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一综合性活动中,教师要讲究课堂艺术,让学生活泼、生动、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教师教的没有兴趣,学生学时也会觉得无味,反之则趣味无穷。可见,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善于教、乐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从而产生良好效果。
关键词:乐教 乐学 向心力
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发布等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一综合性活动中,教师要讲究课堂艺术,让学生活泼、生动、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教师教的没有兴趣,学生学时也会觉得无味,反之则趣味无穷。可见,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善于教、乐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从而产生良好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产生兴趣,首先必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学生才能乐学、好学。
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的《浏览“我的电脑”》一课,我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屏幕广播功能,利用课件,让小精灵带着学生一起到“我的电脑”里浏览一番,无形的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其求知欲。然后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和小精灵比赛,看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在哪里。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教师将预期的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产生了主动权后,积极的求知欲望也就相应地产生了,然后再通过操作与思索得出结论,得到表达的机会,无意中将学习变成“乐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产生了激趣的功效。
二、愉快和谐,团结协作
情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纽带,明显地反映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上。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法外,更要注意用尊重、平等、同情、爱护等情感去感染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可以说,没有师生间融洽、和谐的爱,就没有“乐教”、“乐学”的水乳交融。在讲授校本课程演示文稿的制作《祈祷和平》时,我将伊拉克战争前的图片在互联网上下载后制作成幻灯片,演示给学生们观看,刚开始,同学们就被伊克拉美丽的风景给迷住了,我慢声细语地讲述着伊拉克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同学们都瞪着眼睛,边听边欣赏;当讲到美伊战争后,幻灯片中飞机的轰鸣与一声声爆炸声,让同学们都紧张起来,只见他们一个个皱紧眉头,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关心伊拉克的命运,伊拉克人民多可怜!可千万别让炮火给毁灭了美丽的伊拉克和丰富的石油……幻灯片一张张地在学生们的眼前闪过,讲述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时,有的学生嚷到:“老师,我要让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侵略。”有的还说:“我也要学周总理,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等等,这时,整个班的学生都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大家一致要求让伊拉克人民重返家园,幸福生活。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出以“热爱和平,拥抱明天”为主题的演示文稿。通过这节课我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和谐的气氛中同学之间的共同思维产生了“向心力”,使班集体齐心协力,产生了明显的群体效应,间接教育了学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情感交流,促进创新
师生方面的心理沟通是信息技术教学成功的关键,“乐教”是一名好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良好素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而且重视学法,让教与学和谐统一。
教与学要有良好的相互促进效应,前提必须是“乐”。“乐教”(主导)影响了“乐学”(主体),“乐学”又促进了“乐教”。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生动、好奇、渴望、热切的小脸,触摸一台台我和孩子们共创美好未来的计算机,我更加努力探索新的教法,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引进教学,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新知,继而创新。如在教《巧用画图工具》的第二课时《复制和粘贴》时,先播放课件“独木成林”,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想不想使独木成林?接着布置任务,让任务带领学生去探索,去求知。老师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继续布置任务,你想不想快速的使独木成林?有什么好的方法?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乐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相互配合的结果,学生的乐学促进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
四、交流展示,评比总结
每一节课的最后,我都采取作品“展示——交流——评比——小结”的方式来结束,通过学生作品的相互对比,他们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继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激励上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因为他们之间的点评,好比一场“辩论会”,在争辩中学生们的口才得到发挥,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评比,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我把学生们所说的综合起来,做归纳总结,让大家共同得到提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更要有无比的教学热情和对本学科的执著的爱,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让“教与学”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网络科技时代.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乐教 乐学 向心力
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发布等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这一综合性活动中,教师要讲究课堂艺术,让学生活泼、生动、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教师教的没有兴趣,学生学时也会觉得无味,反之则趣味无穷。可见,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善于教、乐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从而产生良好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产生兴趣,首先必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学生才能乐学、好学。
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的《浏览“我的电脑”》一课,我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屏幕广播功能,利用课件,让小精灵带着学生一起到“我的电脑”里浏览一番,无形的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其求知欲。然后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和小精灵比赛,看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在哪里。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教师将预期的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产生了主动权后,积极的求知欲望也就相应地产生了,然后再通过操作与思索得出结论,得到表达的机会,无意中将学习变成“乐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产生了激趣的功效。
二、愉快和谐,团结协作
情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纽带,明显地反映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上。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法外,更要注意用尊重、平等、同情、爱护等情感去感染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可以说,没有师生间融洽、和谐的爱,就没有“乐教”、“乐学”的水乳交融。在讲授校本课程演示文稿的制作《祈祷和平》时,我将伊拉克战争前的图片在互联网上下载后制作成幻灯片,演示给学生们观看,刚开始,同学们就被伊克拉美丽的风景给迷住了,我慢声细语地讲述着伊拉克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同学们都瞪着眼睛,边听边欣赏;当讲到美伊战争后,幻灯片中飞机的轰鸣与一声声爆炸声,让同学们都紧张起来,只见他们一个个皱紧眉头,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关心伊拉克的命运,伊拉克人民多可怜!可千万别让炮火给毁灭了美丽的伊拉克和丰富的石油……幻灯片一张张地在学生们的眼前闪过,讲述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时,有的学生嚷到:“老师,我要让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侵略。”有的还说:“我也要学周总理,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等等,这时,整个班的学生都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大家一致要求让伊拉克人民重返家园,幸福生活。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出以“热爱和平,拥抱明天”为主题的演示文稿。通过这节课我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和谐的气氛中同学之间的共同思维产生了“向心力”,使班集体齐心协力,产生了明显的群体效应,间接教育了学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情感交流,促进创新
师生方面的心理沟通是信息技术教学成功的关键,“乐教”是一名好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良好素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而且重视学法,让教与学和谐统一。
教与学要有良好的相互促进效应,前提必须是“乐”。“乐教”(主导)影响了“乐学”(主体),“乐学”又促进了“乐教”。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生动、好奇、渴望、热切的小脸,触摸一台台我和孩子们共创美好未来的计算机,我更加努力探索新的教法,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引进教学,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新知,继而创新。如在教《巧用画图工具》的第二课时《复制和粘贴》时,先播放课件“独木成林”,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想不想使独木成林?接着布置任务,让任务带领学生去探索,去求知。老师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继续布置任务,你想不想快速的使独木成林?有什么好的方法?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乐教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相互配合的结果,学生的乐学促进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
四、交流展示,评比总结
每一节课的最后,我都采取作品“展示——交流——评比——小结”的方式来结束,通过学生作品的相互对比,他们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继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激励上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因为他们之间的点评,好比一场“辩论会”,在争辩中学生们的口才得到发挥,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评比,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我把学生们所说的综合起来,做归纳总结,让大家共同得到提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更要有无比的教学热情和对本学科的执著的爱,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让“教与学”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网络科技时代.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