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国务院和民政部高度重视困境儿童保护工作的现实背景下,笔者以社工机构为依托,对智障儿童这一困境儿童中的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开展调查。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种类型:正式支持的具体表现以机构托养支持为主,其他正式支持的力量比较薄弱且流于形式;非正式支持具体表现在个体支持、家庭支持和同辈关系支持的断裂。正式支持多从宏观上考虑和把握,导致支持缺乏个性化,使智障儿童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与满足;非正式支持的断裂和不稳定则对智障儿童的正常生活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需构建智障儿童的支持网络,使其学习、生活正常化、人性化,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社会工作;困境儿童;社会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儿童问题层出不穷,吸引了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2019年1月25日,中国机构编制网正式对外发布《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民政部内增设儿童福利司,这是我国首次设立儿童福利司,意味着儿童福利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就现有文獻对困境儿童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来看,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困境儿童作了解释。滕洪昌、姚建龙将困境儿童定义为“因为各种原因,其难以实现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并且超出了其家庭的解决能力而需要特殊保护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杨苹从学术角度出发,对困境儿童下了定义:18岁以下,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或困境状态的儿童。高丽茹、彭华民认为,从内涵上看,困境儿童通常是指18岁以下且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处于困境地位的儿童。本文将困境儿童定义为未满18周岁,由于个人、家庭或社会原因造成生存或发展上的困难,处于社会不利地位,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来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儿童。更确切地来说,是个人存在缺陷、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存在不足的智障儿童。
现有文献对困境儿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足一: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困境儿童的文献中实证研究的比例较小,同时大多数学者对于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层面。也是基于此,本文将聚焦实务层面,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不足二: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困境儿童作为一个统一群体的共性,忽视了困境儿童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异化因素。对此,本文将致力于揭示困境儿童中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不足三:已有研究针对困境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出发尝试探讨介入困境儿童的可能性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研究缺少深入困境儿童生活世界的考察,多是从理论视角和应然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对策较为宏观,缺少现实可行性。笔者主要通过对机构中智障儿童及社工的深入访谈,分析智障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尝试通过分析现有支持力量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二、H社工机构智障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一)智障儿童非正式支持网络现状
1.个体支持
智障儿童由于出生或儿童时期遭遇困难而导致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使得其个体支持严重断裂。通常表现为生活自理、语言表达、情绪管理等方面能力差。
社工D:“小A因为出生时遭遇窒息而造成脑瘫;小B是因为婴儿期头部受到损伤而造成脑瘫。而且小A刚开始到机构的时候是不能够自己独立上厕所和洗澡的。他们还常常因为语言表达不清而产生一些情绪问题。有一些个别学员会因为情绪反应异常而出现挑战性行为。”
2.家庭支持
大部分智障儿童的家庭都面临着贫困问题,无法让孩子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家长会因经济压力而忽略对子女的照顾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还会存在一些家庭因为家中存在智障儿童而选择生二胎。可见智障儿童的物质支持及情感支持极不稳定,随时存在破裂的可能。
社工E:“小B平时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小C家因为小C的情况,妈妈跑了,爸爸出了车祸造成二级残废。小A家因为小A的状况,他爸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平时就把他放在机构托养,周末接回家去。”
3.同辈关系支持
由于目前社会大众对智障儿童的接受度不高,所以智障儿童很难接触到正常儿童,很难到学校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直跟与自己有着同样困境的儿童接触,同辈关系薄弱。
社工F:“机构里的学员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正常孩子,我们外出时那些家长很少会让学员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玩,因为总会担心会被伤害,现在很多的人还是很难接受这些人群,多少都存在一些歧视。”
(二)智障儿童正式支持网络现状
1.机构内部的正式支持
机构针对智障儿童个体支持、家庭支持和同辈关系支持的断裂为他们创设模拟家庭,锻炼他们的家庭技能,让他们有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巧,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卫生和饮食。
