那些不惮言说的人,总是让我深感惭愧:身居“人间天堂”夏威夷,在中国和美国两片大陆之间,一个孤独的岛民就这样,期期艾艾地说出我内心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