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非计算机专业VB公共课在“雅典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分别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进,并且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VB “雅典式”教学模式
前言:
我院是一所有着浓厚财经背景的本科独立学院,在“一个头脑,两个工具(英语和计算机)”的方针指导下,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要求完成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合一)》、《VB及动态网页设计(以下简称VB)》、《数据库应用》等四门打包课程的学习。對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他们的工具课,设计此类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其专业服务,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生活以及专业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 问题的提出
为了督促教师把知识点讲清楚,教案中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往往都将关注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本知识”上面,随之带来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上面“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在下面或听或答,被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应付最后的期末统考,学生有时也会不加理解地记忆,背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基于教师的讲解和教材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我院提出了基于“雅典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二、“雅典式”教学模式简介
“雅典式”教学模式源自于古希腊时代,是由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所创立。当时,它只不过是苏格拉底用来与人辩论的一种模式——反对论证。此种辩论的精神,是以不接受未被证实的理论为主,并用事实证明其错误。要求追求知识必须先从“无知”开始,今日被广泛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以及批判性精神,都是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模式演变而来。在“雅典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的发言,相反,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对课题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去感知(经验)——(对疑问)渴求解答——求知过程——思考(形成规律性)[1]。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雅典式”教学模式在VB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历届的VB教学中,教师主要按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进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一个知识点单就理论而言是学会了,但是要真正应用起来,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尤其是在教授到“VB语言基础”的章节时,如果单就数据类型分类、变量的定义、各种运算符的介绍、常用内部函数等内容来讲解,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会很累。本学期的授课过程中,笔者打破了以往的授课思路和流程,以案例“身份证揭露的秘密”来穿插整个“VB语言基础”章节的内容。上课之初,教师首先展示已经完成的软件,并和学生玩一个游戏,只要学生输入身份证的前17位,此软件就能智能分析出该生身份证的最后一位及他所来自的省份。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测试的结果当然是完全正确。经过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将软件背后所涉及的设计思想、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课外知识,例如身份证号码的每个位置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与学生进行探讨、分享,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而且在寓教寓乐中教授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学生也会学有所得,有所启发。
2.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雅典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课堂前、课堂中以及课堂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基于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预习教师选择的案例等等。课堂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需要针对教学案例,结合自身知识,发挥合作精神,进行学生小组间或者教师与学生间的充分讨论。例如在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游戏项目后,各组分别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对其展示过程中的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包括相应功能的实现、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等,形成班级共同讨论、探讨的氛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类似于一个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自由发挥。有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在预习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基础上,还要在同学面前理清讲解的思路,并非一件易事。但这同时又会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
3.需要注意的问题
“雅典式”教学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情形不是很难,难的是如何让生生互动占到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当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他们习惯了教师直接给出想要的答案,所以当教师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其余学生回答,从中由学生自己体会、领悟,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多作沟通,使学生尽量保持一个积极、配合的状态来完成教学。而且VB这门课程毕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学期初,教师最好还是占主导地位,不要将课堂一下子完全开放给学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增加留给学生的课堂时间,最后才将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
四、考核方式的改进
传统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权重主要由考试成绩决定,“一考定终身”。[2]既然教学模式改变了,考核方式理当做出相应调整。我们取消了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将对学生的考核放在了平时,分别用不同的项目要求,考察学生不同的知识点掌握、应用情况;不同的完成形式,例如分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的期末项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学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个人的创新能力。当然,学生毕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不要只关注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也在慢慢进步的学生,也要适时鼓励,并且将进步的情况,作为加分因素,纳入到最终成绩的考核中去。
五、总结
国家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在“雅典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途径,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一种能力,最终通过我们的这种不断介入,让学生自己能够成为创造型人才[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思维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2]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海.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哲学基础刍议[J].科教纵横,2010-(9):244-245.
[2]孟虹,李道波.教改探索:新型课业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教育教学,2008(6):72-73.
[3]钱学森,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讲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2009-11-05(11).
