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都获得很高的认可,它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促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微课的开发和运用,做好学情分析,建立全面的资源开发团队,才能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最后,及时更新修改微课内容,总结经验,使微课更好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微课 微视频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a)-0000-00
人们普遍认为,微课源于21世纪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创立的非盈利教学组织——可汗学院的兴起。但查阅文献后发现,北京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整理成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系列讲座、开展“1分钟学者活动等微讲座。因此,微课并不源于可汗学院的兴起,但无可厚非,它把微课的热潮推上高峰,并广泛为世人认识、改变和应用。
2010年,李玉平老师,借助自身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进行研究,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呈现在屏幕,并称其为微课程。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2011年,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整理成碎片,并命名为微课。随后 “微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在我认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不止适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也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多个课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我校最近开发建设的其中一门精品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一门主要课程,我校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开发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微视频,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此,笔者认真地思考了几点关于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应用与开发的问题。
1. 借助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扭转德育课程成效不佳的教学现状。
过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知识陈述为主,由道德、规则、法律等内容组成,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教学上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方式;这方式对于学习基础不好、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来说,几乎是徒劳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未见成效。此外,我校现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来说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校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各门课程学习时间会缩短,在学习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学习量增大,学习的难度也提升了。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需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支持教学改革。
中职的德育课主要有《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很强的课程。要上好这几门课,必须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指导生活。但德育课不是专业课,学生对这类课程不重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课堂上经常唱独角戏,缺乏有意义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德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无法施展。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也在积极思考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反思与观摩讨论,他们认为应该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微课短小精悍,其教学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开发与制作《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微课资源是实现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2. 要让微课资源在德育课堂教学应用作用最大化,进行设计与开发前,先要深入了解教学资源使用者。
据统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他们的个人素质、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客观早就他们在思想、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且生源素质正在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目的与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被冠以“差生”的帽子。造成这种结果出现除了是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还由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包含了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四个来源:
1) 情感因素:学生被扣上“差生”的帽子,产生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 态度因素: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全面,总认为是老师“要我学”,家长“逼我学”,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缺乏“我要学”的态度与动力;
3) 心理因素:学生们在中考时没有考上高中,心理产生失落感,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此阶段学生情绪不稳,并时有冲动行为和逆反心理;
4) 毅力因素:惧怕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主动思考或寻找解决的方法,轻言放弃是他们最经常的选择。
3. 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对象分析完就要对任课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客观地认识微课,不要过分依赖或抵触微课,需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微课。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过分提高或降低微课在课堂教学的作用都不利于知识的传授;若随便用软件把传统的教学资源截取成几分钟的碎片,更不利于系统知识教学的连贯性。因此,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与方法,检索并管理好微课资源,学习视音频处理技术、动画制作、多媒体教学演示文档制作等;其次要在微课的热潮下保持冷静的思维,避免跟风,做到具体教学问题具体分析;最后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做好教学教学设计,使微课作用最大化。
虽然大多老师都把微课用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但翻转课堂并不适合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因此,在深思熟虑后德育及电教老师共同决定,这门课不走寻常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微课作为视频教学资源,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而且这门课将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以一个经典案例串联上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穿插着3~10分钟的微课案例分析,一方面使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加法律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4. 建立全方位的专业资源建设团队,组织多学科教师一同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制作。
《职业道德与法律》微课制作团队由多位资深德育教师以及电教老师组成,团队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微课的开发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梳理、选题,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素材整理,课件制作,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视频剪辑、添加字幕与特效,视频输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法律知识为主,教学目的以普法为主,教学方式以讲授方式为主,微课制作的两大重点为:教学内容设计和镜头设计,需由德育教师与电教教师共同商议决定。德育教师负责主导教学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课程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定,单元学案与学单的制作;微课视频拍摄制作的选题、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课件预制作,配合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及协助视频的后期制作;电教教师参与教学内容分析、梳理,结合多媒体课件开发原则参与选题、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素材整理、多媒体课件精制作、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视频的后期制作、添加字幕与特效,视频输出等等。
《职业道德与法律》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制作者需保证视频的主题是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或知识延伸,明确一课一题,做到主题不冗余、内容不拖沓,“短、小、精、悍”;除此外,视频的视觉效果要鲜明活泼、暨凸显主题又吸引眼球、避免出现分散注意的无谓动画效果,旁述和配乐音量要控制得宜、用词精准、避免有噪音及过多效果声。
5. 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更新微课资源,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促进自主性学习的发生。
展望未来德育教育,微课资源短小但丰富,方便内容或方式的与时俱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教学模式会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化变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会越来越接受信息化学习方式,碎片化教学资源的重构,过去一直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会被启发并转化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课堂中正确使用微课,能促使学生自我思考、交流合作,进而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促进自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构筑夯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蔡明英.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 郭欣欣.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课堂[J].多媒体设计.2015(1)