(1)个体支持。智障儿童A:“在家庭里我学会了做菜,学会了怎么摆放厨具,学会了洗澡洗衣服,虽然全自动洗衣机还有些功能我记不住,但是我还是会好好学的……这周我又学会了一道菜,虽然火候掌握得有些欠缺,但我会继续加油,学会了我要给爸爸炒……”智障儿童B:“我们每天都可以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亲自动手,有时候会因为炒菜放盐多少不好掌握而苦恼,但是家庭辅导员会耐心地教我们……马桶是我们自己挑的,我们选了一个坐上又舒适又环保的马桶。”
(2)家庭支持。机构创设的模拟家庭为智障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营造“家”的感觉,目的是增强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及在家庭辅导员和社工的帮助下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以获得家庭支持。社工F:“学员们因为有身心障碍问题,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存在不足,所以常常会在这方面发生冲突和矛盾。我们和家庭辅导员作为协调者的角色,常常要调解学员们的冲突,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和鼓励互相倾听、互相理解、互相表达,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3)同辈关系支持。在模拟家庭中,智障儿童共同分担家务,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相帮助,互相分享,一同成长,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智障儿童B:“在家庭里,我能和同伴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很开心。而且我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搜爱听的歌曲……总之,我很喜欢住在家庭里。”智障儿童C:“昨天是我的生日,小伙伴们和老师给我开了一个生日会,还给我买了蛋糕,我好开心。”
2.其他正式支持
除了机构的正式支持外,还有其他的正式支持形式,如政府、基金会、残联和热心企业等。政府和基金会的正式支持形式一般是对机构给予资金援助,残联则为机构提供活动场地,热心企业则以捐赠慰问品为主。这些正式支持网络具有强烈的官方性,过于标准化和普遍化,流于形式,很难使智障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议
(一)个人网络策略
个人网络策略强调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置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社工需要协助智障儿童识别网络中可以提供帮助的主要成员,然后帮助智障儿童与这些成员建立或强化支持关系,特别是亲缘关系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家庭结构中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支持: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可以提供的是对智障儿童的照顾和一些情感支持;其他亲属可以提供的是物质支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兄弟姐妹则可以在娱乐陪伴上起作用等。
(二)相互援助网络策略
社工可以把具有相同问题或具有相同兴趣和能力的人聚到一起,建立起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在机构中,社工可以为有着相同问题的智障儿童设计小组,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如生活自理互助小组。还可以将具有某一特长的智障儿童组成教育小组,来激发和发展他们的潜力等。
(三)社区网络策略
社工需要扮演中介的角色,识别并联系社区中的关键人物或领袖,为智障儿童链接和整合社区资源。社工可以利用商场、超市、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社会资源,为智障儿童开展户外小组活动和社区训练,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社工需要在社区方案的设计上关注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关键词:社会工作;困境儿童;社会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儿童问题层出不穷,吸引了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2019年1月25日,中国机构编制网正式对外发布《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民政部内增设儿童福利司,这是我国首次设立儿童福利司,意味着儿童福利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就现有文獻对困境儿童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来看,各类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困境儿童作了解释。滕洪昌、姚建龙将困境儿童定义为“因为各种原因,其难以实现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并且超出了其家庭的解决能力而需要特殊保护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杨苹从学术角度出发,对困境儿童下了定义:18岁以下,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或困境状态的儿童。高丽茹、彭华民认为,从内涵上看,困境儿童通常是指18岁以下且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处于困境地位的儿童。本文将困境儿童定义为未满18周岁,由于个人、家庭或社会原因造成生存或发展上的困难,处于社会不利地位,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来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儿童。更确切地来说,是个人存在缺陷、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存在不足的智障儿童。
现有文献对困境儿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足一: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困境儿童的文献中实证研究的比例较小,同时大多数学者对于儿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层面。也是基于此,本文将聚焦实务层面,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不足二: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困境儿童作为一个统一群体的共性,忽视了困境儿童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异化因素。对此,本文将致力于揭示困境儿童中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不足三:已有研究针对困境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出发尝试探讨介入困境儿童的可能性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研究缺少深入困境儿童生活世界的考察,多是从理论视角和应然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对策较为宏观,缺少现实可行性。笔者主要通过对机构中智障儿童及社工的深入访谈,分析智障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尝试通过分析现有支持力量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二、H社工机构智障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一)智障儿童非正式支持网络现状