[4]柯文进.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5-9.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绵阳)
[关键词]VB “雅典式”教学模式
前言:
我院是一所有着浓厚财经背景的本科独立学院,在“一个头脑,两个工具(英语和计算机)”的方针指导下,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要求完成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合一)》、《VB及动态网页设计(以下简称VB)》、《数据库应用》等四门打包课程的学习。對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他们的工具课,设计此类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其专业服务,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日常生活以及专业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 问题的提出
为了督促教师把知识点讲清楚,教案中都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往往都将关注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本知识”上面,随之带来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上面“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在下面或听或答,被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应付最后的期末统考,学生有时也会不加理解地记忆,背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基于教师的讲解和教材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了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我院提出了基于“雅典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二、“雅典式”教学模式简介
“雅典式”教学模式源自于古希腊时代,是由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所创立。当时,它只不过是苏格拉底用来与人辩论的一种模式——反对论证。此种辩论的精神,是以不接受未被证实的理论为主,并用事实证明其错误。要求追求知识必须先从“无知”开始,今日被广泛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以及批判性精神,都是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模式演变而来。在“雅典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的发言,相反,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对课题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去感知(经验)——(对疑问)渴求解答——求知过程——思考(形成规律性)[1]。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雅典式”教学模式在VB课程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历届的VB教学中,教师主要按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进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一个知识点单就理论而言是学会了,但是要真正应用起来,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尤其是在教授到“VB语言基础”的章节时,如果单就数据类型分类、变量的定义、各种运算符的介绍、常用内部函数等内容来讲解,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起来也会很累。本学期的授课过程中,笔者打破了以往的授课思路和流程,以案例“身份证揭露的秘密”来穿插整个“VB语言基础”章节的内容。上课之初,教师首先展示已经完成的软件,并和学生玩一个游戏,只要学生输入身份证的前17位,此软件就能智能分析出该生身份证的最后一位及他所来自的省份。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测试的结果当然是完全正确。经过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将软件背后所涉及的设计思想、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课外知识,例如身份证号码的每个位置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与学生进行探讨、分享,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而且在寓教寓乐中教授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学生也会学有所得,有所启发。
2.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雅典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课堂前、课堂中以及课堂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基于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预习教师选择的案例等等。课堂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需要针对教学案例,结合自身知识,发挥合作精神,进行学生小组间或者教师与学生间的充分讨论。例如在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游戏项目后,各组分别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对其展示过程中的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包括相应功能的实现、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等,形成班级共同讨论、探讨的氛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类似于一个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自由发挥。有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在预习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基础上,还要在同学面前理清讲解的思路,并非一件易事。但这同时又会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
3.需要注意的问题
“雅典式”教学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情形不是很难,难的是如何让生生互动占到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当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他们习惯了教师直接给出想要的答案,所以当教师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其余学生回答,从中由学生自己体会、领悟,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多作沟通,使学生尽量保持一个积极、配合的状态来完成教学。而且VB这门课程毕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学期初,教师最好还是占主导地位,不要将课堂一下子完全开放给学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增加留给学生的课堂时间,最后才将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
四、考核方式的改进
传统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权重主要由考试成绩决定,“一考定终身”。[2]既然教学模式改变了,考核方式理当做出相应调整。我们取消了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将对学生的考核放在了平时,分别用不同的项目要求,考察学生不同的知识点掌握、应用情况;不同的完成形式,例如分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的期末项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学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个人的创新能力。当然,学生毕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不要只关注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也在慢慢进步的学生,也要适时鼓励,并且将进步的情况,作为加分因素,纳入到最终成绩的考核中去。
五、总结
国家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在“雅典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途径,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一种能力,最终通过我们的这种不断介入,让学生自己能够成为创造型人才[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思维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2]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海.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哲学基础刍议[J].科教纵横,2010-(9):244-245.
[2]孟虹,李道波.教改探索:新型课业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教育教学,2008(6):72-73.
[3]钱学森,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讲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2009-11-05(11).
[4]柯文进.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5-9.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