[4] 赵国栋. 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赵国栋. 微课与慕课设计高级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李玉平.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微课 微视频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a)-0000-00
人们普遍认为,微课源于21世纪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所创立的非盈利教学组织——可汗学院的兴起。但查阅文献后发现,北京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部分教师将课程上的录像所形成碎片式录像,整理成为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创办了60秒系列讲座、开展“1分钟学者活动等微讲座。因此,微课并不源于可汗学院的兴起,但无可厚非,它把微课的热潮推上高峰,并广泛为世人认识、改变和应用。
2010年,李玉平老师,借助自身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等进行研究,以PPT数字化的方法呈现在屏幕,并称其为微课程。这一举措,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并得到了高度称赞;2011年,胡铁生老师将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整理成碎片,并命名为微课。随后 “微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热度持续至今。
在我认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不止适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也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多个课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我校最近开发建设的其中一门精品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一门主要课程,我校建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开发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微视频,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此,笔者认真地思考了几点关于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应用与开发的问题。
1. 借助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扭转德育课程成效不佳的教学现状。
过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知识陈述为主,由道德、规则、法律等内容组成,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教学上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方式;这方式对于学习基础不好、学习动力不足的中职生来说,几乎是徒劳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未见成效。此外,我校现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来说对中职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校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各门课程学习时间会缩短,在学习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学习量增大,学习的难度也提升了。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需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支持教学改革。
中职的德育课主要有《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很强的课程。要上好这几门课,必须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指导生活。但德育课不是专业课,学生对这类课程不重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课堂上经常唱独角戏,缺乏有意义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德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无法施展。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也在积极思考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反思与观摩讨论,他们认为应该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微课短小精悍,其教学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开发与制作《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微课资源是实现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2. 要让微课资源在德育课堂教学应用作用最大化,进行设计与开发前,先要深入了解教学资源使用者。
据统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他们的个人素质、学习环境和家庭条件客观早就他们在思想、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且生源素质正在呈下降趋势。这些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目的与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被冠以“差生”的帽子。造成这种结果出现除了是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还由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包含了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四个来源:
1) 情感因素:学生被扣上“差生”的帽子,产生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 态度因素: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全面,总认为是老师“要我学”,家长“逼我学”,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缺乏“我要学”的态度与动力;
3) 心理因素:学生们在中考时没有考上高中,心理产生失落感,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此阶段学生情绪不稳,并时有冲动行为和逆反心理;
4) 毅力因素:惧怕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主动思考或寻找解决的方法,轻言放弃是他们最经常的选择。
3. 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对象分析完就要对任课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客观地认识微课,不要过分依赖或抵触微课,需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微课。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过分提高或降低微课在课堂教学的作用都不利于知识的传授;若随便用软件把传统的教学资源截取成几分钟的碎片,更不利于系统知识教学的连贯性。因此,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与方法,检索并管理好微课资源,学习视音频处理技术、动画制作、多媒体教学演示文档制作等;其次要在微课的热潮下保持冷静的思维,避免跟风,做到具体教学问题具体分析;最后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做好教学教学设计,使微课作用最大化。
虽然大多老师都把微课用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但翻转课堂并不适合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因此,在深思熟虑后德育及电教老师共同决定,这门课不走寻常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微课作为视频教学资源,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而且这门课将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以一个经典案例串联上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穿插着3~10分钟的微课案例分析,一方面使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加法律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4. 建立全方位的专业资源建设团队,组织多学科教师一同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制作。
《职业道德与法律》微课制作团队由多位资深德育教师以及电教老师组成,团队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微课的开发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梳理、选题,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素材整理,课件制作,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视频剪辑、添加字幕与特效,视频输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法律知识为主,教学目的以普法为主,教学方式以讲授方式为主,微课制作的两大重点为:教学内容设计和镜头设计,需由德育教师与电教教师共同商议决定。德育教师负责主导教学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课程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定,单元学案与学单的制作;微课视频拍摄制作的选题、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课件预制作,配合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及协助视频的后期制作;电教教师参与教学内容分析、梳理,结合多媒体课件开发原则参与选题、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设计,素材整理、多媒体课件精制作、视频拍摄(录屏)、讲解配音、视频的后期制作、添加字幕与特效,视频输出等等。
《职业道德与法律》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制作者需保证视频的主题是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或知识延伸,明确一课一题,做到主题不冗余、内容不拖沓,“短、小、精、悍”;除此外,视频的视觉效果要鲜明活泼、暨凸显主题又吸引眼球、避免出现分散注意的无谓动画效果,旁述和配乐音量要控制得宜、用词精准、避免有噪音及过多效果声。
5. 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更新微课资源,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促进自主性学习的发生。
展望未来德育教育,微课资源短小但丰富,方便内容或方式的与时俱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教学模式会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化变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会越来越接受信息化学习方式,碎片化教学资源的重构,过去一直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会被启发并转化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课堂中正确使用微课,能促使学生自我思考、交流合作,进而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促进自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构筑夯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蔡明英.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 郭欣欣.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课堂[J].多媒体设计.2015(1)
[4] 赵国栋. 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赵国栋. 微课与慕课设计高级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李玉平.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