1.个体支持
智障儿童由于出生或儿童时期遭遇困难而导致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使得其个体支持严重断裂。通常表现为生活自理、语言表达、情绪管理等方面能力差。
社工D:“小A因为出生时遭遇窒息而造成脑瘫;小B是因为婴儿期头部受到损伤而造成脑瘫。而且小A刚开始到机构的时候是不能够自己独立上厕所和洗澡的。他们还常常因为语言表达不清而产生一些情绪问题。有一些个别学员会因为情绪反应异常而出现挑战性行为。”
2.家庭支持
大部分智障儿童的家庭都面临着贫困问题,无法让孩子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家长会因经济压力而忽略对子女的照顾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还会存在一些家庭因为家中存在智障儿童而选择生二胎。可见智障儿童的物质支持及情感支持极不稳定,随时存在破裂的可能。
社工E:“小B平时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小C家因为小C的情况,妈妈跑了,爸爸出了车祸造成二级残废。小A家因为小A的状况,他爸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平时就把他放在机构托养,周末接回家去。”
3.同辈关系支持
由于目前社会大众对智障儿童的接受度不高,所以智障儿童很难接触到正常儿童,很难到学校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直跟与自己有着同样困境的儿童接触,同辈关系薄弱。
社工F:“机构里的学员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正常孩子,我们外出时那些家长很少会让学员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玩,因为总会担心会被伤害,现在很多的人还是很难接受这些人群,多少都存在一些歧视。”
(二)智障儿童正式支持网络现状
1.机构内部的正式支持
机构针对智障儿童个体支持、家庭支持和同辈关系支持的断裂为他们创设模拟家庭,锻炼他们的家庭技能,让他们有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巧,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卫生和饮食。
(1)个体支持。智障儿童A:“在家庭里我学会了做菜,学会了怎么摆放厨具,学会了洗澡洗衣服,虽然全自动洗衣机还有些功能我记不住,但是我还是会好好学的……这周我又学会了一道菜,虽然火候掌握得有些欠缺,但我会继续加油,学会了我要给爸爸炒……”智障儿童B:“我们每天都可以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亲自动手,有时候会因为炒菜放盐多少不好掌握而苦恼,但是家庭辅导员会耐心地教我们……马桶是我们自己挑的,我们选了一个坐上又舒适又环保的马桶。”
(2)家庭支持。机构创设的模拟家庭为智障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营造“家”的感觉,目的是增强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及在家庭辅导员和社工的帮助下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以获得家庭支持。社工F:“学员们因为有身心障碍问题,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存在不足,所以常常会在这方面发生冲突和矛盾。我们和家庭辅导员作为协调者的角色,常常要调解学员们的冲突,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和鼓励互相倾听、互相理解、互相表达,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3)同辈关系支持。在模拟家庭中,智障儿童共同分担家务,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相帮助,互相分享,一同成长,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智障儿童B:“在家庭里,我能和同伴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很开心。而且我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搜爱听的歌曲……总之,我很喜欢住在家庭里。”智障儿童C:“昨天是我的生日,小伙伴们和老师给我开了一个生日会,还给我买了蛋糕,我好开心。”
2.其他正式支持
除了机构的正式支持外,还有其他的正式支持形式,如政府、基金会、残联和热心企业等。政府和基金会的正式支持形式一般是对机构给予资金援助,残联则为机构提供活动场地,热心企业则以捐赠慰问品为主。这些正式支持网络具有强烈的官方性,过于标准化和普遍化,流于形式,很难使智障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议
(一)个人网络策略
个人网络策略强调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置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社工需要协助智障儿童识别网络中可以提供帮助的主要成员,然后帮助智障儿童与这些成员建立或强化支持关系,特别是亲缘关系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家庭结构中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支持: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可以提供的是对智障儿童的照顾和一些情感支持;其他亲属可以提供的是物质支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兄弟姐妹则可以在娱乐陪伴上起作用等。
(二)相互援助网络策略
社工可以把具有相同问题或具有相同兴趣和能力的人聚到一起,建立起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在机构中,社工可以为有着相同问题的智障儿童设计小组,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如生活自理互助小组。还可以将具有某一特长的智障儿童组成教育小组,来激发和发展他们的潜力等。
(三)社区网络策略
社工需要扮演中介的角色,识别并联系社区中的关键人物或领袖,为智障儿童链接和整合社区资源。社工可以利用商场、超市、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社会资源,为智障儿童开展户外小组活动和社区训练,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社工需要在社区方案的设计上关注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件发生。